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景观设计的兴起和高消费群体的迅猛崛起,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逐步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景观设计上表现为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带有中国特定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逐渐兴起。在本文主要以工程建设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新中式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在理解产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新中式园林景观建设工程进行新的认识,整理归纳出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需求,分析出未来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的设计发展方向及趋势。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可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设计;园林景观;应用;
1.绪 论
通过研究新中式景观设计,与其他风格相比,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还在于其简约含蓄的空间结构、深厚典雅的文化主题、诗情画意的空间意境等等。通过研究新中式景观设计,对于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提高设计水平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潜移默化影响公众的审美启蒙和设计素养、提升设计的观念思维和建设相应的接受设计的外部环境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与景观设计结合提高设计水平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潜移默化影响公众的审美启蒙和设计素养、提升设计的观念思维和建设相应的接受设计的外部环境有重要意义。
2.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概述
在人们长期受到外来文化的洗礼之后,迸发出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回归中国古典元素的精华所在使得新中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新中式景观设计既保存了传统文化,又表现了时代特色,其特点是经常利用传统的造园伎俩、应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采、中国传统的图案标记、植物空间的营建等来打造具备中国韵味的当代景观空间。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摒弃传统景观设计中华丽而不使用的部分,继承提炼优美的古典韵味,使用更加简洁的现代工艺,并结合实际环境,打造出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并存的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是传统与现代设计艺术的交融,既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又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
3.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建设工程的发展展望
3.1生态化——从绿色设计到可持续发展设计
我国如今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而且各种资源和很多国家相比又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国家,中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开发之后,已经严重的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迫切的社会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正如一些设计者所强调的“城市绿地的建设不应一味希求大面积的专有场地,在尺度上亦应当有其多样性,见缝插绿、见缝 ‘布景’的手法应当服务于城市中各种尺度的人们公共活动场所”。这是对于景观设计者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3.2地域化——民族传统视角到国际化视野
在我国现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的新中式園林景观设计,应该更好更多地挖掘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设计行业里的资源现在已然成为了我国许多景观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如果要把这种共识体现在设计中,如何体现还有怎么更好的体现又成为了大家都在探讨的一大难题。
3.3人性化——从垄断到大众、到大众到分众,由分众到通用
这一原则理论基础就是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其基础是自然,而核心则是人。按照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空间和交往理性的相关理论,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其意义也是由人赋予的。因而,在公共景观的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交互的关键性所在,就是设计者要充分的考虑人的感情、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需要以及景观的布局、尺度更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的角度和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设计者还更要考虑到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性。还需要根据景观所在地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需要,例如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等许多景观细节的设计上,符合特殊人群的需求。
3.4数字化——从单向多媒体综合到交互和虚拟现实
如今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的促进景观园林设计的实现和推广,但同时它所带来的全球安全问题、技术管理问题、人文关怀问题也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虚拟技术的运用,网络的迅速覆盖,多维感知的应用,景观设计会更加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层次的愉悦。
4.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景观设计发展的现实来看,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若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景观设计,就需要设计者具备管理的思维,运用管理的知识,根据景观的实际需要将景观设计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高效的完成景观的施工进程。这样才能让园林景观实现功能与高效的统一。论文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提炼,望为今后的发展道路能有一定的指导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祝帅:设计观点[J].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张世丽: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工业大学,2014
[4]盛恩养.景观园林的审美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2006
[5]张进平:“景观园林”设计刍议[J].《装饰》,2005
[6]祝帅:设计观点[J]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8]张俊杰:新中式风格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1
[9]袁傲冰:居住区景观设计[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设计;园林景观;应用;
1.绪 论
通过研究新中式景观设计,与其他风格相比,新中式园林景观特点还在于其简约含蓄的空间结构、深厚典雅的文化主题、诗情画意的空间意境等等。通过研究新中式景观设计,对于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与园林景观设计结合提高设计水平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潜移默化影响公众的审美启蒙和设计素养、提升设计的观念思维和建设相应的接受设计的外部环境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与景观设计结合提高设计水平以及在景观设计方面潜移默化影响公众的审美启蒙和设计素养、提升设计的观念思维和建设相应的接受设计的外部环境有重要意义。
2.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概述
在人们长期受到外来文化的洗礼之后,迸发出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回归中国古典元素的精华所在使得新中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新中式景观设计既保存了传统文化,又表现了时代特色,其特点是经常利用传统的造园伎俩、应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采、中国传统的图案标记、植物空间的营建等来打造具备中国韵味的当代景观空间。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摒弃传统景观设计中华丽而不使用的部分,继承提炼优美的古典韵味,使用更加简洁的现代工艺,并结合实际环境,打造出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并存的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是传统与现代设计艺术的交融,既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又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
3.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建设工程的发展展望
3.1生态化——从绿色设计到可持续发展设计
我国如今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而且各种资源和很多国家相比又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国家,中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开发之后,已经严重的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迫切的社会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正如一些设计者所强调的“城市绿地的建设不应一味希求大面积的专有场地,在尺度上亦应当有其多样性,见缝插绿、见缝 ‘布景’的手法应当服务于城市中各种尺度的人们公共活动场所”。这是对于景观设计者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3.2地域化——民族传统视角到国际化视野
在我国现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的新中式園林景观设计,应该更好更多地挖掘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设计行业里的资源现在已然成为了我国许多景观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如果要把这种共识体现在设计中,如何体现还有怎么更好的体现又成为了大家都在探讨的一大难题。
3.3人性化——从垄断到大众、到大众到分众,由分众到通用
这一原则理论基础就是城市环境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其基础是自然,而核心则是人。按照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空间和交往理性的相关理论,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其意义也是由人赋予的。因而,在公共景观的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交互的关键性所在,就是设计者要充分的考虑人的感情、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需要以及景观的布局、尺度更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的角度和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设计者还更要考虑到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性。还需要根据景观所在地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特殊人群的需要,例如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等许多景观细节的设计上,符合特殊人群的需求。
3.4数字化——从单向多媒体综合到交互和虚拟现实
如今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的促进景观园林设计的实现和推广,但同时它所带来的全球安全问题、技术管理问题、人文关怀问题也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虚拟技术的运用,网络的迅速覆盖,多维感知的应用,景观设计会更加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层次的愉悦。
4.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景观设计发展的现实来看,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若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景观设计,就需要设计者具备管理的思维,运用管理的知识,根据景观的实际需要将景观设计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高效的完成景观的施工进程。这样才能让园林景观实现功能与高效的统一。论文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提炼,望为今后的发展道路能有一定的指导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祝帅:设计观点[J].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张世丽: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工业大学,2014
[4]盛恩养.景观园林的审美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2006
[5]张进平:“景观园林”设计刍议[J].《装饰》,2005
[6]祝帅:设计观点[J]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8]张俊杰:新中式风格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1
[9]袁傲冰:居住区景观设计[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