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芳
杨老头新近在世贸买了一辆电瓶车,花了三万。他六十多了,机灵得很,卖车的教了他没半个小时就开回家了。一路上他走机动车道,不少开汽车的小年轻都扭头看看他的小小汽车,他把腰板挺得直直的,扬着花白的头,神气活现像一匹刚会跑的小白马,高兴了还摁两下喇叭。有一辆马斯特从左边超了他,老头子还不大甘心,玩命追,心想长得差不多,谁超谁哇!他不知道那是奔驰公司的玩意儿,个头差不多,可发动机不一样哇。“发动机你懂么?”后来邻居一个小年轻告诉老头子:“就是心脏啊大叔!就说说咱俩,心脏能一样吗?”
杨老头心里很不服,犟着个脖子上了楼,心里骂:马斯特——妈蛋!
一进家门,杨老头又心花怒放了。6岁半的大胖孙子仲乐正吃着饭,一看到老杨头就把奶奶刚塞到嘴里的一勺子蛋炒饭用舌头拱出来,欢叫“爷爷——爷爷!”支着小胳膊扑过来,双手紧着扒拉杨老头拎着的一个小竹篮子。翻出一个大桃就往嘴里送,奶奶和爷爷一起惊叫:看有毛。奶奶更血呼:“吃了会要命!”
奶奶舜华洗桃的时候,杨老头也凑过去洗手,本来可以去卫生间洗的,可是他发现舜华穿了件小碎花的改良旗袍,这让他想凑过去和洗桃子的手在一个水龙头下洗,舜华先闻到了他的汗味,身子往旁边让了让,杨老头偏偏往她身子挤一挤,还把水龙头往大里一拧,涓涓细流顿时欢快地歌唱,哗哗地响。杨老头也欢快着心脏低声说:“吃了有毛的桃咋啦?还会要命!说得邪乎。你当是钱守维的玻璃纤维呢?沾到非洲人民的肠子上屙不下来呀!”
杨老头说的是从前样板戏《海港》的桥段,那戏里说有一个坏叔叔把玻璃纤维弄到援非的大米里,差点搞成一次国际纠纷,多亏了女汉子方海珍火眼金睛抓了坏叔叔。杨老头喜欢京剧,舜华说他不是真喜欢,因为他听不懂古戏,就喜欢那八个样板,翻来覆去地哼哼。
舜华跟着娘听过古戏,喜欢梅妃,也喜欢霸王别姬,她们家祖上是大户人家,夏天闲下来的日子,晚饭前把院子里洒上水,压压暑气,天擦黑铺上老竹皮的凉席,一遍一遍地用温水擦了,那席子已经让人养成了红色,上好的漆也刷不出来的红、亮、润。
这是旧时代给她留下的几件不多的物件儿。她的娘如芳从前住过有冷气的宅子,在岭南。丈夫溃退到台湾,如芳一个女子,迎着一车一车溃败的国军逆流北上,千里万里回到娘家,缁衣顿改昔年妆,谋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职业,又结了婚,嫁了一个本分的职员。“人好,才是最要紧的。”什么样的风光她没见过,乱世里的夫妻呀,架不住大难临头各自飞,最要紧的是一颗仁心。
很快有了一个女儿舜华,养大了革命得要命,特别痛恨母亲剥削阶级的出身,小小年纪就离了家,去支边,如芳去火车站要送一送女儿,她不见,躲在车窗的后边,一肚子怨恨。她才不要见可耻的妈妈如芳。
眼巴巴地看着车离了站。如芳拎着一大网兜煮鸡蛋,丈夫怕她受不了,抢过网兜对她说咱们家走吧,巴巴地望着她。
如芳轻轻拍拍他的手,应了句家走吧。她有什么受不了的!19岁的她让前夫扔到兵荒马乱的异乡,那伙带着如夫人去了台湾,她知道哭是没用的,眼泪要流给心疼自己的人,互不相干的人看到了,白让人家欺负。她冷静地遣散了仆人,能变现的家当都变了现,换了竹布长衫北上。临走甚至没有忘了烧掉与娘家的往来家书、所有的照片。她要重新活一场,在这兵荒马乱,翻天覆地的世界里重新活一场。她还不到20岁,武媚娘死了唐太宗出了家也不要为了男人殉那个葬。她全当他死了,在海里翻了船喂了鱼。她即便不要从媚娘活成个武则天,也不要活成一个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的李清照。
