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箴言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25岁,不工作,每天昼伏夜出,就在家看球赌球。我5岁就看球了,是真懂这个,老能赢钱,算起来收入比我爸高得多,但我妈老看我不顺眼,在她的眼里,在这个家,从人到狗都是我学习的对象。这次二哥回家,我妈安排二哥跟我谈心。
  二哥是我童年的玩伴,大伯家的。记忆中也就比我大三四岁的样子,从小成绩就好。我俩十几年没见了,听我妈说他现在是公务员,很风光,让我好好跟他学学。但一见面,我大吃一惊,头发掉了一大半,剩下几撮毛也快白了,发际线像海浪一样向后迅速退去,“海岸”明亮到有点滑稽。挺着个肚子,皮肤又糙又黑,看着跟我二大爷似的。
  那天,我们去了一家叫着“神奇1号”的大排档喝酒。酒菜上齐后,我说哥,怎么满脸的风尘,跟打了八年抗战一样?二哥笑了笑,问我现在做什么。我说不上班,就在家赌球。他幽幽地说,清闲倒是很清闲,却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找个正经工作。我说是。又问他干什么工作。他“闷”了大半杯酒下去后说,公务员。我说厉害啊。他说厉害什么,基层公务员,日子辛苦,整天在外面跑,风吹日晒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都卖给了公家,唯有一点时间全用在写作上了。扣脑子啊,就显老。
  当作家啦!我脱口而出,口气中充满了羡慕。因为,老爸就是搞写作的,据说在圈子里混得还可以,奈何我没继承半点天赋,吃不了那碗饭。
  见我有兴趣,二哥眼里来了力气,他告诉我,他写诗,偶尔也写小说。说到这儿,他从包里拿出一本杂志来。我接过来一看,刊名叫《大朱镇文学》,名字有点土气,装帧设计也糙,竟然还是骑马钉的,不过,封面和封二的几张袒胸露背的美女图倒是很吸引人,于是,我翻了起来。哗啦啦地翻到最后,我找到了有二哥署名的十几行诗。
  二哥看到我翻到了他的诗,显得有点得意,斜眼看了看我。但是,我读了一遍后,直想笑,整首诗可谓狗屁不通,很口水的那种。不过,我没讲什么,万一是我自己不懂呢?就问他,写一首诗,给多少稿费。他颠着腿说,50。我说这也太……太少了吧。他说杂志给得都少。我说我怎么看网上讲有些作家一年赚几千万呢。
  他说,那不一样,我们搞的是纯文学。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庄重,也不乏虔诚和恭敬。我对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武侠小说阶段,搞不懂什么是“纯种”,什么“野种”,什么是“杂种”,就说,那你们写纯文学的可真不容易。接着我又问,纯的和野的区别在哪里?
  听我这么说,二哥的腰杆子一下子就挺直了,他说,那主要就是纯,严肃,在大雅之堂。
  想到写一首诗才几十元,我对二哥的话有点不以为然。二哥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向门外看了看,问,听说过C先生吗?
  我点了点头。
  那天,老爸应邀去海南开了几天会,回来后跟我谈到了一件事,说他在海南见到了C先生,还跟C先生合影了。记得,老爸说到C先生时兴奋得满脸通红,还打开手机让我看视频。视频里,C先生在创意写作领域权力最高的几位首长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向会场走来,期间,个头矮小的老爸,踮着脚尖,拼命地向前挤,想和C 先生握手,伸了好几次,都没够着,最后,被警卫推到了一边,就在这时有人拍了照片,老爸在边角的边角入画了,竟然和C先生同框……
  知道,不就是拿过国际创意写作大奖的那个C吗。我说。
  就是他。二哥说,一时轰动啊!C在国外受过多国元首接待,回国后,其待遇和光环更是不得了不得了。
  我说,他也是写纯种文学的?
