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突围:省级卫视合作模式探析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省级卫视之间一直在尝试着不同形态的合作方式,其形态纷繁复杂,程度深浅不一。从省级卫视合作的历史和现状看,主要有全国省级卫视广告联盟、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等三种合作模式。
  关键词:省级卫视 合作模式 全国省级卫视广告联盟 区域合作 跨区域合作
  电视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省级卫视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省级卫视在电视竞争格局中一直处于“上挤下压中围堵”的局面,上有来自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的巨大压力,下又面临着本地城市电视台的威胁,中间还要应对其他省级卫视的冲击,同时还要对付境外卫视的威胁,选择合作是省级卫视的必然选择和出路,“卫视合作是改变中国电视媒体广告格局的一个元素”。[1]
  目前省级卫视之间的合作存在着以下阻力:一是行政壁垒。中国的电视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属性, 并且其政治属性要远强于经济属性。行政力量成为影响电视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省级卫视也不例外,它承担着本省新闻报道以及宣传本省文化、本省形象的责任与义务。省级卫视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卫视自己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行政层面,很多决策并不是省级卫视能自行决定的,从而导致难有深层次的、触及根本的合作。二是地方保护主义。“长期以来,我国媒介市场条块分割,形成了森严的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封锁,媒介资源无法通过市场实现优化配置,尤以电视业为最。”[2]省级卫视往往“受制于落地城市的态度,上得了天落不了地”。[3]地方电视台一般会采用拒绝对方落地、插播自己的广告、抬高入网落地门槛等三种方法来对付外省卫视。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无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省级卫视之间的合作。
  但是省级卫视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裹足不前,而是在市场需求的强烈推动下,继续加强合作,并且合作程度有明显深入的趋势,新的合作形态不断涌现。再者政策上的束缚是一个日趋放开的过程,例如制播分离政策的推进给省级卫视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可能性。从省级卫视之间合作的历史和现状看,可以归纳为全国省级卫视广告联盟、区域合作、跨区域合作等三种合作模式。
  一、全国省级卫视广告联盟:一次失败的突围
  全国省级卫视广告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省级卫视较早尝试的一种合作模式,它实际上是国外盛行的电视网络广告联合销售模式的翻版。2001年—2003年3年间,经过北京会议、深圳会议、郑州会议,32家省级卫视终于结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告联盟,把矛头直指央视,企图占领全国的电视广告市场。
  联盟的初步形成,在广告市场的争夺、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际发展来看,联盟策略是一条不归路,只是昙花一现,以喧嚣开始,以失败而告终。剖析其失败的原因,联盟在利益分配、组织形式、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利益分配失衡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省级卫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在省份的经济、文化和信息传播发达程度的影响,因此各个省级卫视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状态。”[4]联盟成员数量众多,各家省级卫视之间在收视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且省级卫视的实力又是一个变量,这样就势必会在联盟中引发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利益分配是任何合作的根基和前提,有利则联,无利则散,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二、区域合作:省级卫视的再次突围
  联盟的失败让不少省级卫视认识到盲目的全国扩张策略并不现实,而且有可能会造成本区域市场份额的流失,得不偿失。于是省级卫视之间开始寻求新的合作模式,从全国联盟转向到区域合作,将目标市场重新定位在所在行政省份或者周边区域。所谓的区域合作就是局部区域内几家省级卫视进行合作,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整合区域内的卫视资源,充分发挥整合传播的优势,以寻求在该区域市场内占据强势地位。
  (一)省级卫视区域合作的特点
  1. 共同的地域文化是其合作的强力黏合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千姿百态,地区的差异性直接导致观众收视的差异性。就算是大众性、通俗性非常强的电视剧,也会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收视特点。如2011年本山传媒制作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第4部——《乡村爱情交响曲》,其收视率在地域上呈现出了巨大差异。“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以北的观众看得是津津有味,而以南的观众则反响平平,甚至有些冷淡。”[5]由此可见,收视区域化是观众电视观看的重要特征之一。区域合作的成员之间一般具有共同的地域特征,在受众文化、收视习惯、风俗民情、消费习惯等方面相同或者相近,这就为省级卫视区域性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 可操作性强。省级卫视区域性合作的成员数量相对于联盟大大减少,一般不会超过5个,加上选择区域合作的省级卫视具有很多共同点,实力相差不大,这就大大提高了它们在实际运作中的可操作性。省级卫视区域合作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3. 满足了广告客户的区域市场定位需求。很多广告客户会把市场营销目标定位在一定区域,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区域性企业更是如此。区域范围介于省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之间,目标区域内的各行政省市一般地缘关系紧密,消费偏好趋同或者相近。省级卫视的区域性合作正好满足了广告客户的这种需求。
