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新茝,河北省任丘市教体局礼仪办公室主任,礼仪特级教师。河北省沧州市第五届、第六届拔尖人才。参与编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一、文明礼仪教育与德育之关系
  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为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大意是说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则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则显得虚浮。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可以说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形成共识:对儿童与青少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培养文明礼貌、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明礼仪教育突出德育的实践性
  德育的“知、情、意、行” 四个方面中,“行”一向是比较薄弱的,较强的往往是“知”。很多人以为,只要学生懂得了道理,就会自然而然去做。然而,现实的结果是,我们的道理讲了很多,但落实在学生行动上的却很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道理因为其“大”而难以落实到一个具体的“行”上;另一方面,即使有相对应的“行”,我们也很少进行这方面的养成性“训练”。而礼仪教育不论是“讲道理”还是“训练”,总是着眼于一个具体“行为”的养成,这恰恰改变了德育重“说教”轻“养成”的弊端,突出了德育的实践性。礼仪教育能让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那就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具有“多开端性”,“知、情、意、行”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德育之端。但是,德育只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行”。而“礼仪教育”恰恰突出了这一点,其起点虽多,但落脚点还是“行”。
  (二)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的“扩散体”、“渗透源”
  从概念上说,文明礼仪教育只是现代德育的一小部分内容,表面看起来是个形式上的东西。但是,礼仪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规范,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的。小到和睦亲朋,大到治国安邦,各种各样的礼仪背后,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德”的内涵。特别是礼仪中浸润着的千百年来形成的尊重、同情、理解、关爱、宽容等人类共同的良知,会给学生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礼仪教育”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点”,但是,如果我们深刻挖掘其内涵,努力拓展其外延,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扩散体、渗透源,带领我们进入到德育这个广阔空间的任何一个领域。
  (三)文明礼仪教育是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文明礼貌、礼仪修养是青少年习惯养成的第一件大事。我国古代礼仪教育就特别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孔子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培养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坐有坐态。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而“礼”则为“六艺”之首。
  我国近代、现代史上有许多伟大人物,在礼仪修养方面造诣都是很深的,他们的作风、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都堪称为我们的楷模。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最有风度的领导人之一,对于他多方面的良好修养,人们只能用“无与伦比”来赞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便特别注意自已的礼仪修养。“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是周总理规范自已言谈举止的座右铭。他待人处世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他优雅的举止,极富魅力的气质风度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凡是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他的风度、学识所倾倒。
  多年礼仪教育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很多品德问题,都与他们的文明修养、人际交往方式、待人处世的态度等高度相关,而这些正是礼仪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训练他们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可以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应运而生,因而会成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应该属于德育的重要内容,深寓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民族传统美德、人生成长启示、和谐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德育整合资源的功能。它从人类最基本的文明行为规范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文明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选择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具有很现实的优越性,相信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的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对“礼仪教育”的优势会有充分认识。
  德育切不能等条件具备了才做,因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是不能等条件的。文明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对优化育人环境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课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什么样的素质。我们坚信,我们对学生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素质的积极影响是深刻的,长久的,甚至是终生的。
  二、开展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尝试
