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格格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游戏时间,小班幼儿格格、乐乐和豆豆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玩游戏。他们把彩色夹子一个挨着一个有规律地夹到一个大纸盒的边缘,夹完夹子,格格开心地观赏着这个作品,但乐乐和豆豆的兴趣马上转移了。只见乐乐麻利地捧来一筐乒乓球,“哗”地一下把它们全倒进了纸盒里。豆豆见状,立刻兴奋地把双手伸进纸盒里不停地搅动起来,乐乐放下筐子后也开心地伸手拨弄起乒乓球来。格格愣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也想伸手和他们一起玩时,乐乐却一把推开了格格。格格站了起来,再次伸手,又被乐乐再一次挡了回去。格格还想伸手过去,但乐乐顺势把纸盒朝自己这边挪了挪,根本不让格格碰。碰了几次壁,格格默默地坐回椅子上,神情低落。这时,豆豆找来一个小纸盒,开始尝试把大纸盒里的乒乓球放进小纸盒。只见他先把乒乓球铺满底层,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垒。乐乐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也加入其中一起垒搭起来。格格坐在一旁看着他俩玩,但豆豆和乐乐神情专注,根本没理会一旁的格格。五分钟后,在豆豆和乐乐的合力垒搭下,一座“球塔”终于完成了,他们笑着拍起手来。忽然,乐乐把盛着“球塔”的小纸盒往格格面前一推,说:“送给你的!”然后拍着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豆豆也立刻拍手跟着唱起来。格格似乎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中反应过来,只是呐呐地跟着他们一起拍手。唱完歌,他们又一起“吹蜡烛”“分蛋糕”,格格的表情渐渐轻松起来,重新融入到游戏中。
  整个过程,C老师都看在眼里。当看到格格因同伴的拒绝而失望、沮丧时,C老师对于自己是否要介入颇有一番挣扎,但她最终还是选择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矛盾。在教研活动中,C老师把这个案例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支持C老师的做法,认为游戏时教师就是要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介入了,说不定就会影响孩子的游戏进程,也可能不会有之后“过生日”带给格格的惊喜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这个游戏中,得到愉快体验的是乐乐和豆豆,而格格大多感受到的是来自同伴的排斥、冷落和支配,这对于格格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加以引导,或许后面会出现另外的惊喜。面对这两种意见,C老师困惑了。
  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您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您是如何处理的?
  (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王 敏 提供)
  要求:来稿字数不限,长则数百、上千字,短则三言两语。
  热忱欢迎提供话题。
  时间:来稿务请于2015年10月20日前发至本栏目专用邮箱dtzwyejy@126.com,请在邮件“主题”栏里注明“点题征文”字样,以便编者及时处理。
  传真:(0571)88073054
  电话:(0571)89710669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提出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符号和文字的兴趣。“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而幼儿生活在文字环绕的现代文明社会,丰富的文字环境是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潜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那么,什么是“前识字”环境?教师在创设丰富、有效的“前识字”环境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们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前识字”环境是由丰富的、
原方案的活动主题是“有趣的贴纸”,但给人的感觉是“趣”味不足。建议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活动:  第一环节:比一比。感知贴纸特性。可以提供不同的纸与贴纸进行比较,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撕一撕等,感知贴纸漂亮、光滑、有黏性等特性。  第二环节:说一说。了解贴纸用途。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看到过贴纸,有什么用处,以分享贴纸用途的相关经验。  第三环节:玩一玩。体验贴纸的有趣。可以提供各
编者按:2014年7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共有417项成果获奖。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10年完成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一等奖(学前教育共有5项成果获一等奖)。该研究项目通过对多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开发出了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构建了适合不同区域幼儿园、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综合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垒高经验。在该活动中,我们以积木为操作材料,以垒高为主线,调动幼儿已有的垒高经验,运用对比观察、猜测、尝试等方法,组织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开展竞赛游戏。最后,结合生活中的垒高现象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活动将学习科学知识与建构游戏合二为一,幼儿在垒高过程中体验到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成功与满足。  目标:  1.探索垒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有关垒高的经验。  2.能注意
我们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绘本包含着童趣美,能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充分的乐趣。在阅读活动“小蛇散步”中,我尝试从童趣的角度去分析与挖掘绘本的价值,在设计活动过程时力求让幼儿充分参与,在阅读中、游戏中理解绘本。体验童趣之美、童趣之乐。  一、研读绘本,挖掘“童趣美”  《小蛇散步》描写了小蛇在散步时看见一个小水坑,便把自己的身体搭在小水坑上变成小桥帮助大家的故事。经过研读,我发现绘本中蕴含
设计意图:  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活动前,我先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设计活动时,我围绕幼儿诗歌学习的形式经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这首散文诗较长,从便于幼儿理解、记忆的角度出发,我选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园里看得到的是……”“花园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作为教学内容;基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的特点,我带孩
顾荣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2014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就如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顾荣芳教授。  记者: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似乎进入“多事之秋”,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喂药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这一事件的发
一、研究背景  我园在研究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了“三四四”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三个转化(变管为导、变规定的课程安排为弹性的课程安排、变行政检查评估为教师自主监控调整)、四个放权(给教师一日活动组织的自主权,课程内容选择权,适度的计划、记录权,教研自主管理权)和四项制度等。但是在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过渡的过程中。课程监控与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保教过程与管理过程若即若离,课程质量难以保证。园长如
中国儿童营养显著改善  在六一儿童节时,卫生部向全社会发布并解读《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报告称,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使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营养改善问题,不断完善儿童营养相关法律法规,深
案例中的教师能相信孩子,给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盲目干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就这个案例来说,当莉莉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若置之不理,寄希望于莉莉自行解决问题,就会让她感到失望和无助。我认为,教师在介入干预幼儿的冲突未果的情形下,不应转身退出,放任其自行解决,而应积极回应,以表达对有理一方的支持。从案例描述来看,莉莉的妥协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意义上的谦让,而是她失去教师支持后的无奈之举。从嘉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