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关怀型教师成长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暴力是德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对校园暴力的关注与研究中,应当关注校园冷暴力的存在。因为校园冷暴力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危害严重,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为此,教师关怀意识的养成和关怀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能够指导师生間关怀关系的建立,从而有效减少校园冷暴力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冷暴力;关怀型教师;关怀教育
  随着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大众化,校园霸凌事件频频成为新闻热点,“中关村小学事件”“三里小学推搡”等短时间内引发强烈争议,成为舆论焦点。拳脚交加的暴力视频刺痛着每个人的内心: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遭遇着什么?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然而,审视青少年暴力预防研究,在校园里还存在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身体没有遭受暴力侵袭,但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周围人以歧视、嘲讽、侮辱等方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猛烈的攻击,造成他们严重的精神伤害,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校园暴力:校园冷暴力。究其原因,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占很大比重。所以,从做关怀型教师出发,减少直至杜绝校园冷暴力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霸凌”:校园冷暴力的概述
  (一)校园冷暴力的概念界定
  校园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优势主体以非暴力手段对弱势客体进行心理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亦有学者将校园冷暴力定义为指不采用传统的殴打等暴力形式解决问题,而是以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等态度致使他人心理上和精神上受到侵犯和伤害。侵害者一般占据心理优势,有发言权与威望如班主任、班长等。被侵害者以内向自卑、成绩较差者居多,不受欢迎,没有朋友甚至各种侮辱性“外号”是他们的“校园标签”。在近来争议不断的“中关村小学事件”中,以“学生问打闹不构成伤害欺凌”为代表的言论以及事发后各方面的不作为最终引发热议。这种息事宁人的漠视心理,无论是出于校方或是社会,都是校园冷暴力。在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向暴力说不”的论坛上公布的一份有关“校园冷暴力”的社会问卷调查,900份有效问卷中,有300份专门面向厦门的中学生。调查发现,300名厦门中学生中,27%的学生遇到过教师的“冷暴力”现象并分析了校园冷暴力成因。
  (二)校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
  校园冷暴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的非暴力手段的隐形惩罚。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如山东烟台的某老师在“调皮”的孩子校服上盖章以示惩罚,这种贴标签式的处罚方式在校园内屡见不鲜,小学尤甚;此外语言暴力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师冷暴力,“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考不好以后只能去捡破烂”“你要是我儿子,早就一巴掌下去了”。相信许多教师都可以在校园冷暴力的话语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案例都体现出部分教师素质低下,缺乏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
  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不涉及身體伤害,但是却更直接伤害到心灵的那种歧视或者刻意疏远,冷漠对待。比如笔者接触到的某小学班级中,一位先天性心长病儿童偶尔出现短时抽搐等现象,这并不会影响他人,但班级上没有孩子愿意与其同位,更可怕的是班主任收到学生联名要求其转班的申请。这种形式的校园冷暴力原因很多,可能是父母教育不当、学生个性缺陷、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等。但很大程度上,学生之间的冷暴力也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施加冷暴力的行为可能无形中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念,造成学生的无知模仿,如案例中心脏病儿童最先是某位教师在课堂上训斥挖苦,继而学生效仿。另外,师生沟通缺失、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关注也是滋养学生间冷暴力的温床。
  二、“关怀先行”:关怀型教师的概述
  (一)关怀型教师的提出背景
  关怀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汇聚众多学者和著作的重要伦理学流派,其中,理论最具深度和最为系统的当推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关怀型教师这个全新的概念。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很少有教师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独特的心理需要和真实的利益需要上,而关怀学派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首要的角色是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他必须具备关怀素质和关怀能力。
  (二)诺丁斯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
  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相比,诺丁斯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第一,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关怀型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智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更关心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而不会强求学生掌握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冷冰冰的学科知识。第二,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型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学生学会关怀的无言向导和动力之源。知识是无情感的,而教师讲述知识时伴有的热情会传递给学生,使知识带上感情色彩,进而影响到学生与知识及学科的关系。第三,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师生间关怀关系的顺畅流动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而不是一意孤行。关怀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绪及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行,提供恰当的反馈,从而促进新一轮关怀关系的建立。第四,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任何学科的教师都负有关怀学生的责任,只有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关怀型的教育关系,才能使学生在被关怀的感受中学会关怀他人,因而关键在于,教师是通过“行”道德而不是“讲”道德模塑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使者”:向关怀型教师成长,杜绝冷暴力
  在很多德育工作者眼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意识、实践了如指掌,相关理论知识倒背如流。然而他们往往忽略了关怀——更重要的东西。道德教育相对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来说,更需要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小心翼翼触及年轻的心灵。”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他不仅仅是知识的重播者、课堂的管理者,还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关怀者。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应该谨言慎行,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怀互动,让学生体会到更加实际的温暖。   (一)关注学生需要,学会关怀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的箴言启示我们关注学生应当从自己和学生的内心出发。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关怀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是一种投射性的还是接受性的。比如激将法是教师针对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经常使用的方法,而这其中的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判断学生的需求,或许激将法对一些学生有用,但这些行为更多的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非有效激发。有的学困生可能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有的可能家庭发生变故、情绪受到干扰,有的可能兴趣点并不在此,正如西谚所言:一个人的美味在另一个人却可能是毒药。所以,做关怀型教师,应首先学会对学生投以接受性关注,深入了解学生,方能对症下药。 在分析了解学生的需要之后,教师应当通过“共情”与“动机转移”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在德育工作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某班一名女生学习刻苦但经常旷课,批评教育后其辅导教师偶然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原来她出自一个贫困家庭,母亲由于生病使生活压力完全落在她的身上,她不得不偶尔旷课以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随后教师决定找个机会和其聊聊。在一次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与其一起在操场上走走,她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也很爽快地答应了。聊到了她的家庭,刚开始她不愿触碰痛处,到最后才谈及她的妈妈,没有教师想象的难过,她很平淡,只是笑笑。教师说希望她有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她也只是淡淡地笑笑。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善言谈、内心平静的孩子!后来教师经常私下找她谈心,用温和的言语、真诚的交流去舒缓她的情绪,倾听她的诉说,站在她的立场给她具有实践价值的意见,帮助她战胜内心的恐慌,承担起生活与学习的责任。最终得到关注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有了美好的前程。可见,如果心理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那么,学习上的问题必能迎刃而解。这是关怀型教师妥善解决此类事件的过程,而对于唯分数是从的老师来說,这过程中就很可能伴随着冷暴力事件的发生。教师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打击这个学生,学生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受到如此攻击,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另外,学生的心理受家庭影响产生了扭曲,会常表現出易怒、烦躁、冷漠的情绪,由此,可能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在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后,会通过“认可和回应”来予以反馈。当然,这种认可和回应是以学生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比如例中学生在与老师的沟通中,打开了心结,但由于生性腼腆,并没有直接向老师表达谢意,但以更端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也是对老师的认可和回应。 可见,通过与学生建立关怀关系,能有效避免诸多冷暴力事件的发生,形成师生问热烈的情感交流。
