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与海派旗袍的海安密码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起上海滩的风采,人们首先想到的极有可能是旗袍;如果说起海派旗袍的代表,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会是宋美龄。当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让旗袍既成了中国象征,也成了一个长盛不衰的海派文化符号。宋美龄生于上海,她自幼留学美国,生活方式自由而时尚,但是她在公开场合多穿着旗袍,显示着十足的中国味道。她之所以喜欢旗袍,既因为她个人有着高雅而深厚的审美,也因为旗袍能凸显东方女性的魅力。
  
  直到2003年去世,宋美龄几乎没有穿长裤的画面。在她步入百岁之龄,各种时兴的服装层出不穷,但是她依然与旗袍为伴。那么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哪一件旗袍是其最喜爱的呢?她最喜爱的旗袍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缝制而成的?这无疑引起了一代代旗袍迷们浓厚的兴趣,也关系到如何破解海派旗袍的文化密码。

让美国人震撼的黑色旗袍


  秘密还得从1943年2月18日说起,那天中午,宋美龄款款出现在美国国会,大厅里已经是座无虚席,在随后的二十几分钟里,从美国国会大厅里多次传出雷鸣般的掌声,有时长达5分钟之久。
  据写过 《林肯传》 的诗人卡尔·桑德堡在 《华盛顿邮报》 写道,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有人从未见过这种场面,感动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她的演讲通过收音机在全美转播,每天有数百封来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到白宫,收件人都是宋美龄,因为她那次出访就住在气派的白宫。卡尔·桑德堡说,大家用耳朵从广播里听到她的声音都如此着迷,何况我们在现场还用眼睛看到了她优雅的气质,尤其是她那身东方人才有的被称为旗袍的服装,没有人看到它后会无动于衷的,那种震撼人心的东西恐怕不在于一件服装,而在于它所传递出来的是一个古老国度的文明,告诉我们美国人再不出手投入战斗的话就丧失了人类应有的道义。
  回忆起当时场景时,主持那场演讲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山姆·雷朋说,宋美龄身穿黑色紧身长旗袍,“她真是太优雅高贵了,简直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中国人。”他说,是宋美龄改变了他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以及对华人的歧视。
  美国人如此描述那件黑色旗袍所放射出來的光芒,有人认为那是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的效应,并非区区一件旗袍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但是赞叹那件黑色旗袍并非美国人的一厢情愿。它让宋美龄的御用裁缝师傅张瑞香每次提起来,同样也是赞不绝口。他说,他一辈子追随宋美龄,给宋美龄缝制了无数件各式各样的旗袍,而那件黑色旗袍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张瑞香的话,在旗袍管家蔡祺贞那里也得到了证实,她说宋美龄夫人一生穿过无数的旗袍,但是反复穿过五六次之上的旗袍是为数不多的,甚至就那么一件——让美国人热泪盈眶的那件款款的黑色旗袍。
  无疑,那件黑色旗袍是宋美龄一生的最爱,更是海派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的精髓与代表。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见识过那件黑色旗袍之美,但是并不知道它美在什么地方,而且更不知道它真正的身世。它的出生地自然是抛不开上海的,因为海派旗袍的发源地就在上海。这是由海派文化打底而生的,离开上海就不可能有旗袍的兴起,以至于风靡全国一百多年。
  但是它真正的产地并不在上海,更不在苏州、杭州和南京,而在一个对旗袍而言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小地方,那就是被称为上海后花园的南通市海安县。精确地说,那件黑色旗袍的籍贯距离上海200多公里,开车走高速大约需2.5个小时,如果乘坐即将开通的沪通高铁,仅仅需要一个小时。

