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春晚 惊心动魄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终于在2010年2月13日除夕之夜首次对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了高清现场直播,全球观众通过高清电视广播、标清电视广播、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多种方式观看了春晚。虽然舞台设计、灯光和演员阵容同样空前绝后地强大,但是众多观众还是对春晚的节目不满意——网络调查中13.6%的满意率,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81.6%的满意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互联网为今天的春晚观众提供了对节目品头论足的资本和舞台。观众(网民)们并不需要央视的重播,就能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找到相应的春晚节目视频,甚至可以网络下载高清版本的春晚全部节目。所谓的刘谦魔术揭秘、王菲“假唱“备播带风波等,都是网民通过反复观看春晚网络视频节目后判定的。借助于博客、论坛等舞台,观众(网民)们纷纷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部分有条件的观众借助自己录制的高清视频,进一步通过视频截图确认了这些发现。
  观众(网民)们感兴趣的大多是内容层面的细节,从技术角度观察本次春晚高清现场直播过程,笔者的感觉是”惊心动魄”,其中有多处硬伤值得商榷。笔者曾经参与了1997-2000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制作,虽然已经是十年前的经历,但是央视春晚的技术流程并未发生太多变化。本文就笔者对自己收录的春晚高清版本的观看与分析,进行一些技术细节的解读,希望能够为大家制作高清节目提供点滴启迪和帮助。
  
  春晚的技术制作环境
  
  2010年央视春晚依然在西长安街、毗邻军事博物馆的央视大楼举办,准确地说,这座1987年启用的建筑应该称之为“中央彩色电视中心”。从长安街上看彩电中心,大多数人只会关注136.5米高的主楼(央视员工常称之为“方楼”),不过,春晚的演播室和导播室都位于这张俯拍照片下方这圈三层高的配楼中,央视员工一般都称之为“圆楼”。
  “圆楼”并非正圆形,从上方俯视,其形状如英文字母C,也就是一个不封闭的圆环,缺口的部分几乎被方楼填满。圆楼外环是演播室,上下贯通,包括600、800、1000平米等多个大型演播室;内环上下分割为三层,用作导播室、化妆间、制作机房等:中间是一个圆形空地。1997年之前,位于外环的1000平米演播室是央视最大的演播室,也是历届春晚专用演播室,笔者首次参与的1997年春晚就是在这个演播室举办的,这也是该演播室最后一次举办春晚。令笔者惊叹的是。之前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的高质量春晚直播画面,竟然采用的依然是标清模拟复合系统方案制作的,而当时标清模拟分量和标清数字系统已经相当普及,高质量摄像机和切换台在模拟复合系统中同样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1998年春晚彩排之前,央视在圆楼中心的空地上建起了新的1号演播室,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号称当时亚洲最大的演播室。其实本届春晚时使用的场地只是仓促完成的一期工程,视音频系统也未正式安装,使用的是转播部的“野战设备”,一堆航空箱临时堆放在1000平米演播室的导播室内(内环二层),不过这次用的已经是标清数字系统了。
  2@10年春晚的演出场地依旧位于1号演播室,不讨该演播室已经在多次改建后日臻完善,据称原先令演员和音频工作人员头痛的声音混响时间过长问题已经大大改善。
  演播室就是节目演出的场地。从技术层面讲,演播室主要包括舞台、灯光、摄像机、收音系统、现场扩音系统等。1号演播室使用了十多台高清摄像机,包括架设在轨道上的摇臂摄像机以及2009年国庆阅兵转播中使用过的“飞猫”摄像机。
  导播室也叫导播控制室。春晚直播时,总导演和切换导演都是在这里完成现场创作,而在演播室内指挥的一般都是现场执行导演。导播室可简单地分为视频控制切换区、灯光控制区、音频控制区、技监区、节目录像区等。与大家常见的中小型演播室不同,央视的大型演播室与导播控制室之间并没有采用隔音玻璃观察窗的方式,导播室和演播室的联络只能通过通话系统以及导播控制台前监视墙上的画面。实际上,1号演播室与位于二层的导播控制室之间隔着一条两米宽的走廊,更不可能直接联络。
  导播控制台的中心区是切换台,也是总导演和导播(切换导演)的工作区。切换台的左侧是视频工程师的工作区,视频工程师的职责是在直播期间,通过CCU调节控制各路摄像机的光圈、白平衡等。视频工程师的左侧,是灯光控制区。再往右看,切换台的右侧是放像操作区,负责插播节目片头以及提前录制的节目插播录像带等。图文字幕和在线包装系统视情况安排工作位置。
  音频控制区、技监区都是单独设置隔断的独立房间。技监区,负责将直播信号传送到播送中心进行播出,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保持整个视频系统的所有设备与台内主控机房保持严格的锁相关系,演播室系统的同步机必须运行在外锁相状态,也就是与台里主控的同步机锁定。只有保持设备严格的同步,来自多路摄像机以及插播录像机的信号在切换时才能平滑稳定,字幕机的图文字幕在画面上不抖动。技监区还包括节目录制功能,在直播时录制高清、标清母带,用于节目重播和存档。由于目前磁带的长度都不到两个小时,而春晚时长五个小时,因此必须双机交替录制,并且必须保证磁带上的彩条、黑场及时码符合播出要求,担当此工作的也肯定是熟手。
  
  奇异黑屏事件、切换失误与同步信号失锁?
