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ER、PR、c-erbB-2及P53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及P53基因检测,观察和研究基因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5年以来98例乳腺癌术后标本进行ER、PR、c-erbB-2及P53基因检测,分析临床病理联系及观察病人的术后治疗变化。结果:从年龄分组上看,33~53岁乳腺癌发病率高,浸润性导管癌多见,61岁以上发病率低,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多见。研究表明,ER、PR、c-erbB-2及P53的阳性率,绝经前高于绝经后;绝经前期的乳腺癌患者心理恐惧感比绝经后期的患者要强烈得多,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恐惧、精神抑郁和偏执。
  关键词 基因 检测 乳腺癌 术后治疗 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乳腺癌患者98例,女;年龄23~73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6年。
  临床病理分类:①肉眼观察,肿物直径1~8cm,其中2例为2个肿物,均为单发,质实,切面灰白间黄色,4例肿物表面似有包膜,其余肿物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②组织学分型:98例乳腺癌中导管内癌2例,小叶浸润癌4例,典型髓样癌5例,硬癌及不典型髓样癌56例,单纯癌27例,富脂质性癌、分泌性癌、大汗腺样癌及化生性鳞癌各1例。
  方法:①抗体的选择:ER、PR、c-erbB-2及P53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建福州Maxim公司。②制片及染色: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规制片染色,中性树胶封固。③结果判断:ER、PR及P53基因阳性物质位于细胞核内,c-erbB-2基因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记数阳性细胞>20%为弱阳性(+),>50%为阳性(++),>75%为强阳性(+++)。
  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均经X2检验。
  
  结 果
  98例乳腺癌中,年龄在23~73岁之间,阳性率:ER为72.45%(71/98),PR为79.60%(78/98),c-erbB-2为73.4%(72/98),P53为28.57%(28/98),其中特殊性浸润癌15例,占本组病例的15.31%;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83例,占本组病例的84.69%(83/98)。浸润性导管癌分两组,第1组为硬癌与不典型髓样癌共56例,占浸润性导管癌的67.47%(56/83),第2组为单纯癌27例,占浸润性导管癌的32.53%(27/83),特殊性浸润癌组ER的阳性率略低于第1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1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基因表达低于第1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P53基因产物表达明显低于第1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第1组与第2组之间ER(P<0.05),PR(P<0.05),P53(P<0.05)差异有显著性。从年龄分组上看本组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73岁,33~53岁组发病率最高45.92%(45/98),61岁以上组发病率低5.1%(5/98),以50岁为界分绝经前、后两组比较ER、PR及c-erbB-2的阳性率,绝经前组高于绝经后组,有差异性(P<0.05),而P53基因绝经前高表达与绝经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过研究发现,绝经前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恐惧感比绝经后期的患者要强烈的多,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讨 论
  乳腺癌ER、PR、c-erbB-2、P53基因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和特殊类型乳腺癌有显著差异(P<0.05),绝经前与绝经后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绝经前表达高于绝经后,绝经前患者比绝经后心理恐惧感强烈。乳腺癌发生发展与人体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有关。研究发现,对ER、PR、c-erbB-2三者同时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病人进行三苯氧胺治疗无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 c-erbB-2完整膜阳性(++)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可采用Herceptin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准确检测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所用4种标记物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使临床用药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为患者节约治疗费用,特别是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回允中,主译.诊断外科病理学(第3版).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2 傅西林,主编.乳腺肿瘤病理诊断图谱.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 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1-26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8年6月自愿做人工流产968例手术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8例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人工流产,对照组500例孕妇采用常规人工流产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阴道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方法:采用BELSON700 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2月子宫切口撕裂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撕裂原因与产程异常、胎儿体重、低年资术者有关。结论:术者术前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积极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了解胎儿大小、胎位和胎先露等因素,根据术中情况,选择适当子宫切口,采用正确娩头方法,以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2型糖尿病并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保持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中药外敷。结果: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并皮肤溃疡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 中药外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65    糖尿病不仅是代谢性疾病,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北部高寒地区少数民族人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结果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665例γ-GT检测者(20~65岁)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665例γ-GT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北部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男性与女性异常结果分别为935例和730例,各占总人数的56%和44%。结论:分析发现,北部高寒、少数民族地区人血清γ-GT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对其中52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5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52例行TURBn治疗者术后无明显剩余尿,50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非手术治疗者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客观评价排尿状况的有效指标;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0    资料与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追踪保守治疗证实的76例宫外孕病例,均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年龄17~40岁,平均28.6岁;有明显停经史65例,不规则阴道流血71例,有腹痛61例;初次妊娠4例,未生育有流产史12例;尿HCG阳性47例,弱阳性29例;停经时间34~62天。
期刊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SSBL 药物敏感试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9    病历资料  患者,女,27岁,汉族,家庭妇女。2007年11月8日以“孕40周+5、孕产”入住我院妇产科。次日行剖宫产术。胎膜早破2天,术中见羊水混浊,宫腔温度高,疑有宫腹感染。术后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主诉:头痛、咽痛、咳嗽;查体:T
期刊
摘 要 目的:寻求引起过敏性哮喘的变应原种类。方法:收集患者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1116例哮喘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多价尘螨类450例(40.32%);多价花粉类(榆、槐、杨树等)380例(30.29%);兽皮毛类182例(16.30%);霉菌类108例(9.68%);甲醛类38例(3.41%)。结论: 引起过敏性哮喘的变应原依次为:尘螨类、花粉、兽皮毛类、霉菌类、甲醛类吸入物。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淋巴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肺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对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型进行讨论。结果: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与继发性淋巴瘤有明显的不同,其临床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影像学分型:①结节肿块型;②肺炎肺泡型;③间质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④粟粒型(血型)。病理分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85    近年见到多例吞咽动作引起的房性心律失常报道,但未见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报道,该临床征象少见,易被忽略,我们遇到1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于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主诉气短伴双下肢浮肿两年,加重1个月,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入院查体:BP 110/80mmHg,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