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的凤凰视点,我们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作为关键词讨论,即在明晰三者的概念内涵、习得的途径、教学中的指导策略和运用,又旨在让教者更加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理念转变,从而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扩大阅读量,掌握终生阅读、学习的能力。
一、 阅读的基本形式——精读与略读
精读体现在文本内容和见解的完全理解和形成对文本的批判、评价两个方面的要求。它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方法。略读方法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是相对于精读的要求而言的。(李林钟,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材编辑部)
精读在阅读理解的深度、研究的广度上偏重,属于研究型的阅读方式;略读在阅读速度、阅读的量上突出,是属于大众化的阅读方式。(季希忠)
精读、略读是否有一个“阅读深度递减和阅读速度递增”的问题?(飞来飞去)
清代唐彪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阅读不同的书籍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就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呢?
进行阅读时,首先应该根据文本的需要而选择阅读方法。选择精读的阅读方法 就要“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3 当然精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阅读的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成熟的读者,会形成独特而有效的个性阅读方法。如,逐字逐句的分析比较、圈点、批注、工具书的运用、放声朗读以帮助理解并增强语感,对精彩片段的抄写与背诵、仿写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目标,如对字、词、句、篇的理解能力;对文体的掌握、对中心的概括、对主题的认识。
略读作为与精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旨在对阅读材料大意的理解和把握。“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古人对略读的经典阐释。略读一般运用默读的方法进行,要求快速度阅读,可以有意识地对某此段落词句略过不读,以实现快速了解大意和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决定了课外阅中要多运用略读。而略读能力的提升除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或者开设专门的略读指导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是促进学生略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虽然略读“不求甚解”,要“囫囵吞枣”,但并不是说略读自身是一种要求低的阅读方法,“略读也应该集中注意力,主题把握阅读材料,善于捕捉关键信息”。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5
精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学生在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比较缺少精读。所以,阅读课堂更应该在课堂上引导精读。当学生到了一定的层次,倒是可以培养他们略读的能力。(寻找方向)
叶老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精读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而不能与略读一样平均用力。形成一定的精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我们才能放手让学生学习略读。但是,如果不对学生的略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那么也会损害阅读质量,降低阅读的效率。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存在着对精读的过分看重,对略读的轻视。新课程改革来,我们逐渐认识的略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少老师对指导学生形成略读能力进行了不少尝试。
从个体的阅读看,精读表现为逐字逐句地阅读,不作任何内容的省略。与精读相比,略读在深度上不够,但是略读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个体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先运用略读的方式进行概览,然后选择自己想去精读的篇章或段落。这个时候,略读为先,精读在后。
在一个人的阅读生涯中,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远高于精读。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略读获取知识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我们辨析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时,我们很难笼统地说谁是主要,谁为次要。
二、 “扯不清”的略读与浏览
略读和浏览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略读与浏览除了在读的速度不同之外,它们还有哪些差异? 浏览作为一种读书的方法和略读有一些扯不清楚。浏览应该也属于略读的方法吧。(梦轩)(cbr999)(飞来飞去)
作为阅读方式,略读与浏览都是比较快速的阅读。但是,浏览更为快速,而且,浏览的目的可能更为明确,那就是搜集资料。(寻找方向)
但我总觉得略读和浏览相似性很多。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分清,确实有点困难!(书香飘飘)
略读与浏览是把课文读薄。(沉郁)
浏览与略读目的相似,只是要求速度更快时间更短。(乐上枝丫)
从网友的研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略读和浏览的认识还是比较含糊,不少老师认为略读和浏览“扯不清”。我们姑且不去争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我们要做的是对浏览概念的分析和阅读行为的描述,弄清楚何为浏览。
1. 浏览是纳入“课标”(教学大纲)的新成员。
20世纪的百年语文“课标”(教学大纲)历程,在阅读方法层面都没有提及到“浏览”,而精读、略读等已经是多次提及并已经作为成熟的阅读方法被广泛运用。“浏览”的首次出现是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高年级”阅读部分。也就一句话,15个字:“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随后新世纪初伴随着课程改革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浏览就出现在我们新的“课标”中并至今被我们所研习、运用。我们要对略读与浏览要进行的甄别也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而言的。
2. 浏览是阅读“侦察兵”。
我们先看一篇小短文。
一只绿水蛙
水蛙经常出没在沼泽地、池塘和小溪中。雄蛙身长7.5厘米,雌蛙约9厘米。雄蛙的头部有两个大大的鸣囊。水蛙的皮肤是绿色的,宽大的泳皮一直长到脚趾尖。