  
  春晚的第八个节目是《荷塘莲语》,配合《阿凡达》风格的LED背景画面,该舞蹈的确令人眼前一亮。舞蹈结束,镜头先切换到观众鼓掌镜头,接着切到另一观众区的主持人朱军和周涛,朱军刚开口说话,画面忽然全暗,一秒钟内又亮了起来,但是还未等画面恢复正常,导播就慌忙切换到舞台上,电视观众看到的是场工正在搬运下一个小品节目道具的画面,顷刻间,镜头又切回朱军和周涛的主持画面。
  这就是网友们戏称的“奇异黑屏事件”。网友们分析道:“今年春晚有一个明显的技术失误,就是朱军和某女主持人在说串词时,场灯提前拉黑,在不到1秒内,导播就将画面切到正在准备道具的舞台上,然后灯光恢复后又切了回来。”
  真相是这样吗?非也。
  我们看视频截图:
  图1镜头切换到观众席的朱军和周涛后,背景中的观众区灯光正常,但是两位主持人的面光不够:
  图2灯光师从视频监视墙上的主监画面上发现了这一失误,或者被自己右侧的导演、视频工程师提醒,急忙将面光推上去,我们看到了朱军和周涛的面部已经明显曝光过渡;
  图3视频工程师下意识要收小这路摄像机的光圈,但是不小心碰到了CCU控制器上的Block键,画面变黑:
  图4画面全黑:
  图5导播发现主监视器出现黑画面,慌忙切换到舞台上:
  图6视频工程师立即将主持人画面的光圈调整到合适大小,导播重新切回主持人。
  笔者为什么判断黑屏的原因是视频工程师失误而不是灯光师的责任呢?首先,灯光的急推急拉操作反应没有那么快,因为灯光会有“余辉”效应;其次,灯光师不 可能同时将主持人面光和整个观众区灯光全部同时拉下来;第三,如果真是现场灯光全暗,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不可能不惊慌失措,从朱军说话的流畅度和现场观众的情绪上,可以确认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直播失误。
  其实,这一失误本可避免,因为早在舞蹈节目结束前,两位主持人就在该区域候位,灯光师和视频工程师应该提前配合和相互提醒,调整好该机位的光线和曝光值。请参考央视《视频工程师工作职责》第二条:“当……主体拍摄物光比条件不对时,有责任通知导演,要求其协调相关工种进行技术调整,以确保信号质量。”
  如果说上一失误导播可以免责的话,在第13个节目歌曲《和谐大家园》,也就是被韩寒嘲笑的那个“亚克西”之后,发生了一次切换失误,该失误肯定要算到导播的头上。
  图1“亚克西”结束,切换到观众鼓掌:
  图2按照播出台本,本应插播“贺电榜”录像带内容,但导播忽略了插播环节,直接切换到候场的“念电报主持人”任鲁豫、欧阳夏丹,该机位摄像机看到寻像器中的Tally提示灯亮起、信号被切出,按照事先的约定,镜头从两位主持人中问的“贝因美”广告柱及柱顶的老虎玩偶拉开:
  图3总导演或导播发现切换错误,急忙切换到插播录像机的视频通道,播放“贺电榜”;
  图4播放“贺电榜”过程中,导播与拍摄主持人的摄像师使用通话系统沟通,摄像师重新将镜头推到“贝因美”广告柱及柱顶的老虎玩偶,“贺电榜”插播结束,切换到主持人机位:
  图5摄像师从特写拉开到两位主持人全景画面。
  肯定有看官会问笔者,既然已经切到主持人画面,总导演索性扰省掉“贺电榜”插播环节算了。呵呵,“贺电榜”是春晚硬梆梆的硬广告啊!