  (二)关怀教育的路径 做一个合格的关怀型教师,从根本上杜绝校园冷暴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具体的方法。诺丁斯从长期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四种方法。
  1.榜样,它的实质是教师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灵秩序的价值导向。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时,应特别注意用词和语气,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关怀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会催生学生们的关怀欲望,以冷淡、漠视、嘲讽的态度对他们施以冷暴力,学生就会在这种错误引导下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彼此,出现学生间冷暴力。 2.对话,对话能够促进师生间关怀关系的深层次流动,这种对话不仅是言语间的交流,更是心灵深处的沟通。很多学者指出,校园冷暴力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师生间沟通的缺失,而对话能让师生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避免零交流情况下师生间的相互猜忌,使二者的心灵达到统一,从根本上告别校园冷暴力。 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学生通过关怀实践,将自己的身份从被关怀者转变为关怀者,从而更加理解关怀者的立场,体验关怀者的心境,体会教师的苦心,与教师的精神达成一致,并且在师生间的关怀关系中调整自己的身份,在做好一个合格的被关怀者的同时主动去关怀教师,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 4.认可,认可是一种价值认同,既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认可。这种道德评价帮助师生双方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形成崇高的道德追求。这种相互肯定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师生间找到了相处的最佳模式,这种温暖顺畅的相处模式一旦成功建立,便从此告别了校园冷暴力。 四、结语
  校园冷暴力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心理伤害性,轻则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重则扭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导致学生自杀等恶性校园事件的发生。教师体贴入微的关怀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正如马丁·布伯所说,因为某个人的存在而信任这个世界。师生间建立流畅的关怀互动,是杜绝校园冷暴力的最佳选择。
其他文献
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000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能训练,它是一种综合的游戏实践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各种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促进幼儿社会化、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健康领域排在五大领域的首位,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
期刊
云南行政学院 云南 昆明 660111  摘 要:从平等、正义、人权保障,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对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农民工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升农民工法律保护的水平。  关键词:多视角;农民工;权益保护  农民工法律保护是一个受到较多关注的问题,多视角、全维度的思考农民工法律保护,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平等视角下的农民工法律保护  平等
期刊
Life of pie,以宗教信仰为起点,以追寻人生意义为主线,渗透着大量的人生哲学,向大众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幻漂流。本文试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展示作品实现其价值的过程,旨在强调接受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便如“佛看众生皆是佛,贼看众生皆是贼”的道理,你的心是怎样,故事便会怎样,和作者无关,一切关乎己心。你的积极乐观便是派的勇敢无畏,你的消极惰怠便是派的绝望无助。
期刊
武汉大学法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带来商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为争端解决方法注入了创新动力。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SHIAC”)首先在自贸区内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  本文通过对《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有关临时措施的规定进行介绍,并和国内/国际仲裁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其对临时措施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一、《自貿区仲裁规则》对
期刊
北京理工大学  摘 要:在中国大地上,存在这么一类群体,他们时时刻刻受到环境剥夺,经受着环境不公给他们带来的迫害——他们就是“癌症村”村民。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焦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使得当地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快速转变。但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癌症村遍布中国大地,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收入、生活起居都造
期刊
摘要:立体化教材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不能认为只是为主教材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就是立体化建设,立体化建设应针对教师需求、学生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本文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探索中职立体化教材建设。  关键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立体化;教材建设  一、立体化建材的概念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叫“立体化教材”,有的叫“一体化教材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使得人们思想文化成长环境受到各种繁杂信息的冲击,时常游离于“现在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当中。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生德育教育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于中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教育;德育教育;应对策略  1.中职德育教育的特
期刊
音乐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它不仅自身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有效的使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得以更新与改进。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最有效的实施途径。  一、音乐课程的价值  (一)传承文化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最具有文化品位的精神文化,之所以能不断继承、发展、创新,是因为音乐自从诞生之日起,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主动创造了音乐文化的
期刊
摘要:音乐能使人变得愉快、健康,它始终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里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音乐作为少儿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人在幼儿时期是听力思维敏感佳期,在这个求知欲和接受力的高峰阶段,如果能有条件学一点音乐,学习一门乐器,那么,将会对孩子的智力启蒙、身心健康、性格发展产生相当大的效益。  关键词:音乐;钢琴教育  为了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鉴赏美、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一体机的运用在小学课堂中应运而生,它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以其更多的功能性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普及的运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好帮手。  关键词:交互式;一体机;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