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科附加题附加演练与解析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uwosh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1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 班 固 不 讥 文 帝 之 远 贤 痛 贾 生 之 不 用 但 谓 其 天 年 早 终 且 谊 以 失 志 忧 伤 而 横 夭 岂 曰 天 年 乎 则 固 之 善 志 逮 与《 春 秋 》 褒 贬 万 一 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讥文帝之远贤”与“痛贾生之不用”是个对举的句式,中间应断开;“但”、“且”、“岂”一般作为虚词用在句首,可考虑断开。“岂……乎”是个反问句,“乎”后应断开。抓住这些要点,此题断句就容易多了。
   答案 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 /痛贾生之不用 /但谓其天年早终 /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 /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 /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2 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虽然考查的是理解文章内容,但只要能准确翻译出原文,也就基本能作答了。班固认为贾谊之死是“天年早终”,“天年”即老天赐给的寿命,意思贾谊属正常死亡,只是寿命较短。而欧阳修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意思是贾谊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抑郁不得志而早逝,算不上“天年”。
   答案 班固认为是“天年早终”,即虽然死得早,但属自然死亡。欧阳修认为是“失志忧伤而横夭”,即无法实现大志,抑郁忧伤而早逝。
  3 何谓“春秋笔法”?(2分)
   解析 原文说“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意思是“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若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写《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后来就将这种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称为“春秋笔法”。
   答案 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4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也是因为曹操疑心重,而蔡、张两人原本不是自己的部下。
   B. 《三国演义》中,吕布追赶曹操时,曹操以手遮脸,轻松逃脱;马超紧逼曹操时,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两处描写显示了吕布与马超的不同个性。
   C. 《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中,曹操败走华容道,脱险后到达南郡,突然大哭,说如果荀彧在,决不会遭此大败,这是曹操在痛骂诸谋士无能。
   D. 荆州是刘备成败得失的关键。围绕借荆州、保荆州、失荆州,不仅写了一系列的战争,还写了刘备招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等外交、政治斗争,这样交织起来,使小说更具可读性。
   E. 诸葛亮之所以敢用空城计,是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本无一下子结束战争之意,必不弄险;当司马懿知道空城计后,悔之不及,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C.曹操哭的是郭嘉。该内容见之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E.“知道司马懿本无一下子结束战争之意”不正确,应为“知道司马懿生来谨慎”。
   答案 C E
  5 简答题(10分)
   (1)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忆“官渡之战”与“许攸投奔曹操”的情节,然后集中回答曹操的个性,关键词为“礼贤下士”“奸诈诡谲”等。
   答案 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
   (2) 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
   答案 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而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遭擒而被杀。
  
  
  故天将降大任于_______ 人也, _____,_____,饿其体肤, 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6 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解析 本题要考查的是通过对句子的分析、鉴赏来理解人物的心情。鲁迅先生在青年男女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心肺”“破裂”是他们在失去鲁迅先生时悲痛内心的形象表达;“拳头”“紧捏”则可以表达某种决心和愤恨之情,在短文的语境中,则同样要和鲁迅先生的逝世联系起来。
   答案 (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7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分析能力,要结合原文语境来分析。原文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此“也”字前后两句精深的议论,指出了鲁迅灵魂的伟大,说明我们民族的尚可以有为,是有希望的,而鲁迅的不被拥护、崇仰,说明当时中国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奴隶性很强的半绝望国家。
   答案 (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8 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解析 本题要求从表现手法入手,对文末语言进行鉴赏。当“鲁迅的灵柩”“ 被埋入浅土中去”时,正是“夜阴里”,而“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不难看出作者以象征性的富有深刻寓意的描写收束全文,表达了鲁迅虽死犹生,中国必将获得新生的信念。
   答案 (6分)①象征手法。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其他文献
传记类文言文人物分析题一般以这样的题型出现:“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某人某性格特征的一组是”,其阅读理解的关键是读懂原文,理清行文的顺序,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并要特别注意对人物性格以及工作和生活作风的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多在文章结尾点得较明确,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②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
期刊
审读作文的题目,揭示文题的内涵,就好像掀起新娘的盖头一样。掀起蒙在新娘头上的盖头可以一睹新娘的芳容,见识盖头遮掩之下的美丽娇羞。同样,认真审读题目,发现写作的重点,就是掀起了蒙在作文题目之上的盖头,揭掉了题目的神秘面纱。下面笔者就结合高考写作训练的实践,谈几点“掀盖头”的方法。       衔远山, 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朝晖夕阴, _______。  1. 语法分析
期刊
关于“亲情”的命题作文,在审题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部分同学仍然犯了文体界定不明的错误,抒情议论过多,记叙描写不足,尤其是细节描写,仍不能为刻画人物、突出主旨服务。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如何把握“亲情”的内涵上,大多数同学基本停留在上一辈对下一辈的亲情的“付出”上,而“我”常常是“被”感动的角色。请看:   我冒着雨一路跑回家,进了家门,刚要责问妈妈为什么不去接我,却看到妈妈满面笑容地给我端上来一
期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对某个实词的理解,看似一个点,实际上,其意义与整个文段、甚至整个文本的意思密切相关的。实词很多时候“一词多义”,但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即因文来定义。
期刊
【失分原因】            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不突出。  【原作亮相】            沿途的风景       淮州中学 姜树琴   走得太快,没有了影子,偶尔驻足停息,抬眼间竟然惊讶地发现,沿途的风景真美,心灵也在瞬间开花。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淖,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巨大的大学象牙塔的压力之下,我竟然开始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样的生活于我,苦不堪言。  
期刊
【推荐人语】   树一直挺立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带来阴凉。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对它们视而不见,因为它们太平凡普通了,好像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然而,我们如果能静静地去观察一棵树,欣赏一棵树,思考一棵树,或许能得到一些生活启迪,人生哲理。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
期刊
古汉语较之于现代汉语,有其无可超越的简洁性,然而它的这一特点,也给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时增加了一些挑战:这个句子中那么熟悉的词怎么改变了词性或者用法?到底该怎么认识它?这就提醒我们,要对词类活用有所认识,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期刊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素材展示】   2011年1月25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盛典暨2011年中国年开幕式”上,《梁祝》动人的旋律缓缓响起。血液中流淌着音乐的维也纳人此刻屏息凝神,一同望向舞台左侧。在那里,被称为“无臂钢琴王子”的刘伟,正在忘我地演奏着。搁在琴键上的双脚如同施了魔法一般,从十趾间行云流水般地流淌出浪漫
期刊
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对应·排除·比较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三步走”策略   “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隐含在平淡的叙述语言里,是指“肯定与否定”“批评与赞扬”“褒奖与贬低”等情感态度。对这一考点,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
期刊
江苏省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