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忆吴清源(叁)

来源 :棋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清源曾著有随笔集《莫愁》,昭和十五年十一月由天元社出版发行。战后昭和二十九年九月,中央公论社发表了其追记的其它文章。
  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为文集作序。他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吴清源严谨的棋艺观:"日新者进,反之则退"。"棋士著述随笔者,前无仅有"。在这篇随笔集中,吴清源以怀旧的笔触记述了他在二十三岁时以六段棋手的身份在信州富士见的高原疗养所静修疗养时的随想,在文集中他写道:"每天,我都尽量让自己不去做且不去想任何事情,漫不经心地生活,我想放松自己就是最好的治疗,以前我总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围棋的世界中,没日没夜。满脑子都是布局、着子、复盘,研究。像这样如此地放松,从围棋中彻底解放出来的这份轻松惬意,就好像一匹负重上山的老马,突然间卸去重负,放纵于原野之间一样。而且我深深地被明代的一位女诗人所吸引,在她所著的《车尘集》中有这样一首诗:
  杏花一孤村 流水数间屋
  夕阳不见人 牯牛麦中宿
  从这首诗中我深深地体会出围棋的至美之处。翻阅前人的棋谱,更是让我感叹围棋之美。不仅仅是围棋、诗,还有其它更美好的东西,我豁然开朗……"
  
  昭和十三年 复出棋界
  九月末,吴清源离开了疗养院,复出参加秋季的大手合赛,为避免过于劳累,他放弃了其它比赛,只参加大手合赛。当时的《棋道》杂志关于他的复出这样写道:"在信州隐居三年、潜心静修的吴清源六段蓄劲复出,将以全新的面貌登场竞技。"
  比赛中的棋谱被朝日新闻登载在围棋专栏版面中,对此,其它的报社和杂志社也纷纷对吴清源的复出做出反应。我当时在读卖新闻社担任评论员,马上向日本棋院提议,希望复出的吴清源六段能与木谷七段战上一局。与此同时,报纸上也纷纷要求此役能如愿顺利进行。
  木谷实七段从6月开始,与本因坊秀哉名人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于十二月四日以五目优势取得胜利。木谷实事实上已被推崇为围棋界第一人。
  
  企盼已久的木谷·吴决战
  读卖新闻社发表了大幅社告:"木谷与吴谁将称霸日本棋坛。"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最终将鹿死谁手。一位刚刚战胜秀哉名人,欲一鼓作气统一棋坛;另一位挟三年潜修之所得,欲一争天下。决战终于昭和十四年的正月,在汤河原的天野屋旅馆正式拉开帷幕。每天的报纸都津津乐道两雄的战况,作为围棋记者,因为总是能够先于别人掌握战况,能够亲眼看到两雄的风彩,我不免也有些洋洋自得。当时,级别如此之高的比赛在围棋界也是难得一见的。
  这次比赛的棋谱我将在下文揭载,特别是吴清源先生的布局我将详细介绍。当时吴六段复出后信心十足的风采以及木谷七段棋逢对手的喜悦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谱:战斗中的和谐
  左上角白16位打,黑A位拔是当时的定式。但吴清源认为白16走B位更有力。实战黑17脱先挂角是当时的新手,吴说:"这是我早就想好的。"在右边,黑45与白46的交换不得已,如单走47位扳,则有白C、黑D、白E的严厉手段,黑不行。白58很想F位开劫,但没有相应的劫材,便于58制造劫材,黑59应,白已得利,故粘劫。上边的战斗中,黑8是好手,白难受。这盘棋第一天下了39手,而第二天也只下到第70手。


  


