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语篇组织的影响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x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实际的生活与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尽人意,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英汉思维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语篇写作同地道的英语文章相差甚远。为此,探索英汉思维差异,提高英语写作教学实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途径,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母语国家文化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但是,英汉思维差异一直都是影响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中英思维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组织产生的影响,来探索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改革措施。
  一、英汉思维差异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
  在民族习惯、社会环境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中西方思维方式尽管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英汉思维模式差异
  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表现。这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相对于中国的思维方式,欧美等讲英语的国家则在思维方式上比较偏向于抽象思维。地道的英语文章常常运用大量的抽象性词汇。例如,中国人常常用“龙生龙,凤生凤”来形容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其中用到的“龙”和“凤”都是非常具体的词汇,翻译成英文则是“Like begets like”。
  2.逻辑思维与模糊思维。通常情况下,西方欧美国家的哲学理论更加注重逻辑关系的表达。相对于西方崇尚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是偏爱于模糊思维。汉语句子十分注重段落以及语言层次间的语义联系,所以,常呈现出简约、模糊特征。这个特点在中国的古诗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李白在《秋浦歌》写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白发”和“忧愁”这两个表面上没有很大联系的事物巧妙联系在了一起。英语则译为“Long, 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Long,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
  3.主客体思维。“天人合一”思想一直都是中国的哲学思想。相对来讲,西方人则更加崇尚“天人相分”的思想理念。在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西方的语句构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在汉语语句中,具有生命特征的名词常常作为语句的主语,这充分展示了主体意识的思维模式。而在英语语句中,常常将客观事物作为主语,并且经常运用被动式以及非人称表达,从而常给人以事实说话的感觉。例如,中文“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来”,翻译成地道的英文则是“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he could come here”。
  (二)英汉思维差异对写作中语篇组织结构的影响
  1.英语写作开篇差异。通常情况下,英语国家的文章开篇都是直接引入主题思想,将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直接地表达出来。例如,“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yet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s of my life”。这句话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要观点,让人对下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而,中国人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不能直接进入主题,这样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很难快速地了解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2.语篇的发展过程差异。在汉语思维影响下,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并不善于使用连接词,更多是沿用汉语的思维习惯写些形式孤立,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的语句。例如,一个学生的论文中的一段话是“Thin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has a close inner link, its plays an decisive role in the use of language. English as an important knowledge reser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actual life and work”。在这段英语语段里,缺乏必要的连贯词,显得生硬而松散,与英语的写作习惯极为不符。其实,只要将这段话适当修改,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英语写作结尾英汉差异。受到主客体思维差异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英文语篇结尾写作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英汉差异。在英文写作中,注重对全文的概括和对开头的照应。例如,“This paper mainly speaks...”而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总是喜欢运用一些类似于“口号”式的语句,例如“Let’s try our best...”。这些语句不仅不能对读者产生影响,反而会降低文章的学术价值以及客观度。
  二、英语篇章写作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材编写注重增加语篇数量
  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普遍偏差。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写作范例较少,自身写作的机会也少,以至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提笔忘字”,或者“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范文分析以及写作训练机会。例如,分项设置一些语篇开头写作范例以及练习,设置一些连接词填空或者选词填空,安排一些语篇结尾写作范例和习题等。在范例讲解以及自我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灌输。
  (二)注重课堂教学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两种语言在运用上的诸多差异,这使得人们在进行词语造句或者语篇构思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注重词汇的正确使用,还要帮助学生将恰当的短语或者语句用适当的连接词流畅地衔接起来,并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摸索出英式文章的写作技巧。只有真正深度把握对英语国家与中国的思维差异,才能够真正地从西方人的思维角度进行英语文章的撰写,才能够将自身的真情实感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三)了解中西思维差异,学习用英语思维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语篇思维呈现出明显的隐状型,而英语国家的语篇思维则表现出线条型。这个差异使得学生如果不经过长期适应很难直奔主题,并且,在写作中会采用过多的母语思维语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并在写作过程中,刻意地加以模仿造句,有效摆脱母语写作模式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技能。另外,教学中要兼顾东西方文化,在对比中学习和实践西方写作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四)外化思路,教授思维方法
  有效的思维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文体裁,教授相应的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教授这些技能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明晰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一个自主、有效自我调控的学习者。注意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者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三、结语
  由于英汉思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英语语篇的写作过程中过多地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与地道的英语文章在选词、篇章结构等方面都相差甚远。所以,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上要从思维差异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步入正轨,同时加强对于篇章组织结构构思角度和练习方法的引导。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海洋地质研究在极其蓬勃地发展着。装置着各种技术设备的许多大小调查船,收集着越来越多的新资料,从而扩大我们对海底地质结构以及海洋内部产生的种种地质现象和作
海湾地区,多港埠城镇,工业集中,人口稠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过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倾倒入海,海湾水域环境首当其冲遭受污染。水域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根据海
我国幅员辽阔,水利资源丰富,平均年雨量630毫米,平均年径流量26,000多亿立方米。但是,各地区雨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及岛屿平均年雨量大于1,600毫米,而西北干旱区则小于200毫
一、绪言第四卷扼要地介绍1967年10月—12月、1968年2月间《鲁思安》号调查船在15区的第3,4、5航次中沿发射航线(shot run)所取得的声速和测深资料。如同15区第7卷中叙述的
划分水团的方法,概括起来,国内外主要有地理学分析法(也有人称为综合分析法)(方法1),浓度混合分析法(2),以及概率统计分析法(3)。在方法(1)中,水团的边界,一般是通过某些海
本文研究有孔虫在台湾海峡的分布。海峡属于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长约500公里,宽150公里,水深范围到150米。本文对沉积物中有孔虫组合的趋向作了描述,对生物相及其分布做了分
目前在我国,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差,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就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本文对于学生学
为了开发利用我国海岸滩涂资源,国家下达了关于海岸带调查的指示。天津市领导部门积极地进行了这一活动的组织和筹备工作,于去年七月份正式成立了海岸带调查领导小组。经过
从近代日本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入手,阐述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轨迹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明治维新后不久,中国便爆发了辛亥革命,同时代的日本人对辛亥革命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和认识。文章从当时日本的报刊、杂志入手,对投稿者的身份、确立的论题、论证的框架进行详细分析和整理,以阐释日本人对同时代的辛亥革命看法、观点及历史认识,从而揭示出这种历史认识及变化过程对中国辛亥革命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以有轨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然而,此后美国公共交通持续衰落,到20世纪中后期公共交通在美国的城市交通中已经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挽回公共交通持续衰落的局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公共交通政策,不断增加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并对其所有制体系和经营方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由此带动了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发展公共交通的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共交通的衰落.使其呈现出一定程唐的棠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