  是啊。我二哥放下杯子,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知道吗?我跟他在一起共过事。
  我乐了,说你就吹牛逼吧,人家可是拿过世界级文学大奖的,正经作家,出门要牵狼狗的,谁也别想沾边。这种高大上跟你这种口水诗作家扯什么犊子。
  我二哥酒劲上来了,见我不信,便跟我讲了一件作家圈里人尽皆知,却从不外传的故事。
  很多年前,在某省的一个小县城,有一位刚退休不久的老教师,具体叫什么名字,谁也不记得了,鉴于故事后来的发展,我们姑且称他为老盘吧。老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但前半生从未认认真真地写作过,退休后他决定在文学上“自燃”一下,于是,伏案三年,竭尽心智,写出了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现在已经没人关心了,但它是整个故事的起源。
  小说杀青后,老盘利用自己学生的人脉,把小说的书稿送给了当地的创意写作机构,以申报当年的长篇小说扶持项目。这种项目每年都有,名额不少,实惠多多,一旦入围,即可在出版和发行上获得极大的便利等等。譬如有扶持经费,不用买书号,有官方为自己召开新闻发布会,能在书店上架,还可能获奖,最主要的是,还能搭上一些重大活动,让这本书又红又专,于是,自己连人带书都会被社会所承认……
  可惜的是,由于专家组对老盘的作品评价并不高,导致老盘的作品最终没能入围。悻悻然的老盘只好拿回他的小说手稿,转而投给一家出版社,结果也被退稿。两次退稿的理由基本上都一样:太个性化,太小资,太小我,太边缘,以至于太不入流……
  什么叫不入流呐?你们跟我说说?老盘像女人一样拍着手,跟专家们争吵。
  专家们都不愿回答他,这时,一个满脸慈祥的领导,微笑着回答老盘说,作家是吃社会饭的,不能只搞自己的东西。只搞自己的东西就是太不入流。
  “咔嚓”老盘听到自己心里的作家梦断了,从此安心带起了孙子和孙女。
  因为,孙子和孙女整天缠着老盘讲故事,这天老盘虚构了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让孙悟空一个筋斗翻进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在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孙悟空先是和哈利·波特斗法,最后又和哈利波特成为了好友。
  这个故事有点无厘头,也偏扯,但出乎老盘意料的是,很受孙女孙子欢迎。老盘受到鼓励,按照这个套路又续编了几個故事,同样受到孙子和孙女的喜欢,于是,老盘制定了一个宏大的创作计划,他为这个计划起名为《魔法世界中的百科全书》,全书分1899个章节,1500万字,每一个章节设计一个孙悟空和外国神话中的人物斗法的故事。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中外神话中的人物握手言和,世界大同,九州祥和。   可惜,这个伟大的计划只实施了一年半,老盘就去世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几年转眼就过去了。
  某一日,老盘的儿子,就称其为小盘吧,突然心血来潮,把老盘的《百科全书》手稿送到了创意写作学院。
  此时,创意写作学院刚接受一个任务,上峰要他们尽快策划一个写作项目,以完成上上峰的写作任务。为此,看到老盘的《百科全书》,他们眼前一亮。不过,他们把老盘的十几卷手稿翻完后,感到很失望,认为格局太小,太个性化,太小我,太边缘化,太不符合这项工程的标准。而创意写作学院的领导看完手稿后大喜,“啪啪啪”,噼里啪啦,连连拍了几次桌子,不停地喊,有前途,有大前途。接下来,这位领导对老盘的这本书做了重新策划。
  书名:《创世箴言之百科全书》。
  性质:文学工程。
  改造策略:去个性化。
  改造内容:让原先独自深入“敌后”的孙悟空当集团领袖,带领所有中国文学中出现过的神话人物和所有外国文学中的神话人物进行决战。在思想上去中庸,彻底打破世界大同的幻想,让外国神话中的人物对我国疯狂进攻,一时间,中华大地生灵涂炭,人民受到践踏,国土受到侵吞,民族即将危亡。就在这时,孙悟空和众多的神投入熔炉再炼。最后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巨人,赶走了侵略者……
  技术含量:作品中,将提炼和设计1300多种打法和套路,每个套路又可以做成动漫。
  显然,这种设计为作品带来了诸多亮点:一是思想性。叙事开始宏大,磅礴有正能量。二是创新性。这种充满了想象的作品,不仅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不仅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全宇宙也没有。三是轰动性。这套《百科全书》一旦完成,对世界文坛造成的震动将是历史级的;它必将开创一种崭新的文体,其地位将不亚于《荷马史诗》和《神曲》。
  这位领导的倡议获得了一阵阵激烈的掌声。
  两个小时后,关于确立《百科全书》文学创作工程的报告被批准了。批复的内容是:主题非常好!当迅速完成。
  创意写作学院领导的报告上有具体的项目诉求,譬如:要调动全国一流的作家和学者成立专家组;要有专项资金。要有巨大的集团创作的场地。要有一支庞大的新闻报道队伍……
  同意,同意,全部同意!
