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藏家的角度看绘画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藏·拍卖》这次的广东历代绘画展,您是少数提供了藏品的私人藏家之一,我们先采聊聊您提供参展的藏品。文信的《菊花轴》在我们看来,是比较有意思的藏品,文信是个女尼,但佛事之余,攻书史,擅诗词、书画,从谈月色的上款来看,这幅画后面是否还有故事可以发掘一番?此外,字是冯康侯所题,而从藏印上看,还经陈铭枢递藏这些都是广东的名人。这幅画的意义,可谓超出了画本身,实是重要的广东艺林文献,请问此画的流传源流是怎样的?当年您又是如何收藏到的?
  许礼平:文信尼礼佛之余,潜心绘事,但秘不示人,所以传世作品极少。文信圆寂后,书画大都归弟子谈月色收藏。此件墨菊图,右上方有冯康侯应谈月色之请题诗,当系谈月色旧藏。左下角钤有陈铭枢印。陈铭枢尝任广东省主席,亦雅好书画,喜与文士交往,30年代收购接办神州国光社。陈铭枢善书,偶也写几笔画。(我藏有一件陈铭枢写给我姑婆的画,颇为难得。)此件是否由谈赠予陈,就不得而知,但这件作品到我手,却是得自一位陈姓之人。
  十多年前,我到台北爽竞堂寻宝,堂主陈涛老先生检出此件《菊花轴》,打开一看,怦然心动,不知是否喜形于色,为陈老察觉,索价极昂,几乎买不动。但细想,如果此时不要,不知何年何月才遇到另一件文信画作,或今生今世都无缘碰到。只好咬咬牙,收归我有。当是结缘。
  《收藏·拍卖》您提供参展的黄炽昌《亭下泻流泉扇面》,看起采不是很出名的一个作者(生平不详),我们知道,这种小名头的画作,如果单就经济价值而言,相信是不怎么“值钱”的,请问您收藏它的原因是什么?而这次它又被广东历代绘画展选入,您觉得这是对一些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画家的认可吗?
  许礼平:我先讲讲这件扇面的来历。上世纪80年代中,汪宗衍老先生介绍我认识曹思健先生。曹先生是中山人,澳门世家,书香门第,雄于资财,收藏颇富。藏品中有许多是书画家写赠曹先生或他的兄弟,也有不少是同光间的书画家写赠曹先生祖辈的。此件黄炽昌《亭下泻流泉扇面》即其中之一,当时得到的同一批扇面尚有黄培芳、何作权等,大部分均系曹氏的乡先辈。这些书画经济价值不高,但艺术含金量不低,虽不是什么名公巨卿,或甚么大名家,但极富地方特色。有些藏家眼睛只看“明四家”、“清六家”,或“近世十家”。我觉得地方小名家自有其佳处,不应忽略。小名家的佳作,往往胜过许多大名家的应酬之作,而(购买)所费却轻得多。
  再说黄炽昌。蔡元培的岳父大人,也叫黄炽昌,是否就是他?待考。黄苗子祖父是黄绍昌,黄绍昌也有画作传世,黄炽昌是否黄绍昌的兄弟,这要问旬苗老。东西先保存好,慢慢去考证吧。
  《收藏·拍卖》:您在香港是比较著名的出版人和藏家,在您个人收藏中,岭南的书画是一个专题吗?此外我们觉得您的藏品有一个兴趣取向,就是偏向文人画、尤其是一些有史料性的、带文献价值的丈人画,具人文趣味和史料价值,请问这方面是否有一些经验可与我们分享?
  许礼平:我个人收藏的范围,其中一项是省港澳大小名家书画。我之所以不用“岭南”这个名称,避免让人狭窄地理解为“二高一陈”、“关黎赵杨”的岭南画派。众所周知,广东近代除了岭南画派,还有国画研究会等,各个画派人才辈出,传世佳作也多。我数十年在港澳地区活动,较容易碰到省港澳书画作品,就地取材,不必舍近图远。而且广东书画“价廉物美”,付出资金很有限,而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深具地方特色的系列藏品,何乐而不为呢?