令张瑞香怦然心动的海安绸缎


  宋美龄的御用裁缝张瑞香是知道宋美龄每一件旗袍来世今生的人。
  张瑞香与宋美龄年纪相仿,自从被选为御用的裁缝师傅之后,就一直追随着宋美龄左右,最终在台湾的士林官邸去世。张瑞香的恩人兼师傅范老板,是南通人也是海安人的女婿。到后来,张瑞香娶了范老板的女儿,也变成了海安人的女婿,不是海安人也胜似海安人了。以那件黑色旗袍为纽带,把海安县与海派文化连接在一起,不知不觉地推上全球视野和国际政治舞台的,并非1943年2月18日,而应该从1942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算起。
  1942年的某一天,宋美龄亲自告诉张瑞香,请他提前做好准备,随他一起前往美国看病。按照宋美龄的意思,在看病期间,免不了出席一些活动,还要拜访美国的政要,其中包括罗斯福总统。那时候张瑞香已经随着宋美龄来到重庆,事先并不知道宋美龄在美国具体有什么样的活动,更不知道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但是他立即开始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从别人送来的面料中进行挑选,还派人跑到重庆以外的很多地方选择面料,开始昼夜不停地加工旗袍。
  缝制旗袍之前,张瑞香对美国的天气,美国的政治因素,美国的风土人情,还有宗教习俗,宋美龄可能出现的场合,都做了一些周全的考虑,准备了各种款式的旗袍十余件。他还预备了各种各样的面料几十匹,来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即便如此,在临行前的那天晚上,张瑞香还是惴惴不安地失眠了。接近天亮的时候,他在泛白的天空下叫醒了夫人范氏,让她从自己家的衣柜里拿出那两匹收藏了半年之久的绸缎面料。面料是黑色的,是范氏半年前随着母亲杨氏回海安县探亲时专门带回来的。
  夫人范氏告诉张瑞香,那两匹绸缎面料是海安县本地产的。她母亲杨氏家族在海安县不仅是名门望族,而且是辈辈相传的丝织大户,方圆几百里的女性在出闺之时,能穿上杨氏绸缎做成的嫁衣和盖头,那是非常骄傲的事情。虽然范老板的裁缝铺主要的面料都是从海安县采购的,但是夫人范氏带回来的那两匹绸缎是珍品中的珍品,从不对外销售,只供杨氏家族内部那些声望极高者使用。
  所以,别小看那两匹丝绒面料,当夫人范氏把它放在张瑞香面前时,他立即看出了与往日面料的有所不同,那细腻的织工,那光亮而不低俗的品质,那漆黑而不压抑的色泽,让张瑞香怦然心动。张瑞香隐隐地感觉到机遇即将到来,所以他让范氏把那两匹黑绸缎面料好好包起来,单独放在了他私人的行李之中。

宋美龄最满意的旗袍


  第二天早晨,也就是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带着包括张瑞香在内的众多随从,从重庆浓浓的迷雾之中乘着飞机秘密起程了,于1943年2月17日抵达华盛顿。宋美龄受到总统罗斯福夫妇的欢迎,并住进了白宫。在抵达华盛顿的前两天,原来没有准备在参议院致辞的宋美龄,突然接到副总统华莱士的临时邀请,希望她能在参议院略致数语,从而成就了宋美龄两天之后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一向注重形象的宋美龄,首先担心的是穿什么衣服出现。当宋美龄一反常态叫来张瑞香进行咨询的时候,张瑞香胸有成竹地笑了笑,然后匆匆回到自己的住地。根据张瑞香对宋美龄的了解,她在如此高规格的舞台上要说的,肯定会涉及国难和日本侵略,呼吁全世界人民支援中国进行抗战。这种时刻,自然既要突出大方和优雅,又要强调庄严和神圣。这就是裁缝大师与普通裁缝师傅在嗅觉上的不同。
  张瑞香取出那两匹私自带来的产自海安县准备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启动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在国外的艺术创作。他对于宋美龄的身型尺寸,心如一把不差分毫的尺子,但是他还是慎重地重复了一次量体。而对于裁剪、缝纫、绣工和盘扣等等细节,他早就构思完成了。他在一张宽大的桌子上,摊开那两匹心爱的绸缎面料,打粉印,查裁片,贴牵条……把36道工序进行得行云流水,以至于中途有人请他用餐催他睡觉的时候都遭到了拒绝。
  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挑灯夜战,至2月18日早晨9点的时候,那件注定要名留青史的黑色旗袍,被送到了宋美龄的面前。张瑞香多年之后回忆那件黑色旗袍在美国的缝制过程时说,当时满脑子什么都没有,作为一个裁缝师傅,他的眼里和心里仅仅装着的只有尺子、剪刀、针线和面料……能够遇到一块合适的面料那是他的幸运,能够把一块面料缝制成旗袍让宋美龄用在恰如其分的地方,更是他一生的荣幸。
  宋美齡一生拥有无数的旗袍,但是她最为关心的还是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那一件。贴身女侍蔡祺贞清楚地记得几个细节:一是那天参加完活动之后回到白宫,当蔡祺贞上前帮她更衣的时候,她第一次自己脱下了旗袍;二是回到国内之后,宋美龄特别交待蔡祺贞,先别放进衣橱保存起来,要挂在能看得见的衣帽杆上;三是每次遇到比较大的迁移,宋美龄都会过问那件旗袍的安危;四是那件旗袍可以说是宋美龄穿得最多的一件,有一次她突然要求蔡祺贞拿出那件旗袍,蔡祺贞以为她要出门参加活动,但当她穿好衣服,点好口红,化好妆,却端坐在书房里,安静地开始画画。
  宋美龄对于那件黑色旗袍的满意程度前所未有,她从美国访问结束回国时,为了表示对张瑞香夫人的感谢,专门给范氏带了一顶帽子和几盒西洋糖果作为礼物。抗战胜利后,宋美龄又从重庆搬回了南京,有几次她都动议想去海安县转转,大意是想看看那里的桑园,看看那里的蚕丝和丝绸,也许可以像当年选择张瑞香作为御用裁缝师傅一样,把海安县作为官方或者她个人的专供基地。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没有成行,仅仅拜托张瑞香的夫人专门回海安县采购了几次绸缎面料。