  创意学院有了钱,立即就有了底气,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学者对《百科全书》进行研究。经过为期不知多久的讨论、调研后,专家们总算是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百科全书》绝不是三五个人在一两年内就能搞出来的作品,它不是简单地将西方神话和中国的山海经传说相结合,或是让阿喀琉斯和服部半藏决战紫禁之巅,它涉及的领域太广,需要糅合的元素太多,它的创作是一项工作量浩大的工程,需要有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创作团队。
  于是,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总人数160余人的“百科全书”团队成立了,其成员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不仅有作家,还麇集了诸多行业的精英和专家。
  然而,这项“工程”刚开始,参加该项工程建设的所有人便对着电脑屏幕上“百科全书”四个字发起呆来,要知道,他们想要挑战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人敢于涉及、甚至从未有人敢于想象的题材。
  又不知过了多久,“百科全书”团队总算确定了三项基本创作原则:
  一、应以浪漫主义为根基;
  二、应以展现宏大的信息量为目的;
  三、不在遣词造句和具体的剧情、人物和细节上做过多纠缠。
  在这三项基本原则的指挥下,“百科全书”团队的作家们卯足劲干了三个月,却没能做出任何像样的成果。他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以现有团队的规模和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程的,起码在他们有生之年不可能。
  团队成员们一致要求将“百科全书”工程的规格升级,并扩大现有创作团队的规模。这让那位率先指示开展“百科全书”工程的领导有些为难。升级工程规格、扩大创作团队意味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集中和转化巨大的资金,这显然超出了他的权力范围,而现有团队的不作为已经让他开始怀疑这项工程的可行性。然而,如果此时让该工程半途而废,就意味着前期为之投入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成了无用功,完不成项目,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反复权衡之后,该领导决定踢球。
  哈哈,踢球谁不会。
  很快,上级就把这位领导的球踢给了上上级,上上级飞身接球,一个转体又把这球踢给了上上上级,最终,那球带着弧线和哨声,飞到了创意写作学院的最高领导层办公大厦。
  对这只球,高级领导们还是极为重视的,于是,“百科全书”工程进入了一种级别相当高的研讨会。当日,与会人员除了学院最高级别的领导人外,还邀请到了很多国宝级的作家与学者。
  就像古代哲学家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不可能存在一部能够符合所有人审美需求的作品。为此,会议出人意料的激烈。以十几位著名作家为首的“作家派”对“百科全书”工程提出了强烈质疑,他们以自己的创作体验为例,否定“百科全书”工程的可行性。认为,对“百科全书”工程的投资是毫无意义的,时代已经不允许我们为文学界的“大跃进”买单,对那样一段历史是要深埋而不是借尸还魂。
  会议进行了三天半,令人欣慰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观点一度牢牢占据了上峰,直到一位马姓代表发言。
  这位马姓代表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大数据领域的先锋人物,更是一位名闻遐迩的武侠小说作家。他说,当数据的样本足够大时,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能再用古老的哲学思想来衡量信息时代的科技水平了,连一秒钟的时间都不需要,大数据就可以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当承载思想的载体——文字,数量足够庞大时,它自然能包含所有人的思想。