  我收藏的另一个项目,是历史文献类或帝王将相、文土名流的作品。有书法、有画作,也有诗札、书信等。有晚明的,也有晚清的,但侧重辛亥革命以迄抗战前后。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整理一下自己的藏品,看到孙中山、黄克强、朱执信、胡汉民、苏曼殊、陈英士等人墨迹,勉怀先贤,重温历史,饶有意义。
  这些藏品,大家都知道深具史料价值、文献价值。至于经济价值又如何呢?过去收藏家不大注意这类藏品,买家少,价格自然不高。现在留意的人多了,收藏这类书画的人也多了,价格自然较过去增加许多。最近中国嘉德拍卖李大钊致胡适之手札一件,附周作人致李大钊手札二件,就反映一个现象。拍卖行一般不保证拍品真伪,而对这件拍品却罕有地公布,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文物。不单真迹,而且位列级。拍得者不许立即提货,要等七天让国家有关部门考虑是否收购。但结果落槌价连佣金只是区区人民币二百八十万元,远不如三级也不到的所谓名家画作,值得我们深思。政要、文士类书画过去真的也没有人买,做假的自然较少。现在多人竞争了,供应本来极少,伪作骤多。很简单一个道理,香港集古斋是50年代以来,几十年间由内地输出各种书画的主要窗口。这几十年到底卖过多少件王国维的作品呢,王氏只活到五十岁,不以书名,作品极稀。我经常逛集古斋,几十年间只见到和买到一件王国维的楷书成扇,容或错过十次甚至二十次机会,被人买走,所以见不到。但自去年开始,好多家拍卖场都推出王国维作品,实在令人纳闷。耶稣死后第三日复活,王国维是九二七年五月初三自沉而去的,这两日是他逝世八十三周年。我很怀疑他老人家是否死后八十二年,即去年已经复活,继续挥翰,满足群众需要!
  《收藏·拍卖》:对于这个展览的历史意义,从一个藏家的角度,您怎么看?
  许礼平:这个展览的历史意义,不容小看。1940年,叶恭绰先生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了个广东文物展,影响深远。七十年后的今天,也常常听到人们提起这个展览的。当时出版的展览图录《广东文物》三厚册,流传甚广。六七十年代香港有翻印本,八九十年代上海也有翻印本,都是一下子卖光了的。原版在今天的香港小拍卖场,也抢到一万多元。可见此书受欢迎程度。
  2004年办的广东历代书法展和这次办的广东历代绘画展,规模和内容都较40年代那次丰富得多,精彩得多。展览会限于时间、空间,随着今后时过境迁,所出版的图录以及研究文集就显得愈为重要,可以流通全球,流传好几代人呢。所以要向相关工作的仁兄致敬。
其他文献
2009年,继续大热    2009年春拍,书斋文房清供类的拍品,继续了往年的大热走势。09年上半年,拍卖场出现的以文房文玩为主打的专场多达20余个,参与的拍卖行达15家以上,有拍卖行推出的文房拍卖还不只场。上述这些数据只限以文房为题的专场,还不包括古董瓷玉专场在内。可见文房清玩的拍品近年已从古董专场中独立了出来,自成气候。    2009年,在拍成交额逾1.3亿    粗略统计,2009年上半年
期刊
有人说,到这儿做一次巡礼,便如同拜读了一本13世纪以来的美术史;换言之,这里可说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宝藏。  位于美国首府华盛顿的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开始时仅源自于个人的理想,如今以不逊于巴黎卢浮宫美术馆的高品质收藏而备受称赞。在这座象征着美国之梦的美术馆中几乎收藏了欧洲各地各个时期的名作,人们进入这里就如同沉浸在世界艺术之美当中。穿梭在这些精华作品中,宛如坐上了时光机浏览着人类创作美的历史。    与
期刊
为法式善作三家诗龛图并八家咏诗龛诗长卷,首为周淦作青绿设色《诗龛图》(图1),次为黄均、张立松合作水墨《诗龛图》(图1-2),后为乾嘉时期著名诗人鲍之钟、曹锡龄、何道生、吴嵩梁、王友亮、姚元之、汪端光、祝望等八家咏诗龛诗,或为诗龛雅集之作,或为应法时帆命咏诗龛、题诗龛图、题诗龛消暑图之作。其中鲍之钟、曹锡龄、何道生三家诗分别著录于《论山诗选》(1832年刻本)、《翠微山房诗集》(清抄本)、《双藤书
期刊
