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显良的书法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以创造独立为贵,然舍法便不是书。”这句话是我在课徒时经常给学生们讲到的。大抵是须先有法而后可突破前人藩篱。历代大家几乎都从师法传统开始,然后再沉潜用功,才会有所建树。
  蔡显良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出于对古典艺术的热爱。来到我这里攻读书法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南艺上学时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做学问上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感悟力,在技法上勤学苦练。日见其长。自2007年他调入“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工作以后,勤做学问,很快就破格晋升教授。2008年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成立时。他担任副所长。得以在所长曹宝麟教授身边亲聆教诲。凭借扎实的文史功底,他在论书诗这一研究领域可谓如鱼得水,首屈一指。创作上亦日渐精进,点画道美,章法自如,势态跌宕有致,潇洒中不失沉稳。书卷气息隐现于毫端。他力追前賢,取晋书之大雅,汲汉简之简约,得钟鼎之气象,而以笔法为本,一以贯之。擅长篆隶与行草创作,而行草是其着力最深者。他始终抓住“二王”一线,上溯晋人尺牍,膜拜魏晋气韵,研习锺王法度,中探宋元消息,倾心于苏之沉着、米之真率:下得明清气势,跌宕中见觉斯,点画间有青主。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曾说过:“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长期的史论研究,提升了他的综合素养,使其创作自然而然,情绪饱满,其作品也因此血肉丰满,是其思想和情趣的自然流露,并形成自己沉着痛快、潇洒飘逸的鲜明风格。但愿其书法创作能够光景常新,更上层楼。
  责任编辑:刘光
其他文献
画院始于五代,最初它其实是一个官署名。古代画院服务于宫廷,显得是那么的高高在上,艺术在此成为皇权的一种昭示符号,神秘而庄严。  如今的画院,早已褪去宫廷的烙印,成为反映时代生活、服务民众精神文化、展示与推广中国艺术发展的良好平台。然而,对于民众而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低调,画院的神秘感仍有那么些若即若离。也许,以“围城”来比喻这种感觉并不是很恰当。但不可否认,画院与民众之间确实存在着一道无影的“墙”
期刊
1994年,曾经成功扮演周总理的著名演员王铁成搬入北京顺义的一栋别墅里,从此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前不久和王铁成、蓝天野、李嘉存等人一同去广东参加一个书画笔会,因有共同的收藏爱好,我和王老经常忙里偷闲,聊些收藏的感受。  触动较深的是王老无意时说的一句话:我玩的是过程,不想结果,更不考虑别人怎么看。这句话其实分量很重,目前的收藏界能有这种认识的人不多了。  在去年嘉德秋拍的答谢宴会上,嘉德总经理王
期刊
前不久,我应邀去参加艺术家朱仁民艺术馆的开馆仪式。一位与会嘉宾问我:现在市场上有没有人在仿这位艺术家的画?我所知有限,只能以一己之见答之:至少我还没有见到。  其实这个问题好几年前就曾有人问我,当时正值这位艺术家创意设计并实施建造杭州胜利河(古运河南端入杭州市区后的一段分支)古水街工程刚刚竣工,艺术家为这一工程的核心部分“环楼”所绘丈二匹水墨巨构《环楼戏说》,以及另一件也是以古运河历史风情为题材的
期刊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1976年7月28日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带给人的心灵震撼直到今天都难以平息。而对于石齐来讲,这一天也令他终身难忘,不仅仅因为那场惨烈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36岁的石齐走进了北京画院的大门,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画院生涯”。  6月的一个午后,本刊记者造访了石齐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工作室,一说起他与北京画院的缘分,这位画院的老职工,立刻放下了手中的
期刊
深受中華文化影响的近邻日本是海外吴昌硕研究的一大重镇。日本学界对吴昌硕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清末民初至20世纪20年代,是吴昌硕作品在日本的传播期和“吴昌硕热”在日本的兴起期。这一时期,吴昌硕的艺术作品东渡日本,对日本近现代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启了日本学者进行吴昌硕研究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日两国学者对吴昌硕研究开始实现学术意义的双向交流和争鸣互动的时期,日本
期刊
一边是出版界的翘楚,一边是百年名校;一边有中国第三大图书馆做后盾,一边则坐拥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过云楼藏书,在盛夏的中国引发了一场引人瞩目的争夺。  过云楼藏书,一个家族和一座江南名楼近150年的收藏与积淀,在盛夏的中国引发了一场引人瞩目的争夺。  盛况空前的巡展  2012年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网站上一则《过云楼藏书整体亮相匡时春拍》的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引发了2012春
期刊
但凡见过香港中环林立的摩天大楼、领略过铜锣湾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踏过尖沙咀大牌汇聚的广东道的人,一定对香港这个时尚之都、购物天堂印象深刻。然而,5月底6月初,以第五届香港国际古玩展领衔的多个与艺术及收藏有关的展会在香港同城上演,这个东方之珠俨然也成了艺术之都。更为重要的是,背靠中国内地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使得香港成为了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古玩精品汇聚香江  5月27日下午
期刊
决定美术作品生命力的是它自身的艺术性,而非尺寸的大小。中外如此,千古一律。法国卢浮宫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尺寸并不大,可在数十万件藏品中,它是三件镇馆珍宝之一。我国古今有许多划时代的杰作,诸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其规格仅38.5厘米×29.6厘米,约合一平尺,但它却代表了唐代绘画的最高水平。今人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气势沉雄,也是案头绘画。  美术作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当时市场供求关系、运作方
期刊
过云楼风雨录
期刊
2012年春,过云楼藏书横空出世,成为这一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最大亮点。然而,关于这批珍贵古籍的研究、讨论、竞价、争夺、归属,却给这本就难得的藏品赋予了更多的传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