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阳城,1928年4月出生于河北井隆,1945年1月参加工作,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省平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望城县委书记,长沙县委第一书记,长沙市委副书记,韶山区委书记,郴州地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在望城工作期间,曾直接领导雷锋工作,在雷锋去东北后仍与其保持书信来往。离休后坚持讲雷锋、学雷锋,被誉为“雷锋书记”。2015年6月18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8岁。
1956年至1958年,我担任中共湖南省望城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雷锋曾在我身边工作过两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我。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机灵能干
1956年,望城县委人手不够,缺一位公务员(勤杂员兼通讯员),后来录用了16岁的雷锋。当时,他的名字还是“雷正兴”。
雷锋进望城县委工作时才16岁,我也是16岁参加工作的,因而我们十分投缘。他来县委报到时,我俩一见面,他就主动打水泡茶,显得很机灵。
雷锋个子小,脑子可机敏,工作很细致、很热心,凡事吃得苦、过得细、耐得烦。那时,望城县委经常开会到深夜,无论会散得多么晚,他都要把会议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才休息。望城县委来往客人较多,针对不同地方的客人,雷锋每次都叮嘱食堂做不同口味的饭菜,比如南方客人多放辣椒、北方客人吃面食、山东客人吃大葱、山西客人吃醋等。不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他都抢着干,而且一干到底。县委没有空调,冬天阴冷潮湿,客人晚上如厕是难题。雷锋坚持每天天不亮就倒掉尿桶,冲洗干净后放到客房里。冬天天冷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都要把煤炉子的火留好,大伙早上一来就有火烤。这事本来不归他管,但他闲不住,干得很好。
1957年2月8日,雷锋来到县委机关工作还不到3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还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望城县机关开办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后,雷锋积极报名,插入初中班学习。他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对学习很热爱,尤其喜欢学习革命英雄的事迹。雷锋特别喜欢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能够全文背出,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时因工作需要随领导下乡,雷锋就坚持出差前“领课”,回来就“补课”。
甘当“其名不扬”的螺丝钉
1957年,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10月25日,望城县也作出了治理沩水的决定。沩水河是湘江的一条支流,贯穿望城县全境,河道曲折,堤长险多,水灾频仍,有民谣说:“沩水河有鬼,落雨就涨水。”为了治理沩水,望城专门成立了指挥部,集中干部民工近两万人同时上堤。当时,县委书记张兴玉任政委,我任工地党委书记、总指挥,全权负责治沩工程。
开始,望城县委考虑到雷锋年纪小,留在机关比较合适,但雷锋一连几次递交申请书,要求参加。他多次找我“理论”,说:“旧社会,我被逼成了孤儿,讨过饭,晚上睡在人家的阶基上,什么苦都吃过,比起来,工地上算是幸福生活了。何况我还年纪轻,能够吃苦。”又说:“共产党领导我们翻了身,让我读了书,现在又让我在县委机关工作。我只有多做工作,才对得起党和毛主席呀!”还说:“治沩工程这么重要,我不去,会后悔一辈子的。”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县委安排他到工地当通讯员,并负责照顾我的日常生活。
雷锋背着简单的行装来到了工地。一到指挥部,他把背包往墙根一放,顾不得擦去额上的汗水,就直奔我的办公室,询问对他的工作安排。
我说:“还是干你的老本行,当通讯员。”
“当通讯员?”雷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我知道,他很想去工地和同志们一起挖土挑担,可是指挥部里通讯员也确实不可缺少。于是,我笑着说:“你不愿意?小雷啊,别小看这通讯员,虽然不如挑三五方土那样痛快,但他的作用可重要呀,每天要发通知、送文件、记电话……指挥部要指挥千军万马,可少不了这个其名不扬的通讯员哟!”
