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有计划的摄影师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摄影:你的西部系列,主要包括哪几组重要的作品?
  李泛:主要是西部影像四部曲,总的题目是《存在的神情》。第一个系列是彝人,在近八年的时间里,我一共去过20多次。然后是塔吉克,喀什的高台民居其实是包含在这个过程中的,我拍摄了大量的当地居民生存状态的图片,现在喀什的老民居已经拆掉了。然后是云南的基督徒,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我想重新命名为“云南乡村信仰”,这个系列主要是集中在云南的茨中拍摄的。其实基督教进入中国,最早是我所在的陕西,叫“景教”。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拍陕西,而是远赴云南拍摄,摄影不是小说,是视觉艺术,宗教失去了形式的时候,很多东西是看不到的,加之云南的民族服饰等,很有特点,庄严神圣。我一直想往经典影像的方向走。在法国,当时在戛纳电影宫索尼世界摄影大赛(WPA)的颁奖仪式,我是首位获奖的中国摄影师(民间体育类铜奖),马克·吕布当时获得终身成就奖,那次我们相识,他还给我写过一段话。走出国门之后,我也在思索中国的摄影应该怎么走,我们之前看到的都是国外以前的大师作品,应该多了解当今外国摄影的动向,不能盲从。摄影是舶来品,如果永远跟着西方走,那是没出息的,我提倡鲜活的方言式影像,中国特色的影像道路。
  中国摄影:既然是经典影像的路子,那就避不开大师的影响,你怎么办?
  李泛:大师的东西都是开篇立业的,同样,经典也无法复制,就像真正的艺术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真正的大师也无法复制自己的经典。艺术不是押宝,变则新,新则立。能否成为经典,我说了不算,而是若干年后世人对你的总结,需要时间的考验。我只是在努力朝这个方向走着。
  我大部分的作品采用方构图,这是形式上的经典,在内容上,我追求庄严的人文影像,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典型性人物,有时代感,有历史感。同时要有一种“摩擦力”,我认为摩擦力造成了一种艺术的视觉冲击力,但不是来自于镜头的任意的夸张和变形。
  中国摄影:你这个“摩擦力”的概念很有意思,这不是摄影名词啊,能否详细说一下。
  李泛:摩擦力是一种时空感,不是影像的光滑感,彰显着个人的个性。我也在排查同时代的摄影师,有没有拍摄人文记录的,又是方构图的,同时主要是关注西部的?我做了一个曲线图,同类型的越少,我的曲线峰值就越高,同类型的越多,曲线峰值就越平,题材、拍摄时间、拍了多少年、使用什么相机、他的成就有多大,我必须都心里有数。
  中国摄影:一些人也对你的作品提出质疑,认为有摆拍的痕迹。
  李泛:关于拍摄的摆与不摆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当影像的使命感和影像价值已经让人感动的时候,还在纠缠于摆拍与抓拍,我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周老虎”的照片是真的,但是传递的信息是假的。比如,多萝西娅·兰格的《母亲》,我看过她写的拍摄自述,当时拍了很多张,她还感谢两个小孩,感谢母亲。《硫磺岛升起星条旗》的照片被质疑,还有二战的《胜利之吻》也被质疑是假的,但都没有阻止这些影像给世人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在国内,卢广的照片也被质疑,我和他说,你的照片是纪实的,但“真实的世界”有时候用“非典型瞬间”是不足以表达的,我认为这个很像报道文学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道文学是记录一点一滴,报告文学则不同,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但又来自于真实的事件。
  中国摄影:那你个人怎么理解著名的“决定性瞬间”?
  李泛: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他的关键词在于“借”,他的真正意思是“借最好的一刹那,使事物产生全新的意义”,我认为摄影就是借天象地象物象。
  有人说,李泛的影像太完美了,甚至有人说,我的照片像剧照,我那时听了非常纠结,因为如果是剧照的话,那就是假的啊!我纠结了很多年。我这个人是完美主义者,不仅仅体现在我的摄影作品上。我1980年开始搞摄影,那时候都不宽裕,很节俭,没有那种让我触电的感觉,我是轻易不按快门的,测光什么的都是当时练就的。另外除了摄影以外,我这些年一直研究根雕,一根原木,你如何取舍如何定形?16年下来练就了眼力,根雕讲究“看人不看兽”“看虎不看猫”,根雕是“取”的艺术,所以练成了火眼金睛,这也帮助了我的摄影。
  中国摄影:因此,也有人说你的影像过于唯美。
  李泛:在我的潜意识里面,唯美的因素根深蒂固,这个也是长期形成的,我拍摄有点像钓鱼,没有绝对的把握不甩钩,心里有形象,它就产生了,我可以做到人机合一。我的影像视角绝大多数是水平的,与对象是平等关系,有时候微微仰视,这是摄影的一种态度。我的影像没有变形的,我常年使用哈苏903,38毫米的广角,但是绝没有变形。有人买我的作品,我也会告诉他回去悬挂的高度是多少,怎么观赏是最佳的效果。没有敬畏与谦卑,你的影像也是不尊重观者的。敬畏拍摄对象,其实就是尊重观者。
  中国摄影:既然说到马克·吕布,他有一张照片我印象深刻,在上海豫园,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国女子把装有化妆品的塑料袋忘在了石桌上,那塑料袋被他拍摄下来,很像一只小白兔,类似这样的瞬间与场景,完全是生活的赐予,你在家里预先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带着预先的想法去拍摄,和去生活中发现,这种矛盾你在拍摄中怎么处理?
