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本土资源 达成有效课堂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品德新生代教师比武开始,我县叶建丽老师执教的《寻访大师的童年》一课荣获省新生代教师比武一等奖。究其制胜的法宝,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本土资源。下面就她的磨课过程谈谈本土资源的利用。
  《寻访大师的童年》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和大师交朋友。旨在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的童年故事,找找大师与我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可以探究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学会过积极探究、有创意的生活。
  第一次试教:遥不可及,泛泛而谈——大师童年不相识
  经过一周的准备,叶老师形成了第一次教学设计方案,思路大体如下:
  (一)认识大师
  1.小竞赛:大师知多少。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9位大师,让学生说出名字。
  2.大师的风采。
  教师把课前搜集到的古今中外大师图片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二)“大师的童年”故事会
  1.通过课件出示爱迪生童年时期的3个故事。
  2.学生读自己搜集到的大师童年的故事。
  (三)“大师生来就是天才吗”辩论赛
  1.分男队和女队进行辩论赛。
  2.得出结论:大师小时候也跟我们一样,贪玩、调皮。
  (四)课后延伸
  课后,学生自行了解其他大师童年的故事。
  在试教中我们感到,学生除了对大师的风采比较感兴趣,其他环节基本上都是老师的独角戏,前半堂课,学生坐着看课件;后半堂课的辩论赛中,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发言外,多数学生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听课老师直言课后的感觉:“大师童年不相识。”
  反思
  1.所选人物与学生太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品德课程的生活性特点要求教师在实施课程时,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因此,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课本中的爱迪生是大师,也很典型,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距离,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有陌生感,也很难受到感染,教学效果当然就不尽如人意了。
  2.资源呈现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品德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本课前半部分,教师的课件虽然做得很精美,但是学生都是坐着听讲,枯燥乏味不说,还有将品德课变成语文课之嫌。
  3.辩论流于形式,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缺乏感受的教学是不真实的,藐视感受的教学是机械的。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加深感受,加深认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内涵。只知道大师童年的几个小故事,而没有对大师成长道路上的艰辛有所了解,学生对于“大师天生是天才吗”的辩论只会流于形式。蜻蜓点水的浅层思考,很难真正影响孩子已有的认知。
  经过全镇品德组成员的集体备课,叶老师决定对这些问题各个击破:教材中的大师由爱迪生改为绍兴名人鲁迅;辩论赛放到第二课时进行;整节课分外婆家、百草园、三味书屋三个版块展开,既让学生了解到童年时的大师跟我们一样贪玩调皮,又让学生领悟到童年时的大师勤学、爱探究,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所悟、有所得。
  第二次试教:简单开发,浅层利用——大师童年趣事多
  集体备课后,第二次设计形成了。大家都期待着教学效果能有新的起色。
  (一)激趣导入
  游戏——名人猜猜猜。
  依次出示:秋瑾、鲁班、贝多芬、周恩来、鲁迅等名人头像,让学生进行猜测。
  师:这些名人都有着杰出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多被称为“大师”。
  (二)走近鲁迅,走进鲁迅
  1.外婆家
  师生先来到小鲁迅的外婆家——安桥头村。
  学生听老师讲外婆家的故事。
  通过同桌互相学习信封里的内容,了解小鲁迅在外婆家的其他故事。
  全班交流自己在外婆家做的有趣好玩的事。
  总结在外婆家玩耍嬉戏的小鲁迅的特点。
  2.百草园
  师生走进百草园。交流对百草园的印象:你觉得这里好玩吗?
