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X”:东亚合作热潮再起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o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东盟与韩国、东盟与俄罗斯、东盟与印度、东盟与澳大利亚、东盟与新西兰7个“10+1”会议已突破了东亚领导人一年一度的系列会议数量的纪录,16国领导人出席的首届东亚峰会又为东亚合作进程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九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并在东亚峰会领袖对话会上向本地区工商界人士发表了演讲,传播着倡导和平、和谐、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中国之声。中国为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受到高度评价。中国关于东亚合作的主张和倡议,致力于维护东亚和平、促进地区合作的庄严承诺和坚定信念,受到东盟和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中国与东盟行在东亚合作之前列
  
  在7个“10+1”框架中,中国与东盟的“10+1”进程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开路者,而且还是合作最深入、最富成果的一个。中国是域外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第一个与东盟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的国家,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在“10+1”框架下,双方合作每年都有扎扎实实的新进展。今年的“10+1”会议,继续显示出双方深入合作的强劲势头。
  有目共睹的是,中国一直以真诚而务实的行动融入“10+1”进程。正如温总理在本次会议所指出:“中国对东盟的支持是真诚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是互利互惠,致力于双方共赢的。我们说到的一定会做到。”
  在过去5年里,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了近3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优惠信贷。在未来3年中,中国还将向东盟国家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此外,中国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
  中国与东盟的“10+1”进程,以其卓著的成果推动了东亚合作的实质性进步。中国与东盟的对话伙伴关系几近走过15年历程,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已开始全面实施。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货物自由贸易开始实施,去年7月启动了全面降税进程。2005年的双方贸易额突破1200亿美元,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谈判正在进行。同时,中国即将成为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发展伙伴,这又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新渠道。
  本次“10+1”会议上,温总理提出的关于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全面规划双方关系、推动自贸区建设、拓展重点合作领域、加强人员往来的五点倡议,得到了东盟各成员国的积极回应。他具体提到将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10+1”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将禽流感防控工作作为当前中国与东盟合作重点之一,加强信息交换和实验室资源共享,尽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中国为东盟培训技术人员和提供药物及疫苗。
  东盟对与中国的合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寄予了很高的期待。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赞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领先者。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认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堪称东亚经济发展的“发电机”。亚洲战略与领导研究所所长、马中商务理事会秘书长杨元庆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成为本地区商界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东盟学习,同时东盟也在与中国的交流中获得利益。在整个会议期间,这般热情洋溢的评说数不胜数,充分表明中国与东盟的互动,已给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体现了本地区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之所在。
  
  东盟与中日韩进入区域发展新时期
  
  东盟与中日韩之间的“10+3”机制作为近年来东亚合作进程的主渠道,已取得了稳步发展。本次“10+3”会议发表的宣言指出,这一合作框架增进了共同利益和相互联系,并为东亚地区的经济互动作出了贡献。今天,“10+3”机制正待深入地发展,正在面对一个新时期的召唤。温总理在“10+3”会议上明确指出,这一机制必须不断巩固和深化。“10+3”合作秉持着眼长远、扎实合作、开放包容、互信互利、谋求共赢的原则,将推动东亚合作向前发展。
  中方对参与“10+3”进程的态度一向积极,对这一机制所做出的贡献一向给予高度的评价。温总理称赞其已经成长为机制较为完善、内容日益充实、富于活力与潜力的合作体系,催生和加强了东亚意识,带动了东亚的发展。“10+3”的孕育和成长,是东亚国家抓住当今世界发展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东亚国家致力于联合自强,谋求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温总理强调,中方支持东盟关于坚持以“10+3”作为东亚合作主渠道的立场。针对当前东亚面对的重大课题,他倡议该机制应在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深化经贸合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缩小发展差距、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拓展文教和青年合作等方面作出努力。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日本领导人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导致作为东亚合作一部分的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推迟。显而易见,当前问题的关键是日本领导人必须顺应世界的潮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拿出实际行动,不使亚洲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受到干扰和破坏,方能真正显示其融入东亚合作进程的诚意,方能有利于东亚合作进程的顺利发展。在本次会议期间,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等领导人也都提醒日本领导人要注意调整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不要影响东亚合作的大局。
  
