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80后”军团?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 持:杨 光 《中外管理》杂志主编
  嘉 宾:孙增霞 大唐电信人力资源总监 杨晶涛 汉王科技人力资源总监
   吴健勇 宇龙通讯人力资源总监 马慧勤 中意人寿保险创新学院
  这是你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群体,他们让你头疼又让你兴奋,他们是正在成为主流的“80后”。
  


  重估“80后”?
  
  杨 光:与前几年讨论“80后”的新鲜好奇不同,今天职场上的“80后”已经成为现实生力军。在很多公司,已有40%甚至更高比例的员工,来自“80后”。他们甚至进入到精英队伍,比如说姚明、刘翔。
  首先想问几位嘉宾: “80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马慧勤:在我们公司我所在的部门,“80后”就已占到了40%。让我用三个词语的话,是:自信、自我、自恋。
  一、自信。因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是“70后”、“60后”不能比的。
  二、自我。“80后”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足为奇。
  三、自恋。有一个调查显示:当让“80后”的人选择心目中的偶像时,他们有两成人会选择自己。
  孙增霞:整体上来讲,“80后”给我的感觉是:新鲜、开放、注重自我感受。
  一、为什么新鲜?有两个层面:1.?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新鲜人,希望自己是一个领先潮流的人,能够在人群里面引起注意;2.?希望学习最新的技术,去做最不可思议的创新。
  二、开放:不像“60后”、“70后”的人,在家庭和学校教育过程当中有很多价值观的输入,“80后”的成长环境中,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意见很尊重,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开放,这一代人的心态也更开放。
  三、注重自我感受:很多“80后”员工选择工作时的判断标准是:工作的环境是不是好玩?能不能让我高兴?
  杨晶涛:在汉王科技,“80后”的员工也占到了40%,人力资源部的比例是70%。我个人对“80后”的感觉是:敏锐、敏感、敏捷。
  一、敏锐。“80后”出生时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对信息、知识,包括新技术、新的科技的感觉都非常敏锐。
  二、敏感。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有一种非常自我的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在一个组织环境里很容易变得脆弱。如果组织不认可个人意识,他就会变得非常敏感。
  三、敏捷。体现在两个方面:1.?做事情的时候可以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怎么痛快怎么来;2.?如果感觉到工作不好的时候,跳槽也很“敏捷”。
  吴健勇:我对“80后”的看法非常乐观,我们有60%的员工都是“80后”员工。我用四个褒义词来形容他们。
  一、朝气:“80后”接受更好的教育,你会看到,刚刚进入职场的“80后”只要他们投入,效率非常高。他们不像我们以前按照流程制度去做事情,他们很快用创新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知识。
  三、简单、率性:他们对人际关系的忽略,对目标感、对效益的追求都是这种简单而率性的表现。
  四、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他们中间团队意识在逐渐淡化。所以我相信这个是优点也是缺点,但是我们如何真正用一种工作的梦想、激情和价值观来驱使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要探讨的话题。
  
  拿什么吸引“80后”?
  
  杨 光:这次会议我们很多嘉宾都讨论了招聘的重要性。在你们面临招聘“80后”的时候,与以往有哪些不同?以及你们觉得面对这种不同,在招聘环节应该怎么应对?
  吴健勇:“80后”更现实,所以我在招聘的时候,除了知识、态度、技能和适应性这四个选拔标准之外,我们还准备了纪录片——有公司产品介绍、公司文化等。我们展示的是希望,这很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不能说“80后”的人没有责任感、没有梦想、没有激情,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年轻人的梦想激发出来,这是我的观点。
  孙增霞:“80后”虽然被我们大家重视起来,但招聘的人才一定是跟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相匹配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从来不区分年龄的。招聘中我们非常看中两点:
  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必须得跟职业匹配。
  第二,不管是独生子女也好,非独生子女也好,我们要的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不要以为独生子女就没有责任感,这一代人确实没有兄弟姐妹,但同时也意味着他的责任没有人能替代。真正在“80后”员工里,有一种特别让我们感动的东西,就是“80后”是真正负责任的员工,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员工的责任心都强!因为他们知道,这种责任感是没有人来帮助他分担的。
  杨晶涛:面临“80后”,我更愿意把招聘作为一种“选秀”。这种方法,在第一关的海选就产生了效果:甚至有的毕业生用歌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能力。第二就是专业面试,由专业部门操作。进入公司以后,还会用一些测评工具,对候选人进行测评。
  
  如何消除职场“代沟”?
  
  杨 光:我们在工作中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代沟”。在我们日常沟通当中,是如何解决类似的代沟问题的呢?
  吴健勇:彼得•杜拉克说:重要的是侧重个人管理。“80后”的出现,就更要求我们用个性化的管理来推动组织绩效的发展。
  在我们公司,有一个非常严格的任职资格标准。选人的时候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一些不同策略,然后就是培训,谈我们的企业文化。重视差异化的同时,强调对文化的认同感,这可能是消除代沟的有效方法。
  孙增霞:在大唐,每个季度我们的总裁会拿出半天左右的时间来跟员工沟通。这个沟通会是不让中层参加的,他直接跟一线的员工交流。
  这样做保证了信息的无障碍跨越。同时,我们注意到,“80后”整体对于新经济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准备推动一种“反向学习”,让“80后”的员工介绍:他们如何对上管理,管理他的领导,效果非常好。
  
  建设“80后”文化?
  