如芳从没跟人提过返乡的路有多么艰难,有多么漫长。她的那些细软又是如何打了通关。她回到娘家,娘不知她还活着,泪奔,爹就着盘荠菜丝喝小酒,冲她直乐,爹是当过胡子的,在白山。爹给她倒了一杯酒,说给我女儿压压惊,如芳一仰脖就喝了。依然,面若桃花。
依然,如花如芳。
红叶
舜华没多久就嫁了人生了孩子,背叛了剥削阶级妈妈的人也是人啊,是人就需要爱啊,她委身于一个冷面的男人,幻想着他的侠骨柔肠,殊不知爱上的是虚幻的影子,是她自己内心的样子,哪里有什么柔肠。她对自己有多狠,那男人对她就有多狠。
很快地离了,回到内地,然而户口和工作不是说回来就能回得来的。在大雪天放下女儿,只身一人走了。
这次,如芳连她的背影都没有看到,她要看一看那背影是不是20年前的自己,除了倔犟,不服输,还有什么。
如芳养了那女孩儿,就是后来仲乐的娘,红叶。
夏天的傍晚,她早早地用凉水泼了院子,压一压暑气,天一擦黑,丈夫搬出竹皮的凉席,擦凉了,如芳带着外孙女在席子上纳凉,如若月明风清,如芳会哼一段西皮慢板:“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消却了这兵戈战乱,以免得众百姓困苦颠连。”小女孩问外婆这是什么?说是《霸王别姬》。
如芳三言两语说一说楚霸王的故事,比唱词要短得多。小女孩问楚霸王好看么?如芳看一眼打瞌睡的男人,轻声说好看。小女孩儿也轻声说,外婆,那我喜欢楚霸王。说这话时,北斗七星摆成了一只勺子,在天上乱闪,蟋蟀在夜茉莉的花下不停地鸣唱。
下露水了,如芳望一望天边的闪电,推推男人,这一刻的蟋蟀住了嘴,好像是喘了口气。男人坐起来打着哈欠把女孩背到肩上,慢慢爬起来家走,如芳慢慢地收席子。
夜凉如水,红叶迷迷糊糊记着,蟋蟀突然又叫了起来。
霸王
后来那国民党的将军回大陆探亲,他哪里还有什么亲人,也就是如芳。这边的男人订下了城里最好的老字号,备下了上好的烧酒。
楚霸王回来了。如芳的那个霸王。
说刚到岛上多么艰难,能吃上山东大馒头是多么快乐。在眷村,跟着去了岛上的那个生下5个孩子——如芳在心里惊叫了一声,为了养活他们又是如何的劳作,哈哈哈!笑的时候口水和烧酒都流到了前襟上面。然后眼圈一红,那个苦命的没熬到孩子长大就走了,用手背拭一拭眼里的老泪。 那时候红叶已经上了大学,陪外婆无数次去看《霸王别姬》,方荣翔的霸王,各种名字的虞姬,高矮胖瘦都是重新复出的老家伙,拔剑自刎的身段一点儿也不曼妙,难为了那些臃肿的腰。可外婆说,唱得还是好的。红叶发现老将军拭泪的样子,颇有几分霸王的悲凉。
如芳专门订制了旗袍,除了脖子弯了背驼了,她的身材没怎么变样。老将军就像是突然看到了她,眼睛一亮,一句话脱口而出,你是怎么回来的?顿了一下又说,其实牵挂了好几十年,又说如果有苏武牧羊的大雁,该如何鸿雁传书。
就算你有大雁,哪里还有昭帝的上林苑。如芳这才开口说话,对碎碎念掉了牙的霸王。
后来是如芳的两任丈夫划起了拳,红叶扶外婆回家。她突然想明白了楚霸王不过乌江是多么聪明的选择,人生真的需要认赌服输,别挣扎。什么样的盖世英雄经得住50年贫寒岁月的蹉跎,有时候,走了就应该是永别了,还回来作甚!说什么养育孩子的艰辛,又与别人何干?他不知道此刻的外婆该有多么伤心难过。
晚上,大醉的外公蹒跚着回来,他是真的喝高了,喝爽了,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一边在卫生间嘘嘘一边念叨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芳已经睡下了,关了灯,背对着门,夜太暗,看不清她的表情。
此次省亲,两岸都有收获。老将军总希望有所补偿,当年最最革命的女儿舜华在酒席上认了老去的霸王为伯父,请他为出国作担保。
