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下分析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在了解发展困境的基础上,就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选择,分别自加大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力度、利用文化传播吸引主体参与、利用优秀的文化传承丰富乡村文化等几个方面做概述,以为传承丰富乡村文化,最终实现乡村文化发展水平的大跨越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传承丰富
1 前言
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当前乡村文化发展,正面临着生活弱化严重、活动主体缺失、活动阵地萎缩等问题。正视问题,探索乡村振興的多元文化发展路径意义更为显著。
2 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
2.1 乡村文化生活弱化严重
受城市文化的入侵,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日显弱化。尤其是网络媒体、电子产品的普及,当前的村民更热衷于家中文化娱乐,而不像之前能聚众消遣,不利于共同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形成[1]。
2.2 乡村文化活动主体缺失
随城镇一体化推进,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文化活动主体也呈缺失态势。这样的现象出现,一方面,因为乡村地理位置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百姓奔向城里的引力大。另一方面,因为城市优质的医疗、教育等服务资源,加上完善的服务设施,都使着老百姓向往城市的生活[2]。
2.3 乡村文化活动阵地萎缩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但它往往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育人的功效。文化阵地是乡村地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包括文化场地(场所)及设施建设,而且还包括政治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人才培育等,其中文化场所是最基础的文化阵地。但是,从最近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来看,全国带有剧场或影剧院的乡镇较之过去相比有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但占全国的比重还是较低,且随着私性文化阵地的发展,公共文化阵地的作用及效果也在逐渐减弱。
3 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选择
3.1 加大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力度
应加大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力度。文化场所的建设,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由此,乡村建设的公共文化场所,务必要体现乡村气息,更多能融合大众球类、娱乐健身操等为主的活动场所。同时,还能根据地理、历史等特点建设特色文化场所,根据自身财力加大剧院、影剧院馆等场馆建设力度,逐步拓宽文化阵地。并利用好这些场所的文化磁力,激发民众参与乡村文化的积极性。
3.2 利用文化传播吸引主体参与
利用乡村文化传播力,吸引更多文化主体返乡。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离乡文化主体持续涌向城市,与城乡新旧文化冲击,民众倾向选择优秀文化有关。当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求愈发强烈,乡村在绿色攻坚战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就此,应利用好特殊时期乡村建设的特殊地位,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通过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等方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最终留住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甚至能吸引城镇人口来到乡村发展。此外,在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时,还应持续加大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争取离乡主体能回到他熟悉的文化阵地。
3.3 利用优秀的文化传承丰富乡村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积淀着我们不朽的文化涵养。农村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古村、古镇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使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沉积着浓郁的情感寄托。
在此,利用优秀的文化传承丰富乡村文化,能够利用的是:
传统习俗和节假日。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习俗和节假日各有差异。像是:中秋赏月、清明扫墓、元宵节吃汤圆等等,都是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的重要把手。第二,民间艺术,不仅包括音乐、舞蹈等精神文化形态,还包括剪纸、踩高跷等实体文化形态。实际上,随着新思潮的推进发展,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也发生变化,尤其对民间艺术的观赏需求愈高,也为传承丰富乡村文化提供条件。第三,传统的仪式。乡村积淀的传统仪式,有展现自出生到死亡的各个节点。而不同的仪式,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这些怀揣着相同信仰的人,通过仪式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无意识中不断扩大文化空间。由此,在乡村振兴新时期,应有选择地改造旧仪式,发展成为有新地域特色的新仪式。
参考文献
[1] 李海,古小东.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梅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涵、路径与经验[J].南方农村,2020(4):89.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传承丰富
1 前言
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当前乡村文化发展,正面临着生活弱化严重、活动主体缺失、活动阵地萎缩等问题。正视问题,探索乡村振興的多元文化发展路径意义更为显著。
2 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
2.1 乡村文化生活弱化严重
受城市文化的入侵,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日显弱化。尤其是网络媒体、电子产品的普及,当前的村民更热衷于家中文化娱乐,而不像之前能聚众消遣,不利于共同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形成[1]。
2.2 乡村文化活动主体缺失
随城镇一体化推进,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文化活动主体也呈缺失态势。这样的现象出现,一方面,因为乡村地理位置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老百姓奔向城里的引力大。另一方面,因为城市优质的医疗、教育等服务资源,加上完善的服务设施,都使着老百姓向往城市的生活[2]。
2.3 乡村文化活动阵地萎缩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但它往往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育人的功效。文化阵地是乡村地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仅包括文化场地(场所)及设施建设,而且还包括政治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人才培育等,其中文化场所是最基础的文化阵地。但是,从最近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来看,全国带有剧场或影剧院的乡镇较之过去相比有了一定数量的增长,但占全国的比重还是较低,且随着私性文化阵地的发展,公共文化阵地的作用及效果也在逐渐减弱。
3 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选择
3.1 加大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力度
应加大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力度。文化场所的建设,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由此,乡村建设的公共文化场所,务必要体现乡村气息,更多能融合大众球类、娱乐健身操等为主的活动场所。同时,还能根据地理、历史等特点建设特色文化场所,根据自身财力加大剧院、影剧院馆等场馆建设力度,逐步拓宽文化阵地。并利用好这些场所的文化磁力,激发民众参与乡村文化的积极性。
3.2 利用文化传播吸引主体参与
利用乡村文化传播力,吸引更多文化主体返乡。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离乡文化主体持续涌向城市,与城乡新旧文化冲击,民众倾向选择优秀文化有关。当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求愈发强烈,乡村在绿色攻坚战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就此,应利用好特殊时期乡村建设的特殊地位,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通过通过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等方式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最终留住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甚至能吸引城镇人口来到乡村发展。此外,在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时,还应持续加大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争取离乡主体能回到他熟悉的文化阵地。
3.3 利用优秀的文化传承丰富乡村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积淀着我们不朽的文化涵养。农村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古村、古镇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使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沉积着浓郁的情感寄托。
在此,利用优秀的文化传承丰富乡村文化,能够利用的是:
传统习俗和节假日。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习俗和节假日各有差异。像是:中秋赏月、清明扫墓、元宵节吃汤圆等等,都是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的重要把手。第二,民间艺术,不仅包括音乐、舞蹈等精神文化形态,还包括剪纸、踩高跷等实体文化形态。实际上,随着新思潮的推进发展,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也发生变化,尤其对民间艺术的观赏需求愈高,也为传承丰富乡村文化提供条件。第三,传统的仪式。乡村积淀的传统仪式,有展现自出生到死亡的各个节点。而不同的仪式,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这些怀揣着相同信仰的人,通过仪式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无意识中不断扩大文化空间。由此,在乡村振兴新时期,应有选择地改造旧仪式,发展成为有新地域特色的新仪式。
参考文献
[1] 李海,古小东.乡村振兴背景下广东梅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涵、路径与经验[J].南方农村,202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