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去血清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筛选化合物的神经保护活性.方法 利用80%乙醇对仙鹤草进行提取,再通过大孔吸附树脂、ODS、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然后根据质谱、核磁、圆二色谱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仙鹤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仙鹤草酸酯(1)、仙鹤草苷A(2)、苦树苷C(3)、长花马先蒿苷B(4)、(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葡萄糖苷(5)、(7S,8S)-3-甲氧基-8,4\'-氧代新木脂素-3\',4,7,9,9\'-五醇(6)、红叶藤苷(7)、(7 S,8R)-1-[4-D-(β-D-吡喃葡糖糖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8)、密穗马先蒿苷(9)、淫羊藿醇A2 (10).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仙鹤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a和1b为1对互变的葡萄糖端基手性相反的8-O-4\'型木脂素酸酯;化合物1在10 μmol/L对去血清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痹祺胶囊化学物质组和入血成分进行辨识研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离子源温度为110℃,锥孔电压为30 V,锥孔气体积流量为50 L/h;脱溶剂用氮气,脱气温度为350℃
目的 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部分化合物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ODS反相硅胶、MCI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以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部分化合物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从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2-(4-hydroxy-3-methoxyphenyl)-3-[N-2-
目的 研究酥脆掘海绵Dysidea fragilis中杂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中压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所获得化合物采用H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绝对构型则通过量子化学计算(ECD)法确定.结果 从酥脆掘海绵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杂萜类化合物和1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酥脆内酯(1)、黑麦草内酯(2)、cavemosine (3)和dictyol E(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首次对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纠正
久闻光亚校长大名如雷贯耳,不曾想到这个春寒料峭的2月14日他居然春风满面、笑容可掬地出现在了行知中学的教坛上。自然,他的到来赢得了全体行知人最热烈的掌声,而听罢这位传奇人物精彩绝伦、妙趣横生而又推心置腹的演讲后,对着他离去的背影,我们唯有肃然起敬和真诚致谢了!  光亚校长不外乎讲了两个大点:一是认识职业的价值,二是研究职业的技巧。他讲了不过两个钟头,但他丰富的阅历、睿智的学识、优雅的谈吐、超常的智
期刊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1021例变应性鼻炎(AR)患儿变应原分布特征以及变应原随性别、年龄、季节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确诊的1021例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R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无锡地区1021例AR患儿的血清t-IgE阳性率为63.86%(652例),sIgE阳性率为82.37%(841例),其中居前6位的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依次为户尘螨(424例,4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黄连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建立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匹配共有峰并进行色谱峰归属;基于文献及特征图谱研究筛选黄连汤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黄连汤潜在的Q-Mgker.结果 黄连汤H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桂皮醛、6-姜辣素7个色谱峰,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与其参照图谱(R)的相似度均大于0.95,且17个共有峰均
目的 制备根皮素磷脂复合物(PHL-PC)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以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L-PC,选择药脂比、药物浓度,反应温度作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并考察其溶解度、经皮渗透性及体内药动学特性.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乙醇为复合溶剂,PHL的质量浓度为1.7 mg/mL,与磷脂质量比为1:1
目的 研究白木乌桕Neoshirakia japonica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症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手段(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再借助现代波谱手段(紫外、红外、核磁、质谱、圆二色谱)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NO模型分析化合物对NO产生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潜在的抗神经炎症活性;另外以维生素C(Vc)作为阳性对照分析化合物对DPPH自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SLE并发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TMA的患儿占同期SLE住院患儿的5.65%(14/248),
自然界中种类丰富、骨架多样、作用机制各异的活性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源头,然而许多天然来源的有效成分存在含量低、纯化工艺复杂、难以大量获得的问题,成为靶标确证及成药性研究的重要障碍.因此,天然产物合成成为高效、大量、靶向获得活性成分的重要手段.吲哚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具有结构复杂、生物活性优良等特点,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色胺炔酰胺作为理想的合成砌块,可以简洁高效地构建各种吲哚生物碱母核,进而合成相关天然产物.富电炔酰胺的碳碳三键可被酸、金、银、铜等催化剂活化,从而被吲哚C-3位进攻发生环化反应.色胺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