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形散而神不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性质、理念还是设计思路、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教材由原来的通史变成了古今中外合编的专题史。跳跃性、理论性较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完整、不连贯、没有逻辑性。学生学完后,头脑里的历史知识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知很差。每到考试前,学生都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期盼着老师给他们画重点,而老师也很无奈,抓不住重点,把握不好教材,是师生面临的共同的难题。
  我从事了两年的历史新课程教学,从最初的两手抓(一手新教材,一手老教材)到慢慢适应(旧教材被束之高阁),到现在敢于对新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整合,期间磕磕绊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传统课堂还是高校课堂,无论是使用教案还是导学案,都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教材的灵魂,即“形散神不散”。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形式散而内容不散”
  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教”与“学”,即落实到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是机器大生产时代的产物,学生进入学校,就好比原料进入工厂,我们生产出来的是同一标准、同一规格、同一型号的学生产品,不合格的要被淘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操控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而学生就成了装知识的容器,老师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这种依赖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逐渐丧失,消化知识的功能也逐渐退化,而我们所认为的所谓“不合格学生”也就越来越多。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在抱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学校教育呢?
  如果说课程改革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话,那么教学改革解决的就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表述其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因此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步伐。”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当下正在实施的高效课堂。这种课堂由“教师少教”变成“学生多学”,“教”室变“学”室,“教”案变“学”案,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也就好起来了。当然高校课堂无论学生怎么活动都离不开老师的操纵,但老师的操纵不是通过讲课而是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让学生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即“形式散而学习内容不散”。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叫人发现真理的关键是导学案的设计。如果说历史知识是一堆散乱的五颜六色的珠子的话,那么教师制作的导学案就是一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这些珠子串成项链或编织成网,在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且通过探究合作学生会找到这些网络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针对历史教材知识散乱、学生很难读懂的特点,我觉得历史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一定要先通读教材,宏观上把握主线然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清晰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读懂教材后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究。比如在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时,我首先通读教材,根据政治民主化的过程顺序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安排,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民主思想的提出——实践斗争——民主思想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这样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样安排后解决了课本体系混乱、前后重复的问题。
  对各个章节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整合,比如在做专题三《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导学案时,我认识到本专题主要是通过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后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民主力量的胜利必然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民主代替专制、法治代替人治。抓住了这一要点,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我把本专题五小节的内容整合成两大块,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从背景、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让学生大致了解革命的历程和艰辛,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此外,我还通过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进行专题之间的整合,在本章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历史人物,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及其作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确立求实求真、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这样对教材整合处理之后作出的导学案既节省课时,又条理清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章可循、活而有序。
  二、历史教学要“内容散而思维不散”
  有同学这样说过,史地政三科,历史是最难的。地理、政治只要下工夫背一背就能拿高分,可是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考试的时候都不考,背了也得不着分。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得出历史高考命题的方向。新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是识记,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而不是历史教材。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是近两年高考的一个突出变化,这一命题思路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视野和较深的知识积累,并且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很难适应。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实现从教材到课程的转变。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不是教材知识点,而是历史课程思维。那么思维在何处呢?表面上看历史教材古今中外合编,感觉很散乱,但其中却清晰地蕴含着几种新的史学观念,即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如果把高中历史教学比作一艘正在前行的航船,那么新史观就是照亮它乘风破浪抵达胜利彼岸的“领航灯”,只要瞄准这一目标,成功地运用新史观新思维,我们在课堂上就会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内容虽散,但思维不散。
  比如,在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时,我会让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比较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的东西方历史,同样都处于文明的兴起时期,东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了东西方后来历史的发展方向。比如在思想上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和古希腊哲学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发端,但是稍加对比,就会看到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古代中国诸子百家大都关注社会政治活动,热衷于从政做官,而古希腊哲学家却大都致力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在政治上中国逐渐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而西方却开民主政治之先河,等等,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三有关内容探究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学习和研究历史。再比如在讲到明清封建制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思考15—18世纪的东西方有哪些相同和相似之处,为什么西方能够成功地完成社会的转型,而中国却日益沉沦?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避免这样的历史重演?这些问题既整合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即“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高中历史教师要了解相关史学理论知识和史学研究动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积极利用新史学观念优化教学,不要让教学内容与学术研究成果严重脱节,成为制约新课程发展的瓶颈。新的课程要求老师必须认真研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改变以前的教学思路和模式,才能够从容面对,成功转型。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进一步系统化的对铁路运输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还有效的分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怎样在质量保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以高科技产品为支柱的知识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创新、竞争、合作。要符合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得到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去思考,拓宽创新思路。不要什么问题都是老师一人说了算,如提出一个问题只按教师归纳的去回答,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
在“第 3种人”的论坛上,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作了《如何在网民中快速建立对品牌的信任度》的主题演讲。    品牌建立过程中,光有知名度是不够的,品牌的信任度是营销基础。而选择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成为传播关键。”在“第 3种人 ”的论坛上,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作了《如何在网民中快速建立对品牌的信任度》的主题演讲。围绕这个话题,与会来宾从门户主导价值最大化以及优化门户 ROI两个层面进行了圆桌讨论,帮助企
摘要: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渗透,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情育人,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课真正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关键词: 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①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食管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化的基本情况及构成,探究导致住院费用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费用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分析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本文从教师备课、课堂导入、课堂探究和课后练习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农村中学构建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努力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
互联网已让新闻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包括党报已经感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如果说党报面临“生存危机”有些言过其实,党报的“生存焦虑”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采用现代实验研究手段初步探讨贝参茱萸方含药血清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用于治疗肝癌的药物制剂奠定理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