  (二)省级卫视区域合作的实践
  对于区域合作模式,一些省级卫视已经开始了初步尝试和探索。2008年,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省卫视召开了“星四军新天地”全国联合推介会,其目的是邀约“标杆客户”。 这为以后省级卫视区域性合作的战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2009年,由地处西南区域的贵州、广西、四川、云南和重庆等5家省级卫视,正式成立了新的省级卫视联合体——“合力联盟”。这5家省级卫视在地缘上几乎彼此接壤,风土人情极其相近。“合力联盟”依托区域的特点,协同服务,资源互补,不仅仅互通本区域的广告信息和共同维持本区域的广告价格体系,而且在节目制作、活动策划方面也进行了深度合作。   三、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省级卫视之间的合作往往会突破地域局限,合作双方不再以地缘文化为基础,而是以资本或者节目资源为纽带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合作,这就是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跨区域合作在地域上的跨度可能会很大,其中一方可能在东部,另一方也可能在西部,它们之间在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消费习惯等方面大相径庭。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是频道整合需求的市场表现,也是拓宽省级卫视自身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可以凭借合作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扩展品牌影响力和形成新的电视产品。“这既是广播电视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广播电视系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将对未来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6]
  在实践中,由于区域行政壁垒的限制,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往往停留在形式上,只是局限于广告联播、新闻采访、活动组织等简单层面。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省级卫视日益膨胀的频道整改需求,近年来省级卫视的跨区域合作风生水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湖南卫视与青海卫视、上海文广与宁夏卫视的跨区域合作。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跨区域合作很有可能成为省级卫视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合作的力量来自强大的市场需求。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背后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变革能量,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条块分割”的限制,涉及人事变革、地方利益、融资、跨区域产权等问题,深藏着打破旧体制控制下媒体格局的强大冲动。从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的现状来看,根据合作双方实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等三种合作形式。
  (一)弱弱联合
  弱势省级卫视为了固守本区域的收视市场,会经常和相对弱势的省级卫视合作,共同增强各自的影响力。弱弱联合的双方地位相对平等,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期待形成1+1>2的合作效果,这也是弱势省级卫视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2007年9月,甘肃卫视携手贵州卫视进行跨地域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出资组建了智诚同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台共同参与经营和管理,主要负责甘肃卫视频道和甘肃文化影视频道除新闻以外的内容及经营。
  (二)强强联合
  强势省级卫视之间都有走出去的需求,但由于合作双方都非常强大,互补性差,所以它们之间的合作层次较为粗浅,一般浅尝辄止,合作仅仅限于一些活动的举办或者广告联播,临时性较强,很难有长期深入的合作。2004年6月28日广东卫视与浙江卫视签署协议展开合作,广东与浙江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两个省份,都具有开放的经济环境,这为两地卫视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双方此次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联手打造财富节目,定期举办“珠三角与长三角财富论坛”;在新闻节目制作上建立资源的合作和共享机制;联合制作人文经济节目;共同构建广告营销平台,加大广告经营和共同开拓新的广告市场等。但是这些合作内容基本都停留在协议上,并没有在实际运作中采取更多的行动。
  (三)强弱联合
  强弱联合是指强势省级卫视与弱势省级卫视之间的合作,合作双方一对一,一强一弱,实力相差明显,互补性强,易于开展深度合作,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2010 年湖南卫视与青海卫视、上海文广与宁夏卫视的联姻。强弱联合基于双方的强大需求,一方需要扩张,另一方需要扶持,一方拥有上星频道,另一方拥有丰富的节目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它们走到一起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以湖南卫视与青海卫视的合作为例,双方以“优势互补、平等双赢”为合作原则,共同出资成立第三方公司并负责具体运营。除了“新闻、新闻专题、当地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内容外,青海卫视播出的全部内容,均由该公司提供,而且青海卫视只能从合资公司购买电视内容。这开创了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为省级卫视合作提供了一个范本,标志着省级卫视整合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它们之间的联姻是目前省级卫视合作程度最深,走得最远的一种模式,“涉及频道管理、节目播出等具体内容,其核心原则是中央一直推动的制播分离”,[7]代表着卫视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这次联姻中让人似乎看到了市场兼并的苗头,尽管湖南卫视一再声明“这不是并购,双方只是合作”,但是从中可以窥见卫视市场的蠢蠢欲动,体制一旦放开,兼并行为将一触即发。
