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民记者”时代,公民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很多新闻事件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舆论监督催生了新一代的公民记者,公民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论坛、博客、播客等来报料、制作新闻、参与信息的传播,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线人路慢慢变窄,新闻线人要想继续存在,可能只有转为职业新闻线人才能获得一杯美羹,其他大部分将转化为公民记者。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线人
(一)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
新闻线人是指不隶属于任何新闻媒体而主动向该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新闻素材的人。
国外新闻线人已不是新鲜事,我国关于新闻线人的论述也有一定的基础。新闻线人也称“新闻报料人”,产生的原因诸多。首先,民主政治进程中,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由懵懂状态变为苏醒状态,公民与媒体的互动成为其表现形式之一,新闻线人通过向媒体报料以实施其监督权促使问题解决。其次,我国新闻媒体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属性,使其转向市场化之路,脱离了传统的依赖国家政治政策和财政拨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市场化进程加快,媒介间竞争日益激烈,独家新闻成为新闻媒体生存制胜的重要因素,加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传媒市场呼唤新闻线人。最后,公民欲通过新闻报料构建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文化认同,使生存的环境和所希望的环境达到协调。综上所述,以提供新闻线索、协助媒体采写新闻的新闻线人出现,也是应时之需。
(二)新闻线人对新闻工作的利弊
媒体方面,新闻线人使新闻来源更加广泛,且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形成互动局面,易于建立亲民形象。另一方面,媒体将发现新闻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丰富的新闻来源更能促进新闻事件的真相不断被挖掘出来。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从而在媒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闻线人方面,或获得了相应地报酬,或促进其报料的社会问题快速解决,在更深一层次上,他们欣喜于获得的话语权,同时受到鼓励继续报料,达到自身的社会认同。
广大群众方面,激发了公民报料的热情,公民更希望借助媒体解决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中存在的“不和谐”状况,公民与媒介的互动性也逐渐增强。
新闻线人的弊端也不容忽视,新闻线人毕竟不如媒体从业者专业,他们新闻敏感度不高,导致新闻质量不高,不能使受众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同时,有些新闻线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或故意歪曲事实以解决自身问题而报假料,记者将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考察新闻真实性上。
(三)新闻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我国,新闻线人的保护不力现状很普遍,很多媒体不注意保护新闻线人的资料,导致新闻线人被打击报复,他们的合法权益尚无法律明文规定。诚然,有些新闻线人本身法律知识比较淡薄,报料时没有深思其是否违反法律条款,被报料者很可能将其告上法庭。新闻线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法律意识也有待增强。
将新闻线人制度化、规范化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国家立法保护,可谓任重而道远。2010年8月,举办的保护记者权益与线人权益的研讨会,以线人的保护问题为研讨焦点,学者们对新闻伦理、国家法律如何保护新闻线人提出了全面思考。童兵介绍,对记者保护线人的权利,法律没有作出规定,但在职业道德上,新闻界几乎都认可记者不应出卖线人的原则。学者们认为,保护线人,不只是为让新闻界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信息支持,更重要的是,线人是公民的一部分,保护线人,就是保护公民监督权与表达自由。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民记者
(一)公民记者的产生
公民记者,是指借由个人信息采集工具或通讯工具,通过一定的传播平台向公众发布自己在特定时空内所掌握到的新闻事实的非职业新闻传播者。
公民民主意识觉醒,有强烈的愿望去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实施舆论监督。这种强烈的愿望是基于传统的传播渠道受阻而形成的。有文章指出,公民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维护个人利益的要求,促进了公民参与的发展,此时的公民参与不仅意味着承认和保障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还表现为公民参与是用来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手段,使之成为服务于社会大众的驯服工具。
传统媒体也希望公民参与传播。一方面,他们向公民发出邀请,借助网络媒体解决一些传统媒体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更能增进传统媒体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该媒体的长远发展。
科技的日新月异,电脑、3G手机、相机等科技产品渐渐为普通家庭所有,为公民传播新闻提供技术支持,公民可以随时记录下身边的新闻,也方便在网上观看其他人传播的新闻。网络上的论坛、博客、播客提供给公民传播新闻事件或新闻线索的平台。
(二)新闻线人与公民记者的区别
