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语境下的微阅读教学探讨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提高生活意识、丰富情感经验、扩充知识储备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在微媒体語境下,如何发展学生的阅读素质和能力已成为教师必须攻克的教学难题。传统的“海量阅读”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要加强微阅读教学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一、注重阅读感悟


  在“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从语文知识、思想方法、人文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阅读心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将微阅读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功效——丰富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增进写作经验。
  以《精卫填海》一课为例,由于本篇文章字数相对较少,符合微阅读短小精练的特征,所以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一方面,在布置学习清单时,教师要注意挖掘文中的生字、生词、晦涩难懂的句子,鼓励学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展示精卫填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画出文章中体现“精卫”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的句子,并要求学生从精卫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其在深入阅读中产生更多的感悟。

二、注重阅读功效


  阅读是学生发展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尤其是在进行大量阅读后,学生可对客观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所以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原则,将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品质作为教学重点工作,并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学习期待等因素,加强微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渗透,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达到丰富自身生活和情感的目的。
  以《父爱之舟》一课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听音乐,看视频,体会父爱。然后教师可以用自身的生活阅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文章。为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心得,教师还可将微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设计“我的爸爸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等问题,带领学生回忆父爱的实例,深入体会父爱的伟大,促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注重阅读渗透


  小学生具有探究欲强、好奇心重的学习优势,也有自控力差、专注力不足的学习劣势,所以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特征,尽可能地创设直观化、立体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科学地开展微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微阅读教学理念,将鉴赏文章中有哲理的词句作为提升兴趣和夯实能力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在进行微阅读时养成良好的评价意识。
  以《守株待兔》一课为例,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情感阅历,必然难以解读本文的中心思想。为避免学生出现盲读的情况,教师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合理引入一些生活意识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教师讲述“勤劳”与“懒惰”的区别,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教师还可以引入《狐假虎威》等寓言故事,让学生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提升阅读能力。

四、注重阅读拓展


  为了持续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要始终坚持“开放性”的教学原则,提供更多的课堂交流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挑选一些优秀的文章作为微阅读的载体,教会学生与作者交流思想情感的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以《女娲补天》一课为例,教师应先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与学生共同讨论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深入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补天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女娲造人》等文章,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系统。最后,教师再结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内容,在拓展和延伸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重新定位阅读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微阅读教学的价值效用,促进学生在微阅读中找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恰当使用。本文以此作为分析的切入角度,着重阐述如何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语言的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教学语言使用的规范性,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用,并且在潜
期刊
汉语言文学实际上涵盖了汉语言和中国文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从文字到文章,进而上升到民族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的系统性范畴.进入互联网时代,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对当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诸多专家和学者积极投入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重新梳理和审视中,以响应时代的新需求和新使命.由王旗编写的、吉林文史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汉语言文学概论》一书,便是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解释文学的本质,审视理论的发展,对于研究当下汉语言文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唯有对阅读有所感悟与思考,才能提高写作兴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阅读氛围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仿写练习  教材中的文章题材与写作手法丰富,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有效文本。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思考,对文章内涵与中心思想进行挖掘,能够实现与作者近距离对话,获取更多的阅读感受
期刊
自从上次赛跑输给了乌龟,兔子心里很不服。心想:上次是我小看了乌龟,才输给了它,这次我要吸取上次的教训,肯定能赢。  一天,兔子兴冲冲地跑去找乌龟,胸有成竹地对它说:“我俩再比一比,看谁跑得快,如何?”乌龟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兔子,同意了。第二天一大早,它俩如约来到绿草如茵的赛场开始热身。  比赛开始啦,兔子飞快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把乌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此时,兔子回头望了望,乌龟被自己甩得老远,心里
期刊
风轻轻地吹,雨悄悄地下。街上的行人,形色匆匆,着急地赶路回家。浅黄、深黄、橙红、暗褐色的树叶铺在地上,地面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地毯。  我紧贴在母亲身旁,手挽着手,一把硕大的黑伞为我们撑开一片无雨的空间。蓦然间,我瞥见母亲鬓角的一缕白发。我一下子低下头,眼眶里又泛起泪花,思绪飞扬。  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好像离笼的小鸟,飞也似的跑出教室,撑起家长送来的伞,走在回家的路上。转瞬间,教室静了下来,耳边只听
期刊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厚的观世哲学和修身之道,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和谐宽厚的社会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等.历经千年,这些思想智慧早已沉淀在了语言文字、建筑器物、医学艺术、饮食服饰、节庆风俗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生不息,影响深远.在这个倡导文化多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梳理并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更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当代文化传承的挑战和使命.由卢志宁等人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正是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
期刊
妈妈是一家公司的经理,白天很忙,晚上就变身成了一名“玩家”。今天晚上,精力充沛的弟弟突然提议“打一场架”(这是他玩的一种特殊游戏),其实就是要把对方推倒在沙发上。我以为妈妈不会去玩,没想到她第一个答应了!于是,一场精彩的“打架”游戏开始了。  弟弟嘴里喊着“嘿哈、嘿哈”,双手握成拳头,身体前后晃动着;妈妈也喊着口号,双手挡在前面,弯着腰准备抵御弟弟的攻击。弟弟加快速度,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绕到了妈妈的
期刊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研学和旅游真的不一样!”“我也想和希乐舅舅一起去研学,和同龄人一起去研学,又有趣又有收获。”“来来来,我给大家读读我跟希乐舅舅学写的诗。”  每天一到课间,教室里就离不开“研学”的话题,只要有一个同学提到《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这本书,就像三峡大坝泄洪,各种话题奔涌而出。学生热情极高,那一声声惊叹流露出向往与期盼。  “你刚刚读到的那个故事在哪一部分,快告诉我,我要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训练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任务驱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参与到拓展阅读活动中,这样的拓展阅读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初步了解相关人物以及故事的部分情节开始,带着好奇心进行拓展阅读。  例如,在教学《景阳冈
期刊
谁都会犯点儿小错误,  犯了错误也不怕。  不怕挨爸爸打,  也不怕挨妈妈骂。  你要問我最怕啥?  最怕的是老师看着我,  最怕他只看着我不说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