  上面这两处失误,也都是“硬梆梆”的。本次春晚直播还有若干次“软故障”,笔者也是在回放录像时才搞明白:原来春晚直播中,多次出现了同步信号失锁(或者是信号传输故障)现象!
  我们先看一段央视工作人员的文章:“由于本演播室是直播型演播室,系统的相位应该与台内主控机房保持严格的锁相关系。所以演播室系统的同步机必须运行在外锁相状态,也就是与主控的同步机锁定。调整系统同步相位的方法是:在切换台的输入端处,以主控送来的高清信号为基准,调整演播室同步机使机房同步机发生的彩条与主控送来的测试信号对齐,然后分别调整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相位使其与主控送来的测试信号对齐。目前的数字高清切换台每个输入通道都有缓存器,缓存的大小也就是切换台窗口的大小,在窗口范围内,相位差可以被纠正过来。本系统的高清切换台的窗口为±1/4高清视频行,主控的外来信号是通过光缆送到本演播室,光端机每次开机后,信号的相位有少量的漂移。实际操作中,我们尽量把信号相位调整到中心的位置。”
  理论上,只要节目开播前调好整个系统的同步相位,就不应该出现同步信号失锁的情况,但是最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多次发生了。我们先看刘谦的魔术:
  刘谦的魔术,整个过程是有一台移动摄像机“长镜头”一气呵成拍摄的,但是就在刘谦拿过来纸巾擦面前的玻璃时,画面忽然短暂地黑了下。通过慢放我们发现,其中6帧画面有司题!在这6帧画面中,第一帧和最后一阵画面突然变弱,中间4帧是全黑画面。但是此时CCTV台标稳稳当当地显示在屏幕上。
  同样的情况在开场歌舞中也出现了一次,5帧画面有问题,中间3帧是全黑画面;最严重的是第二个节目冯巩小品《不能让他走》,其中一个全景画面连续12帧都有问题,同样台标纹丝不动。这些技术故障的出现,不由得让笔者对本次高清直播的成功完成信心大减,提心吊胆了好几小时。
  进一步观察这些“问题视频”及高清截图,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应该出在从导播控制室向央视播送中心信号传输过程中造成的,如果是某一路摄像机信号出现问题,春晚角标字幕机的信号不应该消失。而CCTV1台标是在播送中心叠加的,因此直都在屏幕上稳稳当当的驻守着。
  在如此大规模、技术周密的高清现场直播中,尚且会出现此种情况,我们在平常的多机位节目制作中更应该重视电缆的质量问题,避免此类事故。
  
  备播带和插播录像带是两码事
  
  在春晚直播前的2月9日,就有一位网友“皮皮狗”在博客上报料:春晚13个节目将录像播出,并列出了详细的节目单:
  1 舞蹈《玩具店之夜》
  2 舞蹈《对奕》
  3 舞蹈《春天的芭蕾》
  4 舞蹈《虎跃龙腾》
  5 舞蹈《追梦》
  6 舞蹈《跳春》
  7 舞蹈《荷塘莲雨》
  8 歌曲《让我们舞起来》(宋祖英)
  9 歌曲《微笑》(毛阿敏)
  10 歌曲《传奇》(王菲)
  11 歌舞《和谐大家园》
  12 歌曲组合《网络上的歌》(笔者注:这个节目似乎被砍掉了)
  13 杂技《大蹬人》
  春晚还没结束,就有网友揭秘:王菲的《传奇》疑似非现场直播并“假唱”,并贴出演唱时话筒位置变化的截图。而大年初一上午CCTV9重播春晚,观众居然发现若干演员的服装与直播时不同,网友热议该版本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备播带”。而媒体也在几天后报道,在采访春晚一名不愿意具名的导演时,该导演认为王菲“假唱风波”与备播带有关:
  “王菲今年总算借着春晚宣布正式复出,然而这几天网友一直在争论王菲是否在假唱。破绽是在直播视频21:29:52时,王菲拿的麦克风前后有差别,刚开始王菲拿的麦克风黑色线条是在正中间的,而随后的画面看到的麦克风黑色线条靠了右边,网友就调侃:正在唱歌的王菲还要记歌词,还要看机位,居然还有闲情转话筒,那不是假唱是什么?不过前天春晚的导演完全否认王菲假唱。他表示春晚是杜绝假唱的,大家看到顶多是现场和备播带的转换,毕竟导播会拿最好的画面给现场观众,所以画面会不时切换。”
  备播带如此神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春晚录备播带是有历史传统的,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的晚上:
  其次,备播带是为了防止直播时的重大事故,如灯光事故、系统事故、断电等极端情况,因此在制作完成后就提交给播送中心,根本不可能出现上文提及的导播在现场信号和备播带之间切换的情况;并且,历届春晚还没有发生过一次在直播时启用备播带应急的历史;
  其三,在直播同时播出“备播带”的隋况,2009年的春晚出现过,当时央视高清综合频道播出的就是提前录制的高清备播带,不过这个版本不一定是当年腊月二十八晚录制的正式各播带,因为缺少了多个节目,可能是更早时候录制的专门供高清频道播出的版本。
  那么上文提及的13个录像播出节目是怎么回事呢?
