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探讨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本身就蕴含着对人类、对世界的价值判断。因此数学文化教育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数学学科是着重思维训练的学科,从数学思维角度选择德育着力点是德育教育的另一途径。数学思考的深度有助于理解数学本质,数学思考的广度则有利于认识世界,教师可通过拓宽数学思维的广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所进行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中明确德育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能否高效和顺畅进行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情况瞬息万变,学生生成性问题层出不穷,牢牢把握教学目的,就是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主线,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在教学目标中不能仅仅涉及数学学科的“四基”目标,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更需要展示、挖掘深藏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核心素养里的德育元素。
  如对于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中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可以通过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函数的对应法则,将规则意识确定为德育目标;对于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中算法框图的学习内容,可以将“做事踏踏实实、目标明确”作为德育目标;教学算法的标准化符号时,可将“国际化视野”作为德育目标。
  二、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
  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能感性地认知教学目标,以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呈现、解题技巧的展示,更多的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分析和解答反思中寻找普遍的方法,厘清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联想到更一般的结论,从而迁移到为人处事的方法。这也是德育的一种形式。
  1. 在数学史中挖掘德育。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人物、数学事件的学习就是“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如对于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必修3的《算法案例》这一节课,可以将秦九韶的生平加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介绍秦九韶的生平引出“宁静致远”“物极必反”等德育素材;在选修2-3的《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可通过杨辉做学问的态度引出“不耻下问”等德育素材。选择中国数学史的相关人和事,不仅能从“大人物”“大事件”中学习相关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为人态度,更能够增强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责任。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可以将第三次数学危机加入到学习内容中,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感性与理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严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辨能力。
  通過数学史的介绍,教师可以挖掘出一些德育元素:(1)事物的出现都是有果必有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解析几何的出现既是因为几何学需要,也是因为代数学的发展能够给几何提供帮助。(2)解析几何的出现,不仅仅源于笛卡尔、费尔马的天才灵感,更源于前人的深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沉下心来慢慢做,一点点的积累,迟早会突破。(3)数学的发展即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反过来也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2. 在数学思维中挖掘德育。数学思维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最生动之处。在数学思维中挖掘德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化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向学生展示数学与自然的统一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形成科学、辩证的世界观。如对于多变量问题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变量问题的设计,传递“化归”的数学方法,并由此引申到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和“聚而歼之”等处理一般问题的一般方法。在一题多解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多种处理方式,并进一步对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从而引申出“天生我才必有用”“没有全面占优的事物”的观点,渗透辩证法的思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辨能力。
  在《曲线与方程》一节,有例题:在圆x2 y2=4上有一点P,A(2,4)为定点,求线段AP中点M的轨迹方程。
  此题目既可以用几何方法也可以用代数方法解答。在利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代数法与几何法的优劣:几何法直接明了,但是证明曲线方程的完备性有时候显得麻烦或者困难;代数法运算多一些,但只要是等价转换,完备性的说明相对容易些。因此每一种方法各有特点、互有优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事物的多面性,理解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数学之意。
  三、教学过程中生成德育
  德育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认同,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德育,是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最精彩的部分。从教学角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课堂生成的问题与问题解决方法的丰富多彩,可以为我们多角度看问题、多维度思考问题提供很多素材。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引导。整个过程,由于处于教学环境中,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得到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过来也能让学生思考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在《曲线与方程》一节中,有例题:在圆x2 y2=4上有一点P,A(2,4)为定点,求线段AP中点M的轨迹方程。
  本题目有很多种解法,比较简单明了的是几何法,利用线段中点M的性质构造中位线,很容易得到M坐标满足方程(x-1)2 (y-2)2=1,笔者反问学生:“M点满足方程,但是根据曲线与方程的定义,方程上所有的点是否都满足曲线?”一个学生回答:“好像满足。”
  “好像”一词,模棱两可,既违背了数学的严谨性,不利于数学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说明该学生做事情不够踏实认真,理解事物一知半解。因此可抓住这个机会提醒学生做事情、做人都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笔者的原话是这样:“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怎么能这么随意?做事情还是要弄清楚。”这节课下来,既能够让学生知道数学的严谨性,也让学生懂得凡事都需要问为什么,探究原因。
  四、教学方式中渗透德育
  教学方式是学生内化教学内容、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方式的恰当选择,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直观感受、亲身体验,这是缩小版“社会参与”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认同感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担当、领导能力等。
  如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发言人等,通过推选小组长、发言人,让学生经历选举的过程,理解民主与集中的规则意识;通过小组协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通过小组长和发言人的协调和发言,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责任意识。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3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系广东省严运华名教师工作室学员。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历史善文的开发与利用既凸显历史学科本身求真求是的特色,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何为历史善文?即有利于立德树人,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符合教学需要,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并且数量合理的所有相关的历史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历史善文?通过饮水思源、添枝加叶、出其不意等方式让学生对历史进行感知、重构和反思,这是开发与利用历史善文的有效途径。  一、歷史善文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 凸显学科特色
期刊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分层教学是落实差异化教学的有益尝试. 因此, 广东广雅中学在资优生的培养上进行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尝试. 为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在于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仅在于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广阔的历史视野、辩证的历史思维和求真求实的历史意识,具有受过历史教育的人所应具有的信仰、观念、能力、方法、品格、意志等,尤其是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文情怀、综合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善格历史教育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尤其是将立德树人
期刊
拥有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基地和名校长国家领航基地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新师范”建设启动以来,广二师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发力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教师培养,做到精准育人。广二师校长廖伟群用三句话概括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引领广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院校。”  聚焦
期刊
本文作者曾在我刊79年第二期“数字过程控制机的设计”一文中,正式提出了3C的概念,但当时缺乏严格的论证和定量分析。现经作者在IBM—4341计算机上采用数字模拟方法对3C调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内容,需要抓住历史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感悟乡土历史,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美好明天而努力、为实现中华腾飞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一、立足核心素养,开展研学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期刊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目前部分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少,缺乏写作兴趣,难以写出好习作。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尝试运用写作“三步法”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引导学生先观察后写作。当学生用心观察并感知到所要描述事物的具体形象时,往往能激发其思
期刊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学生热爱、继承、弘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任务。《论语》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口之一,笔者选择其作为学生的阅读任务,并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有效阅读方法。  一、情境演绎式阅读法  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教师指导各小组对与《论语》有关的故事进行筛选、演绎。在阅读分享课中,各小组进行故事情境演绎,让学生从中感受
期刊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题材感到比较陌生,难以调动学习兴趣。确实,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生活中存在大量可供利用的教学题材,挖掘本土教学素材,拓展教学资源,可以使英语学习体验有趣又有效。  一、课堂设置融入本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搜集本土素材,把本地社会风貌、历史名人、知名建筑、传统小吃、历史传说、
期刊
自然拼读(Phonics)教学法也被称为原音拼合法,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关系是其核心内容,学生一旦掌握了这套学习规律,便无需再借助音标,只要看到字母就可以直接发出正确的读音。十多年来,我校致力于Phonics的教学研究,将其作为特色项目和重点课题。虽然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学习Phonics,但是我们发现,真正能掌握规则并灵活运用,达到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并不多。相反,越到高年级,他们利用Phoni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