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建筑在现代建筑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在建筑的过程中,实现了多方面的绿色环保理念。给排水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维持正常运行的主要系统之一。本文主要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供水量和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同时实施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使水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也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目前节水最关键的不是建筑节水技术,而是人们的节水意识和人们良好的用水习惯。因此,应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做一种珍稀资源,节制使用,呼吁全民节水。
一、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水量浪费隐患
1、热水循环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和建筑功能的日渐完善,建筑的热水供应已经构成了建筑給水的关键构成之一。可是,不管是何种热水供应体系,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生。这样无法产生使用效果的冷水,就是我们所讲的浪费水资源了。在一个城市中,由于这个原因所浪费的水量的总量是非常巨大的。
2、管道与配件漏损
在进行输配水的过程里,由于管道的老化或者阀门等配件质量差等状况而形成水量漏损的情况也是十分平常的。并且,由于浮球阀的损坏引发水池或水箱中的水量在溢流管流出和水龙头关闭不紧等情况也是造成水量漏损的原因。
3、超压出流
为了达到使用的需求,卫生器具的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规定的水量,这些水量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的流量同额定流量的差就是超压出流量。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给水系统正常分配水量,并且对水工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超压流出的水量由于没有发生使用的效果而变成了浪费水量。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途径
1、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在建筑中用水器具的使用对于水源的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器具的性能不同,其消耗的水量也不相同,所以在选择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器具的使用对象以及性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佳节水效果的器具。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先进的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不断的研发应用,达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3、合理设计水泵运行参数
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速水泵。变速水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电的浪费问题,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考虑在配水龙头处装设简易的水流指示器或在最远配水点处装设感温元件,把信号传递至循环水泵的控制系统,根据热水的不同配水工况命令水泵时停时转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从而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20%~40%。
4、开发中水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等杂排水。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以某高校为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水工程的投资大约为3000~4000元/立方米,水处理费用为1.5元/立方米左右。该校平均每天用水量约为8000m3,若按计划内用水费用2.4元/立方米计算,则每年的水费将高达700多万元,若考虑计划外用水费用及水费不断增长的因素,则每年的水费将突破1000万元。为节约水资源,该校陆续在一批学生宿舍及游泳池等建筑物中设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实现了分质供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为该校节约了1200m3左右的水量,为该校每年节约水费100万元,效益很显著。由于中水工程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5、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四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水面积在1.6~3.5万平方米,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
结束语
由于经济的持续进步,人均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建筑的给排水量和给水水质也有了新的需求。并且,节约水资源,让水资源可以继续运用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作为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人员,就要随时掌握给排水发展的形式,经常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掌控新的节水技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丽娜.浅议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J].科技资讯,2010,(08).
[2]薛东娥.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的几点体会[J].陕西建筑,2009,(12).
[3]单玉明,靳长玉.建筑给排水中的环保设计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0,(02).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供水量和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同时实施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使水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也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目前节水最关键的不是建筑节水技术,而是人们的节水意识和人们良好的用水习惯。因此,应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做一种珍稀资源,节制使用,呼吁全民节水。
一、建筑工程中所存在的水量浪费隐患
1、热水循环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和建筑功能的日渐完善,建筑的热水供应已经构成了建筑給水的关键构成之一。可是,不管是何种热水供应体系,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情况发生。这样无法产生使用效果的冷水,就是我们所讲的浪费水资源了。在一个城市中,由于这个原因所浪费的水量的总量是非常巨大的。
2、管道与配件漏损
在进行输配水的过程里,由于管道的老化或者阀门等配件质量差等状况而形成水量漏损的情况也是十分平常的。并且,由于浮球阀的损坏引发水池或水箱中的水量在溢流管流出和水龙头关闭不紧等情况也是造成水量漏损的原因。
3、超压出流
为了达到使用的需求,卫生器具的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规定的水量,这些水量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的流量同额定流量的差就是超压出流量。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给水系统正常分配水量,并且对水工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超压流出的水量由于没有发生使用的效果而变成了浪费水量。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途径
1、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在建筑中用水器具的使用对于水源的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器具的性能不同,其消耗的水量也不相同,所以在选择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器具的使用对象以及性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佳节水效果的器具。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先进的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不断的研发应用,达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3、合理设计水泵运行参数
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选用高效.节能的变速水泵。变速水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电的浪费问题,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在热水供应系统中,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考虑在配水龙头处装设简易的水流指示器或在最远配水点处装设感温元件,把信号传递至循环水泵的控制系统,根据热水的不同配水工况命令水泵时停时转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从而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20%~40%。
4、开发中水
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等杂排水。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以某高校为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水工程的投资大约为3000~4000元/立方米,水处理费用为1.5元/立方米左右。该校平均每天用水量约为8000m3,若按计划内用水费用2.4元/立方米计算,则每年的水费将高达700多万元,若考虑计划外用水费用及水费不断增长的因素,则每年的水费将突破1000万元。为节约水资源,该校陆续在一批学生宿舍及游泳池等建筑物中设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实现了分质供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为该校节约了1200m3左右的水量,为该校每年节约水费100万元,效益很显著。由于中水工程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5、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四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集水面积在1.6~3.5万平方米,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
结束语
由于经济的持续进步,人均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建筑的给排水量和给水水质也有了新的需求。并且,节约水资源,让水资源可以继续运用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作为建筑工程中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人员,就要随时掌握给排水发展的形式,经常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掌控新的节水技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丽娜.浅议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J].科技资讯,2010,(08).
[2]薛东娥.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的几点体会[J].陕西建筑,2009,(12).
[3]单玉明,靳长玉.建筑给排水中的环保设计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