  某些节目提前录制插播带也是春晚的传统,主要是高难度的节目,如杂技、舞蹈等。笔者参与春晚的那几年,一位名字叫做黄豆豆的 男舞蹈演员差不多年年上春晚,有一次排练时就从条道具长凳上摔了下来。为了预防直播中出现此类事故,舞蹈和杂技一定要录播。
  当然,录播的原因不仅如此,精心排练的舞蹈,如果要在电视屏幕上完美地展示每一个环节,现场直播时导演几乎无法精确完成摄像机的现场调度,为了更好的屏幕效果,提前录制多遍并加以后期编辑是必然的。上面所指13个节目中,多是舞蹈和杂技就不奇怪了。
  那么,三首独唱歌曲,包括宋祖英、王菲和毛阿敏这三位实力唱将又是怎么回事呢?特别是王菲和毛阿敏,她们在演唱时舞台上都是独自一人,难道也需要提前录像吗?
  从春晚播出的节目看,王菲和毛阿敏的确是录像播出,除了网友提供的截图,笔者发现了更加确切的细节:
  ——王菲的节目中,有一帧画面中出现了一条横向水波纹(右页上图白色线框中),这种东西,熟悉数字录像机和录像带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是现场直播信号,绝对出不来这种瑕疵:
  ——在王菲和毛阿敏的节目中,都有多处特写镜头“从虚变实、再从实变虚”的画面,仔细观看该节目,你会发现,这些效果肯定不是摄像师手动变换焦点得到的,而是使用后期非编设备制作的“特效”。如果是摄像机镜头焦点变化,一定会发生前后景清晰度的渐次变化,而我们看到的都使“虚俱虚、 实俱实”。
  为什么?因为这两个节目,虽然没有伴舞,但是现场LED屏幕的调度相当复杂,像王菲出场时,吊在舞台上空的500根2米长的立体视频柱,瞬间拼成个圆形的地球,在演唱过程中,又变形为绿色的大树造型,为了保证这些LED屏幕不出技术司题,录播也是必要的。据称,王菲的歌曲录了四遍,按照笔者之前的经验,其中一到两次应该是多机位切换,另外几次专门录制特写、近景机位,后期再把这些画面编辑为完整的节目,特写镜头“从虚变实、再从实变虚”肯定是某位后期导演对“完美屏幕效果”的追求,但是偏偏没有注意前后镜头握持话筒位置的变化。
  宋祖英独唱时,舞台上站满了伴舞团队,为了让画面好看,的确有提前录制的必要,但是从播出节目的效果看,其精致程度似乎不像精心制作的插播录像带。不过,笔者仔细查看时,在一个俯拍镜头中竟然发现左下角有两个黑色的“游手好闲”的人影,他们是谁?看旁边的截图就会明白。如果真是现场直播,这两位摄像师会如此清闲吗?理论上讲,应该是提前录像,在单独录制某些机位时,这两位摄像师才有可能无所事事。
  如果节目是录像播出,真唱和假唱这个问题就毋须问了。为什么?在现场直播中,如果是插播录像带,音频自然来自录像带还音,否则演员的口型很难对上。
  那么,会出现导播在现场信号和插播录像带之间切换镜头的情况吗?按照笔者的经验,这个可能性近乎为零。为什么?对央视而言,安全播出永远是第一位,既然有插播录像带,为什么还要冒险多此一举呢?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验证,对比一下大年初一上午CCTV9播出的备播带版本,如果这三首歌曲和除夕夜直播画面完全一致,那么肯定是提前录像播出。
  备播带也罢,插播录像带也罢,都是保证节目安全、高质量播出的技术手段。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高清时代观众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在使用这些手段保证安全、高质量播出时,一定不能自以为是或粗制滥造。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已经举办了25届的央视春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但就在此前不久,有一位网民老孟向这道传统的“年夜饭”叫板,声称要办一台山寨春晚,并且要大年三十的时候在网络上直播。他不仅在自己的车上贴出“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标语,还应网友要求找了一间办公室组建了组委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近千个节目报名参加山寨春晚,眼看场面越搞越太,老孟干脆开通了名为“中国山寨电视”的网站,并冠以C
期刊
初见郑云,被他那双小眼睛吸引,不大却很有神,和他聊天时感觉这个^很谦虚低调,但有时候冒出些无厘头幽默风趣的话会带给别人轻松快乐。他来北京已经五年了,其中有两年是在两所学校度过的——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这才明白平时看起来有点蔫的他在舞台上和镜头面前怎么会那么有张力、和平时判若两人,原来是科班出身。    “表里不一”的郑云    作为一名主持人,在生活中也应该能说会道。可郑云却不一样,平时在
期刊
经常看影碟的朋友大概都记得,从VCD到DVD的升级无疑是非常震撼的,在家中观看电影的用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而刻录用户则将一张盘片的容量从0.7GB提升到了4.7GB甚至更高。但随着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宽带网络以及HDTV的普及,DVD也已经难以满足越来越多发烧友的需要,于是一场新的革命开始了,蓝光(BD)和HD DVD产品出现了,在技术上,蓝光刻录机系统可以兼容此前出现的各种光盘产品。蓝光产