  马姓代表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百科全书”工程,他只是在客观陈述工程的可行性,可与会者们,尤其是那些专家们却被这番话打动了,因为他们听到了最令他们感兴趣的词语——“庞大”。可想而知,这样一部书籍完成之后将会是何等的气象,足以鸟瞰诺贝尔文学奖,或者说完全有可能将该奖项变成囊中之物,如果再能將雨果、安徒生、普利策等文学界的重要奖项一网打尽,岂不是书写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吗?他们还认为,既然连民谣作者都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出现一部包揽所有重大文学奖项的作品,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了。而它只要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只要能广泛发动,集中力量,什么大事做不成呐。   “作家派”们依然觉得这种想法太荒诞。
  非常荒诞。
  专家们很生气,强调说,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只要有钱,我们就有队伍,就能拿奖。他们还给出了具体数字,三千万,或者,两千九百九十九万。
  不,创意写作文学院领导说,太没有创意了,我们给一个亿。
  “作家派”觉得更荒诞,更更更荒诞了!这是不可能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作家说,这分明违背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嘛!老作家摊开双手,激动地说,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一部作品的伟大程度与其作者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任何关联。如果从一个作家手中拿走1000万,他获奖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些。
  老作家说到这,两眼是晶莹的,也有人送掌声。
  但是,但是的是,这项工程在众多与会专家、商会代表、某技术领域的带头人的呼声中,在创意学院的主要领导们的支持下,“啪”地落地了。最重要的是,在创意写作最高层的呼吁下,那个C作家出场了,他被指定为本项工程的总工程师,于是,文学界立刻鸦雀无声。
  9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创意写作学院的组织下,在C先生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工程开始了。
  一时间,文坛热闹非凡,从闻名中外的顶级大咖,到默默无闻的底层写手。从富得流油的畅销书作者、网络大V,到穷困潦倒的小报编辑。从著作等身的老学究,到只写过几首酸诗的文学新人,都收到了“百科全书”工程组委会的邀请函。
  哇塞!一时间,全国有几十万人都接到了邀请函,——在这项巨大的工程下面聚集了几十个师,不,是集团军。
  当然,在这些花花绿绿的邀请函里,组委会并没有介绍他们将要加入的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只是请他们就某个题材进行创作,并一再提示:这是一项工程,有报酬,有钱,创作者可以当计件工。
  起初,收到邀请函的作家和写手们还是有些猜疑的,有的写手还表示了不屑,但是,当组委会经过评估后,首先为一些作家发放订金后,疑团很快就得到了消解,那些提前收到报酬的作家们陆续地欣然地加入了“百科全书”工程。尤其是网络作家们,他们的到来,如同井喷,管涌。
  于是,人们看到,围绕这些工程,人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像是蚁群,于是,那一小部分还要保持清高的死硬的作家,其声音越来越弱,身影越来越苍白和轻薄,最后被那种洪流渐渐地挤到了外围,消失了。
  至此,“百科全书”工程团队算是真正成立了。由那个C作家担任总工程师,四十几位资深写手担任各个分组的组长,一千多位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共同构成了“百科全书”工程的高级指挥部。同时,三大财团,几百个市县的官方和非官方文创组织参与。这期间,指挥部的所有人员均签署了保密协议。
  过去,文人曾被认为是最难统一号令的群体,如今他们却紧紧团结在同一面旗帜周围,俨然是一支组织严密的军队。此时,这支军队的结构也日益清晰,它汇聚了无数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剧作家、文艺理论家以及其他领域的精英学者,背后还有几乎无穷无尽的资金和智力支持(以上已有过简单描述)。
  就这样经过了不知多少年,在消耗了无数的资源、经过多次万人大会战并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之后,《百科全书》终于完成了。
  在竣工的那一刻,即使是高级指挥部的成员,也被深深地震撼了。哪怕是再坚定的无神论者,也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呐喊:“上帝(老天爷、圣母、真主、佛主、菩萨)啊!我们究竟创造了什么!”