雷锋一听“其名不扬”几个字,便立即表示:“赵书记,您放心,让我干什么都行,当个通讯员也能起个螺丝钉的作用。”
就这样,雷锋便当上了治沩工程指挥部的通讯员,包揽了通讯员、公务员、保卫员等工作。其实,工地通讯员确实是个苦差事,虽有一台手摇电话机,但经常打不通,为了不误事,所有通知、文件、报纸,都得靠通讯员送。递送文件没有自行车,只能靠走路。湖南的冬季天气阴冷,遇上雨天,道路泥泞容易摔跤,衣服更是经常湿透。指挥部下设11个大队,从与宁乡接壤的照江大队到新康公社,摆了个长蛇阵。无论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任务,雷锋总是乐意接受,坚决完成。有时到各大队送完通知回来,开饭的时间早过了,他把冷饭用开水泡一泡就吃,从来不说一个苦字。在堤上穿行送信时,他还主动检查工程质量,找出了一些影响大堤安全的隐患,被称为“编外质检员”,受到指挥部的表扬。他曾在笔记本上写道:“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
有一天晚上,倾盆暴雨一连下了几个小时,沩水河水位猛涨,堆放在河边的水泥、木材和粮食眼看就要被山洪卷走,情况十分危急。指挥部立即作出决定,紧急动员干部民工奋力抢险。雷锋和几个女同志被安排留下来值班,大家出发后,雷锋坐立不安,趁几个女同志没注意,写了张字条压在值班室桌子上,自己迎风冒雨直奔工地,投入紧张的抢险战斗中。等到物资和器材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从头到脚全湿透了。
雷锋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又自觉地承担起照顾我生活的责任,尽其所能帮我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治沩工程中,因为要拆毁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由10位寡妇集资修建的“十婆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到指挥部来闹事。我百般解释,却无济于事。关键时刻,雷锋挺身而出:“封建社会10位寡妇婆婆都能联合起来造福乡里,难道新社会的劳动人民还不如她们?根治沩水河,拆除‘十婆桥’,这是为民造福的大好事!你们出来阻止,莫非希望沩水河继续泛滥成灾,让大家流落他乡?”雷锋的一番话让闹事的人没了话说,我顺势指出,他们如果再这么闹下去,影响了施工进度,是要犯罪的。就这样,我俩“一唱一和”,成功说服了闹事的群众。 我为雷锋改名字
治沩工程结束后,1958年春天,望城县决定在团山湖开办一个国营农场,让荒芜沉睡的湿地变成粮仓。当时县里财政紧张,团县委就号召机关干部和团员捐款,为农场购买拖拉机。一个月只挣23块钱的雷锋,一下子捐出去20块钱,是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雷锋平时很节俭,舍不得吃好的,每餐总是买几分钱的菜;舍不得穿好的,老是穿粗布衣,穿在里面的衣服还补丁摞补丁;洗脸盆穿了洞,也舍不得买新的,烧个烂牙刷把堵住漏眼继续用……在捐款时,他的钱是用一块布包着的,里面有角票,也有分币。他积攒的这些钱,本来是想买床棉絮的,当时他盖的棉絮是好几年前政府发给他的“救济被”,已经变得硬邦邦的了,根本不暖和。但当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时候,他却分文不留,捐献了出来。县委经过集体研究,鉴于雷锋对购买拖拉机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一贯的表现,决定选派他去团山湖农场学习驾驶拖拉机。
在学技术上,雷锋毫不含糊,不到10天就学会了驾驶拖拉机,成为望城县首个优秀拖拉机手。几个月的时间里,雷锋和他的同事们就在纵横六七里的团山湖湿地围垦出一个新的国营农场。
1958年秋天,鞍钢来望城招工,雷锋积极报名,然而,招工方却嫌他个子矮。雷锋着急了:“我个子矮,精神高!”对方很感动,便发了张登记表让雷锋填写。就是在这张表上,雷锋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雷锋”。
雷锋改名,起初是觉得“雷正兴”土了点,到外面“闯世界”要起个响亮的名字。他想改成“雷峰”——上山有劲!为此,我找来县委办主任皮文安和当年介绍雷锋入团的团支部书记冯乐群一起合计了一下,我建议用“锋”,不用“峰”。我对雷锋讲:“我以前叫‘羊成’,后来改成了同音的‘阳城’。你不是要去鞍钢嘛,跟钢铁打交道,不如把‘峰’改成‘锋’——‘金’字旁较好!你看,我们湖南省副省长华国锋原名‘苏铸’,后来就因为革命需要,改名为‘华国锋’,意思就是‘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先锋’。我看还是金字旁的‘锋’字好。”雷锋欣然接受。
雷锋告别家乡去鞍钢时,望城县城还不通公路,我是在湘江边的望城码头送别雷锋的。在候船室,他说:“我决不会给望城人、望城县委和你赵书记丢脸,我会像你取的名字那样,在前面打冲锋!”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送别成了永别。虽然与他保持着书信联系,他也曾在出差时回望城家乡停留过几个小时,我俩却没见上一面……
