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也在打造“大周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边邻国发生着变革,“在周边地区建立安全”是欧盟的迫切需要。
  欧盟扩大的步伐又加速了。继2004年5月1日实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大,从15国猛增到25国之后,2004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决定:2007年1月正式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2005年3月和10月先后开始与克罗地亚和土耳其进行入盟谈判。伴随着新成员的加入,欧盟的周边概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其向中东欧的推进已经进入前苏联的疆界,如果土耳其能够得偿所愿地入盟,欧盟将包括亚洲的一部分,并与目前局势火爆的中东地区接壤。
  随着欧盟的扩张,欧盟周边的邻国从同质社会变为转型国家以及在种族、宗教方面截然不同的异质社会。邻国间的暴力冲突、一些国家国内的有组织犯罪、社会失灵,乃至人口爆炸性增长等可能带来的问题都迫使欧盟对其“大周边”地区给予更大的关注。2003年12月,欧盟在其发表的第一个《安全战略文件》中强调,“新近一些国家的入盟使我们更安全,但也使欧盟越来越靠近麻烦地区。我们的任务是推进欧盟以东地区以及环地中海地区国家的良好治理,与这些国家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迫切需要“在周边地区建立安全”。
  欧盟的大周边战略日益清晰。2004年年末,其强力介入乌克兰选举危机即是推进欧盟以东地区国家实现良好治理的表现。
  东部:融合独联体国家与东南欧
  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欧盟即开始着手打造其大周边安全环境。1999年欧盟科隆首脑会议批准的《东南欧稳定条约》就将重点集中在推进在商业和环境、打击腐败和有组织犯罪、根除种族歧视、安全部门改革和新闻自由等领域的地区合作上。为防止欧盟东扩之后在欧盟和其相邻地区出现新的分裂,2004年5月,欧盟首脑会议又公布了新的“睦邻政策计划”。
  新睦邻政策计划提出,欧盟的扩大“应该把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利益延伸到我们东部的邻居,同时解决那里的政治问题”。该计划特别强调,应该对南高加索地区的问题抱有更积极、更强烈的兴趣,因为这一地区预计将成为我们的邻居”。因此,欧盟将东部的乌克兰、摩尔多瓦与白俄罗斯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目标。与此相呼应,该计划还包含了对东南欧地区的工作方针,它涉及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和马其顿等国。欧盟主要是通过“稳定与协作进程”,将该地区的国家融入欧洲政治和经济的主流之中。它还向上述国家明确描述了今后可能加入到欧盟一体化之中的远景。这也正是这些国家谋求与欧盟建立新型关系的目标所在。
  东南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欧盟既然将中东纳入自己的大周边范畴,就不能不对该地区投注精力。长期以来,欧盟一直是巴勒斯坦最大的援助者,1994~1999年间欧盟及其成员国共向巴勒斯坦提供了16亿欧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占所有国际援助的60%以上。此外,欧盟及其成员国每年向联合国难民救济及工程局划拨一亿多欧元,用于该组织向巴勒斯坦难民提供帮助,并向中东地区提供2000万欧元用于援助一些特别项目,如筹办研讨会、节日等,促进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民间交流,从而扩大欧盟在该地区的影响。
  欧盟认为“解决巴以冲突也是欧洲的一个战略优先事项”,因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也就谈不上解决中东地区的其他问题。为此,欧盟必须继续参与其中,并投入更多资源,直到问题最终解决。欧盟新睦邻政策计划决定向中东地区委派一名特使,力图与美国和俄罗斯保持紧密而平等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东的和平进程。
  南部:南进地中海
  发展与深化同地中海国家(主要指地中海南岸及东岸国家)之间的合作,是欧盟扩大国际影响力、争取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所采取的重要步骤。
  从地缘政治方面看,地中海南岸被视为欧盟隔海相望的“后院”,而这些地区都属于“不稳定地带”。欧盟通过伙伴关系积极介入,保持主动,将使其处于有利地位。从经济上说,欧盟目前是地中海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十分活跃。后者从欧盟的进口额目前达到300多亿欧元,占其总进口的47%。地中海国家对欧盟的出口额则更高,达到了630亿欧元,占52%。欧盟认为,推动地中海沿岸国家加快地区性或次地区性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国家在该地区的作用,欧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中东地区石油滚滚,诱惑无限。欧盟能源供应的一半靠进口,从中东的进口占欧盟对外进口的40%。此外,打击非法移民问题也是促使欧盟加强与地中海国家合作的日益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在“巴塞罗那进程”基础上,欧盟与地中海国家加强合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领域:在2003年12月3日的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外长那不勒斯会议上成立了跨地区的“欧盟-地中海议会”,该议会由240名议员组成,双方各占一半;双方同意将这一咨询机构纳入欧盟-地中海国家合作进程的框架内,以取代自1995年以来保持的议员对话论坛,发挥协商作用;欧盟与地中海国家之间发起了在安全与防务领域内的对话,为将来建立更广泛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前提。经济和金融领域:双方同意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对话,逐步建立地区经济对话机制,为此建议欧盟-地中海经济财政部长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加快欧盟与地中海国家之间联系协定的批准程序,支持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经济改革,为未来建立地区性和次地区性一体化以及实现“环地中海共同经济圈”做准备;为帮助地中海伙伴国克服自由贸易带来的挑战,欧洲投资银行每年向这些国家提供约十亿欧元的无偿援助款和约十亿欧元的贷款。文化和社会领域:决定建立“欧盟-地中海基金会”,以加强地区内文化、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地中海沿岸国家人员的交流与培训,增进彼此间的相互理解。
  经过多年的经营,欧盟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也已经建立起“全面伙伴关系”,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地中海地区依然面临严重问题,如经济停滞、社会动荡以及久拖不决的冲突等。特别是濒临地中海的中东地区一直无法平静,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严重制约这一伙伴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阅读背景
  巴塞罗那进程
  
  “巴塞罗那进程”是所有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伙伴国举行部长级会议的惟一论坛。1995年11月,欧盟15个成员国和地中海地区的12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包括所有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当局、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了第一次外长会议,并签署《巴塞罗那宣言》,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伙伴关系”,旨在加强欧盟成员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促进地中海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建立一个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
