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李白去寻宝(三)

来源 :小学生之友(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小龙和天天此刻在哪儿呢?他们还在前往长江三峡的客船上领略祖国山川的秀美风光呢!滚滚江涛、幽深峡谷消散了夏日的暑气,同行的还有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好向导——李大爷.几天的相处,三人已成忘年交.rn胡图图在哪儿?他也在船上,只是在晕船呢.他说,要不是晕船,在乐山的时候,他也不会拎错箱子,闹出一场误会.rn当船行至荆楚大地——湖北,兄弟俩寻宝的热情比七月的骄阳还要火热.湖北是李白的第二故乡,能让诗仙驻足十年的地方,一定有着非凡的魅力.
其他文献
成年的熊猫叫大熊猫,那年幼的熊猫是不是就叫小熊猫呢?其实不是的.小熊猫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它外形像猫,但比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它形象可爱,在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第十三位.
期刊
一个作家谈论另一个作家,常常使人难以信服.想想托尔斯泰怎么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如何评价海明威,纳博科夫又是如何评价加缪的吧,那真是毒汁四溅的舌头啊,令人想到眼镜蛇尖削的蛇信子.而对于那些远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和加缪的作家,托尔斯泰们却总是给予过分慷慨的赞美.不少人会从文人相轻的角度对此作出解释,我不能说这种解释完全没有道理,但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此.
期刊
一rn别说大娘年老,年老的大娘抱得动牛!rn姐抱长大成了一名网红,却在被姐姐屈文艺抱起来时,没头没脑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这话说得没错,古周原上千百年流传的一句话,不仅姐抱知道,大家都知道,而且机缘巧合时,顺嘴也都能说出来.这是姐抱的福气,因为姐抱没有成为网红前,可不只姐抱这一个称呼.在他初生时,因为爸妈爱着他,就先把他叫了肉蛋蛋.后来发现了他身体上的问题,就无可奈何地多加了一个字,叫他“软肉蛋蛋”.直到他情不自禁地对亲爱的姐姐屈文艺说了那句话后,屈文艺高兴地应着他,给他说我是你姐哩,姐来抱你是姐姐的本分,
期刊
一rn鲁敏把自己最新小说集命名为《梦境收割者》,①对此她曾解释:rn收割,没什么,就是类似拿镰刀的动作,这动作虚构意味很强,哪怕在梦里,也未必真能拿起镰刀——梦啊,固然是荒诞不经、万般魔幻,可从来都不是瞎做的.它有它的投射逻辑.
就写作身份和文坛起步时间而言,45岁才发表第一篇作品的高级工程师王晋康是不折不扣的业余科幻小说作家;但是就写作成果体量和成色而言,他又是当之无愧的专业作家.从1993年发表处女作《亚当回归》到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封笔之作《宇宙晶卵》,在这20多年写作生涯中,王晋康出版了20多部长篇小说、近百部中短篇小说,有550余万字的创作总量,获得各种文学大奖近30项,毫无疑义地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科幻文学界的重要思想者和富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之一.
军旅诗“是以战争、军旅生活和军人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特殊题材的诗歌样式”.①王久辛是一名军人,其诗歌创作无疑属于军旅诗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于诗坛的王久辛,是“以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偏激的姿态异军突起”②的一代.其诗歌创作受到20世纪80年代“大诗”风潮和“向内转”探索等实验诗风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被归为“第三代军旅诗人”,③成为军旅诗创作的中坚力量.作为军旅诗人,王久辛坚持以诗的方式,在历史与战争书写中捍卫真理与正义,用“刻骨铭心的精神书写”,④去“接近诗的本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在时间密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上构筑了自我标识和主体认同.但在长时间的演进和阐释过程中仍然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梳理清楚和清理干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如何借鉴西方文化资源,并在与西方文化资源对话中展现自身的文化独立性和时代合理性.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处理与西方文化资源关系时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西方文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借鉴的主要资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单向度地向西方文化资源倾倒,并被其遮掩和覆盖,成为西方文化资源的中国实践表
看《凤凰琴》电影的时候,年岁太小,具体画面不记得了,电视机黑白荧幕上的故事又沉重又温暖,真像当年乡村的日常,看到结尾,又像是关在屋子里久了打开了窗户,想呐喊一声.
期刊
王磊光在2019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故乡记忆”的终结》一文没有引起太大关注,曾经热闹非凡的“返乡书写”似乎消歇下去了.对媒体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流量话题消费性的乏力;对研究者而言,对这一现象的后设性总结却适逢其时,一些问题变得不可回避:在“返乡书写”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同时,如何看待其负面评价?“返乡书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一批学院知识分子会成为其写作主体?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本文将对这起由文学话题点燃,却引爆社会立体反应的文学事件进行梳理.
从张若虚审美体验角度看《春江花月夜》,它与跨越时空限制的自然和人文社会进行互动与交流,即以“月”共“情”,以此实现对诗情画意、人世情感以及哲理思索产生认同与理解.整个过程呈现独特美学价值,即表现为诗歌局部上构建以“月”为核心的春、江、花、月、夜的和谐美感,诗歌整体上外在的婉转悠扬的韵律形式美与内在意境构建上的“达观洒脱”、哲理探索的“与永恒相遇”形成的艺术美达到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