旗袍迷以拥有海安旗袍为荣


  随着宋美龄的那次成功亮相,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把海派旗袍之风一下子推向了高潮。中国国内,尤其是官太太、大明星和富商们的女眷,都在百般打探那件黑色旗袍源自何处。当他们发现那件旗袍的面料出自海安县时,便暗暗派人前往那个有些偏僻的海边小城。很长一段时间里,形形色色的旗袍迷们以拥有一件海安县生产的旗袍或者由海安县的绸缎面料缝制而成的旗袍为荣。这股社会上刮起的流行之风,也引起了经营旗袍的商店和裁缝铺的追捧,尤其是经营高档服饰的上海商人们,似乎没有海安旗袍销售就不算高档商场,不用海安县生产的绸缎缝制的旗袍就不是海派旗袍。他们以成倍的价格希望从海安县采购旗袍以及面料,可惜当时的海安县种桑养蚕缫丝的行业并未形成规模,仅仅是张瑞香的岳母杨氏家族具备成熟而高超的生产工艺,因此造成了一袍难求的局面。
  这引起了一些商人们的不满,他们开始质疑那件黑色旗袍是否产自海安县。根据海安县气象部门的相关资料,海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冷热适中、土壤肥沃,加之上沙下粘的土壤,耕性良好,通透性强,吸热散热快,绝对是种桑养蚕、织造丝绸和加工旗袍的最佳环境。海安丝绸产品以及海安旗袍,不仅在地理环境上有科学的支撑,传承发展至今还有新的证据。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六十年之际,国务院准备订购一批蚕丝被,作为中央代表团向西藏地区发放的慰问品,这笔国家订单经过广泛论证之后,最终就花落海安县。几十年后的今天,让人们感到欣慰的是,无论上海的陕西路还是淮海路,无论南京的夫子庙还是秦淮河,依然隐居着许许多多的旗袍店,他们在采购面料或者旗袍成品时,海安县依然是他们非常心动的选择。如今无论踏上世界的哪个国家,走上哪条大街,都能不经意间看到永远时尚又永远经典的旗袍,说不定就是上海和海安珠联璧合成就的优美身姿。
  (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五四”前后,中国的出版业已经相当发达,大小出版社为数不少。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者,似乎并不很向往大牌出版机构,却往往与中小出版社有着固定的联系。如陈独秀、胡适与亚东图书馆 (名曰图书馆,实际上是出版社),创造社郭沫若等人与泰东图书局,鲁迅、冰心、郁达夫等人与北新书局。作家和书店老板之间,或者有同乡关系,或者有师生之谊,即使没有这层关系,也还有共同的文化理想和出版理念,这样就便于沟通,能够合作共事。 
1978年秋天到1981年夏天、1983年秋天到1984年夏天,我在雁荡中学前后一共求学四年,这里是我少年时代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对我一生有重要影响。(一)  雁荡中学其时号称乐清县二中,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早期。日本占领杭州之后,1938年,宗文中学迁到偏僻的雁荡山中,学生最多时达到四百多人,只好散在山中多处上课,我的历史老师盛笃周先生是水涨人,少年时代有幸进入这所中学,接受过良好的教
辛亥革命不容易  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在汉口租界里配制炸药。炸药都放在一个洗脸盆里,孙武正在检验。这时刘公的弟弟刘同很好奇,也过来凑热闹,还叼着一根烟。刘同是个马虎蛋,看就看吧,一不注意就把烟灰掉到了盆子里。结果洗脸盆成了超大型炸弹,砰的一声,帅气的孙武就被毁容了。一时浓烟四起,目标被暴露。  孙武曾经在武汉很穷,他和邓玉麟、焦达峰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饿得肚子咕咕叫。最后穷得把衣服都
提起周明,大凡经历或了解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文学“黄金十年”的,可以说无人不晓。这位侠肝义胆的关西大汉,策划并陪同著名作家徐迟采访陈景润创作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引领报告文学为先导的文学启蒙,推进思想解放的进程,被誉为文坛“基辛格”。  那么,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2016年国庆长假前后,笔者多次采访了曾任 《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的周明先生。他儒雅风趣地讲起当年策划 《哥德巴赫猜想》 过
