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unjiang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艺术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公众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同时也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设计和新媒体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设计师不仅要努力提升新媒体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环境设计
  新媒体艺术已深入公众生活的不同领域,为人们带来生动多元的情感体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艺术表达手法更加多样,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新创意、新灵感,无论是视觉体验还是情感体验都更为丰富。在现代社会,新媒体艺术被广泛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科学技术与新媒体地深入融合,不但提升了设计内涵,还为环境艺术的表达拓展出新途徑,使公众“离艺术更近一步”。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环境设计实际,探讨如何更科学地应用新媒体艺术,以此提升公众审美体验,丰富设计功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概述
  (一)新媒体艺术的定义
  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新兴媒体资源上的一种崭新艺术表达形式。迄今为止,学术领域尚未对其进行统一定义。从相关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有学者将新媒体艺术界定为“依托新媒介进行艺术展示的形式”,这一形式具有跨学科、数字化、形象化、综合化特点,注重受众对艺术作品的感官和情感体验[1]。一些学者从传播途径对其进行定义,指出“以智能技术为背景,通过数字化方式运行的媒介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典型的交互性特点[2]。还有学者整合上述观点,从两个层面对其进行定义:首先,依托新媒体技术构建传播网络,这些艺术作品具有无限复制、广泛传播的特点,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表现形式及载体;二是利用移动网络实现作品传播,从狭义层面来看,新媒体艺术即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构思、创作、展示、互动,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这一形式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艺术审美空间[3]。本文将借鉴上述结论,重点围绕环境设计领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新媒体艺术融合应用的突破口和创新点。
  (二)新媒体艺术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新媒体艺术逐渐出现并流行,当时,电视机、录影设备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成为信息艺术、装置环境和媒体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新媒体艺术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逐渐流行,刚开始侧重于文献记录功能。张培力、王劲松等艺术家就曾利用新媒体艺术对自身表演进行记录、传播。随后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所有形式和主题[4]。9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媒体艺术的质变,互联网技术、3D技术、虚拟编辑功能等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也为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带来了契机。
  二、新媒体艺术的应用
  (一)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
  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环境设计的表现形式、创意内容更加丰富。在虚拟数字空间中,设计者能够获得更自由的展示途径,充分发挥自身创意,在开放性的设计环境下实现“作品、渠道、受众、作者”的多元互动,这一点对于提升受众艺术体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更为作品传播拓展出一条新路[5]。不少学者重点提出新媒体艺术特有的互动属性,认为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艺术之美的呈现会更丰富多元,其兼收并蓄的优势将带动环境设计的创新[6]。交互性也让新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形式有所区别,并成为重要的识别“标签”。在艺术创作当中,通过时空交互、虚拟现实交互、人机交互、平台交互的协同作用,构建全新的设计及传播逻辑[7]。新媒体艺术更关注受众体验,而且实现了实时信息传输,这让艺术设计得以远程传播,不再受区域及时空因素限制。在其众多特征中,交互性为艺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带来质变[8]。
  新媒体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实现设计师、使用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以更直观的方式来参与、改变设计作品的布局、形态和装饰。比如,运用VR技术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结合环境特征进行空间和室内外装饰的布局与细化,对所属空间的内外结构进行透视,根据空间与环境的适宜性进行设计,达到空间布局与所属空间环境的有机结合。利用VR技术对环境艺术设计方案进行展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设计效果,体验者可以结合空间形态进行家具、陈设、色彩等内容的选择,实现空间布局和软装饰与使用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喜好的高度契合。新媒体艺术增强了设计师对环境设计模型的感知程度,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寻找设计灵感,使空间可以通过立体图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在设计中拓展思路,迸发灵感,准确判断作品和预设效果之间的距离。因此,在环境设计中依托技术优势能够优化艺术体验,突出艺术创作的交互作用。
  (二)新媒体艺术让人与环境平衡发展
  环境设计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涉及多门学科。在设计实践中,一些客观因素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新媒体艺术的融入,能够使设计者更科学地研判设计生态,达到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平衡。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两种艺术形态,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物质形态通常由实体形态组成。在实体形态中,新媒体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广泛,如自动贩卖机、自动闸门等实体化的物品,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由此,环境艺术设计更应该运用这门技术去帮助更多的人,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艺术设计与社会环境、民俗文化、制度环境有很大关系。自然界有“发展—平衡”的制衡作用,而这正与环境设计初衷有着相同本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人类与环境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也是新媒体艺术的理念。许多设计师在完成环境设计作品时,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与经验,让设计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增加受众接受度,创新审美空间,为受众带来更多艺术惊喜。因此,在设计中设计师不但要关注受众体验,更要关注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掘新媒体技术优势,这样才能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实现艺术与资源“双赢”。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新媒体艺术互相依托
