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举随意,顿挫有致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古语,“言为心声,书为画心”。书法艺术作品是书法家对人生的感悟、认知和修炼的结晶,是色彩斑斓、跌宕多姿的生活在心灵深处激起的艺术光辉。书法作品的笔墨运行轨迹是书法家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是表现书法家鲜明个性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正如孔子所说的,外在的风采和内在的品行,两者和谐统一互相映照,那才是理想的君子。我们从赏析邱丰书法作品中看到,他始终循此“根”此“道”而行。千古传统书风之脉,通贯于他各种书体之中。他的作品,点画结构、字里行间、章法气势、神韵意境,无不渗透着历代书家笔墨风骨和艺术法度,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精神和情感个性。
  邱丰是孙伯翔亲授弟子,中国煤矿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河北美院特聘教授,供职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矿。1998年他参加工作之初,有一次书法家表哥叶文送给他一本魏碑书法字帖,点燃了他对书法的热爱,从此,他天天着了迷似的手不离书,手不离笔。他学习了唐楷柳公权,禇遂良《雁塔圣教序》,魏碑《张猛龙》《嵩高灵庙》,二王行、草书,大草张旭、怀素、三笔三迹等。
  2011年9月,邱丰被中国书法院第七届研究生班录取,他对“篆、隶、行、草”进行了系统学习。在那里,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全国书法名家王镛、刘正成、沃兴华、何应辉、曾翔、张羽翔等,得到了几十位书法名家的亲自指点。精力所聚,其间所下的苦功自不必说,在创作之余,为了学习传统文化,无论是孔、孟、老、庄,还是唐诗、宋词,他都苦心研读,以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多方面的学养,书法艺术得以突飞猛进。
  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学书不效古而“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所以他认为循古而书“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但同时他又强调“古不乖时”,就是说既要从古风而又不悖时尚,这就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对此,历代书论家所见略同。可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是“真书法”之根本、之大道。邱丰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妙不可言的感受,得益于他对古代每个时期书法演变之笔墨经典的准确把握。从错落多姿、力透纸背的甲骨文到匀称和美、婉转流丽的篆书;从恢弘大气、自然天成的汉隶到规矩严谨、笔笔精到的唐楷;从风姿洒脱、张弛超逸的行书到笔走龙蛇、气脉连绵的草书,邱丰都能娴熟自如地驾驭,同时各种书体又透出自己的独特个性。
  古人对作品之气非常看重,这就有了古气、文气、骨气、大气、逸气、生气、金石之气、阳刚之气、浩然正气的种种说法和界定。气是作者品格修养和艺术磨练的体现。古贤曾说过:修养到什么分上,艺术水准就达到什么分上。知艺者无一不在作品的气质、格调上加倍重视。古人强调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见贤思齐”,要“转益多师”,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作品格调。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大画家吴昌硕强调自己的作品“画气不画形”,大书法家于右任一再倡导“书存金石气”。
  金石气,说白了,就是要在金、在石上吸取气息,就是要继承钟鼎、篆籀、汉隶、魏碑的风骨。为达到这个高度,邱丰拜在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门下,与先生同吃同卧,学其笔法、思路,专精魏碑,对魏晋南北朝石刻用功尤甚。所以读邱丰的书法作品,他那苦涩、生辣之线,那长藤如铁的质感、通神的姿质,很容易让人想到古金文的凝练、汉隶书的斑驳、章草的斩截。字里行间,有叮咚作响的金石之声。这种审美的感受,一下就融入了阳刚大气、雄强壮美之境。
  邱丰的作品,主要以线造型,有时甚至将点极化为线而用。通篇看来,飘举随意、顿挫有致,均是线与线交锋的战阵,可谓挥一线而动全局。他将线发挥得淋漓尽致,是真知书法之人。书法之线,就是书法家生命之律动,是书家表达感性的最好流美形式。邱丰抓住线,并赋予线以新的生命节律。他的线“中、侧”并用,又多雄强、灵动之姿,凸显了飘举生辣之美。
  生辣是一种美学品格,是熟后之生,是生命的风雨印记,有沧桑之美。能知此境者,修养也;能达此境者,更需修养和历练也。不少书法家写到老还停留在娟秀小巧的笔致上,最终少了些生命的内涵和质感。书法提倡“人书俱老”之境,书要与人一起老。老到,也就成了书法审美的一种高境界、上上之境。而拙朴、生辣是达此境的门径。邱丰书法的线条生辣、拙朴,这是他审美的超前,是更上层楼,渐入佳境。他具有此种审美意识和追求,已比单纯在技巧上的磨练高出了许多。因为他已经知道书法的格调远比技巧重要,并能在格调上追求奋进,实属难得。
  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邱丰之所以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风韵的书作,是与其勤奋、颖悟、善融、率真、勇于超越的品性分不开的。邱丰为人诚恳厚道、率真朴实。他认为,书法不仅要求赋形,更要力求气韵生动,这样的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艺术家的责任,通过弘扬书法这门国粹,引导人不断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让更多的人喜爱这门艺术,达到陶冶、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他在清华美院、河北美院从事书法教学创作的深切感悟,而教学中的领悟又给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邱丰在书海里泅泳,汲取古典文化以厚其学养,遍临名碑名帖以丰其线条,刚刚36岁的邱丰,风格突出,诸法具备,可喜可贺!但离“人书俱老”还有一段距离,从书家到大家还有更多的攀登空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琴而后晓声”,愿邱丰孜孜以求,时时砥砺,破茧化蝶,更上一层楼!