  李泛:艺术离不开生活,离生活越远,离艺术就越远。我认为生活里的瞬间是可以预判的,是建立在对拍摄区域的人文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拍摄预案,我出发前做的准备不是摄影的准备,而是摄影外的工作。当精神准备没好的时候,物质准备再充足也是没有用的。当瞬间出现的时候,你心里面没有,没有印证,好的作品它就出现不了。完美的影像没有出现,是因为它在你的心里没出现。当你所有的味觉都需要的时候,你会感觉烤鸭很香,当你吃饱了饭,你就不觉得它香,因为你心里不需要。影像是发自内心的,心里必须首先要有。当你没有想法的时候,镜头也无奈。
  中国摄影:有一篇评论你的文字,里面提到“苦难意识”,似乎你的很多题材都涉及到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
  李泛:这些题材的选择,除了兴趣,背后还有一个价值观的存在。我只拍西部,西北和西南,立足西部的门户—西安,将西部有价值的东西抓紧时间留下影像。很多文化不拍的话,就永远消失了。我更多地关注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承的问题。说到责任感,摄影师应该有责任感,但我们实际上做不到,我只是希望拍摄下来,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卫生所、麻风病村、氟骨病村、地沟窑……
  关于别人提到的苦难意识,有人说摄影是快乐的,我认为不对,当你走进去的时候,摄影是责任。不能要求所有爱好摄影的人都去关注苦难,第一不现实,第二过于残忍。但作为专业的摄影人,况且我还是教师,看到苦难的时候,我曾说过:面对苦难,你怎能背过身去?你的良心在哪里?有些摄影人不喜欢贫困地区的发展,抱怨说去年去还没有电线,今年就有了,怎么这么煞风景啊?我听到这些就不高兴了,当地人家要发展啊,我的学生跟我下去,很遗憾没有看到破旧的草房,我说你今天记录下来的就是明天的落后,和城市比永远差几十年,你不拍这种差距,就又拍不上了。大凉山的村子都刷了白墙,固然有行政的干预,但毕竟整洁了啊,养眼了啊。我就是一张作品没拍成也高兴,因为他们在发展。绝不能因为我们要拍照片,希望人家的发展再晚几年。
  所以我就不停地下去拍摄,有人说我是高产的摄影师,我说我不是,我是一个有计划的摄影师,没有想法,拍得再多也仅仅是影像的堆积,没有影像的逻辑。
  中国摄影:为什么西部系列最后总的命名为《存在的神情》?“存在”在哲学上是个很大的词啊。
  李泛:《存在的神情》,还有最近西安美术馆我的个展《生命之重》,这两个题目都有点沉重,这是我多年西部的一个总结吧,也算是用摄影对我生活的土地的一种回报。
  我希望我的影像能够进入殿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被悬挂着,我管这叫做庙堂之气,艺术殿堂其实也是庙堂,进不去就不能够称之为艺术品。我也不希望我的作品单纯只是人文的文本记录,只是成为人文学研究的图片,我觉得作为摄影师是失败的,我给新闻系讲课的时候说,今天的新闻如果成为明天的垃圾,那就是失败的,今天的新闻成为明天的人文影像的记录,成为后天的影像艺术品,那就是成功的。这也是我的影像想要追求的。
其他文献
自APS-C尺寸DC发布以来,我们就憧憬着能有一台全画幅便携DC,让我们找回散落在胶片时代的记忆,但技术前进的步伐永远比梦想要来的晚,当索尼全画幅黑卡RX1出现后,我们小小的梦想又将重燃,让我们又找回了失去的青春和回忆。  深藏不露  索尼黑卡RX1的外观完全可以用低调两字概括,如果加上蔡司的FDA-V1K光学取景器,复古中就会带有些许的霸气外露,但是总体来说不会给人炫目的感觉。内敛小巧的外形设计
期刊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全年平均最低气温是23.8摄氏度,非常适合旅行拍摄,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这里丰富的人文色彩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摄影师的镜头,2012年10月我携带索尼王者单电A99前往斯里兰卡捕捉精彩的瞬间。  这次我去斯里兰卡的任务是去拍一个微电影,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我去拍而是我是作为主角之一被拍。拍摄过程非常紧凑,不过我还是忙里偷闲用A99拍摄了一些影像。毕竟斯里兰卡的风土人
期刊
三星NX系列数码相机是最早进入APS-C领域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三星数码相机凭借三星公司在电视、手机等领域的综合技术实力不断推出高科技实用性产品,2012年推出的NX1000就是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  即时分享  拿到三星NX1000后,最吸引眼球的应该是模式转盘上的Wi-Fi模式,当下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开始使用手机拍摄,人们之所以选择手机拍摄并不是因为它的像质出众,而是因为它拥有相机无法比
