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视域下分析《泄密的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泄密的心》,是一篇非常简洁的惊悚小说。目前针对这篇小说的研究,多从心理恐惧、恐怖效果论的角度进行,而少有学者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加以分析。本文试从第一人称的叙述、重点词语的重复、时长的设定、倒叙的设计、客观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塑造、层递式结构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旨在深刻体会爱伦·坡的恐怖效果论。
  关键词:爱伦·坡 叙事学 《泄密的心》 恐怖
  爱伦·坡是美国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1809年出生于波士顿,两岁时父母双亡,随即被非正式地收养,不幸的童年使他关注世界的视角与众不同。他最擅长的主题就是死亡、凶杀和复仇。作品中黑白灰色的基调,无法定位的声源,极具扭曲的心理,娴熟的哥特式小说手法,无不营造出令人恐惧的气氛。爱伦·坡是一位极具想象力的人才,他开启了人们对美学的新标准,他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深远的文学艺术价值。
  《泄密的心》是爱伦·坡极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人物清晰,一位房客,一位长着鹰一般眼睛的房东老头,和揭开真相的警官。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这位年轻的房客因为无法忍受房东老头那双鹰一般的眼睛,无法忍受被监视的压抑心理,即使老头和他无冤无仇,但他仍旧选择残忍地将老头杀害、碎尸、隐蔽。正当他若无其事的时候,警官闻讯赶来,一切看似平静,但最后却由于他无法忍受藏尸的地板下“砰砰”的心跳声,而对自己的谋杀罪行供认不讳。这部小说开创了现代心理小说的先河。
  一 叙事学
  西方国家和中国很早就开始研究叙事学,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往往把重点放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本质等宏观方面,而现代叙事学则更重视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微观方面。罗钢认为“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它的基本范围是叙事文学作品”。18世纪以来,学者对小说叙事讨论日益全面,从内容到形式,从功能和读者等都是人们讨论的范畴。许多学者曾从恐怖效果论、心理恐惧的角度分析过《泄密的心》,但很少有学者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 从叙事学角度看爱伦·坡小说
  1 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
  《泄密的心》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它采用第一人称内外视角交替的方式,叙述中不仅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同时也可以对其所讲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用外视角的方式介绍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又用内视角的方式讲述故事情节,这种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真实、逼真。视角不断调换,使得文章叙述的更加丰满,增强了读者的可读性。
  主人公是一位神经高度紧张的房客,也是凶手本人,他一直在克制自己头脑里疯狂的杀人念头,但是他最终还是被疯狂所俘虏。叙述者把自己作案的全过程刻画得真真切切。凶手本人内心的独白,使读者可以直接面对凶手的心灵,聆听它发出的最后倾诉,从而使得读者在心理上产生同步的恐惧。
  小说中,叙述者处于一种病态的精神状态,或者是处于一种异常情况下的精神状态,我们不由要怀疑叙述者叙述的可靠性,怀疑整个故事的真实性,或许这个恐怖故事只是他们精神异常下的幻觉。但是,爱伦·坡在小说中并没有就故事的真实可靠性做出一个明确的表示,叙述者的精神状态到底怎样也没有做出证明,一切处于一种不确定、模糊的状态。伯克在《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中说:“一般而言,要想使某个事物异常恐怖,模糊总是需要的。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危险的程度,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习惯于它,很大一部分的畏惧心理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爱伦·坡的故事也是如此,整个故事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也为其带来了恐怖效果。
  2 重点词语的重复
