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记着,作为一种责任与使命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xbf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老公安阳红光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三部曲终于完成了。从第一部追寻因为各种原因而从人们视野里消隐的老红军战士并为他们造像,到第二部以情景再现的手法再现湖南公安民警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而出生入死、惊心动魄的动人情景,再到此次展出的为因公牺牲或致残的公安民警们以及拍摄其家人的思念与伤残民警的现在状况的第三部,作为整体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以丰富的艺术手法讴歌公安干警为人民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并且以对于他们的工作的饱含情感的深入刻划,体现了创作者也是他们的同事与战友的阳红光对于他们工作的赞美、感激与感恩。
  《共和国不会忘记》三部曲始终贯穿的一个艺术志向是,努力寻找以最为适切的摄影的语言来弘扬公安民警的无私正气,以充沛的感情投入来歌颂湖南公安民警的献身情怀。
  与前两部所分别采取的纪实肖像摄影与情景再现执导型的手法不同,《共和国不会忘记》第三部采取了照片并置的手法,通过主辅不同画面,将公安民警家人或伤残民警的生活情况与牺牲民警的遗物或致残民警的伤情报告和勋章等并置,构建叙说他们为保境安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的多重视觉空间,充分展示摄影所特有的记录与记忆的强大力量。
  在画面的安排中,阳红光以主图来记录当下情景,然后以辅图中的遗物、现场老照片、伤情X光照片、勋章等,作为一种对于当时情景的追诉与记忆,为将观众带回现场提供一系列的视觉线索,也引发情感的共鸣。以此结合了摄影的记录与记忆的手法,他积极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通过将照片并置而产生的图像间的对话并进而打动人心的可能性。
  从并置画面的情感结构看,主图是有关牺牲民警家人或伤残民警的现状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贯穿画面的、具有主导性力量的是情感。他們或沉浸于对牺牲的家人的回忆中,或努力通过康复表达想要重回一线现场的意志与愿望。而辅图则是以静物摄影的手法,通过对于展示他们的事迹与生活方式的各种物件的深情凝视,将这些现在成为了寄托怀念思绪的对象的日常物件提升到可供追怀的人文高度。
  《共和国不会忘记》三部曲,是一部集记录与记忆于一体的完整叙事。它告诉我们,作为老公安民警一员的阳红光,他通过不断地拍摄自己的同事与战友在不断地记着自己的同事与战友的贡献。在这里,“记着”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状态。“记着”,对于摄影这个观看手段来说,也是再也合适不过的功能了。他记着与他在一线现场一起奋斗的同事与战友的点点滴滴。但更重要的是,他记着他有责任与使命要将同事与战友的英雄事迹、奋勇精神以及现状记录并传播,使这种献身精神能够被新进民警与广大观众所传承与发扬光大。因此,阳红光以摄影的方式持续地记着,并且时时刻刻提醒人们不要遗忘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也是作为老公安的阳红光赋予自己的神圣责任与使命。为履行这份责任与使命,他不辞辛劳反复多次返回到各种事件的现场,费时八年最终以摄影三部曲的方式,既向我们传达公安民警及家人们的贡献与现况,也传播与分享他这份深沉的情感与执着。
  与将公安民警作为报道对象的拍摄不同,本人就是公安队伍一员的阳红光,他的拍摄从本质上说就是自己人拍摄自己人。因此,这是一部情感与主观性从来不曾离场的作品。传统纪实摄影以中立与客观为标榜,但其实这是无法做到的虚幻。阳红光的摄影三部曲,尤其是后两部以公安民警为主人公的作品,包含了他个人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自豪与尊敬。他从不讳言在拍摄时的情感投入与不断的感动。这是将真情表达与真相传达的有机结合,既有拍摄者的主观性在,也有因为摄影的媒介特性而致的客观性在的作品。这客观,是另外的一种客观,而主观,也是另外的一种主观。通过摄影而与被拍摄对象在精神上达成的一体化,所形成的相互融合的主客观,其实在创作过程中是无从截然分开的。这既是记录,但又是主观的记录。如果没有这份主观在,他的记录就可能成为仅仅对于他人之事的旁观。而他的拍摄,既是一种摄影的旁观,也是一种主观的介入。而这可能是阳红光的摄影的最值得讨论、也是对于当下摄影创作最具现实意义的地方。
  这是一份将共和国的宏大历史与投身到这份大历史中的个体的小历史两相结合的视觉叙事,而且通过有机结合了摄影所特有的各种手法而使得他的历史叙事具有特殊的质感。这是可感可触的历史,是有人、有事、有物的历史,也是有情有义的历史。
  革命烈士:李科林( 1959—1990 )
  李科林,男,1959年出生,1979年入伍,共产党员。生前系原长沙公安消防支队浏阳县消防中队中队长,上尉警衔。1990年5月19 日,在扑救浏阳县工人文化宫火灾战斗中,李科林先后两次不顾生命危险深入二楼着火部位侦察火情、指挥战斗。大火扑灭后,为防止“死灰复燃”,他第三次摸着滚烫的墙壁爬上二楼,因烟雾阻挡视线,不幸从二楼摔下,壮烈牺牲,时年31岁。同年,李科林被公安部追记一等功,武警总部追授其为“革命烈士”。
  李科林牺牲时,其妻李正萍32岁,其子李胜5岁。29年来,李正萍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李正萍家里一切如昔,除客厅新添一套沙发外,其余都是她和李科林结婚时添置的,并按照丈夫生前时那样摆放。李科林的衣服依然整整齐齐叠放在柜子里。身高不到1.6米的李正萍,一根长辫超过1.4米。她说,丈夫最喜欢她的长发,所以一直留着。她常常一个人坐在卧室里对着丈夫的照片静静地梳理长发,她觉得,丈夫一定会看到的,会很高兴的。
其他文献
摘要:魏碑作为中国书法颇具代表性的审美集合体,有着弘毅博大的审美气象。但具体到一石一碑,又展示出古逸高深的审美个性,其前生后世,都以最为纯粹的人文之思,与自然时光共同雕琢书法的另一种神彩。造像题记、碑碣墓志、摩崖刻石与帖学互为表里,延续中国文脉的千年之梦,辉煌未来。  关键词:魏碑书风 龙门二十品 摩崖 造像 碑碣 墓志  魏碑,是中国南北朝北魏(420-588)时期,碑碣、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石
