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春作苦 常恐负所怀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宝华先生是我所看重的一位青年学者,也是我在学术界的一位朋友。《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是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一份学位论文。张宝华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教书,虽然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但之后他还是在不中断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继续攻读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后,以获取国内这两所顶尖音乐院校教育的栽培。如此锲而不舍的学习和研究精神都使我这耄耋之人不可小觑。
  和声学是音乐领域中自成体系的一门独立的多声音乐理论学科。同时,在西方的专业音乐创作和分析实践中,它又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础技术理论知识。通过具体作品来研究和声也是探索和声学理论与作曲技术理论以及音乐创作实践的最好方法之一,并直接影响着音乐分析理论的建设和音乐分析实践的深入。本人虽然并不是和声学领域的专业教师,但当我回望自己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曲式与作品分析和专业音乐创作研究的数十年的工作实践时,也谙知其中的道理。
  沃尔特·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不仅写过大量的交响音乐、管弦乐曲和室内音乐作品,而且在和声学、对位法、配器法以及和声分析原理等方面也均有论著,并培养过艾略特·卡特和伦纳德·伯恩斯坦等著名作曲家,成为美国学院派和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张宝华先生选择了他的五部弦乐四重奏作为切入点,横跨了辟斯顿创作的三个时期,从中浓缩和提炼出他各个时期的主要和声技法特征,以及他对从巴赫、鲁塞尔、勃拉姆斯、福雷……直至当代音乐创作中和声技法的理解、应用和个性化创新,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因而,这项研究成果对我们更为系统地了解西方和声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美国当代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状况都大有裨益。同时,对我国当代音乐理论建设以及音乐创作的健康发展,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音乐理论和创作在自身思想解放和学习西方现代音乐的“补课”风潮中,均已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因为“跑得快了一点”,一些人恨不能一步就能通过搞懂“无调性”而赶上西方现代音乐的主流,迈进国际现代音乐的门槛——这等脱离实际的浮躁心理,曾直接影响过我国音乐工作者对西方从古典、浪漫到现代音乐之间“水到渠成”的理论构建和系统作曲技法的理解、把握而陷入某种盲目性。但艺术的积累和提升都并无捷径可走,基础不牢,终究难成大器。后来的事实也不断证明,只有当我们开始深入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全貌和现况后,才会知道,当今世界音乐的发展并非只有无调性或先锋派等以叛逆传统谋求发展为指导的一种思路;新时代调性音乐的复苏则在继承中求发展的思路指导下,在许多大师级作曲家的引领、探索和努力下,也继续焕发出了新时代的艺术光辉。显而易见的情况还包括:在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中,多样化的调性音乐写法还占据着主要地位,社会需求则更不是无调性音乐“当家”——所以,在我们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法的时候,也需要沉下心来,面对现实,认真研究一些重要但原先被我们忽略了的音乐理论和当代大师级的音乐创作范本、文献。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张宝华先生《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一书的出版,也具有特别的针对性意义。
  我注意到,对辟斯顿音乐作品中和声与对位高度契合的研究,或许正是该书的亮点;而传统音阶、人工音阶、“综合调式”及十二音扩展的极限的研究等,也能紧紧围绕作曲家个人创作特色进行,所以也显得特别有说服力。十二音调性序列及其和声手法等内容与现代音乐研究的关系更为直接;还有许多过去和声书籍中很少涉及的和声分析视角和音乐语言分析也很独到,看点颇丰。虽然迄今为止我還未能通篇拜读过这篇论文,但鉴于张宝华博士学位论文的导师是我院作曲系和声教研室的刘锦宣教授,又有由本院及院外专家组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权威的把关,我对其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学术价值自然深信不疑。
  最后我想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作者向世人阐述了他个人就《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和结论,而且其治学的严谨作风和多视角、多方位的研究方法也体现出论文作者视野开阔、独创精神和科研中的个性化志趣,这对我等科研人员和读者也颇具启发性和参考性。
  学术界一向认为,博士学位论文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者年轻时代在某一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知识储备、研究能力和获得的最高学术成就,也代表着他学术人生中的第一次高峰。因此,国际交流中在介绍学者时,通常也会以介绍该学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开始——因此,我对拜读音乐科研所和院校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一向有着特别的兴趣。作为张宝华先生的忘年交,我怀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无限感慨,首先要祝贺他在读博阶段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同时也热切地期待这本书的顺利出版,并乐于将这本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新书举荐给各位读者学习参考。能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也将使我感到无比荣幸。