这事儿如芳还是第二天才知道的,她也不吃惊,为什么要吃惊呢?她说这家里发生什么也不会吃惊,何况是永远与时俱进的女儿,无论时代兴什么,她都走在最前面,她的生命没有羁绊。
这其实,又何尝不是如芳的人生。她们一样地勇敢,一样地对未来无所畏惧。
舜华
舜华想起来做什么都是刻不容缓,铁了心要出国就一定要出国,就像当年铁了心要支边一样。让内蒙的风沙吹了十年,万丈豪情给吹了个风流云散,到八十年代,知青大量回城了,但凡家里能想出一点点办法,一点点借口的都走了。舜华亲眼见到连队的一个男生用榔头砸断了自己的腿,由此办了病退,瘸着一条腿回了上海,后来每次说起来都不能想象那个老工人家的第六个儿子以后如何谋生。要知道大部分回了城的知青都贫困了,他们的青春像野火一般燃烧过,为理想活过,呐喊过,而时代这只翻云覆雨手像海浪一样,把他们这一代人狠狠地拍到了沙滩上。这或许是他们的下一代,七零八零那一代活得平凡而世故的原因吧,他们不想再为任何梦想燃烧自己了。
连队每个月都有人离去,和留下的人相拥而泣。
他们十几岁爬上火车离开家,十年成长的岁月生活在一起。那十年是他们的人格逐渐形成定型的十年,他们相处得像兄弟姊妹,是真正的一家人,共同经历着挖渠、垦荒,半军事化的艰辛生活,他们把原本不适宜耕种的草原变成耕地,种下大片大片的小麦,收获极少极少的果实,他们挖了水渠,引来水压地里的盐碱,无奈雨后又是白花花的一片。他们扒过火车去偷果腹的粮食,他们一路向北往边界线上跑以为可以找到幸福和自由,还能回来的已是幸运,部队连追都不要去追他们,因为没有人能穿过那片无人区。
苦还是其次,最可怕的是没有希望,风沙漫漫,看不到一点希望。
一切都与梦想渐行渐远了。
舜华是要和她的母亲彻底决裂的,和她小业主出身的父亲决裂,和一切剥削的、吃人的旧社会决裂。十六岁的她豪情万丈离开家,她要离开那个弥漫着樟脑和檀香味的家,那些穿着陈旧的素罗、香云纱的人们,她要在破四旧烧书的烈火中活出一个新的世界来,林道静能活出来,五四的新青年能活出来,她也能!一切的一切都像极了四八年从岭南一路北上的如芳,她们有相同的基因——叛逆。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里,如芳看着又一个自己上了路,去更北的北方。列车呼啸而去。
她知道有一天女儿也会回归。
树高万丈,有割不断的根。无论树多么不想让根显现。
先是,送回来了外孙女红叶。
然后,舜华在长途电话里哭:“过年没有吃上饺子,冷透了,人越来越少了。”
如芳知道兵团的人越来越少了。她看到回了城的知青去街道工厂顶替了还不到五十岁的父亲,女同学在家里糊火柴盒,更多回城的人加入了待业的大军。
城里从来没有那么多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这之前,是一个几乎没有青年人的城市,清净,寂寥。突然间,建国后生育高峰的一代长到了成年,毕了业无所事事,那时候还不能做生意,有做了的以投机倒把罪判了刑关进大牢,一切的出路都是只能听从组织分配,回城的知青壮大了待业的人群。
躁动,不安。极少的毕业生考上了大学。千分之一的入学率,不由得不自豪地认为是天之骄子。
如芳给舜华寄去了高中课本,寄去了厚厚的高考模拟考卷。女儿收到大哭。看不懂,理科的书一概看不懂,文科书背不下来,因为,走的人越来越多,一个连队剩下的两三个人不得不与另一个连队的散兵游勇合伙。极度的恐慌,被抛弃的感觉让她迅速与另一个城市的青年恋爱了,他们用微薄的收入买来白酒像牧民一样地狂饮,醉生梦死,不过是抱团取暖。一直到终于可以回城了。
八十年代到来了。
出国大热。舜华学了中医推拿。