  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二者关系密切。艺术设计者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主流审美认知为出发点,创作更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在当下日常生活中,新媒体艺术对现实的环境进行虚拟化处理,让人们从单一的视角转向多元化的视角,环境艺术设计在适应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段多样,尤其在多媒体环境下,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其审美更具创新性。在实时交互的传播环境下,受众和创作者之间互动更及时,互动方式更直接,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形成新的创作模式。在远程传输中作品能够实时传送,从而使艺术互动更具时效性,这一特点也将引发受众审美认知的变化[9]。新媒体艺术不再被动展示,被动接受评价,而是以主动呈现的姿态进入受众视野,主动融入社会当中,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审美习惯与思维方式。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环境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覆盖领域持续拓展,两者的互促作用愈加凸显,发展空间提升。   三、新媒体应用到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国内新媒体艺术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起步到完善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新媒体技术尚处于试水期,对于国外经验模式的借鉴较多,形式上较为传统,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新媒体艺术也逐渐走向创新的道路,同时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创新性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建设美丽新中国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要求的提高,大众审美也从追求装饰性、美观性逐渐向文化性、科技性方向转变。在环境设计中,新媒体艺术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注重创新不但能够拓展艺术想象力,优化现实环境,还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的进步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环境设计实际情况分析,能够客观认识新媒体艺术应用的显著价值。新媒体艺术有利于激发设计灵感,推动艺术创新,同时影响受众的审美认知,拓展艺术传播途径。在环境设计中,只有注重自然平衡,注重创意和谐,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艺术生态,促进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生。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新方法、新手段,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提高艺术设计水平。只有专业人员的认知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够设计出更加优秀、满足人们需求的作品。新媒体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进步能夠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升级、政治的繁荣,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四达.实验电影与新媒体艺术溯源[J].电影艺术,2008(2):130-134.
  [2]王燕鸣.论新媒体艺术在虚拟世界中的互动体验[J].大众文艺,2010(2):7-8.
  [3]孙雯,米高峰.新媒体艺术及其审美“新”特征初探[J].新西部,2010(7):114,124.
  [4]朱其.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的新媒介艺术[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3):4-10.
  [5]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5):81-83.
  [6]李四达.后影像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探索: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J].饰,2007(4):7-9.
  [7]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探议[J].装饰,2006(8):128-129.
  [8]方兴,郑杨硕.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3):166-168.
  [9]王振兴.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本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0-61.
  作者简介:申晓旭,硕士,德州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经济
期刊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标志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式将成为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郑州特有的资源,对
摘 要:平面设计在本质上与符号学有联系,需要运用符号学理论来阐释。各种符号元素的组合是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合理运用各种符号元素,将平面设计的作品进行符号化,使之更浅显地传递给受众。同时,平面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设计产品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提升自身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符号;平面设计;以人为本  平面设计的符号学原理就是将平面设计作品进行符号化的过程。比如
以巩义市海上桥村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设计、生态、文化以及区域发展等多维度展开探讨,论证文中所构建的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证明其既是符合当前巩义市美丽乡村现
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的重构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乡村文化景观空间规划既要考虑乡村建设用地与乡村周边生态板块(水体、山体、农田等)的布局关系,还要考虑内部
摘 要:黎族传统文化流传至今。随着海南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有必要展示其现代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本质,这是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将海南黎族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探索出既具有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民居建筑设计的应用方式。探究海南黎族传统的文化符号应用于众多文化创意领域的可能性,及其与现代民居建筑设计最佳的契合点,从而促进海南人民及国内外游客对海南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对
通过采用测色仪定量分析、显微镜形貌观察等技术手段,对花丝镶嵌首饰中点翠与烧蓝的历史、形态、色彩、材质、制作工艺、发展趋势等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点翠和烧蓝是不同文化背
摘 要:苗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悠久,也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和独特韵味的民族。苗族建筑是历史的沉淀,亦是时代的积累,是苗族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苗族民族历史的一个映射,拥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魅力。苗族的地域文化与建筑室内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以西江苗族为例就苗族的地域文化与室内装饰空间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苗族建筑;地域文化;室内特征  贵州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位于贵州省黔东
把中式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酒店设计中,重新发现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延续到我们的生活中,能有效增加现代酒店的装饰价值与艺术价值。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式与西式的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树立城市美好形象的责任。少林武术文化是郑州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