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考查的内容早已跳出单纯的学生实验范畴,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逐步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实验题的类别也在不断扩展,除了基本仪器的使用和验证性实验等传统考查内容外,还扩充了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强化了对考生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的考查。分析试题特点,对高考备考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题特点分析
  1.试题结构相对成熟, 呈现“一小一大” 模式
  近三年的实验题基本由“一个电学”变为“一大电拖一小力”,或“一大力拖一小电”模式(如2012年安徽卷、海南卷、广东卷),基本体现“力电均衡”,各省市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变化。小实验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的考查;大实验考查探究的过程,关注对能力的考查,常常是大纲规定实验的适度迁移与创新。从近几年实验题的命题趋势来看,实验题第2小题往往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
  2.信息量大,且题型多变,注重对步骤及仪器使用的考查
  近三年各个省市的实验题字数都在400字以上,且都配有表格或图像,呈现方式灵活,以选择、填空、作图或计算等形式出现,题型多变。在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仪器使用的考查3次,力学部分实验考查7次,电学部分实验考查了10次。全国14套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所有学生实验及重要规律的演示实验。注重对实验操作步骤、基本仪器的使用考查。命题者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实验情境,通过纸笔型的考试,考查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深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仪器与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如2012年江苏卷对“多用电表”操作的考查独具特色。2012年的14套试题中对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均有涉及,如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重视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关注学生实验素养
  如误差理论、有效数字、精确度等,《考试说明》指出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近三年试题均有对实验知识应用类的考查,要求会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方法解决创新型实验问题,以便探索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如2012年上海卷第29题,课本实验中用是一种线性处理的思想,而命题者则跳出课本,用图线,要求学生在原有周期公式的基础上,得出新的公式,找到图线与纵轴截距。
  4.设计探究性实验题成为热点,问题有适当的开放性
  所谓探究性试题是指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考生围绕某个具体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实际物理问题展开探索、进行研究,通过选取实验手段控制实验条件,观察物理现象,收集实验数据,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包括代数运算和图像分析),创造性地得出科学结论的试题。此类试题是在应对全球新一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关于“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课改理念,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实现而命制的。如2012年安徽卷“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设计与实验过程的补充;2012年北京卷与山东卷对电阻及电阻率测量电路的设计等。
  5.试题综合性明显加强,呈现出两“大融合”的趋势
  纵观近年试题,综合性明显加强,出现以纸带为载体的力学实验的融合和以多用电表与伏安曲线为载体的电学实验的融合。新课程考试大纲中规定11个必考实验,其中力学实验6个,电学部分5个,力学实验包括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力学实验中有4个实验与纸带有关,利用纸带可以直接测量研究对象的时间和位移,可以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的速度和加速度,若结合其他物理量的测量,还可以测量与速度、加速度有联系的相关量,如质量、力、功率、功、动能、冲量、动量、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转速等。所以,在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以“纸带”为媒介的力学实验大融合,如2012年的江苏卷第11题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动摩擦因数;2011年海南卷第14题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总之,在大纲规定的11个必考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改进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或探究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等。侧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对图像的分析解读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创新与迁移能力。对能力要求全面,且层次较高是历年高考中的难点。
  二、备考策略
  1.整合两大实验,掌握基本技能
  一是整合力学6个实验, 可将其分为三类: 一类与
  纸带相关(含4个实验),应掌握速度、加速度的求法;二类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类是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二是整合电学5个实验,可将其分为四类:一类是测电学物理量,如测量电阻率、电压、电流、电阻、电动势、内阻、功率或电功;二类是仪器使用类,如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传感器;三类是器材选择与实验方法选择;四类是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选择。同时,要牢固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仪器使用、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等。
  2.灵活处理改进型实验,提升答题能力
  如可以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仪器探究动能定理;可以用安阻法、伏阻法、安安法、伏伏法、等效法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只是实验原理的方法、实验器材有所改进。如2010年全国卷Ⅱ考查“替代法”测电阻,2011年海南卷第14题利用倾斜气垫导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2012年新课标卷的测磁感应强度。
  3.转移分析“发展型实验”
  以教材实验为背景,测量与原实验相关的物理量(如摩擦力、空气阻力、功率、角速度)或探究一些与原实验相关的新关系(如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发展型实验。处理这类问题时,应在原来实验的原理上,向新的物理量、物理关系或物理规律进行转移、迁移或联想,如2010年四川卷考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2011年山东卷考查“测电源的输出功率”,2012年山东卷由纸带分析运动,进而考查测定动摩擦因数。
  4.重视能力的训练,加强反思
  首先重视练习。能力形成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精选典例,剖析解题思维历程,关注思维的结点与突破点,讨论交流、规范解题表述。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再学习过程,是将知识结构转化为技能结构的过程。在练习中,评价和反思是关键。其次重视变式训练。训练自己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发散等发散思维。例如在连接线路的训练中,利用同样的电学元件,改变供电电路、改变元件位置、改变设计要求、增减新元件,如换单刀双掷开关等做多元训练。第三,重视错误。一个错误答案只是错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此系统还包含几类可能的错误。随知识能力结构的不断发展,昔日累积的“小错误”也会随之变化。“错误”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是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发生层级跃迁的最有效台阶。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广州市民购房意愿较强,普遍认为当前是入市的适当时机,但收入水平仍难以承受房价——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诉讼争议事实真伪不明时,不利的诉讼后果由何入承担。它追求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实体法宗旨和价值标准,保证程序公正及诉讼经济和提高诉
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每年中考的热点.  众所周知,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为公式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最一般的方法,任何一个二次方程,只求出b2-4ac的值,就可以用公式法来解.  一、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必须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ax2 bx c=0(a≠0),再确定a、b、c的值;  二、一元二次方根的判别式的应
两个代数恒等式:①ab a b 1=(a 1)(b 1);②ab-a-b 1=(a-1)(b-1).利用这两个恒等式,可以解决一些与整数有关的问题.以下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方程x2 ax 1-b=0的兩根是正整数,求证:a2 b2是合数.  (责任编辑黄春香)
演唱,是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易于被学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个表现形式,所以也是最能让孩子们直接体验音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
一、 扬其长、避其短、激发其自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后进生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能认为他一无是处,一棍子打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可利用后进生的长处,交给他为全班服务的任务,相信他,点燃他自信的火种,使其获得奋进的勇气。如我班一男生,一直不爱学习,但他
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创新的一个典范,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广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思想品德课的新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和学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一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该如何应用。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  课堂教学分为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所以我们认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学地处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春风很难吹到这里,所以教师们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命题。这一命题意味着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要实现外源与内源的互动;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要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在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