期刊
现在文艺圈里的许多文章互相吹捧,对画家和作品一味赞扬,文艺批评沦落成抬轿子、吹喇叭的行当。贺安成在《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发表文章《“田园宰相”王憨山》,力求全面客观地评析具有影响的画家王憨山,有赞有弹,如空谷足音,难能可贵。  人无完人,即使成就极高的画家,也不可说无懈可击、完美无缺,倘若一味赞颂,就如郑板桥说的“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了,西方也有同样的说法“若无批评,赞美则无意义”。这
期刊
萧振中,1958年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供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作品入展广州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精品展、第五届中
期刊
“你是要鸡崽子,还是麻拐子……”在每次书画笔会上,写意花鸟画家王憨山在完成主办方要求的作业后,总会意犹未尽,对每位向他求墨宝的人嘿嘿笑着问上一句。他从不留意递上宣纸来的是西装革履的老板,武装到眉毛的女士,还是系着围裙额头直冒热气的大师傅。不多一会,他画的小鸡、小青蛙就会铺满一地,让求画的人无一空手而回。这时,早已完成作业、坐在沙发上品茶聊天的个别同行就会说:“他是有点宝里宝气……”  王憨山平日里
期刊
王思宁,号竹溪逸士、幽篁廬主人,湖南长沙人,湘中美术馆馆长、湖南艺术收藏家协会理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书画家。其少喜书画,始工笔,后写意,风格多样,精于花鸟动物,亦擅山水、人物、书法、诗文、油画、篆刻等。画风奇崛古逸,立意深邃,耐人寻味,独具个人风格特点,作品广为艺术机构及愛好者收藏。  王思宁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画家,他是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善于学习和思考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家的特点。他钟情于山
期刊
李再湘,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1984年数学本科毕业,教育管理硕士,现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学书法教育硕士导师、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导师、全国著名的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全国第六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得主、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金石篆刻家、作家和诗人。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华文众合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湖湘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书
期刊
杜大伟,1959年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安徽萧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书法导报社副总编辑。以书法、国画、篆刻创作为业,从事书法、国画艺术理论研究、编辑工作40多年。多年以来在国内部分省市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览10多次;出版个人书法、国画、篆刻作品集20多部;编辑书画专著几十册。  2016年所观摩的书画展中,杜大伟先生在开封举办的画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举办了两三次画展,更主要的是我在
期刊
王绪生,字子衡,1965年生于甘肃甘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入展第六屆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二屆全国草书艺术大展、第六屆全国楹联书法展、中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全国首届临帖书法大展、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六届国际书画艺术节暨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获第二屆中国
期刊
杨强立,196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当代画家、收藏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文史馆员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湖南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出版有《杨强立画集》《杨强立山水画集》等。2019年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如何画好中国画?是技艺的问题,也是情感的问题,亦是智慧的问题。技艺在于笔墨、布局和章法,情感在于思想和感悟,
期刊
收藏的乐趣,全在于寻宝和考证的过程。试想,如果收藏没有寻寻觅觅寻宝、艰难辛苦考证而至苦至乐的过程,而只像到超市买东西一样,付钱走人,还有何乐趣可言?  本人十年前得到一件顶级画稿刻铜作品,经过三年的艰苦考证才搞明白其中的奥秘,兴奋持续至今。今天就对各位藏友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刻铜认识的逐步提高以及这件作品的考证过程吧!  对于刻铜艺术的认识和认知,也有一个由浅入深逐步丰富、逐步清晰的过程。2003年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