  艺术简历
  邱 丰:男,号品魏轩,1979年出生,河南平顶山人。现供职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孙伯翔书画馆馆主。
  作品曾入选全国首届楷书展、全国首届“钟繇杯”书法展;2011年,获全国第三届湘潭杯“齐白石”奖;2013年,获全国首届“云峰奖”、首届“农行杯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2010年获全国能源化工系统书法展二等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在全国煤炭系统书法大赛中入展并获奖。
其他文献
一片片叶子,拒绝疼痛  坚持越来越低的方向  那么自由,那么没有欲望  在那无限温柔的故乡  一颗流星的坠落,诞生  祈祷、忧伤和意象  尚未经历过的黑夜  在浩荡与虚无的土壤中  缓慢地生长
期刊
一  丑丑叔离去,是两个携狗上山玩耍的小男孩儿意外发现的。  这山沟沟地界儿,春姑娘步履蹒跚,断不肯早到的。虽说已是三月阳春,然而便是向来早发的崖畔上的那几株老杏树,尚初蓓蕾努嘴,远不是落雨的时节。可那天却怪,一打早,天便麻阴副脸,似罩了块灰幔布,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两个男孩和狗是顺北山坡上的山。其实,半山腰以下,早算不得山了。早些年,矿山沟里人稠地窄,轮不上住公产房,不少矿工就地开山取石,顺山
期刊
也许这并不是冬天  只有刺骨的风吹向地面  我没有听到雪的呼唤  当时间变成我的翅膀  我睁开醉醺醺的眼睛  在你的理想和希望里  将夜空的星星点燃  我左思右想,想得很多  我这一生其实很简单  我安静下来,世界安静下来  涓涓流淌的溪流,来自  更深邃的源泉
期刊
愈往下走 愈感到黑暗和压抑  愈往下走 愈感到死亡在逼近  猴车上,双脚悬空  斜斜的矿井  通向未知的世界  通向神秘的阿修罗界  恐惧和阴冷潮水般漫上来  双手紧扶猴车拉杆  像洪水中漂流的人  抓紧生命的稻草 死也不丢手  洞壁上的水珠落在安全帽上  落在冷冷的脸庞上  矿灯微弱的光照不亮前方  黑暗淹没身后的一切  风呼呼吹过  一个黑色的影子闪过  一张张黑黑的脸  一双双黑黑的眼  与
期刊
黑暗中的另一个黑暗  是多么黑。一个人将黑色的时间装进黑里  一个人将黑色的心事装进煤里  黑便变成了全世界的黑  黑便变成它黑的全部  黑越来越黏稠和细密  黑越来越在逼仄内心  无法看清从何而来的另一个黑  在汗流浃背的困难呼吸里  在寂寞的黑里,自我旋转和救赎里  用微弱的心跳扛住沉重的呼吸  用深刻的爱和远逝的青春  把煤的岁月层层点亮  让黑暗里颤巍前行的脚步  迈得更欢畅有力一些  走
期刊
呐喊,声音从黑暗里  发出,通往真实的仪式  让你摇晃的  经不起推敲的文字  一棵单独的树,在风中  无奈地放纵  被遗弃的房子,看见你  一片温柔的月光  迎难而上的诗人,值得敬重  他的目光来自彼岸  胡世远:笔名白天鹅的情人。七○后作家。中国诗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白天鹅诗人协会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天鹅诗歌奖创办者。诗作散见《诗刊》《诗潮》》《星星》《芒种》《诗歌月
期刊
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不相同  形形式式的人穿梭行进  有的车鬼鬼祟祟  有的人正大光明  如果给人也装上号牌  我肯定过目不忘  尤其是老人和女子  但小孩不行  在我眼中他们都一个样  十字路口是两条路在吵架  夜深无人它们偷偷恋爱  附近高楼看在眼里  只有羡慕的份  怎样从这个世界辨别坏人  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  好人请左转  坏人请右转  不好不坏的请直行  时好时坏的停止不动  右转方向空无
期刊
月亮升起后我敢断定  我出生在这个小巷的尽头  那晚,月亮胆小  有个老人死在路上  警察在办案,许多人围观  我出生时默默无声  大声哭泣显得毫无意义  小巷一年比一年陈旧  最要命的是分不清春夏秋冬  自那以后,母亲不再微笑  那个男人抛弃了她  我不知生身父亲是谁  不久母亲搬离小巷  带着旧箱子和我  我的童年颠沛流离  我不知母亲在追寻什么  只好不停地和刚认识的玩伴告别  世界越来越新
期刊
屋外飘着一阵方便面的香味,整个天空仿佛由炊烟架起的蔚蓝,云朵遮住刺目的光源。  穿过小院里的葡萄架子,和两排无花果树,几个顽皮的孩子在吹泡泡,他们用麦管吹。在太阳下,淡色的水泡闪着晶莹的蓝。  泡面的香味感染着我的舌苔,不禁口涎奔到唇边,在香味的诱惑下,我做出让步,眼睛顺着香味看到碗里的的汤和仅剩的几根弯曲的面。为了维护自尊,我没有冲动地跑去喝掉诱人胃肠的汤水。其实,那时的我已经将口水咽了第三次了
期刊
多年以前,先师吴孟复先生为丁梦周教授《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一书作序,盛赞其:“标新领异,体大思精,本才、学、识之三长,合文、史、哲于一冶……以辨证之方法,融美学之精思,亦书学之专史,尤艺术之宝山。”吴先生乃皖学大师,书览古今,学宗汉宋,术通文史,文兼韵散。其以学者之眼光,公开窥书艺之奥境,所言必为不虚。  光阴荏苒,丁梦周先生艺业精进,学养笃深,论著盈案,书作等身。作为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专家、著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