期刊
2009年对于网友来说是一个极其寂寞的一年。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喊遍大江南北;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姐写的不是文章,是寂寞,跃然出现于网友的个性签名;别迷恋哥,哥是个传说安慰着剩男剩女的心。一棵大树上仰望天空的寂寞熊猫,把寂寞推向高潮。网友们感叹,2009太寂寞。基于这种寂寞的大流行,2008年曾主办“猪坚强”春晚的成都草根剧组再次揭竿而起,带领广大草根网友共同来举办一次属于网友自己的春晚,
期刊
我们经常会碰到音量不一致的音频素材,如果它们都独立成段且处于不同轨道上的话,我们可以使用音量电位与均衡滤镜、轨道音量调节线,或者混音器等传统方法来调节音量,但是如果同一段音频音量有高有低,用上述方法就比较麻烦了。现在,在EDIUS 5中,我们可以使用新的izotope效果器来轻松实现音量的均化。  在时间线轨道上放置一段音频素材,从它的波形上可以看出来,在这段时间中音量有大有小。  如果此时这段音
期刊
2005年初,索尼高调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专业级HDV高清摄录一体机HVR—ZIC,此消息一经宣布就得到了业内用户的广泛支持,ZIC一直大卖到今天。虽然其间也推出过如HVR—V1C等新款机型,但是ZIC在性价比和功能性上的平衡优势令其当家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2008年是索尼HDV推陈出新的一年。2008年2月20日,索尼在北京隆重推出了HDV新机型HVR—Z7C和HVR—S270c,这两款机型都具有
期刊
你有在欧洲学习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你后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99年我去丹麦学习影视,02年回国。我从小都很喜欢看电影。父亲是专职摄影师,他对我的影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至于后来我对影像的一种特殊的偏爱和敏感,说不太清楚,总之很着迷。高中毕业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去了国外学习摄影。  你觉得在国外能学到什么?  我觉得不能用一个量化的标准去形容。更多的是从思维意识方面的影响,能更好的去独立思考,没有任
期刊
一个真正的工作狂,不会放过任何积攒素材的机会,哪怕只看到一次晴朗的黄昏日落,都会找一台相机拍几张照片。不过,随着技术上的日新月异,目前的小型数码摄像机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这类用户的需要。一些最新款的高端小型数码摄像机已经不比前几年的卡片机厚多少,在良好的光线下画质也能和入门级单反相机一较高低。  在视频制作领域,依靠小型机器积攒素材直是个难题。随身携带摄像机还可以接受,但是随身携带十几盘磁带就太不实际
期刊
林鑫 画家,独立影像制作人,1960年生于陕西铜川市,祖籍江苏太仓。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及西安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出版画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林鑫》诗集《噢!父亲——黑色的记忆》。2003-2004年编导了纪录片《陈炉》,2005年入选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和云之南记录影像展。2005-2006年,拍摄制作关于矿工生活的纪录片《三里洞》,获得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每年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已不太远的一月份,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电子秀就早早的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架势。今年的CES与往年有些不一样,有人提出口号称CES不应再是“Consumer Electronlcs Show”(消费电子展),而应该是“Consumer Electronics Save”(消费电子拯救)这是一场遭遇战,对阵双方一方是全球最尖端数码技术的大秀场,一方是历史上最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