雷锋虽然曾经是我的下属,但他永远值得我学习。我认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忘我,灵魂是爱国,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特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雷锋,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以及挤、压、钻的“钉子精神”。
1956年至1958年,我担任中共湖南省望城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雷锋曾在我身边工作过两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我。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机灵能干
1956年,望城县委人手不够,缺一位公务员(勤杂员兼通讯员),后来录用了16岁的雷锋。当时,他的名字还是“雷正兴”。
雷锋进望城县委工作时才16岁,我也是16岁参加工作的,因而我们十分投缘。他来县委报到时,我俩一见面,他就主动打水泡茶,显得很机灵。
雷锋个子小,脑子可机敏,工作很细致、很热心,凡事吃得苦、过得细、耐得烦。那时,望城县委经常开会到深夜,无论会散得多么晚,他都要把会议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才休息。望城县委来往客人较多,针对不同地方的客人,雷锋每次都叮嘱食堂做不同口味的饭菜,比如南方客人多放辣椒、北方客人吃面食、山东客人吃大葱、山西客人吃醋等。不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他都抢着干,而且一干到底。县委没有空调,冬天阴冷潮湿,客人晚上如厕是难题。雷锋坚持每天天不亮就倒掉尿桶,冲洗干净后放到客房里。冬天天冷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都要把煤炉子的火留好,大伙早上一来就有火烤。这事本来不归他管,但他闲不住,干得很好。
1957年2月8日,雷锋来到县委机关工作还不到3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还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望城县机关开办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后,雷锋积极报名,插入初中班学习。他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对学习很热爱,尤其喜欢学习革命英雄的事迹。雷锋特别喜欢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能够全文背出,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时因工作需要随领导下乡,雷锋就坚持出差前“领课”,回来就“补课”。
甘当“其名不扬”的螺丝钉
1957年,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10月25日,望城县也作出了治理沩水的决定。沩水河是湘江的一条支流,贯穿望城县全境,河道曲折,堤长险多,水灾频仍,有民谣说:“沩水河有鬼,落雨就涨水。”为了治理沩水,望城专门成立了指挥部,集中干部民工近两万人同时上堤。当时,县委书记张兴玉任政委,我任工地党委书记、总指挥,全权负责治沩工程。
开始,望城县委考虑到雷锋年纪小,留在机关比较合适,但雷锋一连几次递交申请书,要求参加。他多次找我“理论”,说:“旧社会,我被逼成了孤儿,讨过饭,晚上睡在人家的阶基上,什么苦都吃过,比起来,工地上算是幸福生活了。何况我还年纪轻,能够吃苦。”又说:“共产党领导我们翻了身,让我读了书,现在又让我在县委机关工作。我只有多做工作,才对得起党和毛主席呀!”还说:“治沩工程这么重要,我不去,会后悔一辈子的。”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县委安排他到工地当通讯员,并负责照顾我的日常生活。
雷锋背着简单的行装来到了工地。一到指挥部,他把背包往墙根一放,顾不得擦去额上的汗水,就直奔我的办公室,询问对他的工作安排。
我说:“还是干你的老本行,当通讯员。”
“当通讯员?”雷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我知道,他很想去工地和同志们一起挖土挑担,可是指挥部里通讯员也确实不可缺少。于是,我笑着说:“你不愿意?小雷啊,别小看这通讯员,虽然不如挑三五方土那样痛快,但他的作用可重要呀,每天要发通知、送文件、记电话……指挥部要指挥千军万马,可少不了这个其名不扬的通讯员哟!”
