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例百日咳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情况分析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临床中百日咳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42例百日咳婴幼儿进行呼吸道病原学分析。采用气管插管结合负压吸引方法采集痰液标本,提取细菌DNA后,经双重PCR方法检测百日咳杆菌。痰液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及嗜血巧克力平板进行其他病原的培养。部分呼吸道病毒采用PCR方法检测。

结果

142例百日咳杆菌PCR检测阳性患儿中,有40例患儿诊断合并肺炎,其中≤3月龄组和3~6月龄组除感染百日咳杆菌外,合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较为多见,6~19月龄组合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较为常见。117例进行了痰培养。培养结果显示正常菌群33例;阳性84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大肠埃希菌9株,鲍曼不动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各7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肺炎链球菌、产气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各3株,溶血葡萄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卡他莫拉菌各1株。24例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B病毒。

结论

百日咳患儿较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且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中,小于6月龄组以合并肺炎克雷伯菌为主,6~19月龄组以合并肺炎支原体为主。

其他文献
OGG1基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管家基因,可以通过碱基切除修复途径,识别和切除DNA双链中的氧化损伤产物8-oxoG,对DNA进行修复,防止8-oxoG的致突变作用。hOGG1在1996年被成功克隆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发现OGG1基因在肿瘤发生、衰老及退行性疾病、心肌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OGG1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有助于探索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
目的脑功能和发育障碍可能参与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发生。这项挪威研究旨在验证参与水转运和钾离子内稳态的特异基因变异是SIDS的诱发因素的假设。方法分析171例中位年龄15.5(2~52)周SIDS病例(男:62.6%)和398例中位年龄44(11~91)岁的成年对照组(男:70.6%)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
期刊
目的总结高危神经母细胞瘤(high risk neuroblastoma,HR-NB)患儿,经过外周血自体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内即发生肿瘤进展的情况,分析HR-NB患儿自体干细胞采集、回输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提高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NB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并且规范应用HR-NB方案(BCH-NB-2007-HR)治疗的6例患儿,经过自体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内出现肿瘤进展者。分析指标主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黏液栓堵塞气道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判断预后和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于急性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堵塞组(122例)和对照组(146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传统治疗方面的优势,探索激素运用在整个病程中的合适时机和合适剂量。方法参照川崎病诊断标准,将363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激素组,将联合激素组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完全川崎病组和不完全川崎病组,分别分析治疗前和治疗1周内两组患儿发病年龄、性别、治疗应用后发热病程、丙种球蛋白治疗时间、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以及患儿病程急性期,恢复期中有关化验指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病因的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是多种炎症细胞参与引起的气道的慢性炎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明T细胞是参与气道炎症的主要免疫调节细胞及效应细胞,近年来有研究证明T细胞活化诱导凋亡机制参与哮喘的发病。该文从对T细胞凋亡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进行总结,为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6岁以下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和免疫特点,并且病因复杂,哮喘较难诊断。然而肺功能损害往往起源于婴幼儿期,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但目前关于6岁以下哮喘的诊断在全球范围尚无统一标准。该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6岁以下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提出了6岁以下儿童哮喘早期诊断策略。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异质性大,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诊断IgAN的金标准仍然是肾脏穿刺活检,但有创操作使得临床小儿肾脏穿刺活检术开展十分困难;并且穿刺所获得的肾小球数量或部位的局限,有时并不足以准确评估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等,也限制了疾病的及时诊断与病情的动态评估。因此,研究者们越来越致力于寻找理想的无创生物学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道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避免临床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自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住院治疗,确诊为儿童消化道深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总计确诊为消化道深部真菌感染6例,所有患儿均出现真菌性食管炎,其中合并真菌性胃肠病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喂养或进食困难。其中2例患儿伴有间歇性胸痛、腹痛。病程4~12周。起病前应用广谱抗
目的补充维生素D和提高25(OH)维生素D浓度与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相关。本研究探索高血清25(OH)D浓度和降低慢性渗出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OME)风险是否有相似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鼓膜置管的COME儿童(n=178)和随机选取的初级保健的儿童(n=179)的血清25(OH)D浓度比较。称为鼓膜置管位置为是比较健康的孩子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