不仅仅是她的家人,连街坊邻里都是受惠者,享受她免费的手艺。她的技艺突飞猛进,她要出国,一刻也容不得耽误了,她要去拥抱十六岁韶华所唾弃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到处都流传着美梦成真的故事,先前揣着这门手艺的人出去赚了在国内一辈子也不能想象的银子,洗盘子也能洗成米国公民。
从天而降的伯伯像久旱大地的春雨一样来得正是时候,他的五个子女都在米国,为舜华做了担保,后来的故事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中国人在纽约,不同的是舜华没有对人家的孩子抱有任何幻想,心怀感恩地开始了新的人生,尽管没有像王启明一样发了横财。
她在英文补习班结识了黑龙江的知青老杨,他们跑到一所教堂结了婚。她给如芳的越洋电话说半路夫妻,只求一个人的厚道。
如芳在大洋的这边微笑:连再婚,都是如芳的翻版,删繁就简三秋树,删去了与浪漫相关的所有枝枝蔓蔓。
她们前任的丈夫都成为她们生命中的过眼烟云,充其量只是锻造她们百炼成钢的那块煤炭。
五十岁那年,舜华把女儿红叶接到米国留学,这是母女关系修复的最后机会,这之前,真实的母亲是带大了孩子的外婆如芳。女儿终于在肚子疼的晚上让舜华抱着哭了半夜。
红叶在米国结了婚,生下儿子仲乐,舜华和老杨决定回国,带着自己的外孙。
回归
所有故事的结尾都应该是回到了故乡,那样才圆满。
那样才不至于像霸王一样客死异乡,只求把一骨灰撒到母亲的坟前。那样才说得上是叶落归根,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总是和土地特别亲。
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希望老去时成为异乡的飘萍,野狗一样的人生。
如芳坐在老屋的藤椅里笑着怀抱着曾孙子。能看到第四代啊,她是有福的人。除夕的年夜饭前,她对挂在墙上当过胡子的爹说:“来,瞅一瞅你的血脉。”然后把舜华斟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那一瞬间,她想到六十五年前,十九岁的她从战乱中回到家,推开门看到就着辣芥丝喝烧酒的爹爹,满屋子酒香弥漫。
爹爹说:“来,给我女儿压压惊!”她在母亲的哭声中一饮而尽。面若桃花。
喝过除夕酒后的第二年开春,如芳无疾而终。
享年84岁。
杨老头新近在世贸买了一辆电瓶车,花了三万。他六十多了,机灵得很,卖车的教了他没半个小时就开回家了。一路上他走机动车道,不少开汽车的小年轻都扭头看看他的小小汽车,他把腰板挺得直直的,扬着花白的头,神气活现像一匹刚会跑的小白马,高兴了还摁两下喇叭。有一辆马斯特从左边超了他,老头子还不大甘心,玩命追,心想长得差不多,谁超谁哇!他不知道那是奔驰公司的玩意儿,个头差不多,可发动机不一样哇。“发动机你懂么?”后来邻居一个小年轻告诉老头子:“就是心脏啊大叔!就说说咱俩,心脏能一样吗?”
杨老头心里很不服,犟着个脖子上了楼,心里骂:马斯特——妈蛋!
一进家门,杨老头又心花怒放了。6岁半的大胖孙子仲乐正吃着饭,一看到老杨头就把奶奶刚塞到嘴里的一勺子蛋炒饭用舌头拱出来,欢叫“爷爷——爷爷!”支着小胳膊扑过来,双手紧着扒拉杨老头拎着的一个小竹篮子。翻出一个大桃就往嘴里送,奶奶和爷爷一起惊叫:看有毛。奶奶更血呼:“吃了会要命!”
奶奶舜华洗桃的时候,杨老头也凑过去洗手,本来可以去卫生间洗的,可是他发现舜华穿了件小碎花的改良旗袍,这让他想凑过去和洗桃子的手在一个水龙头下洗,舜华先闻到了他的汗味,身子往旁边让了让,杨老头偏偏往她身子挤一挤,还把水龙头往大里一拧,涓涓细流顿时欢快地歌唱,哗哗地响。杨老头也欢快着心脏低声说:“吃了有毛的桃咋啦?还会要命!说得邪乎。你当是钱守维的玻璃纤维呢?沾到非洲人民的肠子上屙不下来呀!”