  面向未来,中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多处都提出德育为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开辟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德育途径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责任与义务之一,这需要多年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一)礼仪教育进课堂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上,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应该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体现科学性、普教性、持久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教育具有后置性,素质内化需要过程,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文明礼仪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
  我们从1995年开始在省级示范性高中河北任丘一中开展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堂,高一年级每班每周一节礼仪课。当时的出发点很朴素,就是因为当时学校管理、学校德育都面临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文明礼仪教育是我们探索的德育途径之一,而这条途径一经实践就收到出人预料的好效果。我们实践的开始首先是对值周生培训。第一次培训是在学校体育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因为是课外活动时间,非值周生同学也可以参加。培训通知发出后,去听讲座的同学把整个教室都占满了,整场讲座气氛非常好。同学们是带着没听够的遗憾感离开的,他们希望继续接受礼仪教育,这给我们很大鼓舞。实践证明,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喜欢、针对性、实践性强,生活化的富有魅力的德育。
  我们的礼仪课教学,始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为依据展开教学实活动的。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强调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而且不断要求着德育内容的社会化、生活化。我们结合国家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地讲解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礼仪常识,如举止、谈吐、服饰、社交、家庭以及公共、餐饮、涉外等礼仪,内容丰富多彩,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这些礼仪教育内容都是和学校德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几乎每一部分都和美育、德育和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相互交融,有效地培养学生拥有端庄优雅的举止,文明礼貌的谈吐和善于交往的能力。
  服饰礼仪教育学生穿着打扮以合谐为美。服饰礼仪的和谐原则是世界上通行的着装打扮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人们的服饰应力求和谐,与所处的场合环境相合谐,与不同国家、区域、民族的习俗相和谐,与着装人的身份地位、自身条件相和谐等。进行该原则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懂得学生时期着装以大方自然为美,追求名牌奇装异服,留奇特发型、浓装艳抹、珠光宝气与学生身份年龄都不合谐,不给人以美感。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友爱合作意识,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
  现行的教育环境制度下,很多学校为了抓升学率,把其他与高考学科无关的课程全都砍掉,把高考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人为地矛盾化了,这是对学生和谐发展的无情打击。通过礼仪教育给学生创造全面和谐、发展锻炼的机会,这种“成长机遇”非常重要。
  从1995年2006年,任丘市一中有数万名学生接受了系统规范而又具特色的礼仪教育。深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生中讲文明、懂礼貌的人越来越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懂得了微笑着接受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校园里富有真情而感人的故事日渐增多,校风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应该说,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探索,是为学校了探索一条好的德育途径。
  (二)礼仪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
  把礼仪与艺术教育结合在一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歌德说过,艺术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高等作品才能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有艺术实践的经历,这会给他们留下永久的美好回忆。学生时期的艺术经历,比成人之后的艺术经历意义重要的多。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有天赋、有志向,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发挥锻炼才能的机会。因为一个人光有天赋和志向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不可能闪烁出经过锻炼才会放出的灿烂光彩。
  结合礼仪课教学内容,我们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系列艺术实践活动,如:结合举止、服饰、谈吐礼仪开展班级艺术表演观摩课、年级艺术表演观摩课,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配合学校政教处(德育处)、团委会开展节日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由礼仪课代表、班干部、特长生同学组织,尽量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有舞蹈、相声、小品、快板书、歌曲、器乐演奏等丰富多彩。
  在讲拜访接待礼仪这一课时,我们首先请同学表演拜访接待内容的小品,然后让学生点评,结合学生表演和点评的情况,总结拜访接待礼仪的基本礼仪。教学中意外的发现,很多学生把家长当成保姆角色,热情招待自己的同学、客人,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指使母亲为自己和同学服务,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于是我们在教学内容将要结束时,精心设计了给每位学生印发一篇献给母亲的散文:“爱,不需要说对不起”,请朗诵水平高的同学配乐朗诵。许多同学被散文的内容和艺术的氛围所感动。我们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的爱心教育,引导学生“回家后尽可能多地陪伴父母,尽可能多地帮父母做家务,尽可能多地替父母分担责任,并补充阅读资料,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许多父母激动不己地反映,他们的孩子懂事多了,长大了。有位曾经伤害过自己妈妈的女生,回家带着愧疚的心情给妈妈读“爱,不需要说对不起”这篇散文,向妈妈道歉。她的妈妈竞双手颤抖地捧着散文哭起来。我们曾给近10届的学生上过这节课,每届的学生都会产生共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阅历,对父母的情感是相通的。
