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宋朝程颐曾说“学者先要会疑”,这就是说学习要有怀疑精神。在课堂上怎样才能产生疑问呢?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完成的。好的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信息刺激元,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定向思考,促使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它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师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发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作用。
  有几点做法值得注意:
  一、提问要有意揭示课文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有些课文内容中的矛盾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由于寒冷终于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根火柴发出的光和热是很有限的,作者却用感叹的语气说“多么明亮”,这就产生了矛盾。可以抓住这个矛盾提问: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学生联系小女孩的处境进行思考、讨论。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小女孩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她在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已经一天了,她在极度寒冷和饥饿的情况下,擦亮这一根火柴所发出的光和热虽然是短暂和微弱的,但对小女孩来说确实异常宝贵,那是唯一能在精神上给她安慰的神圣之火。懂得这一层意思就能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有意揭示课文矛盾,激起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提问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抓住课文中的悬念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展开推测、想象和联想。结论不急于归一,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设想和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因此,提问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思维的方向由一点生发开去,不断扩散到各个渠道、各个侧面、各种角度,以求问题的解决。
  如教学《凡卡》,结尾凡卡给爷爷的信寄出之后,他的命运会出现哪些可能性的变化?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紧张地思考,说出了四种可能性:1.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凡卡受不了老板的折磨,逃走了;2.凡卡未等到爷爷来接,就被老板折磨死了;3.爷爷收到信后立即接走了凡卡;4.爷爷没收到凡卡的信,凡卡继续受苦。这一悬念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和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提问要新颖有趣,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要达到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这样的目的,当然有很多方法,但设置一个新颖有趣的问题是我们常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教学北师大版第十册《修鞋姑娘说》时,课文开始写道:“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教师设计提问:“作者为什么在凛冽的寒风中苦苦寻找修鞋姑娘?”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我们就要把学生往正题上引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原来修鞋姑娘不记报酬的多少为作者修鞋,作者却怀疑她,还欠了她的钱。再后来,教师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延伸,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作者寻找她不仅仅是为了还欠下的三角钱,同时要送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实现自己的承诺。
  学问,学问,贵在问。问不仅是学生学的事,更是老师教的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会问,把问当作一项技术甚至是一项艺术来对待。不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稀里糊涂、满头雾水、不知所措、兴趣索然;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兴趣昂然。
  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在语文课堂中注意提問的技巧,使我上的语文课初步形成了学生乐学、会学、勤思的课堂氛围,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生命化的地理教育,是以动态的地理课堂为平台,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以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现为课堂学习方式。它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本文旨在讨论如何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有效导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关键词:地理教学 动态生成 有效导学  地理教育面向的是一个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
期刊
朗读,历来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朗读,能有效地调动感官投入,沉浸于语境中,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而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朗读的作用更加显现。那么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指导的实效呢?  一、得法——循序渐进,渗透方法  朗读是一种能力,而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
期刊
在我们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资源中,一篇篇文章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歌咏着人性的华彩,是语言艺术的典范。面对如此浩瀚的文化宝库,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确实是学好语文的一条途径。但我们面对的毕竟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呢?怎样才能让积累真正地为我们的教学、为我们的孩子服务呢?现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择优阅读,科学补充  积累就是与书为友,但如何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理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必须以培养学生质疑为重点。本文从三个“必须”出发,浅谈了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 学生 教师 质疑  高中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政治教学,使高中政治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这对于我们工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虽然没有多媒体课件那样声情并茂,没有地区资源那样形象生动,但语文学习中,教材的插图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许多帮助。  笔者在日常教
期刊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强调了文章要多读。读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多读。只有多读,才能把文章读厚、把教材教薄。读得多了,才能理解得更广、更深、更透,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读。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只有多读,才有吸收,才能更好地表达,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读的方法很多,作为语文教师,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去读,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持久地理解和掌握,优化学习的过程,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教学 化学学科观念 建构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我们通常以族为单元进行学习,对该族中某一代表元素的重要代表物,如单质、氧化物、酸等,
期刊
摘 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力求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关键词:课改 理性 观念 思考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于201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地实施,这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
期刊
摘 要: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目的。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课堂行为 价值观 情景体验 语言 作业  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
期刊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以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口,致力于优化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不断的反思实践过程中,我提炼出的“阶梯分组,合作互助”成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组织“阶梯分组,合作互助”课堂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1.合理分组。要明确小组的“形”,组和组间有界限,形格势禁。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