杨老头说的是从前样板戏《海港》的桥段,那戏里说有一个坏叔叔把玻璃纤维弄到援非的大米里,差点搞成一次国际纠纷,多亏了女汉子方海珍火眼金睛抓了坏叔叔。杨老头喜欢京剧,舜华说他不是真喜欢,因为他听不懂古戏,就喜欢那八个样板,翻来覆去地哼哼。
舜华跟着娘听过古戏,喜欢梅妃,也喜欢霸王别姬,她们家祖上是大户人家,夏天闲下来的日子,晚饭前把院子里洒上水,压压暑气,天擦黑铺上老竹皮的凉席,一遍一遍地用温水擦了,那席子已经让人养成了红色,上好的漆也刷不出来的红、亮、润。
这是旧时代给她留下的几件不多的物件儿。她的娘如芳从前住过有冷气的宅子,在岭南。丈夫溃退到台湾,如芳一个女子,迎着一车一车溃败的国军逆流北上,千里万里回到娘家,缁衣顿改昔年妆,谋了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职业,又结了婚,嫁了一个本分的职员。“人好,才是最要紧的。”什么样的风光她没见过,乱世里的夫妻呀,架不住大难临头各自飞,最要紧的是一颗仁心。
很快有了一个女儿舜华,养大了革命得要命,特别痛恨母亲剥削阶级的出身,小小年纪就离了家,去支边,如芳去火车站要送一送女儿,她不见,躲在车窗的后边,一肚子怨恨。她才不要见可耻的妈妈如芳。
眼巴巴地看着车离了站。如芳拎着一大网兜煮鸡蛋,丈夫怕她受不了,抢过网兜对她说咱们家走吧,巴巴地望着她。
如芳轻轻拍拍他的手,应了句家走吧。她有什么受不了的!19岁的她让前夫扔到兵荒马乱的异乡,那伙带着如夫人去了台湾,她知道哭是没用的,眼泪要流给心疼自己的人,互不相干的人看到了,白让人家欺负。她冷静地遣散了仆人,能变现的家当都变了现,换了竹布长衫北上。临走甚至没有忘了烧掉与娘家的往来家书、所有的照片。她要重新活一场,在这兵荒马乱,翻天覆地的世界里重新活一场。她还不到20岁,武媚娘死了唐太宗出了家也不要为了男人殉那个葬。她全当他死了,在海里翻了船喂了鱼。她即便不要从媚娘活成个武则天,也不要活成一个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的李清照。
如芳从没跟人提过返乡的路有多么艰难,有多么漫长。她的那些细软又是如何打了通关。她回到娘家,娘不知她还活着,泪奔,爹就着盘荠菜丝喝小酒,冲她直乐,爹是当过胡子的,在白山。爹给她倒了一杯酒,说给我女儿压压惊,如芳一仰脖就喝了。依然,面若桃花。
依然,如花如芳。
红叶
舜华没多久就嫁了人生了孩子,背叛了剥削阶级妈妈的人也是人啊,是人就需要爱啊,她委身于一个冷面的男人,幻想着他的侠骨柔肠,殊不知爱上的是虚幻的影子,是她自己内心的样子,哪里有什么柔肠。她对自己有多狠,那男人对她就有多狠。
很快地离了,回到内地,然而户口和工作不是说回来就能回得来的。在大雪天放下女儿,只身一人走了。
这次,如芳连她的背影都没有看到,她要看一看那背影是不是20年前的自己,除了倔犟,不服输,还有什么。
如芳养了那女孩儿,就是后来仲乐的娘,红叶。
夏天的傍晚,她早早地用凉水泼了院子,压一压暑气,天一擦黑,丈夫搬出竹皮的凉席,擦凉了,如芳带着外孙女在席子上纳凉,如若月明风清,如芳会哼一段西皮慢板:“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消却了这兵戈战乱,以免得众百姓困苦颠连。”小女孩问外婆这是什么?说是《霸王别姬》。
如芳三言两语说一说楚霸王的故事,比唱词要短得多。小女孩问楚霸王好看么?如芳看一眼打瞌睡的男人,轻声说好看。小女孩儿也轻声说,外婆,那我喜欢楚霸王。说这话时,北斗七星摆成了一只勺子,在天上乱闪,蟋蟀在夜茉莉的花下不停地鸣唱。
下露水了,如芳望一望天边的闪电,推推男人,这一刻的蟋蟀住了嘴,好像是喘了口气。男人坐起来打着哈欠把女孩背到肩上,慢慢爬起来家走,如芳慢慢地收席子。
夜凉如水,红叶迷迷糊糊记着,蟋蟀突然又叫了起来。
霸王
后来那国民党的将军回大陆探亲,他哪里还有什么亲人,也就是如芳。这边的男人订下了城里最好的老字号,备下了上好的烧酒。