期刊
富士公司在2012年发布了旗舰可更换镜头相机X-Pro1,时隔不久,取消了光学取景的富士X-E1又隆重登场,短时间内连发两款中高端可换镜头微型相机,可以看出富士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笔者在试用了富士X-E1后,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归纳出来与大家分享。  X-Trans CMOS  2012年初,富士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影像传感器,并命名为X-Trans CMOS,与传统CMOS传感器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前者
期刊
晚秋时节,笔者拿到了佳能发布的第一台无反光镜可换镜头微型相机EOS M,此时的中国北方大都进入落叶时节,笔者带着它前往正值气候较为怡人的马来西亚拍摄,几天的拍摄下来让我对小巧的EOS M有了更多的认识。  源自IXUS  佳能的第一款可换镜头微单相机EOS M体现了佳能在小型相机上的一贯审美风格,沿袭了源自IXUS方中带圆的框架感,这已经是佳能的经典造型了。EOS M套机包含两支镜头,不得不说的是
期刊
2012年11月18日,结束了短暂的“哈药”之行,本刊编辑又应邀来到有中国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绥化市。  绥化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文化发展也齐头猛进,特别是在摄影领域更是干劲十足。以绥化市摄影家协会刘忠泽为主席的领导班子,以辛勤的工作和极大的热情,把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团结在一起,让地区摄影风声水起。  此次本刊绥化影友联谊会吸引了300多位热心的影友,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场面其乐融融。交流中不仅有热
期刊
上官高翔:  你好!  作为一个一直用镜头关注乡村教育的摄影人,能看到在浮华年代、浮躁环境中,有后生也能深入乡村把镜头对准懵懂求学的孩子们,并准确摄取了这群孩子的天真好学的面貌,让我深感欣慰。  科技的发展,让拍摄简便易得。当今,是一个人人都想拍照、时时都在拍照、事事都被拍照的年代。读图时代让我们每天不得不阅读大量的图片,以往图片的新鲜与赏心悦目的效应,被不断累加的图像稀释了,眼睛终归变得麻木。 
期刊
乔治·伊斯曼生于1854年7月12日,幼年是在纽约州北部尤提卡地区的华特维尔村度过的。5岁时,他父亲把全家迁到了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市。本来父亲是想在这里建一所伊斯曼商业学院,但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这个家庭 ……父亲意外病故,留下一个陷入财务困境的四口之家。  这时家庭花销越来越难以支撑,而且一个姐姐还有严重的身体残疾,这使得乔治·伊斯曼在14岁时不得不离开学校,去寻找一份能给家庭带来一些收入的工作。他
期刊
对于青年摄影,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摄影,本刊一直给予关注。在2005年和2010年,本刊分别推出高校摄影教育的相关专题,集中呈现了国内外摄影专业院系学生的影像实践和现状。今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大学生,以及他们拍摄的照片,与以往仅局限于专业摄影院系的学生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更加注目非摄影专业学生所拍摄的照片。  摄影数码化所带来的便捷拍摄,让拍照几乎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关注当代,就
期刊
“生命的存在如此庄重,命运这般吊诡,源于生存、生活的深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飞逝、空间的变迁而异化,反被永恒的影像,嵌入‘存在的神情’里。”这是陕西摄影师李泛最近在曲江西安美术馆的展览《生命之重》前言的一段文字,100余幅超过一米的影像,也是李泛多年来“西部影像四部曲”的一个汇总与精选。  从大凉山彝族聚居地苏祖博坦到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李泛的脚步不可谓不远。而从摄影本身的因素来考量,李泛的影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