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电压技术”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介绍了教学团队成员构成,整合了教学团队与教学内涵建设,优化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了基于教学团队的课程建设项目,强化了教学团队为基础的课程群建设,为基于教学团队的电气工程类核心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学团队;高电压技术;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76-02
2014年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学院针对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电力专业基础课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课程建设任务,由担任相近课程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师群体组成,建立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十二个教学团队[1-3]。
“高电压技术”课程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其性质介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前期课程[4-6]。本文结合我校“高电压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响应学校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办学定位,将对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的“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进行探析。
一、教学团队成员的培养和组成
作为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电压技术”任课教师数量也在增加,以满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校着重开展高学历师资队伍引入,并注重引进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对引进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培养:选派本课程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到英国、美国等高校进行课程的交流访问,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借鉴国外高校教师高电压技术的教学模式,丰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针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要求老师具有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建立校企联合的双师培养模式,接受企业一线现场实践锻炼;对于新加入该课程青年教师通过完成听课——现场认识学习——高职函授授课过程,才能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开展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遵循“传、帮、带”的教学团队理念,使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提高教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高电压技术”教学团队,成员由担当学院“高电压技术”课程的骨干教师组成,年龄结构为30到50岁之间,学历结构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75%,其余皆为讲师。学缘结构良好,均来自于国内“985”高校的“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团队与教学内涵建设的整合
“高电压技术”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比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工学及电子学等,所授专业内容也十分庞杂。因此,高电压技术教学团队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突出专业特色,同时发挥团队成员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进度、教材选择、考核内容和方式上群策群力,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基于教学团队为单位的高电压技术核心课程建设,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实用化、可操作性,并要对相关联的课程群从内容和课时数上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教学进度的设置,在原有进度表格的基础上,除了按照授课次数列写授课提纲,包括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还要进一步细化,按课次列写一到三条主要内容。要以教学团队为单位,集體讨论整个教学进度的可行性,同时,能够选择一些特定的时间组织集体备课,对课程教授能够集体探讨,集思广益;对于教材的确定,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培养特点,以及团队成员多年来授课经验,选择适合的教材,并能提供两本以上适合学生自学的教学参考书,需要的时候,可以编写相应的补充材料;而在试卷方面,采用试卷库的考核模式,但由于学校校区的名称变化,以及考核方式的微小改变,原来的试卷模板已不再适用,采用新的模板替代;而在考试内容方面,组织教学团队教师出三份模拟评估试卷,并做出相应的评定,以此来评估本课程考试要求的程度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试题分值分配和考核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三、基于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手段、模式的优化
“高电压技术”课程内容和电力系统中的电气主设备原理和结构紧密相关,而本科生对现场不熟悉,且高电压技术又是一门抽象且比较难理解的专业课程,高电压技术课程在我校响应办学定位的要求,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坚持保证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并在实践性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性教学及试验辅助等方面有所加强。
1.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发挥上海电力学院校友及合作伙伴在电力相关企业的优势。一方面,引入企业专家、电气设备技术人员作为教学团队的临时成员,参与本课程教学,通过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为学生举办许多形式多样的创新教学活动,教学团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和企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现场实践活动。本专业已经与30多家电力企业共建有实践基地,每年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深入各种类型电厂、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以及电力设备制造、试验等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并由企业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增加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团队成员增加了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介绍绝缘子和套管,可以带实物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同时了解了套管、绝缘子的绝缘材料、构成、具体结构,再进一步介绍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就可以让抽象问题形象化;再例如电子崩的形成过程,可以辅以flash动画,让学生认识到由一个初始电子经过雪崩式的碰撞新电子出现,最终形成大量的电子流过程;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与录像演示相结合,收集电力设备的一些击穿故障案例视频,让学生认识高电压绝缘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同时感性的理解固体电介质的绝缘不可逆性,通过这些实际教学案例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也可借助一些仿真软件,例如在讲解提高气隙击穿场强的途径之一是“使电场分布尽量均匀”,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简单案例,给出电场分布中最大电场所在位置,以此来解释电场分布和电气设备结构的关系;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离不开试验,我校已在临港校区开始建设高电压试验大厅,弥补目前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目有限的状况,以期辅之以更多的高电压电气试验来提升学生的现场试验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团队;高电压技术;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76-02