  第二谱:流畅攻击
  白86、88、90、92被迫于夹缝中行棋,而89、91、93、95攻击中取利,愉快。黑103时,白104如A位接,黑就B位打入,白受不了。白110时黑111必应。否则白111,黑C,白D,黑将被攻。白120如于121位尖出,经黑E、白F、黑G,白被吃。至131,黑取得了10目以上的优势。
  昭和十四年晋级七段
  昭和十四年开始,棋院对大手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了甲组与乙组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历来的甲组棋手只可以晋升一个段位;将六段以上的每季八局减为六局;将连续九周的对局延长至半年进行。因此春季、秋季的比赛也改为前期、后期比赛。
  吴清源六段持白战胜了木谷实七段,平均分达到了70分。而根据新规则规定,平均分达到65分即可升段,因此,吴清源顺利升入七段。除了这次大手合的改革,围棋界还发生了两次大的变革。
  
  棋界大变革
  本因坊秀哉名人为了围棋的发展主动舍弃了历来世袭的本因坊头衔,创办了实行至今的本因坊冠军赛。日本棋院主办的棋赛棋谱则由《每日新闻》和《东京日报》两家买断,独家刊登。
  但是这两个变革在实施中却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个就是委员的采用,另一个就是无视段位的互先对局,这两点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也许无可厚非,但在那个时代则非同小可。吴清源根据决定的条件从容对局,最终八棋士(铃木、濑越、加藤、木谷、久保松、前田、关山、吴)中的四位获选拔赛参赛权。
  
  读卖的打入制实施
  当时的棋手并不多,而且对局完全采用段位制,所以尽管是互有胜负,但互先的总是互先。为打破这种守旧僵化的格局,读卖新闻社与日本棋院商议,决定恢复明治、大正时期严格的打入制度。这种制度以读卖新闻社独家赞助实施的打入制10盘棋为起点。昭和十四年夏,在吴清源升段后不久,我在木谷位于平的家中采访了他。他问道:"怎么样?读卖新闻社是否愿意为我和吴举办一次十番棋?"回到报社后,我马上向正力松太郎社长转达了木谷的愿望。社长马上责令职员向日本棋院的八幡干事提出了申请。因为当时围棋、象棋专栏是由社长直接负责,所以可以一锤定音,如果是现在,那可要部长、局长、董事会层层审批了。
  
  复出后的第一局
  吴清源复出后,第一个对手是前田陈尔九段。在这一局中,吴清源表现出了良好的状态。黑59妙手,白竟无法提吃黑34一子。以下演变至黑73,双方必然。此局共弈249手,黑中盘获胜,而吴仅仅用时1小时25分。