  有相当多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从未当众讲过话,从未参加过任何文艺演出,礼仪课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不管成功与失败,哪怕是走上台去胆怯激动地说不出话,他们也勇敢地突破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敢于向过去的自己挑战。有些生性怯懦而又内秀的学生,只要引导适当,为他们创造机会,他们都会有相当优秀的表现。很多同学在这些实践中战胜了过去的胆怯和自卑,找到了自信的感觉。组织者锻炼了组织能力,参与者培养了表演、写作、临场发挥的能力,一批非艺术类特长生、但又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在活动中也脱颖而出。他们中有的考入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而这些学生按常规凭高考分数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希望是很小的。有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发挥出了艺术天赋,得到很好的锻炼,考入大学后更是脱颖而出,成为高校多才多艺的佼佼者。
  (三)礼仪教育在行动研究和内容体系建构中拓展延伸
  我们的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在近16年时间,经历了由高中拓展延伸到幼儿园的历程。1997年开始编写第一本《中学生礼仪常识与素质修养》教材,承担河北省“九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中学生礼仪美育教育实践研究”。在深入研究过程中我们更加确信,文明礼仪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学低年级开始。2000年,沧州市教育局在任丘市召开了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确定了沧州市小学、初中、高中礼仪示范校,并对礼仪教师进行了培训。应中小学礼仪示范校的要求,我们又编写出版了《小学生礼仪常识》、《中学生礼仪及人文素质修养》教材,又继续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科研课题“中小学礼仪美育教育实践研究”,系统建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
  2005年河北任丘市率先开始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初步完成了学段发展历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继此我们又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步构建起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
  我们承担的科研课题,问题的提出来源于实践的需要,甚至是十分迫切的需要。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内容,目标明确,努力实现科研指导实践的价值,这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成果便直接应用指导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过程中持续发展。几年来,我们努力在本地区形成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独具特色的行动研究范式,使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我们逐步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礼仪教育内容体系。2004年开始,河北省教育厅连续组织了五期礼仪教师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总是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小学各年级礼仪课讲什么内容?”“初中、高中礼仪各讲什么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和责任,我们编写了综合体现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整体思想的全国第一套人教版《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幼儿文明礼仪画丛》系列教材,成为奉献给这些老师的最好礼物。
  现在全国各地很多省市都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关于中小学礼仪教育问题的论坛也逐渐增加,做法、观点有很多,其方法途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儿童与青少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很有意义的。中小学、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应该纳入课程体系,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纳入课程体系,更能够实现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培养儿童与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当然还要围绕课程体系,多途径、多种方法的开展实践活动,从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整合资源,构建体系。我们不赞成短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赞赏“要想学会很多东西,就不要一下子学习很多东西”的观点。因为素质内化需要过程,体验过程的美好很重要。也不赞成因为多了一门礼仪课程又让学生多了一个学业负担,而是因为有了礼仪课程让学生体验快乐,体验美好,帮助学生逐渐领悟到到学习德育是快乐的,礼仪文明使人快乐幸福。
  (四)礼仪教育在礼仪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得到保障
  中小学文明仪教育课程是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创新课程。要使这门课程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有合格优秀的礼仪教师是重要保障。为此,河北省教育厅要求各实验校把礼仪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明确主管领导,确定专职礼仪教师。根据各实验校实际情况,可以由专职礼仪教师担任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班主任参与课程的实施。也可以由班主任担任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专职礼仪教师全面协调引领。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有综合素质高的专职教师全面负责礼仪教育工作,班主任积极参与配合。
  礼仪教育需要老师有高尚的人格、有较高的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需要老师用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为了全面推广礼仪教育,我们积极开展礼仪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我们整个任丘市每年开展1-2次对礼仪教师的全员培训。河北省先后培训3 000余礼仪教师。如今,对礼仪师资队伍的培训已经由培训专职礼仪教师、班主任逐步发展到对全体教师的培训,通过名师高端讲堂,从教育思想、教育艺术、教学技能、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师德建设、教师礼仪等多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文明礼仪素养,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目前,礼仪教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2002年,礼仪教育在任丘市广泛推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了文明礼仪课。