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并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得向课堂要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充分有效的教学准备更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关键,而教材的钻研又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所使用的文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大量专业书籍编写而成的。虽然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一定的条理和层次,但是要想在课堂上把这些内容充分地挖掘出来,灵活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课前必须对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和推敲,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使其更加充实、灵动。只有在课前认真钻研文本,课上才可以做到运用自如,使所传授的知识浅显易懂。那么,到底该如何钻研文本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自我解读——潜心涵咏,感性体验
  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自我的存在,这不仅是接受美学的观点,更因为教师的自我解读还有独到的育人价值——以自己良好的习惯感染学生,进而让学生从中悟出求知做人的哲理。教师在进行自我解读时,需要尽可能地创设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情境(远离各种资料,只与作品对话),才容易读出新意。从自己的人文视野、生活阅历、性格习惯、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出发,有所思考地读,有所联系地读:或主旨、或题材、或手法、或语言,或读有所启发,或读有所顿悟,或读有所联想,或读有所疑惑,进而再读、思考、探究、实践,读出自己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细细地品读着文本,突然,第四自然段中“忘我的境界”这几个字一下子跃入了我的眼帘。“忘我”,从字面上看,就是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忘记了所有的事情,在年轻人的眼中只有鱼。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此时,年轻人站在金鱼缸边,拿着速写本,挥动着笔,周围站满了围观的人,有欣赏学习的孩子,有啧啧称赞的大人……但他一动不动,头也不抬,专注于那些金鱼,专注于手下的画。课文中是这样描写的:“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年轻人专注作画的动作,这就是“忘我”。
  二、目标导读——高屋建瓴,找准契机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选入教材的文章不仅仅具有作品的价值,还有教学的价值,是编者选来供学生学习的例子。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还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体系,读懂编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要把一篇文章放到课程标准中读,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读,放到整个单元中读,目的在于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这样需要读懂三方面的内容:读懂课程标准中有关的条款及要求;结合单元提示、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去解读课文;读懂教参中的相关分析和拓宽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选择教学的最佳角度和切入点。
  如第十一册第六单元“名人风采”,安排了《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等课文。通过整合,我发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形象”。《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信”,或者说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巴金关心孩子的形象;《钱学森》则是通过人物语言展示内心,表现人物的;《詹天佑》这篇文章选取人物一生的杰出成就来表现人物的丰功伟绩;《鞋匠的儿子》一文却撇开了林肯的辉煌业绩,仅从他的一次简短的演讲中来凸显人物,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将人物表现得有血有肉。
  三、借鉴审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要多读历代前人的解读感悟和分析,以便站在前人的肩上,高瞻远瞩,眼界更开阔。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联系原文对照阅读,以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让他人观点为我所用,丰富充实补充自己的认识,而非人云亦云,让前人之认识左右自己。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前,我习惯性地读了一些相关资料。有一段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显然,醉人的不仅仅是酒盏中物,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在词中,到底是谁醉了,为什么而醉呢?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反复读诗体会:绿草茵茵的溪畔田庄,在陋小的茅屋里,低矮的屋檐下,老汉把盏贪杯,老妇也略带醉意。言语中,笑意盈盈,吴音哝哝,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翁媪醉了?作者醉了?酒酣而醉?景美而醉?抑或情浓而醉?无限的想象皆源于一个“醉”字。
  教学的目的是准确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再组织、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是直观、生动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感官享受陪伴许多孩子成长,所以,当我们要求孩子拿起书本安静地阅读时,许多孩子无法适应这种抽象的、无声的学习模式。没有了兴趣,阅读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何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借助课堂力量推动课外阅读?  一、抓住感觉,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而心情愉悦时,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那么,
数量关系是数学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把握和运用,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他们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这种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对数量关系教学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义务课程数学标准十分重视数学课堂的构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为兴趣而学”。现行一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十分突出了学生的“看”、 “想”、 “做”。下面,我就如何构建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趣学课堂”谈谈几点实践做法。  一、“看一看”, 让学生趣学在情景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进行正规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小学的品德课教学的“真”源于何处呢?品德教学的课堂要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鲜活的世界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当前的一些思品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局限于书本上所陈列的知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善于鼓励、呵护学生
经过九年系统的语文学科学习,大多数聋生毕业后写出来的句子仍然语序颠倒,词不达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沟通交往。聋生说、读、写的能力低是摆在聋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聋生学语言亦如此,唯有通过自身的语言实践,加强读、说和写的训练,才能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一、读得充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  存在着语言障碍的聋孩子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吗?其实尽管聋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地挖掘快乐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尽量实施快乐的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语言丰富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乐学环境,使学生在英语课中“乐”起来,以乐激趣,以趣促学。  一、教学语言丰富化,使学生笑着乐  1.声音语言  呆板、单一的语调以及浑浊的声
故事教学法在外语学习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课文为例对英语故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故事教学法满足了新课标理念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故事教学法是在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听故事的
有三位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第一位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再画……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  第二位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教师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  第三位老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1.捕捉错误,把握生成  新课标的阅读目标中提到: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