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以对西南石油大学 2014 级毕业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VR 全景沉浸式新闻报道创作实践效果为例,简要分析“VR+直播”为新闻业所带来的挑战,为西南石油大学 60 周年校庆的 VR 全景沉浸式新闻报道创作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VR;新闻直播;沉浸式;真实感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 VR)现在广泛地出现在影视、游戏、城市规划、房间设计、制造技术、医学等多重领域,而虚拟现实运用在新闻报道起步比较晚,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VR 新闻”主要是出现在 2015 年人
民日报的“九三阅兵”VR 全景新闻。随着技术的发展,2017 年 5 月,新浪微博开放 360 度全景直播平台,让新闻报道进一步接近事发时间,让受众体验身临其境,相信媒体所表述的事实。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VR 学生实验团队,为做好校庆 60 周年校庆 VR 全景沉浸式新闻报道,设立微博直播号:2046VR。实验团队在学院毕业大戏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展演期间,进行了现场实验报道,通过收集的数据和问题,进一步分析 VR 技术在新闻直播中的运用。
一、VR 技术在新闻直播中的运用
1.具有更大的 360°大视角,感受全景的真实性。360°全景直播源于对的拍摄,真实、直观、全面的再现现场场景,全方位的记录此时此刻的现场反 应,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的真实状况。
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有一幕最为经典,在 VR 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瓦斯科夫在押送德国俘虏回驻地时,见到少校带领的援军,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这是全片情感的小高潮,通过镜头,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真实舞台上演员情感的流露,更可以看到观众,甚至站在舞台一旁的工作人员为剧情所做出的真实反应——有的捏紧拳头,有的露出欣慰的表情,还有的眼角泛起了泪水等。这些反应,被全景相机一一捕捉下来,通过 VR 直播,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现场的氛围,感受话剧的思想情感。
2.更“沉浸式”的体验表演的魅力。“戴上 VR 眼镜,其实我就在现场”,让人沉浸在虚拟的场景中,让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感受线下话剧表演的现场。
在 2014 级毕业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瓦斯科夫带领五个姑娘们去林中搜捕德寇,通过 VR 眼镜,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 360°全景空间,更加贴近亲眼所见,通过科技手法打破空间界限,观众似乎身处密林中,同瓦斯科夫一道搜寻德寇的踪迹,观众可以自由切换角度,对准四周 360°精确打量,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都产生与片子人物的互动,实现视觉感官的最大化,让视觉、听觉联合驱动,画面更具实境感。
3.改变画面视角,打破时空界限,感受时空的一致性。VR 直播,360°全景相机,让用户享受更广阔的视野,还能支持视线的纵深和拉伸放大,从视觉上超越了传统直播的平面化,形成全新的视角。由于 VR 技术让视角立体化,彻底打破了用戶与主播之间的屏幕相隔,用户可以随意在画面任意穿梭,真正实现与演员零距离接触。这样时空的一致性,更增加了直播的真实性,用户沉浸感更好。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幕,瓦斯科夫带领五个姑娘与敌人们的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通过视角的转换,观众可以精确对准到每一个人物点上,打破传统直播的平面化。VR 直播视角的转化,形成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观众带来立体的观影体验,每一个姑娘倒下的过程,在 VR 眼镜中被放大,视觉冲击感更加强烈,带给观众更好的看剧体验。
二、VR 新闻直播中出现的问题
在视觉方面,由于 VR 拍摄镜头无法像传统摄像机一样变焦,演员离镜头太远,观众的视线就会一片模糊;摄影距离太近,面部呈像会变形,甚至出现双影。观众带上眼镜后,感觉如同站在演员身边的舞台上,直播时,如果机位直接从演员正对面切换到背面,会一下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观众不得不转身180°,才能再看到演员,穿帮画面时有发生。
在听觉方面,还原听觉信息上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能形成特有的 VR 沉浸性,由于直播环境的复杂性,声音会显得杂乱无章。
在设备硬件方面,电池供电量不足和网络连接不稳,观众收看直播断续,体验感大大降低。
在媒体平台方面,大多数观众不是随时有 VR 眼镜设备,通过手机屏幕直接观看到的画面,和传统直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差异,沉浸感体验不足。
三、结语
VR 新闻直播需要提高硬件技术,达到高画质、高音质和客户端更为便捷,才能让 VR 新闻直播焕发活力。我校有 60 年办学历史,产生了无数杰出校友,分布于世界各地,在 60 周年校庆之际,仍有许多校友由于地域、时间、工作的原因,无法回到母校共同庆祝,我们团队将做好 VR 全景沉浸式新闻报道直播准备,让更多无法到场的校友,第一时间体验现场的盛况!