雷锋一听“其名不扬”几个字,便立即表示:“赵书记,您放心,让我干什么都行,当个通讯员也能起个螺丝钉的作用。”
就这样,雷锋便当上了治沩工程指挥部的通讯员,包揽了通讯员、公务员、保卫员等工作。其实,工地通讯员确实是个苦差事,虽有一台手摇电话机,但经常打不通,为了不误事,所有通知、文件、报纸,都得靠通讯员送。递送文件没有自行车,只能靠走路。湖南的冬季天气阴冷,遇上雨天,道路泥泞容易摔跤,衣服更是经常湿透。指挥部下设11个大队,从与宁乡接壤的照江大队到新康公社,摆了个长蛇阵。无论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任务,雷锋总是乐意接受,坚决完成。有时到各大队送完通知回来,开饭的时间早过了,他把冷饭用开水泡一泡就吃,从来不说一个苦字。在堤上穿行送信时,他还主动检查工程质量,找出了一些影响大堤安全的隐患,被称为“编外质检员”,受到指挥部的表扬。他曾在笔记本上写道:“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
有一天晚上,倾盆暴雨一连下了几个小时,沩水河水位猛涨,堆放在河边的水泥、木材和粮食眼看就要被山洪卷走,情况十分危急。指挥部立即作出决定,紧急动员干部民工奋力抢险。雷锋和几个女同志被安排留下来值班,大家出发后,雷锋坐立不安,趁几个女同志没注意,写了张字条压在值班室桌子上,自己迎风冒雨直奔工地,投入紧张的抢险战斗中。等到物资和器材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从头到脚全湿透了。
雷锋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又自觉地承担起照顾我生活的责任,尽其所能帮我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治沩工程中,因为要拆毁一座明朝嘉靖年间由10位寡妇集资修建的“十婆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到指挥部来闹事。我百般解释,却无济于事。关键时刻,雷锋挺身而出:“封建社会10位寡妇婆婆都能联合起来造福乡里,难道新社会的劳动人民还不如她们?根治沩水河,拆除‘十婆桥’,这是为民造福的大好事!你们出来阻止,莫非希望沩水河继续泛滥成灾,让大家流落他乡?”雷锋的一番话让闹事的人没了话说,我顺势指出,他们如果再这么闹下去,影响了施工进度,是要犯罪的。就这样,我俩“一唱一和”,成功说服了闹事的群众。 我为雷锋改名字
治沩工程结束后,1958年春天,望城县决定在团山湖开办一个国营农场,让荒芜沉睡的湿地变成粮仓。当时县里财政紧张,团县委就号召机关干部和团员捐款,为农场购买拖拉机。一个月只挣23块钱的雷锋,一下子捐出去20块钱,是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雷锋平时很节俭,舍不得吃好的,每餐总是买几分钱的菜;舍不得穿好的,老是穿粗布衣,穿在里面的衣服还补丁摞补丁;洗脸盆穿了洞,也舍不得买新的,烧个烂牙刷把堵住漏眼继续用……在捐款时,他的钱是用一块布包着的,里面有角票,也有分币。他积攒的这些钱,本来是想买床棉絮的,当时他盖的棉絮是好几年前政府发给他的“救济被”,已经变得硬邦邦的了,根本不暖和。但当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时候,他却分文不留,捐献了出来。县委经过集体研究,鉴于雷锋对购买拖拉机所做的贡献以及他一贯的表现,决定选派他去团山湖农场学习驾驶拖拉机。
在学技术上,雷锋毫不含糊,不到10天就学会了驾驶拖拉机,成为望城县首个优秀拖拉机手。几个月的时间里,雷锋和他的同事们就在纵横六七里的团山湖湿地围垦出一个新的国营农场。
1958年秋天,鞍钢来望城招工,雷锋积极报名,然而,招工方却嫌他个子矮。雷锋着急了:“我个子矮,精神高!”对方很感动,便发了张登记表让雷锋填写。就是在这张表上,雷锋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雷锋”。
雷锋改名,起初是觉得“雷正兴”土了点,到外面“闯世界”要起个响亮的名字。他想改成“雷峰”——上山有劲!为此,我找来县委办主任皮文安和当年介绍雷锋入团的团支部书记冯乐群一起合计了一下,我建议用“锋”,不用“峰”。我对雷锋讲:“我以前叫‘羊成’,后来改成了同音的‘阳城’。你不是要去鞍钢嘛,跟钢铁打交道,不如把‘峰’改成‘锋’——‘金’字旁较好!你看,我们湖南省副省长华国锋原名‘苏铸’,后来就因为革命需要,改名为‘华国锋’,意思就是‘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先锋’。我看还是金字旁的‘锋’字好。”雷锋欣然接受。
雷锋告别家乡去鞍钢时,望城县城还不通公路,我是在湘江边的望城码头送别雷锋的。在候船室,他说:“我决不会给望城人、望城县委和你赵书记丢脸,我会像你取的名字那样,在前面打冲锋!”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送别成了永别。虽然与他保持着书信联系,他也曾在出差时回望城家乡停留过几个小时,我俩却没见上一面……
雷锋虽然曾经是我的下属,但他永远值得我学习。我认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忘我,灵魂是爱国,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特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雷锋,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以及挤、压、钻的“钉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