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入手 拓展经验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方案的活动主题是“有趣的贴纸”,但给人的感觉是“趣”味不足。建议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活动:
  第一环节:比一比。感知贴纸特性。可以提供不同的纸与贴纸进行比较,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撕一撕等,感知贴纸漂亮、光滑、有黏性等特性。
  第二环节:说一说。了解贴纸用途。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看到过贴纸,有什么用处,以分享贴纸用途的相关经验。
  第三环节:玩一玩。体验贴纸的有趣。可以提供各种相同或不同图案的贴纸,鼓励幼儿在废旧瓶子、纸盒、白纸等上面“玩”出不同的花样来。在幼儿操作时,教师要有重点地引导,最后通过展示作品让幼儿获得运用贴纸进行有规律排序、装饰物品、创编故事等相关经验。教师还可以在玩得好的幼儿的额头上贴星星贴纸予以表扬。
  第四环节:议一议,知道贴纸的文明玩法。引导幼儿通过观看乱贴贴纸的视频以及讨论其危害,学习文明使用贴纸。
  
  贴近幼儿经验 多用正面引导
  吴 晨
  
  贴纸是幼儿感兴趣的,蕴含了很多教育价值,值得开展活动,但原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无关提问较多。原方案第一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分类。但在每个幼儿介绍贴纸后,教师都要追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你还认识什么花?”……这些提问看似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实际上和本环节的目标没有关联,浪费了大量活动时间。不如请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介绍彼此收集的贴纸,再请个别幼儿简单总结贴纸有哪几种就可以了。
  其次,脱离幼儿实际。在原方案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试图引导幼儿感受马路上乱贴贴纸的危害,树立维护城市形象的意识。但马路上的“牛皮癣”小广告不同于幼儿日常玩的贴纸,它既不是幼儿能买到的,也不是幼儿贴上去的,乱贴小广告的现象更不是幼儿能改变的。所以这个环节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
  再次。正面引导不够。原方案第二部分用大量的篇幅引导幼儿讨论在哪里看到乱贴贴纸,有什么危害,并且播放滥用贴纸的录像来强化认识乱贴贴纸的害处,只在第三部分与幼儿一起简单讨论了贴纸的正确玩法。其实,对幼儿来说正面引导更重要。幼儿不仅要知道乱贴贴纸的坏处,更要知道怎么贴才是对的、美的。
  另外,原方案第四部分的游戏太多,不如大家一起来贴贴纸,互相欣赏讨论,看谁贴的地方合适,谁贴的花纹漂亮;引导幼儿回家后看看家中的贴纸贴得是否正确,次日来园交流。
  
  来源于幼儿 更应走近幼儿
  葛 琳
  
  该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但活动的组织有点远离幼儿。第一个环节,教师的“导”太过明显,没有考虑大班幼儿乐于自主参与的特点和已有的能力水平。第二个环节,教师不应指责贝贝把贴纸贴在房间里的行为,因为幼儿和成人的审美观“整洁、有规律等”是不同的。另外,马路上的广告贴纸具有很强的商业宣传性,不应该把它归到孩子们喜欢的贴纸里面。第三环节是真正体现幼儿兴趣点的环节,如果以此为核心展开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达到合理利用贴纸的目的,遗憾的是设计中只是一带而过。
  
  享受贴纸的有趣
  齐迎霞
  
  设计原方案的教师能从“幼儿感兴趣”与“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两点出发设计活动,值得肯定。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牵引讲授的痕迹过浓,缺少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如在第二环节,由于幼儿对贴纸的兴趣不会聚焦在“贴纸的危害”上,因此,幼儿的“交流已有经验”很难保证实效。我认为该活动的重点应放在第三、四环节。即认识贴纸的正确玩法,并进行创意操作,让孩子们在玩中丰富认知,真正享受贴纸的“有趣”。而后,水到渠成地渗透有关贴纸危害的教育,或将其作为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其他文献
创意戏剧教育在我国幼儿园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热情关注。然而,无论是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很多人都存在不少疑惑。为此,从今年春季开始,我们从南京、北京、深圳等地已经在尝试开展创意戏剧教育的幼儿园收集教师的问题。今年6月在深圳召开第一次创意戏剧教育研讨会以后,许多教师也以各种方式向我们提出了他们关心的种种问题。下面,我们把经过初步整理的有关信息及我们的思考提供给大家,以期对更好地开
针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活动类型单一化”“教学活动中缺乏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等问题,为更好地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2015年7月9~12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了第七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近500名幼儿语言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专家讲座带来了国际视角  本次研讨会邀请
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于2012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行。在三天的研讨会中,八个分会场和一个自由沙龙共安排了17个单位的研讨时间。前接上届2010年长沙研讨会主题“游戏音乐,快乐成长”,围绕本届成都研讨会主题“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后接下届西安研讨会主题“我感恩,我担当,我幸福”,代表们结合教学观摩和工作坊发言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我选择几个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谈谈个人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十一五”课题中期汇报暨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26~28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近600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向教研要质量”。  6月26日,会议在风景优美的北戴河金山宾馆开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副理事长郭亦勤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副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和朱家雄教授分别致辞。在开幕式前,全体与会人员为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遇难
一位家长在参加一个“幼小衔接”的座谈会时很认真地做了笔记:语文课56个汉语拼音中要掌握47个;800~1000个识字量,会读报;古诗词光背没用,老师随便点一个字要读得出。据说,这是能上一所好小学的“敲门砖”,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随着小学招生的临近,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据了解,有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开设专门针对幼儿升小学的“突击班”;有的幼儿园将“幼小衔接”简单地理解为
有资料显示,目前有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心理压力很大。如何缓解和释放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去感受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呢?受《阳光心态》一书的启发,我们设立了“阳光俱乐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工作之余的减压平台。使他们拥有一个心灵家园。  每学期初,我们会让每个教师提议一个希望设立的俱乐部,园部根据教师的建议及教师总人数等实际情况设立若干个“阳光俱乐部”。如驴友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的颁布,使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如此喜人的形勢下,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学前教育政策及课程方面的研究,一直十分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在2012年开年之际,本刊对虞永平教授进行了专访。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篇题为“快乐——送孩子最好的礼物”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怎样让孩子快乐,这的确是幼儿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我们在每一件小事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爱护孩子、尊重孩子、关心孩子,才能让孩子快乐起来。  一天带班时,我的低血糖病犯了,搭班教师给了我几块糖,不小心被玉玉看到了,“老师,您吃的是什么?”因为怕违反幼儿园制度,影响不好,我搪塞说:“老师吃的是药呀。”“我
在本次“读懂幼儿游戏”研讨活动中,当我们团队结束45分钟的建构游戏观察,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时,组长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团队一片沉默。片刻之后,大家的回答是:“今天的游戏好像缺乏戏剧性,不太有看头。”“孩子没搭什么东西,搭来搭去就在搭房子。”“用的都是积木,建构区中另外的材料比如罐子没怎么用。”……总之,“平淡无趣”是大家对本次建构游戏的最初感受。  组长听了大家的回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提出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符号和文字的兴趣。“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而幼儿生活在文字环绕的现代文明社会,丰富的文字环境是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潜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那么,什么是“前识字”环境?教师在创设丰富、有效的“前识字”环境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我们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前识字”环境是由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