  老师讲小鲁迅在百草园中的故事。
  总结百草园中的小鲁迅的特点。
  3.三味书屋
  播放视频《三味书屋》,用适当讲解作铺垫。
  学小鲁迅摇头晃脑地背《三字经》。
  全班交流对读书时期小鲁迅的印象。
  4.小结
  好学的小鲁迅终成大师,留下了许多传世名著,各地也相继建立纪念馆来纪念他。
  布置实践作业:寻找鲁迅的足迹。
  (三)延伸
  还想知道其他大师的童年吗?下节课我们来开一个“大师童年故事会”。
  集体备课见成效。第二次教学,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学生的感悟,较第一节课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由于鲁迅的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三个版块脉络清晰,分别用讲故事、放幻灯、看视频的方式呈现课程资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目不转睛,整堂课兴致都很高。叶老师本人也说:“第二次教学,我似乎尝到了挖掘本土资源的甜头。”
  反思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为了让叶老师能在全县的新生代教师比武中脱颖而出,我们特地邀请了县教研员罗丹红老师和品德大组的成员来帮她磨课。大家一边感叹利用本土资源的不易,一边给她指出这节课的不足。
  1.资源的呈现方式简单,不能煽动学生的情感
  鲁迅在百草园中的故事仍旧是用老师讲的形式出现,与第一个版块的呈现方式相同,学生的兴趣不大。在三味书屋版块也只是放了一个视频,让学生学样背《三字经》,学生看似很感兴趣,其实并没有真正触动心灵。此外,三个版块的连接也很平淡。如果能换一种形式呈现,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 相信效果会更好。
  2.资源的利用没有提升,难以实现感知的升华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把儿童的生活带进教室、模拟生活、交流经验的层面,还应该以提高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感悟,指导和引领儿童的生活实践作为价值追求。本课中,学生对三味书屋中的小鲁迅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贪玩层面上,老师并没有加以引导,完成板书“调皮”两字后就匆忙转入下一环节,以致学生对小鲁迅的认知停留在浅表层面。
  3.资源选取的角度欠考虑,不利于学生深入明理
  三味书屋版块中,老师选择了电视剧《童年鲁迅》中的一个“早读”片段:小鲁迅用臭豆腐捉弄老师;用墨汁画花脸;和同学们摇头晃脑背《三字经》。尽管学生享受了一道视觉的饕餮大餐,但小鲁迅好学的特点并没有很好地传导给学生。如此,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大家都认为,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本土资源,应该在资源的呈现方式和选取的角度上做得更精!
  第三次试教: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大师童年不一般
  经过集思广益,第三次设计形成了:
  (一)激趣导入
  游戏:名人猜猜猜。
  依次出示:苏轼(听古诗)、秋瑾(画像)、鲁迅(画像)、贝多芬(听音乐)。
  这些名人都有着杰出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又称为“大师”。
  (二)走近鲁迅,走进鲁迅
  1.外婆家
  播放摇着乌蓬船的FLASH课件,背景是绍兴本地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师生一边做着摇船动作,一边哼着歌谣来到小鲁迅的外婆家——安桥头村。
  学生围在老师身边,听小鲁迅在外婆家的故事。
  同桌互相学习了解小鲁迅在外婆家的其他故事。
  全班交流自己在外婆家做的有趣好玩的事。
  总结在外婆家玩耍嬉戏的小鲁迅的特点。(贪玩)
  2.百草园
  师生摇着乌篷船走进百草园。交流对百草园的印象:你觉得这里好玩吗?
  学生通过现场采访所有听课老师了解小鲁迅在百草园玩过的东西,并进行全班交流。
  总结百草园中小鲁迅的特点。(爱探究)
  3.三味书屋
  师生又摇着乌蓬船来到“三味书屋”,视频播放三味书屋里的景物,最后定格在书桌上的“早”字上。
  学习“早”的故事。
  全班交流对读书时期的小鲁迅的印象。(好学)
  4.小结
  好学的小鲁迅终成大师,留下许多传世名著,各地也相继建立纪念馆来纪念他。
  引导学生利用假日游览绍兴,布置实践作业:寻找鲁迅的足迹。
  (三)全课总结
  原来大师也并非生来就是天才,他们和我们一样,但他们从小好奇,好学,好探索。
  经过几次磨课,本课乡土气息浓郁,课堂活动有效,学生感悟到位,教学目标达成。小小的乌蓬船不仅摇出了市新生代教师比武一等奖,还摇出了全省一等奖。
  反思
  在全程陪同这一课的磨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实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确需要不断地探索。反思我们的品德教学实践,虽然大多教师已经有了开发本土资源的意识,但多是简单开发,浅层利用。为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1.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捕捉本土资源
  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功,首先必须制定明确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绍兴人杰地灵,大师众多,事先没有明确的目标,随便拿来一个是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课堂四十分钟,大师太多,如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反而会降低教学实效,把品德课上成了一堂“资料汇报课”。本课教师精心选择鲁迅的童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笼统走向精致,从肤浅走向深刻,触及了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认识和感受,起到了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作用。
  2.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本土资源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就要求课程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素材,从而激活品德课堂。在教学中,老师从众多的绍兴大师中挑选了学生熟悉的鲁迅这位文学大师,通过“外婆家”“百草园”“三味书屋”三个版块的学习,童年鲁迅虽“贪玩”但“好学”“爱探究”的榜样形象就树立在学生心中了。通过这次磨课,我再次深刻体会到,对课程资源“本土化”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展示生活场景,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