新闻线人与公民记者的区别在于——从报料的目的来看,新闻线人报料的动机很多时候是为获得报酬,而公民记者关注的不在于报酬而在于追求话语权;从报料的内容来看,新闻线人以提供片段化的新闻线索为主,且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新闻,而公民记者则更多的是报道新闻且内容多样;从报料的区域来看,新闻线人关注的本地的新闻,而公民记者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去地域性明显;从报料的内容深度上看,新闻线人主要是该线人一家之言,而网络集结了广大网民的集体智慧;从报料的平台来看,新闻线人主要通过传统媒体这个平台报料,而公民记者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播客等借助网络这个“第四媒体”来传达民意。
(三)公民记者对新闻工作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有其利,必有其弊,公民记者这个“新生儿”也不例外。就其给新闻工作带来的益处来说,首先是公民记者将新闻报道的内容扩大到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地步;其次,公民记者形成的网络极大的群集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媲美的;再次,公民记者们报道的新闻积聚着广大网民们不同的思想观点,有利于传统媒体加深对该事件的深度报道与调查,更接近事实真相;最后,网络论坛博客、播客上的公民记者议程容易形成网络议程,在网上形成议程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后,可以促进该事情的解决。
其弊端表现在,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泛滥严重,公民记者关注社会各个领域,众多的事件使得传统新闻媒体工作量工加大;公民记者逐渐增多,新闻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其报料的内容的真实性难以把关,报道出的新闻令人堪忧,长此以往,网络上的新闻真实性问题突出,很容易失去观众;网上存在不理性公民记者的声音,易形成“网络暴力”,伤害媒体和大众。
三、新闻线人的转变
(一)公民记者的不断发展
公民记者迅速崛起,他们所具备的优越性将推动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网民数在不断地增加,也为公民记者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广大公民集体智慧将逐渐显现,形成强大的网络生力军,公民记者的网络监督,促进媒体工作从多元化角度开发新闻背后的新闻。这种由公民记者引领的广泛的舆论力量,维护了公民的话语权,实现了人们的利益诉求,是民主开放社会的见证,最终影响并推动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完善。
(二)公民记者代替新闻线人
不可否认,公民记者在慢慢夺走传统新闻线人的“饭碗”,公民记者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或者直接生产新闻,且发挥其优势并与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公民记者的优势也弥补了传统新闻线人的诸多不足,在传播新闻上的作用更加明显,论坛上网民讨论跟帖、博客播客上的博主播报新闻,可以形成网民的互动,各自思想观点的传播,给传统新闻媒体以集结各家之言的思维角度,公民记者在数量上就占有压倒性优势,这种数量上的优势所形成密集的新闻网络也是传统新闻线人很难做到的。这样一来,公民记者代替传统的新闻线人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阮长安,新闻线人论[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傅剑锋,线人们安全吗[N],南方周末,2010-9-9:(A4)法治
[3]吴飒,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记者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4]吴锦旗,从政治参与到公民参与的范式转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6(1):39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线人
(一)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
新闻线人是指不隶属于任何新闻媒体而主动向该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新闻素材的人。
国外新闻线人已不是新鲜事,我国关于新闻线人的论述也有一定的基础。新闻线人也称“新闻报料人”,产生的原因诸多。首先,民主政治进程中,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由懵懂状态变为苏醒状态,公民与媒体的互动成为其表现形式之一,新闻线人通过向媒体报料以实施其监督权促使问题解决。其次,我国新闻媒体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属性,使其转向市场化之路,脱离了传统的依赖国家政治政策和财政拨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市场化进程加快,媒介间竞争日益激烈,独家新闻成为新闻媒体生存制胜的重要因素,加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传媒市场呼唤新闻线人。最后,公民欲通过新闻报料构建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文化认同,使生存的环境和所希望的环境达到协调。综上所述,以提供新闻线索、协助媒体采写新闻的新闻线人出现,也是应时之需。
(二)新闻线人对新闻工作的利弊
媒体方面,新闻线人使新闻来源更加广泛,且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形成互动局面,易于建立亲民形象。另一方面,媒体将发现新闻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丰富的新闻来源更能促进新闻事件的真相不断被挖掘出来。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从而在媒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闻线人方面,或获得了相应地报酬,或促进其报料的社会问题快速解决,在更深一层次上,他们欣喜于获得的话语权,同时受到鼓励继续报料,达到自身的社会认同。
广大群众方面,激发了公民报料的热情,公民更希望借助媒体解决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中存在的“不和谐”状况,公民与媒介的互动性也逐渐增强。
新闻线人的弊端也不容忽视,新闻线人毕竟不如媒体从业者专业,他们新闻敏感度不高,导致新闻质量不高,不能使受众得到思想上的提升。同时,有些新闻线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或故意歪曲事实以解决自身问题而报假料,记者将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考察新闻真实性上。