  作家是作品的主人,是文字世界里唯一的真神,只有作家才有這样的能力,尽管他们总是谦虚地不肯承认,也往往得不到外界的承认。但如今每个作家都真实地感受到,他们所创造的,已经远远不是用“百科全书”或是“鸿篇巨著”这样的词语就能够形容的了,而是一个——一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相比,那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谓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连一块砖头都算不上,只能勉强算是金字塔底下的一粒沙子。
  指挥部成员一致认为,“百科全书”这个名字已经不足以形容这项工程创世纪一般的伟大。经过长期而慎重的讨论,“百科全书”的成果被重新命名为——创世箴言。
  作家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完成了创世的壮举,但将这个世界物理化却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难题,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有能力独自承担《创世箴言》的出版工作,何况这项工程至今仍是一个巨大的秘密。最终,30多家顶级出版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联合出版了《创世箴言》,他们只知道,所收到的稿件属于某个“重要文化项目的一部分”。
  三个月后,《创世箴言》终于印刷完成了。同时,一座新建成不久的图书馆被,专门用来储藏《创世箴言》的纸质版。参与工程的普通作者们则分批次地被邀请前来参观,每个人都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直到此时他们才真正明白,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居然创造了一个世界。
  作家们开始骄傲地以“创世者”自居,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世界公之于众,但鉴于保密协议的存在,在最后一批作者参观完成前,他们唯有暂且苦苦忍耐。终于,图书馆迎来了最后一批参观作家,其中就包括了小盘,他是作为第一位创世者——人们开始称那位老教师为“盘古”——的儿子而受到特别邀请的。此刻,已白发苍苍的小盘抱着自己的孙女,也就是老盘的曾孙女,望着环绕四周、占据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创世箴言》,久久说不出话来。他其实并不太了解父亲当年的宏愿,也不太明白这部巨著背后的价值和意义,甚至不完全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早就忘记了自己当年将父亲的手稿交到地方作协的无心之举。他只知道这部书很大,或许太大了些,光是编制目录就用了整整一本书,光是所有作者的简介就摆满了一整排书架。看着四周那些作家们脸上抑制不住的骄傲神情,他直觉上认为自己也应该跟着骄傲起来。
  小孙女第一次来图书馆,好奇地四处张望:爷爷,这是在哪里啊?
  没等小盘回答,身边的一个老作家已经转过身来,脸上带着宽容而骄傲的笑容:孩子,这是一个世界,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新世界。   小女孩又向四处看看,问道: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新世界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创造一个世界呢?
  图书馆瞬间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听见了小女孩稚声稚气的声音,然而,再没有人能笑出来。
  那天,图书馆外云集了两百多位来自全世界各大知名媒体的记者,原计划是在最后一批作家参观完成后,由工程高级指挥部召开一个盛大的发布会,将《创世箴言》正式公诸于世。可作家们却突然发现,他们连一个8岁小女孩的提问都回答不了。于是原计划被取消了,记者招待会的主题临时变成了即将申请举办的足球世界杯(这倒的确是一个具有足够轰动性的新闻)。
  而背后,一场场新的讨论会、研究会在马不停蹄地召开,作家们似乎回到了古希腊的学院时期,展开了无数激烈的争辩、论战,只为弄明白一些问题:我们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复古还是复制,是前进还是倒退,是积淀还是祭奠,是新生还是腐朽,是催生还是扼杀,是节约还是浪费……
  作家们绞尽脑汁,苦苦思索。
  新世界就像一面镜子,现实世界里有的,在新世界里全都可以找到,这看似很了不起,但却戳中了作家们的心病。身为作家最恐惧的,就是沦为毫无创造性地复制产品的手工匠人。
  有人指出,《创世箴言》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文学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件最富有意义的事。但这个观点立即招来了大量反对者的抨击,理由是,人类早已度过了以体积衡量物体价值的阶段了。如果宏大的就是有价值的,为什么统治地球的是人类而不是鲸鱼?
