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3次改制,都以“流产”告终,期间企业高管纷纷落马。改制显然已经成了古井一个“局”,局内人“心若明镜”,局外人“雾里看花”
五年3次改制,都以“流产”告终,期间企业高管纷纷落马。改制显然已经成了古井一个“局”,局内人“心若明镜”,局外人“雾里看花”。
危机
“南有黄山松,北有古井贡”,古井贡酒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素有安徽名片之称。古井贡能在中国白酒业群熊逐鹿的战场上,独自撑起徽酒的一片天空,这其中王效金功不可没。
工人出身的王把古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厂发展至今——1985年到1988年,他用“负债扩建”的方法,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实现了规模生产,1989年的白酒市场萧条,他顺利渡过,并为古井带来了6年的高速增长,1996年把古井贡推向资本市场。
作为国内第一家白酒类上市公司,古井贡酒在上世纪90年代可谓风光无限,长期占据全国白酒企业三甲位置。并在上市资金的支持下,在多元化经营思路的指导下大展拳脚,通过收购,拓展出啤酒、葡萄酒等产品,此外还涉足酒店、房地产、医药、金融等多个行业,下属20多个子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上缴税收一度占到亳州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转折出现在2001年。那一年财政部对我国酒类消费税进行调整,每斤白酒按0.5元多征收一道消费税。这一年,古井贡酒净利润从上一年的1.5亿元左右锐减到6705万元。
随着2001年白酒消费税政策的实施,市场供大于求的加剧,以及一系列的投资失败,古井集团开始走下坡路,危机初显。
2001年,古井贡酒的净利润从上一年的1.5亿左右锐减到6705万元,2002年更降至4707万元。反映在股市上为,净利从1997年的19014万元峰值下滑落至0.67亿元,到2002年只有0.47亿元;2003年净利润2043万元。2004年更差,上半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94%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降42.45%,仅有605.26万元,如果扣除公司从华安证券分得的500万元投资收益后,只有区区百万元的收益,已经滑向垃圾股行列。
步步下滑的业绩不仅来自经营上的困难,也来自内部思想的保守,危急中的古井集团想要借助外力,实行改制。
王效金喊出了“再造新古井”的口号。在他看来,古井贡上市前后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产权问题。他说,古井要在成功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进行集团组织结构的调整,让整个集团乃至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加市场化。
“体制、机制问题,是困扰古井多年的根本性问题。按照十六大精神,目前调整这种生产关系、解决古井的体制、机制问题,已到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时候……”古井的这位当家人说,“我们要大胆探索国退民进、国有民营这两大深层次问题……”
折戟
王效金没有想到这条改制之路是这样的艰难。
最初在这场从管理层发端的改制运动中,在王效金为首的古井集团高管设想里,改制应该走“曲线”MBO的路径——地方政府给予古井集团管理层股权奖励,可以算作收购资金的一部分。
股权分配为:一是地方政府直接给予管理层不低于古井集团资产净值8%的股权奖励;二是地方政府给予管理层净值15%的期股奖励。
这个改制方案还准备将管理层与员工量化的工资节余基金、亳州市政府用于国有身份置换的2.9亿多元股权、个人出资现金、直接股权奖励及期权奖励等共同出资设立一个投资公司。其中,普通员工占股60%,管理层占40%。
然后,管理层再以投资公司为主体与亳州市政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古井集团60%股权,余下的40%股份由亳州市政府持有。当时,亳州市政府并没有打算将国有股权卖掉。
一位曾参与改制工作的亳州市政府官员说,但“市里觉得古井盘子太大,管理层持股比例太高”,没有“全部认可”这个方案。
改制方案被打回,古井集团高层“重新修改了部分条款”,将收购部分改为40%,另外60%对外出售,这最终获得了亳州市政府的批准。
方案甫一形成,就引来了众多投资者的兴趣,其中传闻最有可能入主的是深圳万基集团。然而,正当双方讨价还价之际,国企MBO开始遭到以郎咸平为代表的学者们的置疑。
国资委等四部门于2004年8月紧急颁发了《关于开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同年9月,安徽省国资委下发了特急文件,要求各地市对于国企产权转让进行自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风声鹤唳之下,古井集团改制方案被否,亳州市政府开始接手古井集团改制事宜。
古井第一次改制由此搁浅。两年后,古井集团将深圳万基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推上被告席,理由就是深圳万基不予归还古井曾委托的理财款,让人吃惊的是,这笔巨款高达6000余万,占到了当初万基欲收购古井集团资金的10%左右。
2005年前后,古井集团和深圳万基分道扬镳之后。不久,传出香港嘉鑫控股集团将出资6亿元注入古井集团,从而获得古井集团70%股权的消息。
几个月后,亳州市政府再次变阵,将古井集团100%股权挂牌出售,历经三次招标,标价从10.8亿元降至9.8亿元,2007年4月13日古井贡酒公告,IBHL成为中标候选人。
资料显示,IBHL公司实际就是此前长期关注古井集团改制的泰国TCC集团(由泰籍华人苏旭明创办,是东南亚最大的啤酒、白酒制造商和经销商,世界500强之一)2005年在香港注册的子公司。
但是6月21日,古井贡酒(000596.SZ)(行情,资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07年6月20日接到亳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鉴于亳州市国资委与中标候选人International BeverageHoldingLimited(简称IBHL)在商务谈判中存在重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公司控股股东古井集团100%国有产权转让工作。
在此期间,曾是古井掌门人的王效金已被有关人员带走。
阻力
古井集团改制之路为何一波三折?
根据《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古井集团曾经的委托理财带来严重恶果,有时候讨债竟然能讨成股东。可怕的是,作为治理结构并不透明的老大国企古井集团,类似的黑洞还存有多少,并不为外界所知。其曾任子公司古井贡酒总会计师、董事长的刘俊德,虽于2006年4月落马,但至今尚未公告。这是古井改制“流产”的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财经观察》转让价格应该也是流产的原因之一。“此前古井以10.8亿元转让,就有不少人认为价格过低。而在今年第三次挂牌后,底价又降低了1亿元,为9.8亿元。而2006年,古井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24.4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67%,其中酒业增长32.20%,酒店业增长11.02%。”该人士说
事实上,随着国内股票市场白酒板块的走强,ST古井贡一直被投资者看好。虽然在最近的一次改制中,ST古井停了半年盘,但是开盘之后,从6月21日开始,古井贡连拉14个涨停板,从9元跑到34元才歇脚。股市上的利好显然成了这次改制最大阻力。因为根据协议,此次转让以9.8亿价格出售,这对于亳州市方面肯定"不划算"
另据古井集团办公室有关人员告诉《财经观察》:古井贡酒2006年实现净利润131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有1051万元。公司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0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84%,其中酒类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73%。
“2007年一季度,古井贡酒实现净利润47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03%。最好的日销售额逾千万元,整个春节旺季的白酒销售量达到了全年销售目标的40%。今年1-4月份,整个古井集团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同比增长了20%。”该人士告诉《财经观察》:“2006年的古井已经走在了回升的道路上,无论集团改制成功与否,我们都能把企业搞上去。”
责任编辑:周水邮箱:shuitaiy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