(三)新闻线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我国,新闻线人的保护不力现状很普遍,很多媒体不注意保护新闻线人的资料,导致新闻线人被打击报复,他们的合法权益尚无法律明文规定。诚然,有些新闻线人本身法律知识比较淡薄,报料时没有深思其是否违反法律条款,被报料者很可能将其告上法庭。新闻线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法律意识也有待增强。
将新闻线人制度化、规范化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国家立法保护,可谓任重而道远。2010年8月,举办的保护记者权益与线人权益的研讨会,以线人的保护问题为研讨焦点,学者们对新闻伦理、国家法律如何保护新闻线人提出了全面思考。童兵介绍,对记者保护线人的权利,法律没有作出规定,但在职业道德上,新闻界几乎都认可记者不应出卖线人的原则。学者们认为,保护线人,不只是为让新闻界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信息支持,更重要的是,线人是公民的一部分,保护线人,就是保护公民监督权与表达自由。
二、新媒体时代的公民记者
(一)公民记者的产生
公民记者,是指借由个人信息采集工具或通讯工具,通过一定的传播平台向公众发布自己在特定时空内所掌握到的新闻事实的非职业新闻传播者。
公民民主意识觉醒,有强烈的愿望去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实施舆论监督。这种强烈的愿望是基于传统的传播渠道受阻而形成的。有文章指出,公民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维护个人利益的要求,促进了公民参与的发展,此时的公民参与不仅意味着承认和保障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还表现为公民参与是用来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的手段,使之成为服务于社会大众的驯服工具。
传统媒体也希望公民参与传播。一方面,他们向公民发出邀请,借助网络媒体解决一些传统媒体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更能增进传统媒体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该媒体的长远发展。
科技的日新月异,电脑、3G手机、相机等科技产品渐渐为普通家庭所有,为公民传播新闻提供技术支持,公民可以随时记录下身边的新闻,也方便在网上观看其他人传播的新闻。网络上的论坛、博客、播客提供给公民传播新闻事件或新闻线索的平台。
(二)新闻线人与公民记者的区别
新闻线人与公民记者的区别在于——从报料的目的来看,新闻线人报料的动机很多时候是为获得报酬,而公民记者关注的不在于报酬而在于追求话语权;从报料的内容来看,新闻线人以提供片段化的新闻线索为主,且主要关注的是民生新闻,而公民记者则更多的是报道新闻且内容多样;从报料的区域来看,新闻线人关注的本地的新闻,而公民记者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去地域性明显;从报料的内容深度上看,新闻线人主要是该线人一家之言,而网络集结了广大网民的集体智慧;从报料的平台来看,新闻线人主要通过传统媒体这个平台报料,而公民记者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博客、播客等借助网络这个“第四媒体”来传达民意。
(三)公民记者对新闻工作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有其利,必有其弊,公民记者这个“新生儿”也不例外。就其给新闻工作带来的益处来说,首先是公民记者将新闻报道的内容扩大到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地步;其次,公民记者形成的网络极大的群集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媲美的;再次,公民记者们报道的新闻积聚着广大网民们不同的思想观点,有利于传统媒体加深对该事件的深度报道与调查,更接近事实真相;最后,网络论坛博客、播客上的公民记者议程容易形成网络议程,在网上形成议程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后,可以促进该事情的解决。
其弊端表现在,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泛滥严重,公民记者关注社会各个领域,众多的事件使得传统新闻媒体工作量工加大;公民记者逐渐增多,新闻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其报料的内容的真实性难以把关,报道出的新闻令人堪忧,长此以往,网络上的新闻真实性问题突出,很容易失去观众;网上存在不理性公民记者的声音,易形成“网络暴力”,伤害媒体和大众。
三、新闻线人的转变
(一)公民记者的不断发展
公民记者迅速崛起,他们所具备的优越性将推动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网民数在不断地增加,也为公民记者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广大公民集体智慧将逐渐显现,形成强大的网络生力军,公民记者的网络监督,促进媒体工作从多元化角度开发新闻背后的新闻。这种由公民记者引领的广泛的舆论力量,维护了公民的话语权,实现了人们的利益诉求,是民主开放社会的见证,最终影响并推动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完善。
(二)公民记者代替新闻线人
不可否认,公民记者在慢慢夺走传统新闻线人的“饭碗”,公民记者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或者直接生产新闻,且发挥其优势并与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公民记者的优势也弥补了传统新闻线人的诸多不足,在传播新闻上的作用更加明显,论坛上网民讨论跟帖、博客播客上的博主播报新闻,可以形成网民的互动,各自思想观点的传播,给传统新闻媒体以集结各家之言的思维角度,公民记者在数量上就占有压倒性优势,这种数量上的优势所形成密集的新闻网络也是传统新闻线人很难做到的。这样一来,公民记者代替传统的新闻线人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阮长安,新闻线人论[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傅剑锋,线人们安全吗[N],南方周末,2010-9-9:(A4)法治
[3]吴飒,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记者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4]吴锦旗,从政治参与到公民参与的范式转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