其他文献
三星杯预选第四轮是预赛的最后一局,若胜则进入本赛。所以此局的争夺异常激烈。这天,王磊八段的对手是韩国的中坚棋士林宣根九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三星杯是继LG杯之后的第二个贴六目半的比赛。  第一谱1--40  执黑的王磊黑5挂角,白6若小飞守角,黑方必在19位走模样。实战白一间夹,就是为了避开近来的这个流行型。  黑7守角是另一个流行型的改良,以前多见的是黑在A位大飞守角,与大飞相比,小飞守角更坚实
期刊
第一次走进神秘的中国象棋网还是在1996年那会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经意触摸到通往网络世界的按钮。那时我还是个业余棋手,整天总摆弄象棋,有时感到累了,就玩上几把电子游戏,放松一下大脑细胞。在朋友们的带动下,我疯狂地迷上了电脑,电脑知识极度缺乏的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那些程序而自由地遨游其中呢?于是,我报名进了计算机补习班。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位电脑高手,他叫邵文,是我的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间歇总会
期刊
例一:腾挪的高招  问题图:现在的局面轮白走,我们怎样来处理右下的白棋呢?  实战经过图一:为了使您更好地理解问题图的局面,我们来看一下前面的实战经过。这是在刚刚结束的段位赛中刘菁八段执黑对罗洗河七段的对局。对白28,黑29采取攻击的态度。白30镇好点,黑31至35继续咬住黑棋进攻,白44后,黑45飞展开了更大的攻势。白棋怎样应对为好呢?  图一:白棋如果在1位方面出头,黑2长,白3黑4后,白棋笨
期刊
太极星道:"人性中有个弱点,那就是过于信任自己的判断能力。越是聪明人越是如此。"林之矜如此,你也是这样。这句话他并没有说,也不用说。  刑如月突然低下头。他想到了那个人。  "我明白了。""那么,先生是答应收下我了?"  "是的。你很有智慧,也很有运气。现在,我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  当所有人都告辞以后,郝赫闪了进来。  "老舅,您是不是还有话警告我?"  "我应该称呼你什么?郝头儿?郝经理?还
期刊
侯玉山出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其父侯尚斌是顺义县农民,闲暇时喜欢在田间地头对弈两盘。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艰辛,常常朝不保夕,为了生活,侯父只得携家眷闯京城,在七神庙胡同做起了小买卖。离家几码远有个糖果作坊,东家是个棋痴,常常撇下生意在楼下迎战。  受父亲的感染,侯玉山自幼嗜棋,每天放学都到棋摊旁观战,常常废寝忘食,不到看不见棋子从不回家。通过两年在街坊棋摊的锤打,不到十岁便横扫棋摊无敌手,被称
期刊
7月初的北京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酷热难当,相反却凉风习习,气侯宜人。首届“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就在这样的好天气下揭开了帷幕。  本届快棋赛的预选赛是由150名职业棋手和全国晚报杯的冠、亚军在一起角逐。其参赛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堪称国内之最。  本届比赛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外地棋手参赛,是因为此次大会不但负责外地棋手的往返车票,还有200元的食宿补助,难怪许多久未露面的棋手都纷纷出场。  7月
期刊
马晓春和刘昌赫,分别是两个流派的卓越代表。这次他们在决赛相遇,国人大多看好前者,似乎大家都认为,只要对手不是李昌镐,马晓春就有五成以上的胜算。  但是星汉灿烂,英雄岂有淘尽之时;纹枰莫测,正道毕竟沧桑。踌躇满志的马晓春在刘昌赫的铁拳之下重又品味了那份涩涩的酸楚。   "非常"之举 第一谱1--50    图一:自从白1拆二的下法出世以来,一下子谱中白6低夹大为流行。可是马晓春试用新着和李昌镐对
期刊
这是在刚结束的全国围棋升段赛上梁伟棠八段执黑对张璇八段的一盘精彩对局。  白8、10是一种趣向。黑11方向正确。  图一:白△与黑△的交换,白方把黑棋压在低位,这样黑方再选择黑1取势则犯了方向性错误,进行至白14长头,黑方的势力发展不大,此图白好。  白22是与白20相关联的一手。  图二:黑1选择下扳,白2退,4、6挖粘把黑棋压扁。此图也是白下实战20时所期待的,黑方当然也不会跟着白方的意图走棋
期刊
在西荻 住处开办的星期日围棋学习班真是门庭若市,学习切磋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最后因为您疲于应付,不得不遗憾地停止开班授徒,那么以后的情况如何呢?  研习康德、马克思著作  藤泽:停止开班授课后,仍有5、6个人锲而不舍地要求跟我学习,于是我就担任了这几个人的客串老师。其中,就有东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横井利彦(后任丸石证券公司业务负责人)。我和横井十分投缘,不久即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横井曾在《棋道》杂志(
期刊
幕府末期是围棋高手辈出的时代,以本因坊丈和、井上因硕(幻庵)为首,外加上天保四杰(伊藤松和、阪口仙得、太田雄藏、安井算和)和服部正、井上因硕(秀)等名振一时的高手竞相斗技。其中本因坊秀和和本因坊秀策在幕府末期的围棋史上涂抹了浓重的一笔。  十四世本因坊秀和文政三年(1820年)生于伊豆半岛。九年后的文政十二年(1829年)本因坊秀策出生于安芸。在丈和、幻庵之争已近尾声,围棋界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