  杨 光:“80后”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我们的企业如何引导他们?
  马慧勤:我们公司的做法是:用人还是用人所长。“80后”身上有很多优秀的特质。比如说自信,爆发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是我们非常欣赏的。针对“80后”爱跳槽特点,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分两方面讲:一方面,我们在新员工培训的时候,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位置。告诉他们:你能够做什么?在这个岗位上能发挥什么作用?
  第二,公司内部人的使用和选拔,我们所有的岗位都先从内部人选拔,所以空间也是非常大。
  杨晶涛:关于“80后”有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语境、目标、沟通、创意。
  一、当他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是以少批评多指导,而且这种指导应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方式来操作,甚至于通过MSN、QQ或者是单独面谈沟通。当他有了优点的时候,一定在公开的场合对他进行激励。
  二、目标要非常的明确和具体,业绩由上级考核之后,必须书面评价。
  三、还是强调沟通的有效性和个性化。
  四、每半年我们有一次创意大赛,所有的创意新星,会受到鼓励。我想这几种方式都是发掘“80后”优点时很有效的。
  (本文根据嘉宾发言摘编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李 源
其他文献
因为出卖汇源,朱新礼在最近常常被激愤的反对派骂为“卖国贼”,而被同时提起的对照人物,就是大他七岁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  身处同一行业,同样白手起家培育出一个顶尖的民族品牌,甚至都与法国饮料巨头达能有过密切合作,朱、宗二人的确存在太多相似之处。但就是拥有如此多共同点的两个人,却代表了两种迥异的商业思维。  对于自己付出了20年心血的娃哈哈,宗庆后无疑是当儿子养的。当年他正是因对“儿子”的爱而与达能
期刊
谁是北京奥运最大赢家?联想表现如何?如何看待赞助商对待刘翔的态度?    纵观整个八九月份,世界各国参与度最高、关注度最高的事情,就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了。当然这也带来了一场全球营销人参与度最高,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营销战争。  作为全球营销界泰斗的里斯先生,观察到美国企业都在做什么?有哪些好的理念和做法可以“拿来”?正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中国企业,比如联想,作为奥运全球赞助商在美国市场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期刊
在一个新的品牌环境下,你的独门秘技是什么?    商场如江湖,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市场营销从公关时代,到广告时代,到整合传播时代,商家们无不绞尽脑汁思考怎样使顾客心甘情愿掏腰包,怎样在竞争中取胜。处在如今这个信息与传播世代,广告传播越来越被商家倚重,甚至已经成为很多商家市场营销的圣经。  然而,广告传播的效果真的有如商家所期盼的神奇吗?几乎垄断了近半个中国日化市场的宝洁,是典型的“广告
期刊
将来,人力资源部将像财务部、市场部和营运  部那样拥有强有力的数据、框架和分析方法。    “方法”对了事倍功半    无论对人才流失,还是对招聘时间、招聘成本,几乎所有人力资源部门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一些方法来评估它们的结果。因此对于“方法”本身,我们的管理实践者要认真研究它。就像汽车表盘能显示汽车的各项运行状态一样,人力资源“表盘”也要能显示企业人力资源程序和时间的效力,而人力资源管理者责无旁贷
期刊
主持人:  景素奇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 杨 光 《中外管理》杂志主编  嘉宾:  王京生 北京世源光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鹏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  李 珊 鲁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秦 桦 北京市宏伟工贸集团副总裁  赵 琦 著名职业经理人  周 锚 买麦网总经理  龚 皓 首创龙基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    一个年轻睿智、不择手段的职业经理人,  在几年时间
期刊
整个世界都在为“80后”头疼和兴奋。跟中国公司一样,  如何管理新一代员工,成为全球公司的新课题。    中国有“80后”,美国有“Y一代”,如何管理这些生于1980年代,目前正在成为职场主力军的一代年轻人?  这些注重物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孩子们无知且无畏。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关于“我”。“我是独特的,世界是我的。”他们久久不离开家,父母是他们的保护伞。步入社会,他们为自己不职业表现找的理由常
期刊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最特别。虽然它不在二十四史之列,却比它们更值得中国企业家捧读。  因为,它是中国史籍中唯一一部“管理案例库”,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  不难发现,无论编修《春秋》的孔子,还是奋笔《史记》、《汉书》的司马迁、班固,骨子里都是“学者”,是看猪跑的。只有司马光,一生宦海,官至宰相,是名副其实吃猪肉的“政治家”、管理者。管理是实践,而司马光恰恰比职业史家更能从
期刊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组织,  在这里,纪律和自由能够相互包容。    问: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创办一家自己的企业,不在乎大小。  问:当了老板,你希望企业呈现怎样的工作状态?  答:我不会弄那么多口号、理念去让员工死记,我只要一条就够了:彻底砸碎官僚主义!  这是一位刚刚30岁的企业产品经理在一次交流时表露出来的强烈心愿。不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顶级管理大师、“核心竞争力”首创者加里哈默的
期刊
远大空调“保护生命”论坛:  一次围绕生命的文化对话  主持人:吴小莉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  嘉?宾:张 跃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 杨沛霆 《中外管理》杂志社总编  任志强 北京华远集团总裁 周宏 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志康 上海证大投资集团董事长杨放如 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    汶川大地震,开始让更多的企业家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终于,在成立20周年时,远大空调
期刊
2008年,对于企业界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中国“法治化”的第一次启蒙尚未完成,而“人本化”的第二次启蒙接踵而至;通胀难止、成本飚升,同时中国企业薪资的上涨压力已高居亚洲之冠。同时,《劳动合同法》更让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在空前的风口浪尖下。  2008年5月23日至25日,本刊与北京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2008中外管理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众多学者就“人本”与“成本”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