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永远不死,只是消逝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23集,007系列电影无疑是经典的代名词之一。
  最新的《007:天降杀机》,自然少不了向这50年的经典时光致敬。于是,从配乐到武器到机关设置到对决场景,无不老派到极致,足以让铁杆影迷大呼过瘾。就像片中那辆1963年款阿斯顿马丁DB5跑车,一下子就把观众拉回到它曾大放异彩的第一代007电影中。
  不过,新片也会让某些死忠粉丝心生疑虑:硬汉在某些时候似乎被还原成了一个普通人。他会受伤,会疲惫,会犹豫,不谙新科技,没有牵挂但曾有过去,没有家庭但曾有家人。
  这还是我们所熟悉的007么?当导演用了诸多逆光角度的镜头去拍摄007时,整部片子的色调阴沉黯淡,更是在赋予007神秘气息的同时,让观众在模糊与内敛的氛围里猜测、犹疑和困惑。
  M夫人的死,相当地出人意外。新一代观众可能只会在目睹《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校长死去时才会感到类似的惆怅与悲伤。情节设置似乎本来不必决绝至此,但电影似乎想以这种斩钉截铁的方式干脆利落地与一个年代告别,同时也暗示着一段新传奇的开始。只是,当亲生父母与用教化改变自己的“心理养母”M夫人都不在世后,曾迷失自己又遇上中年危机的007,又该如何重拾自我呢?
  在铺天盖地的复古、怀旧与怅然背后,其实是对大英帝国昔日荣光的缅怀与叹息。就在第一部007电影面世的1962年,刚刚卸任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了一句让英国人觉得万分刺耳的话:“失去了帝国的大不列颠,尚未找到自己的新角色。”但即使在那时,MI6(英国军情六处)依然可以和CIA(美国中央情报局)、KGB(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旗鼓相当地同台较量,007依然可以在优雅、风趣与耍酷中独力拯救全世界,直到他在《007:俄罗斯之恋》中坦承:“我们已经无法亮出利齿了,我们能亮出的只有牙床。”直到他在新片里这样回答M夫人“我们这是去哪儿?”——“我们要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我们占据优势的时代。”
  一切的改变都在二战后悄然呈现并迅疾完成,哪怕那时甚至还没出现第一部007电影。美国接替大英帝国的角色,成为维持国际秩序的世界警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强国以及文化大国,英国倒是沦为二流强国与美国跟班。重要的是,二元对立的冷战意识形态表述急需谍战故事作为载体、“他者”威胁论作为对象。在冷战与美苏争霸结束后,太空时代、军火、石油、生化武器、毒品、邪教……007系列电影依然在不断捕捉着或者说迎合着最热门的时代话题,哪怕与之相伴的是英国越发萎缩的国际影响力。当007的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和“英女王”从飞机一跃而下,这种在全世界面前的娱乐化最终确证了后帝国时代的到来。
  于是,观众们在最近的几部007电影中能品出越来越多的美国味道:现场感强烈的手持摄影、高速凌厉的剪接,多国实地取景与场面切换,实战感强的动作设计与纪实风格,高智商博弈的剧情设置……第六代007离风度翩翩的绅士派头已经越来越远,倒是与美式谍战片经典《碟中谍》、《谍影重重》等越来越类似。《天降杀机》中角色的年龄、思维与行事方式,又像是一众老牌硬汉在《敢死队》中的全面集结,或者50后全明星阵容支撑起来的《赤焰战场》的怀旧情怀,在杂糅中累积起昔日不再的感伤与迷惘。所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看动作,不如说是看情绪。
  怀旧往往要么因为讨厌现状,要么源于逃避未来,要么基于相信最美好的总是已经逝去的或不曾拥有过的。英国人这种吊诡的怀旧,在骨子里依然是倔强与矜持矛盾共生的派头。从这个意义上说,约翰·勒卡雷的史迈利三部曲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以及所改编的电影,节奏比007系列慢得多,却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况味,只因为那里面能有更多时光的味道,有更多在大英帝国的墓志铭上写下的溢美之辞。
  套用一句巴顿将军的名言,007永远不死,他只是慢慢消逝。与007一起疲惫不堪地追赶着时代潮流的,恰恰是无奈与无力的日不落帝国。
  正如帝国诗人吉卜林在诗作《退场》中感伤的低吟:“我们的海军威名已陨/沙丘和海角炮火消沉/看哪,往日的盛况/全跟尼尼微和蒂尔一样湮没无闻。”
  虚构的特工007能风靡银幕半世纪之久,不得不说帝国的某些软实力余威犹在,或者说单枪匹马地迎合与满足了英国人的某些感觉和回忆。
  但那就像伦敦上空在夜色里明亮绽放的印有米字旗图案的降落伞,华丽亮相,缓缓盘旋,终将落地。
  (作者为专栏作家)
其他文献
环境与发展是21世纪全球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高涨,城市空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在得益于城市化所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地缺失等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学界的高度关注,并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那
期刊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欧元之父”蒙代尔及其他中外政商精英千余人,11月25日在上海就“开启欧亚经济复苏之旅”展开讨论。精英们的“论箭”平台,是当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  伴随欧债危机蔓延,欧元区前景堪忧,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如何尽快走出欧债阴霾,在开放与保护之间处理好贸易壁垒、民间资本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成为各界人士共同思考的话题。  “欧元
