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到2014年,我国多次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从今年10月份的“马拉松霾”到11月份的“APEC蓝”,都说明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和治理污染的艰难,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迫在眉睫。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尤为重要。
  1.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的主要“罪魁祸首”SO2气体和NO、NO2气体,在高中化学教材中都做过系统地学习。在学习酸雨形成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进行适当延伸,补充相关知识,如:“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酸雨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让学生真正被震撼,产生心理的共鸣,无形之中就会养成环保的意识。在学习NO、NO2气体时,可以补充“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原因,可以介绍各国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一些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够明显的化学实验,如实验室制氯气等,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要坚持无污染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思想。为了既环保又能达到最佳实验效果,要注重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补充,必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既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又起到了环保的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节约实验药品减少环境污染。
  许多实验可设计为微型实验,所谓微型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实验消耗来获取所需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用量非常少,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在实验时,学生往往认为实验药品的用量越多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有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药品用量越多,则危害越大。在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果。通过实验学生懂得了在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前提下,药品用量越少越好。
  (2)改进实验装置减少环境污染。对一些有毒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合理有效,即能控制或避免污染,又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妥善处理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化学实验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课教学中把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能使学生学到实际的应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化废为宝、变害为利。学生在逐步的实验与学习中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体会到环境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3.利用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可以通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各种环境检测和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中污染物SO2、NO2的浓度,测定学校附近河水、湖水的酸碱度,测定某一次雨水的pH并判断是否达到酸雨的标准,到附近工厂参观污水处理及污水排放过程,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弃电池并且让学生了解废弃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等等,增强学生环保观念。
  (2)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
  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节约能源,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不做污染环境的事情,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3)利用课外讲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开展《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等环保讲座,让学生充分认识环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证好我们的生活环境,留住一片净土,留住一片蓝天,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收稿日期:2014-10-10)
其他文献
1.问题提出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电解产生的氢气较少,而且逸出很慢,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和检验氢气比较困难,大多数教师只好放弃检验氢气;二是当实验结束后,向阴极区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只能说明溶液呈碱性,却不能显示碱性变化过程,为此,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2.实验改进  (1)实验仪器与用品:低压电
期刊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在讲到Na2O2强氧化性时,有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但对于Na2O2与CO2的反应并没有实验加以验证。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可用于完成上述两个实验。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二、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1.将少量过氧化钠固体包在棉花中,用一根棉线  将其系在铁架台上。  2.在棉花的正下方放置一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  量开水,此时,水蒸气上
期刊
教学设计是指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进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好的教学设计的制定必须从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等出发,兼顾高考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要求。本文以一道思考题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开展的思路,来设计“原电池原理和化学电源”一轮复习教学,教学过程流畅,效果良好。  一、考点分析  “原电池原理和化学
期刊
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怎样的提问才是真正有效的?笔者认为,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希腊的学  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  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
期刊
中学化学不同版本不同年份的教材,有关比较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快慢的实验,其实验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改进。  一、部分版本教材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其中第四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  “【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个试管。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改革为重中之重。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与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山东杜郎口“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大连开发区一中在“倡百家,融名家,形成自家”的工作理念指导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经过了多轮观摩、研讨、实践,初步构建了高品质课堂教学的“自-互-群”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该模式是如何提
期刊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照常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外部情景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力的枷锁。本文把近十余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的试题做了归纳和整理,希望对同仁们的高三复习备考有所借鉴,对预防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势起
期刊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有广泛应用。  一、化学电源中的离子交换膜  图1  例1某新型电池,以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B.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3 mol e-  C.b极上的电极反
期刊
优化实验,实施探究性教学  ——中学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研究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215221杨俊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施实验教学最直接的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使课本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开展了课例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案
期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过程。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是顺利建构的基础,“协作”与“会话”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意义建构”也是在此“情境”中完成的。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引发认知心理平衡、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