  故事中的叙述者“我”的杀人动机,就是因为老头的眼睛,那双鸟一样的眼睛——浅蓝色的,蒙着一层薄膜。主人公对这种目光极为厌恶,却又无法摆脱,造成了他后来杀人的缘由。因此“眼睛”这个词在文章中大致出现了十五次,如:当主人公开始萌发杀人念头时出现过,“只要目光落在我身上,我就浑身发冷。就这样渐渐地,我下定决心要取了那老头的性命,这样就能永远摆脱那只眼睛。”后来连续七天,主人公都没有真正实施犯罪行为,原因是老头的眼睛总是闭着的。主人公强调并不是老头本人令人生气,而是他“恶毒的眼睛”。第八天晚上,也就是主人公谋杀老头的那天晚上,他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让灯射出一丝光,照到老头鸟一样的眼睛上。“那只眼睛正睁着——睁得很大,很大——我开始愤怒起来。”在这里作者进一步描述了眼睛令人厌恶之处:“暗蓝色的,上面蒙着一层丑恶的薄膜,令人毛骨悚然。”作者将这双眼睛如何令主人公生厌反复强调,使得读者清清楚楚地体会到那双眼睛令主人公讨厌的程度有多深。作案过程中,“主人公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握着灯,试图把灯光稳稳地照在那只眼睛上。”再次重复关键词语,读者明白这里便是谋杀现场,即将开始犯罪行为的画面跃然纸上。机会来了,老头被杀,文章中最后一次涉及到眼睛,“我把手放在他的心上好一会儿,没有什么动静。他完全死了,那眼睛再也不会困扰我了。”“眼睛”贯穿了整个犯罪过程,牵引着读者一步一步目睹了犯罪,对主人公莫名的杀人动机感到疑惑,对凶手的凶残行为感到恐怖。
  正如文章的题目《泄密的心》,反复强调“心”,注重心理活动的描述,体现了主人公杀人的疯狂行为。心理恐怖比视觉恐怖更加令人恐惧。当主人公听到了“低沉的、隐隐约约发出的声音。那种声音我也十分熟悉,它是老头的心跳声,这声音加强了我的怒火,就像战鼓能够鼓舞士气一样。”心跳代表着生命的存在,老头的心被多次描述,有时心跳加速,代表恐怖紧张,有时心跳停止,代表生命结束。但是老头死后,警官在场时,重复心跳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响,死者的心跳将恐惧推到了顶点。最后内心的极度恐惧逼迫主人公不得不承认杀人,“撬开地板吧!这儿,就在这儿!——他那颗心还在跳哪!”最后一次强调心跳,和文章的题目形成呼应。
  3 时长的设定
  文章在事件描述的速度上把握的很微妙,时而减速,时而加速,使读者的心一直悬着,紧紧地跟着作者的步伐。当主人公在谋划杀人时,作者采用了减速的写作技巧。前七天,“我把头慢慢地伸进去——非常非常地慢,”这样主人公营造出安静的作案环境,没有任何声响。第八天晚上,主人公在开动老头房门时,非常小心谨慎,事态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慢,“连表上的分针走起来也比我的动作要快。”当主人公推开房门后,整个一个小时,纹丝不动。节奏很慢,更多融入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让读者跟着走进了主人公疯狂的内心世界。   文章加速的描述使得读者产生一种恐怖的急促感。如文章中,老头即将被杀时,老头意识到了危险的潜在威胁,他的心跳声加速了。它跳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响!“我”想那颗心会突然炸开。老头吓坏了,读者也跟着把心提到了嗓门上,替老头捏了把汗。读者忧心忡忡,试图阻止这场谋杀,但却无力回天。尤其是文末高潮部分,当警官来搜查屋子时,作者使用了简短的语句,使得文章的节奏加快,目睹了全过程的读者相信真相很快就会揭晓。“它越来越响——越来越响——越来越响!”“他们真的没听见?万能的上帝啊!——不,不!他们肯定听见了!——他们对我起疑心了!——他们什么都知道了!——他们正在取笑我的恐惧!”
  4 倒叙的设计
  通常状况下,倒叙的设计往往是凶手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被揭穿,读者的注意力放在警官抓到凶手的过程。故事以凶手视角展开,他先设计一系列作案环节,再实现一宗完美犯罪。等警官登场后,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查明真相、将其抓捕归案。因此倒叙推理也被视为“最公平的解谜推理”。
  倒叙的写作手法能够给读者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爱伦·坡的这篇小说就是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在文章的开头,先介绍主人公“我”是疯了,“我”神经紧张。只有疯了的人才会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产生疯狂的杀人动机。读者可以产生联想,是什么促使主人公发疯,他的疯狂行为究竟有多么离谱,敏锐的听觉能听到什么声音?倒叙使文章整个结构形成一个循环,叙事结构上更加完整。
  5 客观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塑造
  这篇小说塑造了两个空间,一个是房间这个客观空间,另一个是主人公的心理空间。这样的写作可以使读者不由自主产生画面感,如同身临其境地处在房间里,注视着主人公的从预谋犯罪到实施犯罪到最后破案的全过程,观察着主人公疯狂可笑的一举一动。
  心理空间也刻画的非常精准,使读者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体会主人公因为一双眼睛而产生杀人动机,从而谋划杀人。在这个抽象的空间里,主人公开始只是精心密谋,内心却对自己的疯狂行为产生快感,一想到自己有多么聪明,就会笑出声来,时时按捺不住胜利的心情。作案时面不改色,泰然处之,如此冷静沉着的策划谋杀与文章开始的别人对他疯狂的质疑形成对比。爱伦·坡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塑造这样一个极其自我紧张的人物,从害怕老人那双鹰眼,怀疑它们窥视到他那充满恐怖幻想的心灵,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以致残忍杀害,但最终受良心的谴责,全线崩溃,拱手缴械的心理塑造的细致入微。从反面向人们暗示了劝诫之意:心中的邪念既害人又害己。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称这篇小说为心灵忏悔录并不怎么牵强。
  6 层递式结构