震撼于心,發奋于学  如果说,尚未走出国门时,学子们对美国的向往还只是一种懵懂的憧憬,那么当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内心的震撼则一言难尽。  自旧金山上岸后,留学生坐火车一路向东。4天的长途跋涉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留美学生监督处”。每个人学习的专业、所去的学校在这里作了最后确定。当初,大厦将倾的清政府试图实施“新政”以挽救局面,急需专业人才,同时也担心出国学生在海外从事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计算机帮助我们高效地解决问题,不要让程序代码编写消耗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也许举一些有趣的实例,换一种“编程工具”就能唤起学生编程的兴趣。  一、教学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程序设计通常是信息技术教师“避教”、学生“避学”的内容,究其原因是其枯燥的理论知识、深奥的语法和乏味的例题。如何让学生简单轻松地理解算法思想,让学生“爱”上程序呢?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
明末另一个亮眼的辉煌,就是近乎巨型的城市。拜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所赐,明代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生活无比热闹,北京南京等大城市,人口早已突破百万。风情万千的城市生活,让多少后人艳羡。但放在当时明朝史料里,明朝的城市,也是招够了吐槽:大归大,毛病却极多。  明代史料 《五雜俎》 里,就记录了“超级城市”北京城的槽点,曾经整洁卫生的北京城,晚明时的卫生条件,却已恶劣到“市场上多粪秽”的地步。特别是每
1  手机的发明,朋友说,尤其是视频通信的实现,使得相隔遥远的人们随时都可以见面了。  我说是,但也使得久别的人们感觉真正在一起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不那么稀奇了,这是否也意味着人们在进一步疏离呢?  也可说是更亲密呀!沟通的容易不也在促进更加的亲密吗?  也是的,我同意,但我还是继续说:正是由于沟通容易,所以什么不期而遇,惊讶、惊奇、惊骇、惊喜,也就更是谈不上了。  这么多的惊呀惊的,你的词语真丰富
摘 要: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线描画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之一,创建幼儿园线描画特色需要把握方向,构建线描特色理论,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从环境创设、特色教学、特色师资、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方面创建有特色的幼儿园。  关键词:线描画;园所文化;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8 文章编号:1
摘 要: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主题式教学,在教学立意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素养品格;在教学主线上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在教学情境上重视史料情境建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方式,为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