  同样,你也不能告诉那个小女孩,之所以完成这项工程是为了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创世箴言》的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了诺贝尔奖的容量了。诺奖当然是伟大的,但和一个世界相比,它就太微不足道了。
  作家是最爱挖掘思想的群体,每一次写作的经历都是一次思想的探索,因为有了思想,写作才有了意义。作家是最最个性的一个群体,因为有个性,作品才会有自己的灵魂,才会有陌生感,哪怕是最善于在市场大潮中随波逐流的网络作家,也绝不会承认自己的写作是空洞无意义的,更不会允许自己的个性匍匐在别人的权杖下。没有意义的作品只会是作家的耻辱,没有个性的作品也是,其耻辱的程度与作品受制程度成正比,为此,他们宁肯流浪街头,也不肯拿着别人的施舍去创作,那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宁愿付之一炬或永远压在箱底,也绝不允许它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于是,所有作家們一致同意,在弄明白新世界存在的意义之前,《创世箴言》将永远作为一个秘密。图书馆被清空了,后来干脆改造成了一座足球场。每位参与创世工程的作家都得到了一个移动硬盘,里面储存着《创世箴言》的电子版——一个总容量为132.47GB的压缩文件。硬盘的外壳上印着色泽黯淡的“C”,那是“创世者”的标记。
  我想起了我那对电脑几乎一窍不通的作家老爸似乎的确有一个移动硬盘,可却从未见他使用过,不禁有些悚然。走的时候,我忍不住问我二哥,你说的这些到底是你喝多了胡扯的,还是真的。
  我二哥笑了笑,说,我喝多了,胡扯的。
  他拉开包找钱买单,拉链拉开的一瞬间,恍惚之中,我似乎看见了一闪而过的“C”。
其他文献
郊外  惊讶于一种无声的指令  让它们同时现身  用色彩清洗雾霾  晾晒熟透的稻谷、 高粱 、玉米  和伏在葵花盘上的阳光  方阵里,冒出杂粮的饭香味  我置身其中  突然变得多么富足  然而我饥渴  于一支长长的蝉声里  吸食光、色和辽远  你肆意汪洋的蔓延  被一个饱嗝止住  蜘蛛  窗框里,一只蜘蛛  无意中按住了夕阳  舀取一瓢浓稠的光  把它镀成更小的夕阳  铆住了向日葵  由于沉重  
期刊
年复一年,还是你  追逐牧人勒勒车的鹰  这往返于冬营地夏营地的  勒勒车,盛载着与牧人相伴一生  云朵、草场和牛马羊,和那只不  离不弃朝夕相伴的巴赫牧羊犬  梦想、希望与你不疲惫的飞翔  当你保佑这勒勒车的主人  一同追赶着太阳,追赶着月亮  一声声悠扬的长调  在这拖长了的道道车辙、串串蹄窝中  把日月星辰点亮  然而,草原上也有天空中  飞翔的野鸽子,  它们只是飞舞,只是交谈,  让风的
期刊
小雨有些羞涩,一位姑娘  身上的粉红色风衣洇出朵朵桃花  片片树叶满含泪水  河面上的轻雾像梦里的缠绵  我在雨中,我是那个站在雨外的人  我看着雨一丝丝挂满天空  潮湿点燃心中的火焰  阴沉与黑暗,明亮了爱的表情  此刻,不再关心思念的远方  不再关心脚下的泥泞  我的目光锯断一根根雨丝  当我在雨中奔跑时,我就是  一滴最大的雨,惟一从不会风干的雨滴  只是,多年以后雨还在  我已失去了奔跑的
期刊