期刊
一连串的合作与投资,似乎为奇瑞汽车带来了久违的好消息。  11月1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与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韦德博士(Dr .Ralf Speth)联合宣布合资项目“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整车生产基地在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  由于合资项目已经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的程序审批,双方明确除了要在2014年实现捷豹、路虎汽车国产外,还将继续投建研发中心、发
期刊
萧邦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品牌的家族传承精神。殊不知,这个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品牌在经过两个家族的锤炼、融合双方智慧精华后,方得以成就今天的贵气高雅。  珠联璧合  1836年5月4日,路易-于利斯·萧邦(Louis-Ulysse Chopard)出生于瑞士汝拉地区的松维利耶;31年后的8月6日,卡尔·舍费尔一世(Karl Scheufele I)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普福尔茨海姆呱呱坠地。  此后的岁月中
期刊
上世纪中叶,日本利用韩战的“特需经济”和60年代的高积累低消费迅速崛起,70年代借“石油危机”完成弯道超车,到80年代开始大肆收购海外地产,1989年以三菱公司收购美国地标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权而达到顶峰,不禁让人感叹帝国斜阳,世界经济领导权的再一次交接指日可待。  仅一年之后,日本经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走下神坛,股市暴跌、地价跳水,之后十年,国内经济长时间维持低增长率,整个90年代也
期刊
在奔赴美国的飞机上,鲁冠球一直在看一部电影:阿甘飞快地奔跑着,奔向自己的目标,用最简单、最直接、在俗人眼里最愚笨的方式奔向自己的彼岸。  此时的鲁冠球心情雷同。他已经年近古稀,身着白色衬衫,眼神充满着渴望,在那个崭新的国家里,万向集团将开辟新的事业,而这项事业将让万向集团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虽然很少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一天是2012年8月17日,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A1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分析和研究了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在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日渐明显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形势仍有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好转的基础尚不稳固。主要体现在三个矛盾交织,加大了经济回稳难度:外需低迷与内需增长乏力,制约了总需求的持续提升;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与政府财政收缓支
期刊
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这给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由3000亿元左右提高到2011年的47万亿元,经济成就举世瞩目。  同时,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对于“政绩”的追求和对“土地换投资”的依赖,使得一些城市的建设并
期刊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把追求能源供应安全作为长远目标。其实美国不缺石油资源,直到10年前产量还稳居世界第一。但需求不断增加,必须靠进口来填补缺口,于是造成一种印象:依靠进口是宿命,能源是美国国力的软肋。  总部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发布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美国于2020年超过沙特,重居全球最大石油产国。这势必给美国制造业复兴带来保障。  这场革命是怎么发生的?简单
期刊
从1915年银行家群体活跃于上海滩,到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面对白银风潮整治金融业,期间二十年,是民国银行家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北洋时期抗拒政府停兑令的群体亮相,还是充当南京政府初期运转的“钱袋子”,抑或成为公债风潮的中坚社会力量,银行家意气风发,银行业日渐壮大。  这是中国银行家大有作为的二十年,也是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黄金二十年。此间私营银行保持着旺盛活力,企业家精神日渐生成,银行家的独立精神及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