项目基金:本文是西南石油大学第十七期(2017-2018 年度)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校级重点项目《VR 全景沉浸式影片新闻报道创作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彭莉娜,女,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16 级在读本科生。
王隆,男,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关键词:VR;新闻直播;沉浸式;真实感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 VR)现在广泛地出现在影视、游戏、城市规划、房间设计、制造技术、医学等多重领域,而虚拟现实运用在新闻报道起步比较晚,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VR 新闻”主要是出现在 2015 年人
民日报的“九三阅兵”VR 全景新闻。随着技术的发展,2017 年 5 月,新浪微博开放 360 度全景直播平台,让新闻报道进一步接近事发时间,让受众体验身临其境,相信媒体所表述的事实。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VR 学生实验团队,为做好校庆 60 周年校庆 VR 全景沉浸式新闻报道,设立微博直播号:2046VR。实验团队在学院毕业大戏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展演期间,进行了现场实验报道,通过收集的数据和问题,进一步分析 VR 技术在新闻直播中的运用。
一、VR 技术在新闻直播中的运用
1.具有更大的 360°大视角,感受全景的真实性。360°全景直播源于对的拍摄,真实、直观、全面的再现现场场景,全方位的记录此时此刻的现场反 应,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的真实状况。
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有一幕最为经典,在 VR 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瓦斯科夫在押送德国俘虏回驻地时,见到少校带领的援军,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这是全片情感的小高潮,通过镜头,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真实舞台上演员情感的流露,更可以看到观众,甚至站在舞台一旁的工作人员为剧情所做出的真实反应——有的捏紧拳头,有的露出欣慰的表情,还有的眼角泛起了泪水等。这些反应,被全景相机一一捕捉下来,通过 VR 直播,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现场的氛围,感受话剧的思想情感。
2.更“沉浸式”的体验表演的魅力。“戴上 VR 眼镜,其实我就在现场”,让人沉浸在虚拟的场景中,让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感受线下话剧表演的现场。
在 2014 级毕业大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瓦斯科夫带领五个姑娘们去林中搜捕德寇,通过 VR 眼镜,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 360°全景空间,更加贴近亲眼所见,通过科技手法打破空间界限,观众似乎身处密林中,同瓦斯科夫一道搜寻德寇的踪迹,观众可以自由切换角度,对准四周 360°精确打量,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都产生与片子人物的互动,实现视觉感官的最大化,让视觉、听觉联合驱动,画面更具实境感。
3.改变画面视角,打破时空界限,感受时空的一致性。VR 直播,360°全景相机,让用户享受更广阔的视野,还能支持视线的纵深和拉伸放大,从视觉上超越了传统直播的平面化,形成全新的视角。由于 VR 技术让视角立体化,彻底打破了用戶与主播之间的屏幕相隔,用户可以随意在画面任意穿梭,真正实现与演员零距离接触。这样时空的一致性,更增加了直播的真实性,用户沉浸感更好。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幕,瓦斯科夫带领五个姑娘与敌人们的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通过视角的转换,观众可以精确对准到每一个人物点上,打破传统直播的平面化。VR 直播视角的转化,形成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观众带来立体的观影体验,每一个姑娘倒下的过程,在 VR 眼镜中被放大,视觉冲击感更加强烈,带给观众更好的看剧体验。
二、VR 新闻直播中出现的问题
在视觉方面,由于 VR 拍摄镜头无法像传统摄像机一样变焦,演员离镜头太远,观众的视线就会一片模糊;摄影距离太近,面部呈像会变形,甚至出现双影。观众带上眼镜后,感觉如同站在演员身边的舞台上,直播时,如果机位直接从演员正对面切换到背面,会一下从观众的视线中消失,观众不得不转身180°,才能再看到演员,穿帮画面时有发生。
在听觉方面,还原听觉信息上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能形成特有的 VR 沉浸性,由于直播环境的复杂性,声音会显得杂乱无章。
在设备硬件方面,电池供电量不足和网络连接不稳,观众收看直播断续,体验感大大降低。
在媒体平台方面,大多数观众不是随时有 VR 眼镜设备,通过手机屏幕直接观看到的画面,和传统直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差异,沉浸感体验不足。
三、结语
VR 新闻直播需要提高硬件技术,达到高画质、高音质和客户端更为便捷,才能让 VR 新闻直播焕发活力。我校有 60 年办学历史,产生了无数杰出校友,分布于世界各地,在 60 周年校庆之际,仍有许多校友由于地域、时间、工作的原因,无法回到母校共同庆祝,我们团队将做好 VR 全景沉浸式新闻报道直播准备,让更多无法到场的校友,第一时间体验现场的盛况!
项目基金:本文是西南石油大学第十七期(2017-2018 年度)大学生课外开放实验校级重点项目《VR 全景沉浸式影片新闻报道创作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彭莉娜,女,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16 级在读本科生。
王隆,男,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