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日适当性评价研究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住院日适当性评价方案(appropriateness evaluation protocol,AEP)评价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住院日的适当性,分析影响住院日适当性的原因。

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全年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采用美国版AEP评价方案对每个住院日的适当性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不适当住院日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共抽取148份病历,共计1 641个住院日。其中129个住院日(7.9%)被判断为不适当住院日。引起不适当住院日的主要原因为等待手术和等待检查报告,占不适当住院日的89.1%。按照双休日对不适当住院日进行修正后,不适当住院日的比例降为4.8%。不适当住院日多发生在入院的第2~8天,占93.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伴随症、术前待床日>5天、手术级别高、入院方式为非急诊,是影响住院日适当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根据不适当住院日产生的原因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不适当住院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采用FTHUE-HK、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对42例入选脑卒中患者在1周内进行2次评定,分析其FTHUE-HK、FMA和MBI评定结果,并验证FTHUE-HK的效度;分析2次FTHUE-HK的评定结果,验证FTHUE-HK的重测信度和评估者间信度。结果2次FTHUE
期刊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rTM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侧M1区rTMS治疗,疗程4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及治疗完成后2周(治疗后2周)进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10 m最大步行速度(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人群平衡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平衡能力低于同龄人水平的老年对象分为肌力训练组、本体感觉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肌力训练组受试者给予肌力训练(包括仰卧位悬吊训练、俯卧位悬吊训练及行进间弓步转体训练等),本体感觉训练组受试者给予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治疗组受试者则给予肌力训练及本体感觉训练,其训练方法同上。于入选时、锻炼9周后对各组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高浓度空气负氧离子对实验小鼠有氧耐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雄性小鼠分为高含量组、中含量组及低含量组,每组15只。高含量组、中含量组及低含量组小鼠分别在高、中、低负氧离子环境下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录各组小鼠游泳持续时间;待力竭游泳运动结束后,上述3组小鼠分别在相应浓度负氧离子环境下休息12 h,随后将其置于常态空气环境下再次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录各组小鼠游泳持续时间。结果3
目的观察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治疗前、2个月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表面肌电图(sEMG)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感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踝关节位置觉和腓骨肌的反应时间,比较正常踝关节和受损关节间差异,评估本体感觉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AI患者21例(实验组)、踝关节正常人30例(对照组),在非负重静息状态、角速度2°/s条件下,利用踝关节被动位置觉角度重现法测定2组研究对象踝关节位置觉感应能力,并在佩戴与不佩戴护踝两种条件下模拟踝关节突然内翻,测定腓骨肌反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