迈克尔·杰克逊半世纪的孤独人生戛然落幕。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余年里,这个世界对他的人生全盘否定,萦绕他的是令人窒息的负面纠缠。在杰克逊的孤独人生里,当他在MV里融入各种文化的元素,致力于消除种族隔离与文化冲突的时候,这个世界在他肤色的黑白取向上喋喋不休;当他展开世界巡演,以3亿美元的捐款总额成为全世界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人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依不饶地在评判那张整容的脸,而当他坚信孩子是神的天使,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末在海外市场的走红,到2004年拍出6930万元天价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陆俨少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佐证着其美术史的价值。尽管2005年的暴涨引来了许多投机者将磺品大量投放入市场混淆人们的视听,但是时代的佳作仍然用持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藏家。    80年代初期市场首先从香港形成 海外画商争先购买    标志着陆俨少作品真正有市场行情意义的年份是1981年,北京荣宝斋向当时
期刊
今年春拍,中国嘉德拍卖行推出一批珍贵的信札,其中包括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27页、梁启超致胡适词稿信札11通34页,徐志摩致胡适信札3通9页,为胡适家族珍藏,信札内容涉及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徐志摩等人之间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史实,是研究其时其人其事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这批珍贵的信札引起了众多私人藏家以及国家文物部门的兴趣,国家文物部门首次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以554.4万元人民
期刊
这些年的拍卖会总是爆冷,先是土地拍卖,各地的标王此起彼伏。楼市被压下去了,艺术品显然就成了投资者的香饽饽。昨天夜里,保利五周年的夜场拍卖,宋人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00,000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保持了五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中国艺术品在中国形成世界纪录是迟早的事,世界各国的艺术品都是在本国最被认可,一旦经济跻身强国,艺术品的行情必然看涨。比如日本,当它经济总量跃
期刊
香港佳士得2010春拍于6月2日以22.9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比2009年春拍增长114%,比2009年秋拍增长39%,成为香港佳士得有史以来总成交额第二高的单季拍卖,仅次于处于艺术市场巅峰时期的2008年春拍成绩(2008年香港佳士得的春拍总成交额为24亿港元)。该季拍卖创下超过50项的世界拍卖纪录以及两场成交率皆为100%的“白手套”拍卖,反映出亚洲艺术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以及亚洲藏家对各个
期刊
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态而具众美。  先秦金文、石鼓、瓦当、泥封、汉魏六朝的竹简、摩崖碑碣,大抵出于无名书家手笔,妙在无态,耐得反复咀嚼。达到这种火候极难。初习书法,虽然无态,是不知求态,仅有稚拙美。久写,渐成美态,大多胎息古人,无自己面目。或圆熟,或婉秀,或洒脱飘逸,或雄强道韧,或熟后回生,或老拙返童趣。常常陶醉自己所长,无限度追求,偏爱成癖,僵在途中,频年踏步难前。或急于成家,生硬化合,冰炭同
期刊
王世襄先生在《怀念梦家》一文中说:“梦家比我大三岁。1934年我考入燕京大学,他已是攻读容庚教授古文字学的研究生。他非常用功,而我则是一个玩得天昏地黑、业荒于嬉的顽皮学生。……那时和陈梦家先生,都在搜集明式家具,有了共同兴趣。……我以廉价买到一对铁力木官帽椅,梦家说:‘你简直是白拣,应该送给我!’端起一把来要走。我说:‘白拣也不能送给你。’又抢了回来。梦家买到一具明黄花梨五足圆香几,我爱极了。我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