  四、跨卫视合作:资本的冲动
  当然,省级卫视的合作方式纷繁复杂,除了省级卫视自身的合作渠道之外,还存在体制之外的力量,那就是民营企业和海外传媒集团,并且这两股力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省级卫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中国目前的广电管理体制而言,上星频道是稀缺资源,这恰恰是国内民营企业和海外传媒集团梦寐以求的黄金资源。弱势省级卫视拥有上星频道而缺乏资本,民营企业和海外传媒集团拥有强大的资本而缺乏上星频道资源。它们之间的合作不可避免,特别是海外传媒集团早已觊觎中国市场已久,只等政策的闸门打开。虽然体制外资本进入广电业涉及众多敏感问题,在政策上存在着诸多限制,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它们进入这一领域的热情,而是和省级卫视进行着或明或暗、或深或浅的合作。可见在省级卫视的发展竞争中一直暗潮涌动,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各方力量角逐的阵地,其中资本的力量一直都存在,并且也一定会在省级卫视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升民.卫视合作,谨慎乐观[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4):22-23.
  [2] 王永连.电视跨区域经营的思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2):33-35.
  [3] 赵曙光.省级卫视联盟:卡特尔的梦想与约束[J].传媒观察,2003(11):11-13.
  [4] 熊忠辉.中国省级卫视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5.
  [5] 方芳.北方城市占收视率前14名,南方观众难解东北风情;看“乡4”北边热[N].法制晚报,2011-05-10(A36).
  [6] 李江玲.电视媒体跨区域合作的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8):8-9.
  [7] 张君昌,吴浩.2010年电视业“新政”解析[J].电视研究,2011(2):5-8.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
其他文献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直属产品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国付宝”日前与中国银行达成合作意向。至此“国付宝”已与国内14家银行就B2B以及B2C业务达成合作意向。
以专家为主体,以知识为背景,为用户提供容灾技能,IBM正在打造一个容灾"智库"。
互联网关联企业竭力发掘和满足用户需求,对万维网的应用模式进行了人性化的创新,Blog、WiKi、RSS、标签、聚合、开源、OA出版、集成,这一项又一项的意在发动用户贡献和吸引用户体验的新应用,成功地调动和唤醒了新老网民们的热情,全民上网的第二波潮起浪涌,人们把万维网此番具有二次革命性质的巨变,称作Web2.0。  Web2.0在带给人们新锐、时尚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出版界带来了出版理念上的启发和
确认、厘定鲁迅小说文本的特异性与重要性无疑是必要的.鲁迅小说特有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辨色彩.在分析鲁迅和当代先锋小说作家的小说文本中,
Ⅰ复习指导期末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改错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各种题的要求如下:1)单项选择题和改错题(原题均有错):在这种试题中都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或结
一、“读图”现象    观看电视、电影、网络视频和录像,欣赏各种图片和视觉表演等,已经成为当今绝大部分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式,因而有一个流行广泛而颇为形象的词:“读图时代”。百度百科对“读图时代”的解释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20世
2010年,享全球金融危机、新《劳动法》实施和新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报刊发行业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严峻的经营危机。综观2010年度的中国报刊发行业,以平稳为主调,以化解经营危机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造为抓手,在复杂的环境中负重拼搏,仍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 年度报刊发行的总体态势    关于2010年报刊发行业的总体态势,可以说,中国报刊发行业正面临改革开放30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根据使用目的和对象的要求,进行规划和构思;根据教育和教学规律,合理使用媒体;适应不同课程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充分利用教学光盘、家用VCD
几年来,我司在探索扩大保险市场的新路子过程中,坚持贯彻“多渠道、广代理”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建立健全农村代理网络,拓展农村保险业务。到1990年底,已在全市108个乡镇中建立
当前,社会各方面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增大,而信贷资金来源有限,平衡信贷收支的难度较大。面对这样的情况,银行必须把信贷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盘活贷款存量、挖掘资金潜力上来。据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