坐在从哈尔滨去依兰的火车上,人不算多,没往日那般拥挤。  透过泥土抹过的长窗,遥遥地向外望去,可见绿油油的苞米地,在阳光的滋养下精神挺拔地立着。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泥土中滴着汗水养育的生命,也同样,在千万年的洪流中,周而复始地活着又死了。  我看见奔跑在苞米地邊的零星几只白羊,同样披着泥土装饰的外衣,埋头啃食着生命的养料。羊的后边,是卷起鞭子的放羊人,他的左手牵着一条吐着舌头喘息着热气的老黄狗。  
期刊
必须是像老灵魂一样,擅长隐身  的第三只手,拔动逆转的钟。  必须反复打开又关闭,我夜晚的窗。  必须从虚无的无穷的孤独里伸出来,  让树的一生像海浪,并无片刻的静止。  必须在好天气里,抚摸我的黑发,  在坏日子里狠狠地扇我耳光。  必须在幽暗的隧道,抽真实而自我的香烟。  必须再次吹落少年的草帽,在逃离家乡的  路上。反骨的少年必须被拖入  他的第一次死亡之中。必须让一串气球  挣脱孩子的手。
期刊
红旗渠感咏  今夜的寂静  震撼年轻之城  流动的灵魂  连同这漳河水  洁净了众心  泪悄悄爬出  穿透了渴望  滋养秋月皓清  太行山圆梦  婉儿潇湘  一汪半挂银铃  猎猎旗海  归雁声声  悠悠赤子雄鹰  大漠狼烟  衣带汉风  席卷万古闲庭  师道尊约  仲夏之夜  清風梳柳  凉爽抚摸脸颊  长发垂肩  情瀑妙曼  师道弘愿晚霞  华甲鹤发  寿盛青山  古韵韶乐英花  推杯换盏  痴
期刊
小春手里握着砖头面对眼前的三只狗,感觉腿有点软。  领头的是一条黑狗,那是村北头贾大龙家的看门狗。贾大龙在村里是一霸,仗着跟镇里的某大领导有拐着八个弯的亲戚关系,在村里耀武扬威,高吼二叫,除了村长谁也不放在眼里。他的儿子贾二龙在村里也是嚣张得不得了,以贾二龙为首的几个孩子喜欢追杀村里的猫狗鸡鸭,只要发现了就穷追不舍,把村子变成了狩猎场。  去年他们合伙追杀了不知道谁家的一只鸡,在村里的大路上现场拔
期刊
凝望  从未如此凝望谁  除了遥远的你  但你的目光如此炽热  火红的玫瑰燃成了烈焰  灼伤了我的眼  也灼伤了往事  那些美丽的往事  一夜白头  你的身影  你的身影  如雾中的远山  时隐时现  时而真切  好似春风拂过脸庞  时而渺茫  仿佛山谷深处的琴音  琴韵悠长,烟雾幽转  我听见的莫非只是  自己内心深处的回音  珠贝  你在我心里埋下一个错误  像针,像刺  但我无力拔出  不是
期刊
1  我爬上家门前那条长长的坡道,向西走三百米,再向北走二百米,便是叔叔经常会在假日里去拜访的清河养老院。此前我从未去过那里,仅仅只是知道名字。  周日是一个大晴天。  上午七点,我们用过早饭,稍做准备便走出了家门。  十月的阳光依然还留有八月的余热,叔叔拉着我的小手,很自然地走到向阳一侧,用他宽厚的身躯在坡道上拉出了长长的阴影,将我带到了一处被绿荫围满的地方。  清河养老院坐落在一片陈旧的住宅区
期刊
1  2011年6月份,我和妹妹跟随父母来到了山东青岛,那是一段对于我来说极其光怪陆离的日子,尽管印象中我们的旅途全程与阴天相伴,但是这并不影响那短短的几天在我的回忆中发酵出荒诞而怪异的光芒。我们先是住到了一家极其简陋的旅馆——如果那几间被垃圾堆和泥水环绕的平房可以被称之为旅馆的话,如今再回想起来那天,我会觉得我进入了一个阴暗逼仄的角落,阳光照不进来,而青岛恰逢雨季,小旅馆昏暗的水泥地走廊里弥漫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