  3.以教学活动为途径,优化本土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在本课教学中,有开始的猜一猜游戏活动;有中间的访问活动、小组讨论活动;也有贯穿全课的摇乌蓬船游戏活动。这些活动充满了儿童情趣,愉悦了儿童身心,放飞了儿童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道德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说:“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本土资源是品德课程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如何有效利用,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单位:绍兴县杨汛桥实验学校
  浙江绍兴 312028)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进行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改革,集中解决了知识碎片化和“为考而教”的问题,形成了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由此可知,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英语教学的指导理念和主要形式。所以,教师要充分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并掌握其精髓。只有这样,英语阅读才能呈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
【摘要】新编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面向社会生活,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的听与读,读与说的训练 ,课文内容从话题说起,在话题内容的学习中读单词、学习句式句型。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构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从而努力提高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简介】郭雅玲,福建省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
韩剧《小妇人》里有这样一段剧情:一户普通人家有四个女儿,其中,三女儿娴德是一位幼儿教师。她温柔善良,娴熟端庄,总是面带天使般的笑容出现在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一起荡秋千,一起做游戏,一起念儿歌。后来,娴德与有过偷窃“前科”的车一道君真心相爱了,由于其家人极力反对,出于尊重和爱,车一道君选择了不辞而别。没有了心爱的男人的任何消息,娴德茶饭不思、终日无语,再也没有了温暖如春的笑脸。  此时,镜头中的娴德
在我的家乡有一所有着九十年历史的名校——南通市第二中学,它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的胞兄创办的一所私立中学,原名为敬孺中学。  说来惭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把“敬孺”误作“敬儒”,还在许多场合宣扬过敬儒的创意。我曾得意地说:“国家现在才重视孔子学说,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九十年前我老家就有‘孔子中学’了。”说这话时有二中的老师在场,他们都报以宽容的微笑,这微笑里有对我这个敬孺学子的尊重,也有他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读与写有着密切关系,“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词汇、语法及句型的基础,而“写”则是对这些知识的具体运用。在英语新课改精神的指导性,教师要构建起英语阅读与写作的逻辑关系更,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最终实现“以读促写、读写互促”的良好格局,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促进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雅思之父胡敏指出,尽管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源于美国,然而美国的教育重心是寻求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强项,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如果你只热衷于你的强项,其他的你不喜欢或不擅长,那么你可以把你的强项发挥到极致”,这就是美国的教育。而在中国则强调孩子要“高大全”,争当“三好”,各方面都要表现优秀。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某一弱项科目后。会寻找各种机
【案例】  两年前我教的五年级班中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叫小玫,长得矮小瘦弱,小时候的一次意外还在她的左脸上留下了一个难看的伤疤,说话常因紧张而结巴,学习上各门功课的成绩也很不理想。而她的孪生姐姐在隔壁班读五年级,各方面表现都比她出色许多。在班级中小玫是一位典型的“丑小鸭”式的学生,班上调皮的男生经常嘲笑她,捉弄她;在家中也没有她姐姐那样讨长辈和亲友的喜欢。最让我担心的是小玫对自己严重地缺乏信心,课堂
这天,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感受董存瑞的坚持和勇敢。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  我走下讲台,准备检查一下各组的准备情况。走到第一小组的时候 ,李一“李大胆”拉住我,开始“大胆”发表意见。  “老师,我们这组是找有关董存瑞炸暗堡时的动作的,我已经划好了。你看看对吗?”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禁不住探头看了看。果然,一个个小圈圈跃然纸上。  “不错啊,再读读,看看该怎么体现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批判性思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十二大关键能力中最为关键的能力之一(Rieckman,2011),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应尽早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本文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为参照,以批判性思维技能为框架设计英语教学,通过实际英语阅读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英語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赵磊,兰州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胆子很小,不敢给老师送花,我就是其中一个。  今天,我不敢一个人去,只好叫上好朋友,让她给我壮胆。我走到郭老师办公室,红着脸小声说了声:“郭老师,节日快乐!”郭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了声谢谢。我既开心又有点难为情地退出了办公室。   这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女孩,上课不太敢举手,说话声音也很轻。读着这篇写于教师节的日记,我内心涌动着异样的感觉:以往,我只知道这是学生