  仅以此短文为序。
其他文献
《礼记·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阐释了音乐的创作是由于外物的感动,其音乐的表达从而形成精神上的共鸣,故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从而揭示了音乐亦依靠第一性之物质从而实现第二性之精神的唯物发展历程;我国现今民族音乐的创作既得益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之功,又得益于中华民族时代发展造化之功,尤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所以,其音乐作品的创作应引传统文化之源头活
期刊
作为音乐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演唱中的审美意识拓展无疑为表演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也赋予了作品更为深厚的艺术意蕴及表现形式。表演思维的建构不仅仅是基于“戏剧表演”的,更是结合到演唱需求、剧目文本甚至观众互动等多个方面共同形成的。可以说,表演思维的建构对音乐剧演唱中的审美意识拓展影响较大,也是未来表演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发展趋向:音乐剧演唱的审美意识拓展  音乐剧是综合艺术
期刊
音乐素质教育核心通识课程在上海大学开展近七年,积累了一些关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本文将通过对选修该系列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于课程的开展情况、优缺点进行总结,为我国艺术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索。一、调研背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明确提出要做好美育工作。同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育,提出了“培养德智体
期刊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早期重要音乐家之一,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改革了艺术歌曲中声乐独唱加和弦伴奏的简单形式,为钢琴部分赋予了独奏意义的价值,通过细腻丰富的音乐语汇,将音乐与诗歌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得益彰,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他的艺术歌曲《冬之旅》是以缪勒的同名诗作为蓝本创作的,本文以其中第二首作品《风信旗》为例,从旋律写作的特色以及钢琴与声乐交融这两个方面分
期刊
一、南海“水上民歌”:多重因素造就的音乐奇观  南海“水上民歌”——海上流动的音乐,是由多重复杂因素造就的音乐奇观。历史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疍民远古先民就已经活动在岭南沿海广大区域。  千百年来,疍家人用凄婉悲壮和深情柔美的“水上民歌”宣泄着内心的压抑与苦闷,抒发丰收后的喜悦与快乐,抒写族群的悲壮与苦难。在记录了疍家人的真实生活的同时,展示着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音乐形态。  鲜为人知的是
期刊
“中国音乐基础课训练”是我读硕士时的研究方向,当时的论文题目是“中国音乐基础课教材构想”,在2005年毕业论文答辩时,曾被问及这一方向是否具有研究价值;2009年我进入附中工作的专业考试中,又一次被问到“中国音乐基础课”研究的必要性。近年来,我收到的问题逐渐从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变成了“中国音乐美在哪儿?”“怎么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如何区别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中国音乐?”围绕着中
期刊
栾凯,著名作曲家,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创作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军艺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名师名家工程中青年杰出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获第九届亚洲音乐节最佳作品奖、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音乐创作作曲奖”、中宣部第十四届、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音乐创作奖、全军文艺汇演音乐创作一等奖等。担任
期刊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贯彻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训练与考核”[1],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价值导向、建设方向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远景目标,其中特别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期刊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在几千年的悠长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以地域划分的九大筝派。各筝派在融入当地民间音乐、戏曲、文化等元素,形成各自独有音乐风格的同时,逐渐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演奏技巧。本文通过对古筝代表曲目《高山流水》三个不同版本在曲调、曲式结构、演奏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河南、山东、浙江三大筝派各自风格以及艺术特点的理解。  高山流水这一典故最早出现于《列子·汤问》一书中,无论伯
期刊
苏统谋于1955年元月正式加入晋江傀儡(提线木偶)戏班当学徒,当时16岁。他之所以会被剧团团长相中,就是因为他会演奏南音乐器,也会唱南音。虽然那时候已经变声,声音不太好,但是从小打下的南音基础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好苗子。  据苏统谋回忆,解放初期,不管什么剧团,不管去哪里演出,都要送票给文艺群体,尤其是当地的南音社团,因为剧团、乐队里很多成员都是南音人。早期剧团都演传统戏,而传统戏音乐曲调很多都来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