  东亚峰会浮现蓄势待发新平台
  
  首届东亚峰会引起全球瞩目。传统的“10+3”机制成员国领导人与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领导人聚会一堂,使东亚合作进程在实现纵向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又呈现横向地域辐射性延伸,从而推出了一个更见开放的东亚合作新平台。
  温总理评价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本地区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东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明确强调,中国支持东亚合作保持透明和开放,反对搞封闭的、排他的和针对任何特定一方的东亚合作。在区域合作进程中,要坚持开放的思维,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在开放中推动各国共同进步、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东亚合作应坚持以“10+3”合作为主渠道,欢迎域外国家和组织与东亚合作建立联系。中国欢迎俄罗斯参加东亚峰会,也欢迎美国、欧盟等其他区域外国家和组织与东亚合作建立联系。
  温总理关于坚持东盟主导、尊重东盟共识,并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东亚地区合作的主张,得到与会领导人的广泛认同。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表示,今天的东亚已不局限于地理的概念,开放的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
  东亚峰会的会程虽不足半天时间,但是作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新鲜事务,它已显现出相当的分量。东亚峰会发表的两个宣言:《关于东亚峰会的吉隆坡宣言》和《关于预防、控制和应对禽流感的东亚峰会宣言》表明,这一新兴的会议机制将继续下去,各国领导人将在这里就本地区各国共同关心的、有实质意义的问题深入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会前会后国际舆论一直都在热切关注、热烈评说着东亚峰会。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犹疑,俄罗斯的进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初衷,印度的势头,都足以引起世人万般的寻味。毕竟,东亚峰会的参加国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人口数量上,都覆盖了半个世界,而且是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的半个世界。这半个世界既是全球经济的新兴增长点,也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
  当然,会议的结果告诉人们,东亚峰会仍然是以东盟为主导,或者如东盟成员所说,是以东盟为“司机”、以其他国家为“乘客”的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议召开的一个突出意义在于,一个超越于地理概念、蓄势待发的东亚合作平台正在浮现,它所反映的正是东亚合作本身的活力和魅力。国际舆论将这一现象称为“亚洲的大陆漂移”,并认为一个“亚洲人重新发现亚洲”的时代已经开始。人们有理由预见,从吉隆坡起步的东亚峰会,将能在今后逐步成长并丰满起来,从而进一步凝聚促进东亚合作的力量。
  东亚领导人吉隆坡系列会议,再次见证了东亚合作之热潮。无论是务实进取的“10+1”,稳步发展的“10+3”,还是新生的东亚峰会,都反映出东亚地区不断上升的区域合作热望。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下,人口众多的东亚,作为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一片商机无限的热土,正在聚合着中国、东盟以及所有与会国人们对东亚合作寄予的热切期待。
其他文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城管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胸怀全局,树立“大城管”意识,依法严格管理城市,为企业、市民排忧解难,不断增强管理和执法的社会效果,争当和谐主力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成绩的取得,缘于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同时,不断强化“民本”思想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强化“七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从而得到
期刊
云南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省份之一,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的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被理论界称为“云南现象”。云南在全国已率先建立起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把文化产业纳入“绿色GDP”的统计范畴。  云南是“民族歌舞的海洋、美术摄影的殿堂、文化资源的富矿、影视创作的天堂”,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一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将云南的文化
期刊
《城乡规划法》呼之欲出    背景  《城乡规划法》走上立法前台  在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召开的城乡规划法工作会上,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透露,城乡规划法草案中的分歧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如今年6月能将草案顺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城乡规划法最快可于今年年底出台。  现行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在赞叹我国有了第一部规划大法的同时,专业人士和学者就开始呼吁将“乡”字纳入大法当中,城乡一体化
期刊
近几年,以政府为主导的大量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但从农村当前现实需求来看,我国农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亟待资金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不通公路的村占13.0%;乡村人口中近一半即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2004年乡村办水电站发电能力仅为993.8万千瓦,增幅比同期全国水电低2.4个百分点;2005年前
期刊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成乡镇撤并工作,意味着后“乡镇撤并”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农村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乡镇撤并的改革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与反思?乡镇撤并对我国基层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意义何在?这场大规模的乡镇“变脸”未来走向如何?后“乡镇撤并”时代怎样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这些问题亟需众多智者的理性反思与建言献策。本期特别策划特邀数位国内知名专家、官员对中国乡镇撤并问题进行了
期刊
【编者按】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已开始了撤并乡镇的尝试,如安徽、湖北、山东、浙江等省份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与之相比,河南可谓后起之秀。河南在1998年与200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乡镇机构改革,但收效甚微,2005年下半年是河南进行大刀阔斧乡镇撤并的改革年。据报道:截至2005年12月21日,河南省已撤并乡镇236个,清退乡镇临时人员2万多人,分流乡镇机构超编人员17万人。这在河
期刊
编者按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国内外广为关注。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取消农业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答问。    本届政府为什么下决心取消农业税    问: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本届政府为什么要下决心予以取消?  答: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
期刊
[声音]    2006:民营经济要从紧缩中“解套”    我个人认为制度性的改变,仅是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而已。民营经济现在所碰到的很多困难,在2006年比较紧缩的状况下,相关政策改变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但是,如果制度性的改变创造一个又像过去那样制造新一轮过热情形的话,情况可能更加不好。制度性的改变创造了比较好的机制和环境,企业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这样民营经济才能朝着比较稳定的态势发展,而不是大起
期刊
嘉 宾  刘 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黄桂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吴贵生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高旭东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伟: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主要的市场主体,因而,企业不仅仅应该是资源配置的微观主体,而且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要加强政府在制定战略、督促、引导、监管等方面的职能。    吴贵生:我们要寻找“共赢
期刊
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劳模也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他们的身上,能准确体现出一个时代跳动的脉搏。从时传祥、张秉贵到李素丽、许振超,看似不同的劳模个体中又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激励人、鼓舞人、感染人的精神,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怎样传承和发扬这种曾经感人至深的劳模精神呢?本期“人物”栏目的三位主人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李素丽:从劳模个人到劳模集体    除了继承老劳模的吃苦耐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