2014年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学院针对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的特点,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电力专业基础课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课程建设任务,由担任相近课程教学任务的一些教师群体组成,建立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十二个教学团队[1-3]。
“高电压技术”课程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其性质介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前期课程[4-6]。本文结合我校“高电压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响应学校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办学定位,将对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的“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进行探析。
一、教学团队成员的培养和组成
作为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电压技术”任课教师数量也在增加,以满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我校着重开展高学历师资队伍引入,并注重引进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对引进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培养:选派本课程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到英国、美国等高校进行课程的交流访问,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借鉴国外高校教师高电压技术的教学模式,丰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针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要求老师具有较强的现场实践能力,建立校企联合的双师培养模式,接受企业一线现场实践锻炼;对于新加入该课程青年教师通过完成听课——现场认识学习——高职函授授课过程,才能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开展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遵循“传、帮、带”的教学团队理念,使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提高教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组建了“高电压技术”教学团队,成员由担当学院“高电压技术”课程的骨干教师组成,年龄结构为30到50岁之间,学历结构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75%,其余皆为讲师。学缘结构良好,均来自于国内“985”高校的“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是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团队与教学内涵建设的整合
“高电压技术”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所涉及的学科门类较多,比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工学及电子学等,所授专业内容也十分庞杂。因此,高电压技术教学团队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突出专业特色,同时发挥团队成员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进度、教材选择、考核内容和方式上群策群力,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基于教学团队为单位的高电压技术核心课程建设,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实用化、可操作性,并要对相关联的课程群从内容和课时数上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教学进度的设置,在原有进度表格的基础上,除了按照授课次数列写授课提纲,包括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还要进一步细化,按课次列写一到三条主要内容。要以教学团队为单位,集體讨论整个教学进度的可行性,同时,能够选择一些特定的时间组织集体备课,对课程教授能够集体探讨,集思广益;对于教材的确定,要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培养特点,以及团队成员多年来授课经验,选择适合的教材,并能提供两本以上适合学生自学的教学参考书,需要的时候,可以编写相应的补充材料;而在试卷方面,采用试卷库的考核模式,但由于学校校区的名称变化,以及考核方式的微小改变,原来的试卷模板已不再适用,采用新的模板替代;而在考试内容方面,组织教学团队教师出三份模拟评估试卷,并做出相应的评定,以此来评估本课程考试要求的程度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试题分值分配和考核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三、基于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手段、模式的优化
“高电压技术”课程内容和电力系统中的电气主设备原理和结构紧密相关,而本科生对现场不熟悉,且高电压技术又是一门抽象且比较难理解的专业课程,高电压技术课程在我校响应办学定位的要求,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坚持保证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并在实践性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性教学及试验辅助等方面有所加强。
1.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发挥上海电力学院校友及合作伙伴在电力相关企业的优势。一方面,引入企业专家、电气设备技术人员作为教学团队的临时成员,参与本课程教学,通过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为学生举办许多形式多样的创新教学活动,教学团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和企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现场实践活动。本专业已经与30多家电力企业共建有实践基地,每年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深入各种类型电厂、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以及电力设备制造、试验等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并由企业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增加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手段方面,除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团队成员增加了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介绍绝缘子和套管,可以带实物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同时了解了套管、绝缘子的绝缘材料、构成、具体结构,再进一步介绍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就可以让抽象问题形象化;再例如电子崩的形成过程,可以辅以flash动画,让学生认识到由一个初始电子经过雪崩式的碰撞新电子出现,最终形成大量的电子流过程;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与录像演示相结合,收集电力设备的一些击穿故障案例视频,让学生认识高电压绝缘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同时感性的理解固体电介质的绝缘不可逆性,通过这些实际教学案例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也可借助一些仿真软件,例如在讲解提高气隙击穿场强的途径之一是“使电场分布尽量均匀”,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简单案例,给出电场分布中最大电场所在位置,以此来解释电场分布和电气设备结构的关系;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离不开试验,我校已在临港校区开始建设高电压试验大厅,弥补目前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目有限的状况,以期辅之以更多的高电压电气试验来提升学生的现场试验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