楚霸王回来了。如芳的那个霸王。
说刚到岛上多么艰难,能吃上山东大馒头是多么快乐。在眷村,跟着去了岛上的那个生下5个孩子——如芳在心里惊叫了一声,为了养活他们又是如何的劳作,哈哈哈!笑的时候口水和烧酒都流到了前襟上面。然后眼圈一红,那个苦命的没熬到孩子长大就走了,用手背拭一拭眼里的老泪。 那时候红叶已经上了大学,陪外婆无数次去看《霸王别姬》,方荣翔的霸王,各种名字的虞姬,高矮胖瘦都是重新复出的老家伙,拔剑自刎的身段一点儿也不曼妙,难为了那些臃肿的腰。可外婆说,唱得还是好的。红叶发现老将军拭泪的样子,颇有几分霸王的悲凉。
如芳专门订制了旗袍,除了脖子弯了背驼了,她的身材没怎么变样。老将军就像是突然看到了她,眼睛一亮,一句话脱口而出,你是怎么回来的?顿了一下又说,其实牵挂了好几十年,又说如果有苏武牧羊的大雁,该如何鸿雁传书。
就算你有大雁,哪里还有昭帝的上林苑。如芳这才开口说话,对碎碎念掉了牙的霸王。
后来是如芳的两任丈夫划起了拳,红叶扶外婆回家。她突然想明白了楚霸王不过乌江是多么聪明的选择,人生真的需要认赌服输,别挣扎。什么样的盖世英雄经得住50年贫寒岁月的蹉跎,有时候,走了就应该是永别了,还回来作甚!说什么养育孩子的艰辛,又与别人何干?他不知道此刻的外婆该有多么伤心难过。
晚上,大醉的外公蹒跚着回来,他是真的喝高了,喝爽了,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一边在卫生间嘘嘘一边念叨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芳已经睡下了,关了灯,背对着门,夜太暗,看不清她的表情。
此次省亲,两岸都有收获。老将军总希望有所补偿,当年最最革命的女儿舜华在酒席上认了老去的霸王为伯父,请他为出国作担保。
这事儿如芳还是第二天才知道的,她也不吃惊,为什么要吃惊呢?她说这家里发生什么也不会吃惊,何况是永远与时俱进的女儿,无论时代兴什么,她都走在最前面,她的生命没有羁绊。
这其实,又何尝不是如芳的人生。她们一样地勇敢,一样地对未来无所畏惧。
舜华
舜华想起来做什么都是刻不容缓,铁了心要出国就一定要出国,就像当年铁了心要支边一样。让内蒙的风沙吹了十年,万丈豪情给吹了个风流云散,到八十年代,知青大量回城了,但凡家里能想出一点点办法,一点点借口的都走了。舜华亲眼见到连队的一个男生用榔头砸断了自己的腿,由此办了病退,瘸着一条腿回了上海,后来每次说起来都不能想象那个老工人家的第六个儿子以后如何谋生。要知道大部分回了城的知青都贫困了,他们的青春像野火一般燃烧过,为理想活过,呐喊过,而时代这只翻云覆雨手像海浪一样,把他们这一代人狠狠地拍到了沙滩上。这或许是他们的下一代,七零八零那一代活得平凡而世故的原因吧,他们不想再为任何梦想燃烧自己了。
连队每个月都有人离去,和留下的人相拥而泣。
他们十几岁爬上火车离开家,十年成长的岁月生活在一起。那十年是他们的人格逐渐形成定型的十年,他们相处得像兄弟姊妹,是真正的一家人,共同经历着挖渠、垦荒,半军事化的艰辛生活,他们把原本不适宜耕种的草原变成耕地,种下大片大片的小麦,收获极少极少的果实,他们挖了水渠,引来水压地里的盐碱,无奈雨后又是白花花的一片。他们扒过火车去偷果腹的粮食,他们一路向北往边界线上跑以为可以找到幸福和自由,还能回来的已是幸运,部队连追都不要去追他们,因为没有人能穿过那片无人区。
苦还是其次,最可怕的是没有希望,风沙漫漫,看不到一点希望。
一切都与梦想渐行渐远了。
舜华是要和她的母亲彻底决裂的,和她小业主出身的父亲决裂,和一切剥削的、吃人的旧社会决裂。十六岁的她豪情万丈离开家,她要离开那个弥漫着樟脑和檀香味的家,那些穿着陈旧的素罗、香云纱的人们,她要在破四旧烧书的烈火中活出一个新的世界来,林道静能活出来,五四的新青年能活出来,她也能!一切的一切都像极了四八年从岭南一路北上的如芳,她们有相同的基因——叛逆。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里,如芳看着又一个自己上了路,去更北的北方。列车呼啸而去。