我们小范围的成功实验让更多的地区认识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地区的相关人员到任丘来“取经问道”。2004年,“华北五省市(区)教育学会工作协会暨河北省德育工作现场会”在任丘市召开,我们的礼仪教育模式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会后,仅河北省就有5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礼仪课,礼仪老师达到了数千人。如今,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已经从任丘市走向河北省,影响到全国各省市中小学校,成为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的一面旗帜。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22年深耕服务领域,广汽本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务。去年,广汽本田发布了全新服务品牌主张——FunLink创享车生活,包含“Satisfied安心信赖”、“Smart智能便捷”、“Social社交互联”、“Sharing共创共享”4大核心理念,价值输出贯穿整个服务过程。围绕“人”和“车”双核心,广汽本田打造更多元创新的服务体验,不断与用户共创新价值,构筑人与车、人与人的全新关系。“Sati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栋梁。在青少年中开展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意识和习惯,是一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重要战略决策。南京市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小学实施廉洁教育试点城市,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全市开展中小学廉洁教育试点工作。为了让这项关系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事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廉洁教育,经过了5年多的实践探索。    一、学校廉洁
在最初当班主任的两年里,受很多有经验的老师的影响,我认为对待调皮学生首先要给学生来一个下马威,在与学生互相了解后处理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管理就可以省事省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教师的尊严不受侵犯。  那一年,学校领导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把我从小学一年级调整到初中一年级一班当班主任。这个班部分孩子是留守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发展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开学前我就制定了班级管理计划
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遵义市于2012年11月22日正式启动“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代琼、副市长李莲娜、关工委副主任任启贤、教育局局长陈晓灵等出席项目启动大会,全国著名特色学校建设专家、遵义市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等一百余人参加
中山原名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八百多年的风梳雨润和馨香浸染,使这座古朴的南方名城沉淀出洗尽铅华的端庄和优雅之美。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面积只有1800平方公里,人口仅占广东省2.7%的小县城已跻身广东省赫赫有名的“四小虎”,获得过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并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中山的崛起离不开教育。2005年,中山市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
兰州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有一位将“教育神圣”挂在心上的局长。他投身教育三十余载,一直把教育当作艺术;他认为德育是知识的承载、“艺术”的基底,需要心灵上的互动和理解;他从爱心与文化中寻找“艺术”灵感,指引校长与教师去创造,去欣赏。他是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  中国德育:何局长您好!您已经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了三十余年,是从教学一线走上管理岗位的,这么多年来,您怀有怎样的教育理想?  何泳忠:这个问题
岭南路小学是邯郸市复兴区实验小学,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逐渐偏离了科学的人文价值,偏离了人的主体地位。现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我们对学校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在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我们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围绕着“以文化人,以爱育人”的理念,将人文教育确定为我校未来办学所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变白痴。请永远不要否定,不要批评,不要讽刺,请相信所有人都重要,请记住佛向心中求。”个性因欣赏而彰显,差异因欣赏而精彩,教育因欣赏而美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走进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常青一中”),你会感受到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盈着生命的灵动。学校的银杏喷泉
摘 要 我国中小学校训发展经历了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发展时期,并呈现形神兼备、形同神散、形异神聚三种不同状态。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始终是我国中小学校训的主要特点。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吸收其合理内核,赋予其更多时代新意,使传统文化意蕴更加丰富是形成形神兼备校训的关键。  关 键 词 中小学;校训;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王彩霞,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校训
一个国家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总是沿着其独特的路线,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完成其固有的使命。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就希望建立世俗的民主国家,企求通过教育将存在着财产、种姓和宗教等差异的国家统一起来[1],公民与道德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国家认同是印度道德与  公民教育的主题    印度希望成为民主、世俗和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任务就是树立民主、世俗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1979年的《国家新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