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欣赏的报界宗师张季鸾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界先驱张季鸾,将15年青春和心血奉献给《大公报》,实现了以笔报国、以笔救国的心愿。他曾说:“要以钝重之笔写锋利文章,以锋利文笔写钝重文章。”也就是说,只要文章的观点和信息有足够的杀伤力,根本就不必在文气和辞藻上剑拔弩张,杀气腾腾。其做人作文爽直、大气的一面可见一斑。

提“四不”办报方针,倡新闻自由


  张季鸾,名炽章,1888年生于山东邹平。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1908年回国,一度在于右任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任记者。1916年至1924年任北京、上海兩地的《中华新报》总编辑。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
  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笔政后,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办报方针,即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不为金钱所左右;并无私图,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从盲信盲动盲争。
  张季鸾清楚地阐述了著名的“四不”方针,在之前的中国报业史上,还没有一份民间报纸亮出过这样鲜明的旗帜,来追求新闻自由。在以后的15年里,他不仅一再重提,而且忠实地履行这一庄严承诺。
张季鸾

  1939年5月5日,经过13年的奋斗之后,他在《大公报》香港版发表社评《抗战与报人》时说:“我们这班人,本来自由主义色彩很浓厚的。人不隶党,报不求人,独立经营,久成习性。所以在天津在上海之时,往往与检查机关小有纠纷。”“中国报人本来以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为理想,是自由职业者的一门。其信仰是言论自由,而职业独立。对政治,贵敢言,对新闻,贵争快,从消极的说,是反统制,反干涉。”
  毛泽东曾说:“张(季鸾)本人年轻时在日本留学,虽然许多留学生都参加党派,但他始终以超党派自居。此后,特别是在国共合作时期,他更是以第三者标榜。”
  为了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揭露真相,还读者知情权,张季鸾曾两度被捕,历经牢狱之苦。
  1941年5月,日军进攻位于山西省南部的中条山国民党军队,发动了中条山战役(此役中日军队激战三周,国民党军队被打死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以1比20的极小代价占领了中条山地区)。日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到处散布谣言,以混淆视听。国民党为转移国人的视线,逃避不抵抗的罪责,也利用自己手中的新闻媒介,传播什么“八路军不愿和国民党中央军配合作战,乘机扩大地盘”等谣言。蒋介石还指派陈布雷请《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在渝分馆总编辑王芸生出来说说话。
  在张季鸾的安排下,王芸生撰写了题为《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的社评。社评在引述日军的谣言后说:“这些说法,固然大部出自敌人的捏造,惟既播之中外,其事实真相,自为中外人士,尤其我们忠良各界亟愿闻知。因此,我们热诚希望第十八集团军能给这些说法以有力的反证。”
  正在重庆的周恩来看到这篇社论后,当夜疾书一封长信给《大公报》的张季鸾、王芸生,说明晋南战事真相。周恩来的信写得非常委婉,首先说:“季鸾、芸生两先生:读贵报今日社评《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矧在当事,能不感奋?”接下来,信中一方面驳斥敌寇的谣言,另一方面历陈八路军的抗战业绩和共产党团结抗战的诚意。
  接到周恩来的信,张季鸾、王芸生也很重视,他们不顾重庆一边倒的舆论氛围,毅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将此信公诸读者”的建议,于1941年5月23日在《大公报》重庆版上全文刊登了周恩来的来信,并配发社评《读周恩来先生的信》,社评提议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彻底讨论几天”,“只要中共对于国家前途的基本认识能真实成立一致的谅解,则其他小的问题皆不足障碍合作,而这种团结抗战的新示威,其打击敌人的力量,比甚么都伟大”。
  张季鸾在社评中提出的“毛泽东先生能来重庆”的希望,在1945年8月28日得以实现。

文品人品俱佳,受人景仰赞誉


  1958年,毛泽东曾对吴冷西说过:“张季鸾摇着鹅毛扇,到处做座上客。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形势的方法,却是当总编辑应该学习的。”
  1938年,周恩来曾说:“做总编辑,要像张季鸾那样,有优(悠)哉游哉的气概,如腾龙跃虎(一作游龙飞虎),游刃有余。”
  于右任曾为张季鸾作评:“恬淡文人,穷光记者,呕出肝胆。”吴鼎昌赠给张季鸾的诗曰:“深交孰能忘其厚,久交孰能忘其旧;我何与君两忘之?日见百面如新觏!”
  蒋介石更是看重他。有一次,蒋介石大宴群僚,可时间已到,还有一位客人未来。大家不知道是什么重要人物。正猜测间,蒋介石陪着一位布履长衫的小老头进来并让至主宾席。蒋介石向大家介绍:“这位是张季鸾张先生,道德文章,名扬天下。”席间,蒋介石还不断为张布菜劝饮,让那些大员惊讶不已。
  1941年9月6日,张季鸾在重庆去世。
  他的葬礼创民国之最,身后也再无新闻人获此殊荣。参加张季鸾葬礼的人来自三教九流,杜月笙抚棺痛哭,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对张季鸾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唁电是:“《大公报》社转张夫人礼鉴:季鸾先生,一代论宗,精诚爱国,忘劬积瘁,致耗其躯。握手犹温,遽闻殂谢。斯人不禄,天下所悲。怆悼之怀,匪可言罄。特电致唁,惟望节哀。”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吴玉章、林祖涵(林伯渠)的联名唁电是:“季鸾先生在历次参政会议内坚持团结抗战,功在国家。惊闻逝世,悼念同深。肃电致悼,藉达哀忱。”
  周恩来和邓颖超还以私人身份写了挽联:“忠于报事,不屈不挠,三十年笔墨生涯,树立起报人模范;病已及身,忽轻忽重,四五月杖鞋矢次,消磨了国士精神。”
  从1927年国共两党分裂后,两党最高领导人能对同一个人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实属罕见。
  张季鸾这样一位媒体人,一位权威“喉舌”的负责人,因着这犀利的言词,投枪一般的笔,赢得生前身后名。作为一位成功的报人,他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今人怀念与学习。
其他文献
期刊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乡村旅游一经推出,备受城市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方式。本文就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不戴“博士帽”的博导rn随着中国大陆法律教育的普及,北大法学院近些年来引进的年轻教师均为博士出身,但有些资深教授不具有博士学位.对此,北大前两年好像曾经颁行过一项规定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质量,培养能够较快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实用技术人才的关键。 “模块+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可取得良好的专业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该模式内涵、特色,信息化教学手段,特色考核方式,希望能对计算机专业的教改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项目;人才培养;信息化  1.引言  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践表明:坚持以人为本,是司法行政基层业务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标准规范体系单一、工厂产能不足等问题,作为施工总承包企业,在行业发展中起着主要推动作用,应该立足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配合政府工作,推动项目
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并且在具体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想有效确保城市道路排水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经济型酒店已经逐渐成为酒店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型酒店本身具有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基本要求的特点,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当然在发展过
煤制聚酯一体化是指在煤化工联合装置内,以煤为原料同时生产乙二醇(MEG)和精对苯二甲酸(PTA),并进而合成聚酯(PET)。一体化的煤制聚酯生产有以下两大优点:①煤制乙二醇和煤制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