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一切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归结为现实的需要。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认识,更好地感知数的存在。例如,教学“数一数”时,通过出示书上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主题图,给学生带来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由于一般都有幼儿园里的学习基础,学生会兴致盎然的去数数: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这些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之后,还可让学生再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剪数出来。如,l本书、l棵树、l根小棒、l捆小棒、l粒葡萄、l串葡萄、1个国家……随后引导学生数数看,几根小棒是1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l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渗透了“l”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种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困惑、好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加深对数的意义理解,更能有满足感。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自己建构出数的意义,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使其趋于完善,这样学生不仅会有成就感,而且可以将新知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构成新的认知结构。
  
  2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知识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数学学习中要内化为学生的认识过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品尝到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发现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和生活中的数学美,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把从课堂中习得的新知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感受,求得创新。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可选择一些学生较为关注的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有关数据,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纳税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4改变作业形式,拓展学生课外应用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知识的学习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如:①小调查形式。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②小论文形式。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来写一篇《怎样使自己的钱增值》的论文。③数学日记与数学周记形式。以周记为例,让学生通过一周学习之后,写一则周记。
  总之,数学教学要处处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重视研究和演绎“现实数学”,使学生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引导学生爱上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应当舍得花力气的课题,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关键词】 作文 快乐 兴趣 观察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
期刊
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小学语文课,必须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  这些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勇于钻研,大胆实践,不断改革,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改革的浪潮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要线”已成为我区教师的共识。那么,
期刊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识字是小学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不仅要区别字的音、形、义,而且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现灵活掌握,通过反复的认读,借助具体事物与字形之间的关系,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使学生每学一个字,都获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完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需要
期刊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减轻,但减负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1做好课堂的导入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去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孙悟空摘了一个西瓜回来,把西瓜平均切成四块,分给了猪八戒一块。八戒
期刊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纵观一些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课
期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怍交流的情境。”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对此,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实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型”教学导入被打入“冷宫”,而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内容生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似乎在预设好的情境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期刊
《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中“劫贫济富”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传统教学中此类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新课程倡导“数学大众化”,希望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信,即数学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而不是用来选拔的“筛子”。但教学实践却让不少教师惊呼:新课程数学的马太效应”现象反而提前!为此笔者对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1锻炼数学思维——猜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猜数学就是数学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数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同时,要把“经历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列为课程目标中”数学思考”的一项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就应把培养学生的这四项技能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而且都应受到重视,不应偏向一个或几个方面。但大部分师生较重视“读”和“写”,认为“听、说”较难。而忽视了对“听、说”技能的培养,形成“聋哑式”英语的后果。    1不同的技能功能不同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