略读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知道文章的大意,如果学生对这个判断运用的是略读,那么学生至少要知道主要写的是什么,如绿水蛙的外形啊,生活习性等。如果运用浏览的阅读方式,只要经过扫视,知道写的是绿水蛙即可。知道是写的是绿水蛙后,再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或者兴趣进入阅读,进入阅读后才考虑选择精读还是略读。
浏览就是阅读侦察兵,它首先出动,侦察阅读材料,并锁定阅读目标,下面的事就交给精读和略读。之前,我们并不太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似乎拿到书就要去阅读,或者精读或者略读。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读物纷繁呈现,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不经过事先的选择就进行茫然的阅读,浪费时间也降低阅读的效率。因此,浏览侦察后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课标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需要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要求。
3. 浏览要以搜集信息为主要目的。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浏览的要求。浏览是阅读事件的组成部分,与略读和精读作为基本的阅读方法是有区别的。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求的是精读和略读的进行,我们不能说,我浏览了多少万字的阅读材料。学习浏览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是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还要以默读方法的掌握为依托,还以一定量的阅读要求为目标和动力。尤其是高年段的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阅读兴趣不断拓展,对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检索资料的要求迫切等,都需要运用浏览的有意识查找、收集大量信息来获取知识。
当然正如课标研制组成员方智范老师指出,浏览本身不是一个界定严密的概念。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进行量度。
三、 “课标”理念——从阅读内容要阅读方法
本次的研讨,不少网友觉得难,怎么平时天天用的词语,语句,却不能成为我们的研讨的组成呢?我想,这与课标的要求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而学生怎么学,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们本次的研讨应该打破之前的“内容——方法”的模式,从“方法——内容”入手以方法带动内容,即“由阅读方法而指向一定的阅读目的,也就是说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目的在于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才指向了一定的阅读内容。 ” 同8:14
由方法带动一定的目的和内容,确与老师们习惯的仅是内容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方法必须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中,但是如何存在、选择何种存在方法,评价的重点何在,这不仅是课程标准对阅读方法的要求,更是新课程转变教学理念,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体现。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同样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理解课程目标,真正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一、 阅读的基本形式——精读与略读
精读体现在文本内容和见解的完全理解和形成对文本的批判、评价两个方面的要求。它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方法。略读方法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是相对于精读的要求而言的。(李林钟,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材编辑部)
精读在阅读理解的深度、研究的广度上偏重,属于研究型的阅读方式;略读在阅读速度、阅读的量上突出,是属于大众化的阅读方式。(季希忠)
精读、略读是否有一个“阅读深度递减和阅读速度递增”的问题?(飞来飞去)
清代唐彪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阅读不同的书籍应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就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呢?
进行阅读时,首先应该根据文本的需要而选择阅读方法。选择精读的阅读方法 就要“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3 当然精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阅读的需要选择使用,一个成熟的读者,会形成独特而有效的个性阅读方法。如,逐字逐句的分析比较、圈点、批注、工具书的运用、放声朗读以帮助理解并增强语感,对精彩片段的抄写与背诵、仿写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目标,如对字、词、句、篇的理解能力;对文体的掌握、对中心的概括、对主题的认识。
略读作为与精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旨在对阅读材料大意的理解和把握。“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古人对略读的经典阐释。略读一般运用默读的方法进行,要求快速度阅读,可以有意识地对某此段落词句略过不读,以实现快速了解大意和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决定了课外阅中要多运用略读。而略读能力的提升除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或者开设专门的略读指导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是促进学生略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虽然略读“不求甚解”,要“囫囵吞枣”,但并不是说略读自身是一种要求低的阅读方法,“略读也应该集中注意力,主题把握阅读材料,善于捕捉关键信息”。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5
精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学生在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比较缺少精读。所以,阅读课堂更应该在课堂上引导精读。当学生到了一定的层次,倒是可以培养他们略读的能力。(寻找方向)