  2003年12月,又一次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外长会议在那不勒斯举行。会议指出,欧盟与地中海沿岸国家愿意在《巴塞罗那宣言》基础上加强对话与合作,以保持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2004年7月21日第四届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贸易部长会议在伊斯坦布尔举行。承诺将采取具体的步骤开放贸易并最终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推进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同时,相关国家在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届的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会议将于2005年下半年在突尼斯举行。
其他文献
参与该计划的国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每诊次只需支付30铢挂号费(约合六元人民币,对低收入农民还可予免缴),即可得到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  泰国人口6209万,人口结构有类似中国的特点,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0%,但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0%以下。但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关于人类发展指数的监测报告,泰国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世界排名第74位。对于这样一个发展
期刊
自8月15日沙龙政府开始实施单边“脱离接触计划”以来,以色列已陆续从加沙21个犹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四个定居点撤离。根据撤离计划,以色列将在两个月后将加沙正式移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希望还是绝望    汉斯,加沙地带一位中年定居者,两年前的一次恐怖袭击让他失去了长女。他说,“在这里生活太危险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生活对人性是一种扭曲。我希望现在的两个孩子能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离开加沙,也
期刊
中国医改 该向谁借鉴    7月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界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聚焦。报告称,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报告的结论性评价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
期刊
当今美国统治集团和决策者们对中国的心态十分复杂,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美国对中国又爱又恨”。中国的发展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获益,但美国又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军事力量的壮大,从而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它既想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防止冲突,但又时时提防着中国的发展,总是在想方设法遏制或延缓中国的发展。所谓“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就是这样产生的。种种事
期刊
近几个月来,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恶浪,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表面现象看,出现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有明显增加。在东亚地区,我国与东盟关系日益紧密,在南亚与印度关系有很大改善和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也日趋紧密。所有这些在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主宰一切的超级大
期刊
气象早已不再是天气预报的代名词,而是与政府决策、商业经营和百姓生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1000亿元,1998年更是高达2998亿元。如果考虑到气象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等次生灾害,损失则更为严重。气候变化还影响着许多地区的人居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的反复无常,空调断档、啤酒热销、保暖市场“热”盼寒流等字眼屡见
期刊
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将高加索这个好像很遥远的地方推到了人们眼前。最近的一次,就是9月1日别斯兰人质事件。  俄罗斯的内政与外交、过去与现在在许多方面都与高加索连在一起。“田野小河旁,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这首前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中的插曲,想必中国人并不陌生。《圣经》中诺亚方舟的传说,神话中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还有马刀舞曲的旋律……然而,美好的一切如今仿佛与高加索不再有关。现实的
期刊
面对美国国内再次抬头的“中国威胁论”,增加信任,化解疑虑,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和谐的国际环境,已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尽管“增信释疑”有其难度和限度,但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利用乃至创造条件,在这些条件和基础之上实现中美良性互动,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化解“中国威胁论”。事实上,国际关系理论已为我们提出了三条“增信释疑”的思路,或者说三个条件,一是“相互依存”,二是“共同命运”,三是“同质性”。 
期刊
化解中日关系“死结”的尝试  ——推荐《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近年来,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迅速加强,按理相互理解和信任也应加深,然而事态却恰恰相反,摩擦和冲突反而日益突出,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围绕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展开的论争。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成为近年来中日关系的焦点,为此中日两国政府一再交涉,媒体屡发评论,民众反响强烈,国际舆论称之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死结”。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尽
期刊
自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地震及海啸灾难以来,噩耗频频传来,死伤人数不断攀升,近期死亡人数已超过15万。这次灾难的突出特点是:地震强度巨大、海啸异常凶猛、人员伤亡惨重。  为什么此次海啸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呢?除了自然灾害本身极为严重的原因外,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重大的问题———不具备灾害的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些国家普遍缺乏强烈的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