她知道有一天女儿也会回归。
树高万丈,有割不断的根。无论树多么不想让根显现。
先是,送回来了外孙女红叶。
然后,舜华在长途电话里哭:“过年没有吃上饺子,冷透了,人越来越少了。”
如芳知道兵团的人越来越少了。她看到回了城的知青去街道工厂顶替了还不到五十岁的父亲,女同学在家里糊火柴盒,更多回城的人加入了待业的大军。
城里从来没有那么多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这之前,是一个几乎没有青年人的城市,清净,寂寥。突然间,建国后生育高峰的一代长到了成年,毕了业无所事事,那时候还不能做生意,有做了的以投机倒把罪判了刑关进大牢,一切的出路都是只能听从组织分配,回城的知青壮大了待业的人群。
躁动,不安。极少的毕业生考上了大学。千分之一的入学率,不由得不自豪地认为是天之骄子。
如芳给舜华寄去了高中课本,寄去了厚厚的高考模拟考卷。女儿收到大哭。看不懂,理科的书一概看不懂,文科书背不下来,因为,走的人越来越多,一个连队剩下的两三个人不得不与另一个连队的散兵游勇合伙。极度的恐慌,被抛弃的感觉让她迅速与另一个城市的青年恋爱了,他们用微薄的收入买来白酒像牧民一样地狂饮,醉生梦死,不过是抱团取暖。一直到终于可以回城了。
八十年代到来了。
出国大热。舜华学了中医推拿。
不仅仅是她的家人,连街坊邻里都是受惠者,享受她免费的手艺。她的技艺突飞猛进,她要出国,一刻也容不得耽误了,她要去拥抱十六岁韶华所唾弃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到处都流传着美梦成真的故事,先前揣着这门手艺的人出去赚了在国内一辈子也不能想象的银子,洗盘子也能洗成米国公民。
从天而降的伯伯像久旱大地的春雨一样来得正是时候,他的五个子女都在米国,为舜华做了担保,后来的故事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中国人在纽约,不同的是舜华没有对人家的孩子抱有任何幻想,心怀感恩地开始了新的人生,尽管没有像王启明一样发了横财。
她在英文补习班结识了黑龙江的知青老杨,他们跑到一所教堂结了婚。她给如芳的越洋电话说半路夫妻,只求一个人的厚道。
如芳在大洋的这边微笑:连再婚,都是如芳的翻版,删繁就简三秋树,删去了与浪漫相关的所有枝枝蔓蔓。
她们前任的丈夫都成为她们生命中的过眼烟云,充其量只是锻造她们百炼成钢的那块煤炭。
五十岁那年,舜华把女儿红叶接到米国留学,这是母女关系修复的最后机会,这之前,真实的母亲是带大了孩子的外婆如芳。女儿终于在肚子疼的晚上让舜华抱着哭了半夜。
红叶在米国结了婚,生下儿子仲乐,舜华和老杨决定回国,带着自己的外孙。
回归
所有故事的结尾都应该是回到了故乡,那样才圆满。
那样才不至于像霸王一样客死异乡,只求把一骨灰撒到母亲的坟前。那样才说得上是叶落归根,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总是和土地特别亲。
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希望老去时成为异乡的飘萍,野狗一样的人生。
如芳坐在老屋的藤椅里笑着怀抱着曾孙子。能看到第四代啊,她是有福的人。除夕的年夜饭前,她对挂在墙上当过胡子的爹说:“来,瞅一瞅你的血脉。”然后把舜华斟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那一瞬间,她想到六十五年前,十九岁的她从战乱中回到家,推开门看到就着辣芥丝喝烧酒的爹爹,满屋子酒香弥漫。
爹爹说:“来,给我女儿压压惊!”她在母亲的哭声中一饮而尽。面若桃花。
喝过除夕酒后的第二年开春,如芳无疾而终。
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