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执行《语文新课标》,既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很多教师陷入了困惑。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
1.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学理念,大力提高其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增加其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自身的审美教育意识、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示范能力。
2.大力提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造成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和美育、重理论考试分数轻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大力推动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升学考核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只体现智力水平的标准化理论考试,应该增加对学生道德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内容的考核,不能只重视考试结果的考查,应该增加对过程的评估。
二、课堂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
1.课文导入要构建审美情景
课文导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能否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该堂语文课能否成功。为了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时构建审美情景,让学生感知到丰富的审美形象,体验到真情实感,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使他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构建审美情景可采用以下方式:
问题引入式。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在问题中学习,在思索中获得美的感受。
图画再现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中的图画、视频等再现课文情境,将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人物形象和社会面貌的兴趣。
音乐浸染式。有些课文如诗歌等可以播放多媒体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体验美,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景想象式。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遇到课文中的情景会怎样思考、怎样说、怎样做。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演体验式。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大多数小学生对表演非常感兴趣。对于有一些课文,教师在讲解前可以让学生选择课文角色提前在家中演练,课堂中再让学生在全班表演。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思、做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课文,真切地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和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2.教师在课堂教学领悟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小学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重点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在“自主解读课文”阶段产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和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学生掌握这些字词句的同时,感知中国的语言美;分析课文中大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生态美、科技美和人物形象的行为美和心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科技的热情,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创新科技的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进步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追求课文中的意境美,教师可适当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展示图画、视频或播放音乐,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生成审美意象,探索审美意境;最后从整体上分析课文中的结构,教師可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审美规律,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引导学生理清和把握文章的脉络,领略课文的结构美。
三、课外语文活动中拓展审美教育
1.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审美品质。小学生应该扩展课外阅读,六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本书。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整合、内化知识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为今后创作和终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不是所有的课外读物都是好书,现在市面上的课外读物出现良莠纷呈的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课外书籍。
2.开展主题活动拓展审美领域。开展课外语文主题活动,可以拓展小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和审美实践的机会。课外语文主题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结合课文,联系小学生自己的学校、家庭、周边环境、教师、亲友、生活经历等,开展“说一说XX”“写一写XX”的主题活动;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开展朗诵会、表演会、专题研讨会、书评会、阅读随笔等一系列阅读成果交流活动,展示学生才华。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融入,会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科学与全面,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从多种角度欣赏社会的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一、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
1.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学理念,大力提高其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增加其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自身的审美教育意识、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示范能力。
2.大力提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造成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和美育、重理论考试分数轻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大力推动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升学考核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只体现智力水平的标准化理论考试,应该增加对学生道德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内容的考核,不能只重视考试结果的考查,应该增加对过程的评估。
二、课堂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
1.课文导入要构建审美情景
课文导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能否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该堂语文课能否成功。为了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时构建审美情景,让学生感知到丰富的审美形象,体验到真情实感,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使他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构建审美情景可采用以下方式:
问题引入式。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在问题中学习,在思索中获得美的感受。
图画再现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中的图画、视频等再现课文情境,将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人物形象和社会面貌的兴趣。
音乐浸染式。有些课文如诗歌等可以播放多媒体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体验美,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景想象式。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遇到课文中的情景会怎样思考、怎样说、怎样做。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演体验式。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大多数小学生对表演非常感兴趣。对于有一些课文,教师在讲解前可以让学生选择课文角色提前在家中演练,课堂中再让学生在全班表演。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思、做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入情入境,更好地理解课文,真切地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和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2.教师在课堂教学领悟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小学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重点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在“自主解读课文”阶段产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和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学生掌握这些字词句的同时,感知中国的语言美;分析课文中大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生态美、科技美和人物形象的行为美和心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科技的热情,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创新科技的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进步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追求课文中的意境美,教师可适当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展示图画、视频或播放音乐,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生成审美意象,探索审美意境;最后从整体上分析课文中的结构,教師可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审美规律,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引导学生理清和把握文章的脉络,领略课文的结构美。
三、课外语文活动中拓展审美教育
1.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审美品质。小学生应该扩展课外阅读,六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本书。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整合、内化知识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为今后创作和终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不是所有的课外读物都是好书,现在市面上的课外读物出现良莠纷呈的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课外书籍。
2.开展主题活动拓展审美领域。开展课外语文主题活动,可以拓展小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和审美实践的机会。课外语文主题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结合课文,联系小学生自己的学校、家庭、周边环境、教师、亲友、生活经历等,开展“说一说XX”“写一写XX”的主题活动;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开展朗诵会、表演会、专题研讨会、书评会、阅读随笔等一系列阅读成果交流活动,展示学生才华。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融入,会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科学与全面,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从多种角度欣赏社会的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