叶老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精读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而不能与略读一样平均用力。形成一定的精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我们才能放手让学生学习略读。但是,如果不对学生的略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那么也会损害阅读质量,降低阅读的效率。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存在着对精读的过分看重,对略读的轻视。新课程改革来,我们逐渐认识的略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少老师对指导学生形成略读能力进行了不少尝试。
从个体的阅读看,精读表现为逐字逐句地阅读,不作任何内容的省略。与精读相比,略读在深度上不够,但是略读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个体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先运用略读的方式进行概览,然后选择自己想去精读的篇章或段落。这个时候,略读为先,精读在后。
在一个人的阅读生涯中,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远高于精读。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略读获取知识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我们辨析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时,我们很难笼统地说谁是主要,谁为次要。
二、 “扯不清”的略读与浏览
略读和浏览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略读与浏览除了在读的速度不同之外,它们还有哪些差异? 浏览作为一种读书的方法和略读有一些扯不清楚。浏览应该也属于略读的方法吧。(梦轩)(cbr999)(飞来飞去)
作为阅读方式,略读与浏览都是比较快速的阅读。但是,浏览更为快速,而且,浏览的目的可能更为明确,那就是搜集资料。(寻找方向)
但我总觉得略读和浏览相似性很多。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分清,确实有点困难!(书香飘飘)
略读与浏览是把课文读薄。(沉郁)
浏览与略读目的相似,只是要求速度更快时间更短。(乐上枝丫)
从网友的研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略读和浏览的认识还是比较含糊,不少老师认为略读和浏览“扯不清”。我们姑且不去争论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我们要做的是对浏览概念的分析和阅读行为的描述,弄清楚何为浏览。
1. 浏览是纳入“课标”(教学大纲)的新成员。
20世纪的百年语文“课标”(教学大纲)历程,在阅读方法层面都没有提及到“浏览”,而精读、略读等已经是多次提及并已经作为成熟的阅读方法被广泛运用。“浏览”的首次出现是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高年级”阅读部分。也就一句话,15个字:“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随后新世纪初伴随着课程改革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浏览就出现在我们新的“课标”中并至今被我们所研习、运用。我们要对略读与浏览要进行的甄别也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而言的。
2. 浏览是阅读“侦察兵”。
我们先看一篇小短文。
一只绿水蛙
水蛙经常出没在沼泽地、池塘和小溪中。雄蛙身长7.5厘米,雌蛙约9厘米。雄蛙的头部有两个大大的鸣囊。水蛙的皮肤是绿色的,宽大的泳皮一直长到脚趾尖。
略读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知道文章的大意,如果学生对这个判断运用的是略读,那么学生至少要知道主要写的是什么,如绿水蛙的外形啊,生活习性等。如果运用浏览的阅读方式,只要经过扫视,知道写的是绿水蛙即可。知道是写的是绿水蛙后,再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或者兴趣进入阅读,进入阅读后才考虑选择精读还是略读。
浏览就是阅读侦察兵,它首先出动,侦察阅读材料,并锁定阅读目标,下面的事就交给精读和略读。之前,我们并不太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似乎拿到书就要去阅读,或者精读或者略读。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读物纷繁呈现,而时间和精力又是有限的,不经过事先的选择就进行茫然的阅读,浪费时间也降低阅读的效率。因此,浏览侦察后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课标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需要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要求。
3. 浏览要以搜集信息为主要目的。
“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浏览的要求。浏览是阅读事件的组成部分,与略读和精读作为基本的阅读方法是有区别的。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求的是精读和略读的进行,我们不能说,我浏览了多少万字的阅读材料。学习浏览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是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还要以默读方法的掌握为依托,还以一定量的阅读要求为目标和动力。尤其是高年段的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阅读兴趣不断拓展,对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检索资料的要求迫切等,都需要运用浏览的有意识查找、收集大量信息来获取知识。
当然正如课标研制组成员方智范老师指出,浏览本身不是一个界定严密的概念。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进行量度。
三、 “课标”理念——从阅读内容要阅读方法
本次的研讨,不少网友觉得难,怎么平时天天用的词语,语句,却不能成为我们的研讨的组成呢?我想,这与课标的要求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为主有关。“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而学生怎么学,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们本次的研讨应该打破之前的“内容——方法”的模式,从“方法——内容”入手以方法带动内容,即“由阅读方法而指向一定的阅读目的,也就是说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目的在于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才指向了一定的阅读内容。 ” 同8:14
由方法带动一定的目的和内容,确与老师们习惯的仅是内容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方法必须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中,但是如何存在、选择何种存在方法,评价的重点何在,这不仅是课程标准对阅读方法的要求,更是新课程转变教学理念,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体现。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同样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理解课程目标,真正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