  爱伦·坡一直讲究“效果统一论”。在叙事技巧的分析中,叙事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泄密的心》采用了层递式结构,爱伦·坡巧妙地运用层递式结构为达到预设的效果服务。层递式结构的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简单,基本上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的高潮往往在文章的末尾,是恐怖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进入高潮后,文章公开一个秘密,然后戛然而止,这是爱伦·坡的写作特色。
  这篇小说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层递式进行描述,扣人心弦。故事开端先自我否认精神失常,因为他可以在极度冷静的状态下策划一场惊心动魄的谋杀。他杀了他的房东,一个长着鹰一般眼睛的老头,老头从来没有得罪过他,但他却因为恨老头的那双眼睛而杀他,从而体现了他的精神异常,心理扭曲,行为怪诞。有了杀人的动机,他开始蹲点等待杀人时机,直到第八天晚上实施了毫无人性的谋杀,并肢解了尸体,埋藏了尸体。故事按照常态,邻居报案,警官上门。故事一步步推进,直到进入高潮期。主人公在沉重的精神高压下彻底崩溃,精神错乱,最终自首,承认了犯罪事实。层递式的叙事结构使读者紧紧跟随作者的笔锋,追述着谋杀的进展过程。
  三 结语
  虽然故事的情节本身具有的恐怖感,但如果能得到合适的叙述视角的配合,就能够很好地增强恐怖感的效果,要想分析恐怖感的产生仅仅关注故事的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同时要把握叙述层的特点。《泄密的心》秉承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恐怖的气氛。最终以死亡告终,这正映证了爱伦·坡“死亡是美丽之花”的核心学说。从叙事视域下分析《泄密的心》,探索恐怖感的营造可以很好地弥补以往从题材角度分析之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哥特小说。
  参考文献:
  [1]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 王星:《爱伦·坡短篇小说精选》(英汉对照),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埃德蒙·伯克:《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4] 熊荣斌、彭桂菊:《爱伦·坡作品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石颖,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刻出如此完美的雕像的?”雕塑家回答到:“其实,这座雕塑原来就在这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了而已。”
民国时期债券信用担保主要包括外债债券的担保和国内债券的担保两个部分,担保品主要是关税(关余)、盐税(盐余)以及债券偿付基金的抵押担保。债券信用担保品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债券信用具有较强的维护作用,但其中也显示出外国人控制中国财政的影子。国民政府重视债券信用担保问题,利用关余、盐余担保内债争取更多主权利益,并保证债券的顺利发行。民国时期债券信用问题研究以往关注较多的是监管问题,要深入开展债券信用研究,应注意对债券信用担保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本学年我校开展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
油漆工在清理灰渣时,通常使用一种药皮锤或铲刀,工作起来实在不便。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试制成功一种多用的工具锤(如图)。这种锤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易于制作。经几年
(67)沥青鱼油油膏(上海油膏)为什么不能直接用火烘烤熔化?沥青鱼油油膏以石油沥青为主要防水基料,掺入适量的松焦油,硫化鱼油,改善粘结性、弹性和抗老化性,加入一定量的挥发
夏日的周末回了一次老家,扑面而来的不再是清新的泥土味,而是渐渐显现出了城市的浮躁和浑浊。粗拙的老土墙几乎消失了,渐渐被漂亮的砖墙和贴瓷砖的混凝土墙所代替。炎炎夏日
中国建筑工会和本刊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读者阅读奖考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最近,对140名优胜者发给了证书和奖金,另外给积极参加答卷活动,得分较高,并对办好刊物提供宝贵建议的
冯小刚自1997年推出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以来,每一部作品都能叫好有叫座,除了影片本身的魅力之外,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也在冯小刚电影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运
1983年4 月中旬,在湖北省青年小发明竞赛表彰会上,一个普通的青年泥瓦工龚有林获得了二等奖;他撰写的文章《粘土乳化石油沥青应用》被《建筑技术》杂志所采用。团市委并授予
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组成的华东地区村镇建设科学研究会已于1988年6月15日日在山东即墨县召开成立大会。在第一次理事会上,选举陈贵镛同志为理事长,王之浩、张英才等7人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