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源自经历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孩子未曾经历便没有兴趣
  “花生成熟了”这个主题活动应是在孩子亲自种植了花生、对其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和照料、经历了长久的等待、猜想了成熟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孩子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会感兴趣,才会产生问题。但是在案例中,孩子们缺失了这一系列的经历。由于疫情,整个种植过程是由幼儿园保安代劳的,花生的成长对孩子们来说仅仅是教师拍了发在微信群上的一些照片而已。案例中的教师一直期待并试图引导孩子们产生关于花生的问题,孩子们却偏偏说“没有问题”。孩子们未曾经历对花生的种植、照料,对花生的成长缺乏直观的感受,也没有太多情感的投入,对花生的成熟、收获缺少了猜想与期待,开学后回到幼儿园,有的孩子甚至可能都不甚清楚这一块地里到底种的是什么,也可能仅仅知道种了花生,但在他们的脑海中并没有关于花生茎、叶的具体形象,他们当然不会有太多兴趣,也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如果说,前期孩子种植经历的缺失是由于突发的疫情,那么,9月开学之后,在花生收获之前,教师应尽可能帮孩子补上这一“课”,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地里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及其茎、叶的特点,让孩子来浇水、锄草;和孩子一起回顾之前发在微信群的照片,回忆花生的成长变化过程;引导孩子发现花生已经开过花了,猜想花生的果实会结在哪里……
  在幼儿园开展“花生成熟了”这一主题活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让孩子体验辛苦劳动后的丰收带来的各种惊喜发现。没有前期的种植经历,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投入,后续的探究活动便没有根基、难以深入。
  二、教师的预设应该是一种准备
  案例中的教师对花生成熟后孩子可能产生的探究活动进行了设想和教育价值分析,形成了一张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络图。但这仅仅是教师层面的思考,教师可以为之做积极的准备,而不应该将其视为给孩子设计好的活动路线。当孩子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的准备与孩子的兴趣相遇了,那便是课程推进的好时机。如果只是教师一厢情愿,那样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关于花生的种植活动,在小班阶段由于遭遇疫情,孩子没能亲自参与,到了中班或大班就没有机会再种植花生了吗?显然不是。况且,在我看来,小班阶段让孩子种植花生其实并不合适,因为花生的果实是生长在土里的,不便于孩子观察。相对来说,小班孩子还是更适合种植那些果实直观可见的植物,比如黄瓜、番茄等,这样,孩子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了解植物逐渐长高、开花、结果乃至成熟的过程。等孩子对于植物的生长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来种植花生等果實藏在土里的植物,那时,孩子们有了对比,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他们对植物结果的猜想、验证的兴趣更浓,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探究也会更深入。
  案例中的教师还设想了品尝多种花生做的食品、探究各种花生制品以及洗花生、剥花生、关注花生荚内花生果的数量等活动内容,可以说非常全面了。但是,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在孩子充分参与种植、观察的基础上,孩子的兴趣点也不会与教师的预设完全重合。因此,教师大可不必纠结于“为什么我做了大量的预设,孩子却没有兴趣”。
  三、在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上多下功夫
  从案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挖花生这一活动很感兴趣,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尝试过程中会自我调整和改进。案例中的教师把孩子分成三组,依次去挖花生,后来教师自己也发现了由于在收获过程中没有及时引导三组孩子交流、分享经验,导致后面的小组完全不知道前面的小组所获得的经验,第三组的孩子一直在没长“草”的地方挖,不仅没挖到花生,还将其归结于土太硬、太干。如果教师前面就能组织三个组的孩子互相观摩和交流,帮助孩子把他人所获的经验运用起来,那么孩子关于长长的、椭圆形叶子的“草”的下面就是花生的经验就会在不断验证中得到巩固。
其他文献
儿童观察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本刊特地刊发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有关嵌入式评估实践的一组文章,他们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看到:观察评估让教师的工作插上了翅膀,让教师从“看见儿童”到“看见儿童的发展”,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课程的开展也因为观察评估的介入而更具弹性和活力,真正起到了支持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观察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深刻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化对教育的变革将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中小学教育也必将因信息化而发生深刻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使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更加突显。文章梳理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思考。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脱离了实验探究的科学课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亲历探究过程的学生很难触及科学的本质。小学科学课中分组合作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是[1]: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交流与研讨→得出结论个人的观察、分析所得需要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被评价和纠正,在全班形成初步共识,再与权威的证据对照,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有效的交流研讨过程是结论得出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从动手操作到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验操作热火朝天,而交流研讨草草了事的情况屡见不鲜。课堂时间短,教
种在幼儿园小菜地里的花生成熟了,一群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为此感到喜悦和好奇,这触发了教师进一步开展有关“花生成熟了”的主题活动的想法。教师预设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不断询问孩子们“关于花生还有什么问题”,希望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能与自己的预设“不谋而合”,可是不知为何,孩子们都表示没有问题。在教师看来,这个主题活动有丰富的内容可以探究,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内容没能和孩子的关注点“相遇”,碰撞出火花。其实,
期刊
优良学风是治学之本,高校学风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班级作为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班风建设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杭州观成幼托园“多特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追随儿童的兴趣,努力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跳出教师指导用书、回归真实的儿童和生活”,对于大多数年轻教师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教研要如何支持年轻教师的课程实践呢?我们在常规教研基础上推出了每日“圆桌会”的教研模式,以帮助教师建构与实施课程。  “圆桌会”取名自“圆桌会议”,是主要由课程协调员和班级教师共同参加的一种研讨形式。以“圆桌”
期刊
小班幼儿正在进行自主游戏,突然听到在娃娃家扮演爸爸的哲哲大叫:“不好啦,娃娃家着火啦!”扮演妈妈的依依大声说:“打119,报警吧!”哲哲随即拿起“电话”:“喂喂,是不是119,我们这里是娃娃家,着火啦,你们快来灭火呀!”  聽到哲哲打报警电话,正在小工地游戏的辰辰和馨馨赶紧拿起用塑料圆柱积木搭建的圆柱体跑过来,说:“我们是消防员,来灭火的,哪里着火了?”“这里!”依依着急地说。辰辰激动地说:“不好
期刊
对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实施精准培养,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与时俱进、使学生阅读更加注重质量、使语文课堂更加宽松活跃、使学生发展更加彰显个性。但在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缺乏时间保证、缺乏对症训练、缺乏有效指导、缺乏多元评价等问题。基于此,需要在形成新认识、引入新理念和探索新方法的基础上,以更高站位、更深层次、更宽视野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实施精准培养,让朗读成为小学生展示自我的一项本领,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音符。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